Sunday, July 31, 2005

房委會與三環保團體合作

本港環保潮流直吹公屋
7月31日 星期日 18:48 更新

【orisun.com專訊】香港房屋委員會將與三個環保團體合作, 於未來數年在各個公共屋村推行環保計畫,3個環保團體長春社、地球之友及綠色力量將各自為10個屋村設計及推行一套環保計畫,並且在未來數年,分批推展到 房委會公共屋村。房屋署副署長劉啟雄表示,在公共屋村產生的廢物量連續3年下降,04/05年度產生的廢物,有35萬噸,大約每人每日產生平均0.78公斤的住宅廢物,較上年度減少大約5%。

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

七成長期病患照顧者感疲累[11:06]
2005/07/31

一項調查訪問長期病患的照顧者,七成人表示感到身心疲累。復康會建議政府要制訂支援政策。

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訪問了約180名要照顧60歲以下長期病患者的人士,七成人表示感到身心疲累。其中以女性、沒有接受社會服務及面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照顧者,所承受的壓力最大。

復康網絡建議政府設立支援政策,為中年病者設立日間復康中心,拓展庇護工場及展能中心服務。他們又建議仿效長者返回內地養老計劃,讓病者到內地居住但繼續可以領取傷殘津貼。

商界學校配對合作

商界學校配對合作服務弱勢學生

【明報專訊】扶貧委員會日前商討商校合作計劃,由商界為取錄弱勢學生的學校提供服務,包括為學生提供講座、課外活動及職位實習等,委員會初步已得到時裝公司G2000及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的響應,委員會稍後會安排學校與有關機構「配對」。

提供就業講座實習機會

扶貧委員會兒童及青少年專責小組日前開會,討論「商襄校園親親社群計劃」,初步構思先在深水、觀塘及天水圍三個較多低下階層學生的地區推行。委員會接觸商界,初步獲一些機構支持,會為學校提供服務,如就業講座等,並與學校建立長期關係,包括可考慮提供實習機會予學生。

倡以洗樓方式尋隱閉青年

委員會亦討論有關隱閉青年問題,提出可鼓勵地區團體,透過社區網絡尋找這些青年,包括可由地區團體以洗樓方式家訪住戶。另外,由蔡元雲任主席的「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就業相關培訓專責小組」,會針對待學待業青年的學習障礙及心理問題進行研究。

Friday, July 29, 2005

「助養學校計劃」

扶貧會與商界合作推「助養學校計劃」

【明報專訊】為加強支援貧窮兒童,扶貧委員會兒童及青少年專責小組昨日開會,通過推行與商業機構合作 「助養學校計劃」,由商界向收取較多貧窮學生的學校提供資助,甚至可以讓學生到機構實習。初步會在深水、天水圍、觀塘及將軍澳4個「較貧窮」的地區推行 有關計劃,現時約有3至4個機構表示有興趣。

專責小組昨日開會後,小組主席蔡元雲表示,商界「助養學校計劃」,除可令學童增廣見識,亦可以有收入,小組將於暑假後再開會,商討計劃細節。

大專生參與輔導貧窮兒童

小組昨日亦通過推行「大專生輔助計劃」,由大專生為貧窮兒童提供學業輔導。蔡元雲說,現時已有5間大專院校對大專生輔導計劃有興趣,但現時未能統計有多少大專生參加。他相信上述兩個計劃可以為貧窮及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提供一定幫助。

「洗樓」找出需協助家庭

蔡元雲指出,當局亦關注到不少貧窮兒童有學習障礙,他們的學業成績會較差及有挫敗感,但當局現時未能掌握有關兒童數目。小組決定做一個全港學習障礙兒童調查及研究,希望在掌握足夠資料後,可為有關兒童提供合適的輔導工作。

另外,該會亦會以「洗樓」家訪方法,找出一些絕少向外求助的「隱閉家長」,為這些有問題家庭提供協助。

Thursday, July 28, 2005

學校自行成立「扶貧委員會」

設扶貧委員會窮學生社區扶貧助人自助

【明報專訊】天水圍是全港最貧窮地區之一,衍生不少青少年及家庭問題。區內的順德聯宜總會翁祐中學亦 是社區的縮影,校內初中近三成學生的家庭領取綜援,學校遂自行成立「扶貧委員會」,在校推行扶貧策略,學校並就社區貧窮問題,向政府提交了一系列建議,包括開放校舍、球場、圖書館等設施供居民免費共同享用等。

校長蔡澤群說﹕「天水圍的貧窮問題永遠存在,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讓區內居民得到精神上的寄託,長遠減少社會問題」。

初中近三成學生家庭領綜援

翁祐中學去年向校內學生進行一項家庭狀調查,發現在全校的997名中一至中三級學生中,約有三成(287人)的家庭領取綜援,而領取學生資助辦事處全額資助的學生亦有153人。他表示,學校的貧窮問題只是整個天水圍區的縮影,其他學校學生的家庭狀亦甚為相似。

蔡澤群稱,天水圍的貧窮問題難以解決,「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使區內居民心靈上自覺不貧窮,希望透過窮人幫窮人,為他們建立自信、知道自己並非弱勢社群,對將來繼續存有希望」。故此,學校遂於去年成立扶貧委員會,建議推出一系列扶貧措施,盡量運用學校資源,如開放校舍,讓居民可使用學校的球場打球、在圖書館閱 讀等,學校又計劃開辦不同的興趣班讓居民參與,如手工藝、烹飪等,使他們得到精神寄託,積極面對人生。

盼其他貧窮社區仿效

蔡強調,學校於本年3月將計劃遞交民政事務總署,希望政府能撥出資源,協助學校推行各項扶貧措施。他盼望其他貧窮社區的學校能仿效此計劃,將貧窮扭轉為良性現象,減少因貧窮而衍生的社會問題。

將於9月升讀中四的陳同學(假名)有2妹、1姊及1弟,姊姊已工作並獨立居住,陳同學一家六口居於區內一公共屋,每月靠領取1萬元綜援維生,生活捉襟見 肘。她說,平日買一件衣服也不超過50元,有時文具用完,便向弟妹借用,避免花錢購買,有時想參與課外活動,也要向學校申請費用減免。她坦言,「有時會感到很尷尬,但因為其他同學都是較為貧窮的一群,便游說他們一同申請」。(系列完)

明報記者蔡惠華

嶺大為籌款配對尋找博雅知音人

嶺大為籌款配對尋找博雅知音人

【明報專訊】政府新一輪10億元等額補助計劃將於下周一展開,籌款多的院校,便獲更多配對撥款,港大及科大分別宣布獲得巨額捐款,各間院校亦正摩拳擦掌,籌款攻勢如箭在弦。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昨日透露﹕「已有2000萬至3000萬元在手,有信心可籌得4500萬元的下限。」至於一向籌款了得的理大校長潘宗光昨日笑說﹕「錢都給兩間大學(港大及科大)拿光了﹗真難搞,我們都要努力了﹗」

陳坤耀﹕霍英東焦點在南沙

陳坤耀昨日出席「李韶暑期研習所」活動後表示,嶺大目標是籌得4500萬元,已有善長承諾捐款,8月1日便可配對,並笑說籌款陸續有來。但他指出,籌款也挺 辛苦,因去年已向不少好友募捐。他說嶺大沒有科技研究,較難籌大筆款項,最重要是以「博雅招牌」尋找「知音人」,好像合和主席胡應湘捐贈600萬便是好例子。

陳坤耀更透露數年前曾向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募捐,霍英東表明焦點在南沙,而南沙主要發展科研,這並非嶺大專長。他又說數年前亦有意向富商邵逸夫籌款,當時邵逸夫已決定轉為重點支持內地辦學,故籌款並不容易。

他笑說未來亦會繼續向朋友「心口」,亦希望發動校友捐款,但廣州嶺南最年輕的校友亦已逾70歲,他們過往已對香港嶺大支持很多,但本港的嶺大歷史較淺,校友較年輕未有足夠能力捐贈,令校友群出現「斷層」。

其他院校方面,教育學院副校長(資源及行政服務)倪偉耀表示,過往校友及教員十分支持校方,但教院籌款一向也較困難,並說不敢訂下籌款目標,但亦會盡力向4500萬元的下限進發。據悉,理大亦已籌得捐款等待配對。城大則可能發動校友、學生及教員等辦步行籌款,而浸大亦會藉即將舉行的50周年校慶活動籌款。

明報記者王凱音

Wednesday, July 27, 2005

性傾向歧視法

教會轟性傾向歧視法
民主派憂失選票

【明報專訊】政府尚未就「性傾向歧視立法」推出具體條文,宗教團體已相繼「出招」表達意見。有6.5萬名會友的浸信會聯會昨日刊登全版廣告,表明反對立法。泛民主派議員昨日與宗教界人士會面,有議員表明不會為選票而反對立法。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表 示,議員的道德倫理立場會影響基督徒選民的投票意向。性權會則提醒民主派議員,反歧視法例由他們推動,不希望議員看到宗教團體兇惡便違反原則。

劉慧卿﹕不向選票低頭

提 出昨日會議的前劉慧卿表示,坊間對性傾向歧視立法有不同聲音,議員需要了解各方意見。她個人表明支持立法,即使影響選民投票意向,她也不會為選票低頭。 另一與會者鄭經翰亦支持立法,至於會否擔心失去教友的選票﹖鄭經翰說﹕「擔心的人是政客所為,我領匯都可以得罪投資者,怎會怕得罪教徒﹖我是為原則做 事。」

目前,本港約有66萬名天主教、基徒教教徒。有民主派人士擔心,一旦支持立法,會失去這班教徒的支持。

朱耀明促團體與議員對話

與會的柴灣浸信會牧師朱耀明說,希望關注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團體可盡早跟議員展開對話。他說﹕「現在政府未有文件,但件事已愈燒愈旺,教會現在都很關注這個問 題,我願意做橋樑,讓立法會議員聽聽有關團體的意見。」他強調,不想這問題引起分化和內耗,「不要打到大家遍體鱗傷才對話」。他希望9月初教會和議員可以 首次坐下來對話。

明光社籲教徒考慮議員立場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說,考慮稍後約見議員交流,澄清外界以為反對立法團體是保守人士的誤解。被問及議員對立法的取向,會否影響教徒的投票意向﹖蔡稱,不會叫教徒投票給哪一位,但會提醒教徒,除了考慮議員對民主、民生的看法,也要考慮他們的倫理道德立場。

性權會主席邵國華說,現時不會約見議員傾談,因為政府尚未有草案可討論。他又提醒民主派議員,反歧視法例由他們推動,不希望議員看到宗教團體兇惡便違反原則。

反歧視立法全球趨勢

【明報專訊】「性傾向歧視」指市民針對不同性傾向人士,會否作出歧視行為,包括同性戀、異性戀及雙性戀。政府早於95年曾展開調查,了解市民對同性戀或雙性戀 的看法,結果顯示市民接受程度偏低。受訪者認為教育及宣傳可解決歧視問題,政府便以非立法措施,資助連串活動促進不同性傾向人士享有平等機會。

近年多個國家推出與同性戀者相關的措施,例如荷蘭、比利時等容許同性婚姻﹔英國、法國、德國等讓兩名同性人士結成「公民伙伴」。特區政府今年重新檢視公眾對性傾向歧視的意見,現正展開調查,預計下半年有結果。

青年求助熱線

求助熱線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899

生命熱線﹕2382000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2222

明愛向晴軒﹕18288

各大學蜂擁向富商募捐

各大學蜂擁向富商募捐
鬥快取得配對基金

【明報專訊】教育統籌局推出第二輪10億等額補助金計劃,下周一開始接受申請,款項先到先得,各院校為鬥快取得配對基金,近日蜂擁向富商爭取捐款,香港大學及科技大學先後宣布,分別獲得10億及8億巨額捐款,可用作配對。據悉,中文大學短期內將有「喜訊」公布,而其他規模較小的院校則「艱苦經營」。港大則稱,相信巨額捐款下半年仍陸續有來。

科大穩獲近2億配對

科大是次獲得的8億捐款中,5億會用於南沙,按基金規定用於香港境外的捐款不能作配對。科大會將是次捐款中的3億元,加上李兆基基金早前捐出的3300萬元,申請政府等額補助金配對,預計已可配對近2億元,即仍欠1.2億元捐款,便可全取政府提供的2.5億元配對撥款上限。

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對於籌款情十分樂觀,可能籌得的款項數目「有大有細」,但必須在捐款人確定後才能公布。他說﹕「捐款發展大學的文化已經建立,港大肯定會再獲捐款。」他表示,早前獲得的10億捐款,仍未有具體計劃如何運用。

中大短期內有「喜訊」公布

中文大學則仍未有公布獲得大型捐款,但有中大高層表示,捐款一定有,相信短期內有公布,並有信心可如上一輪等額補助金般取得上限。

政府提出的10億配對基金,大學獲捐款後可作配對,每所大學可獲4500萬元最低保證額,規模較小的院校,正努力爭取捐款。據了解,規模較小的院校,尤其 重人文學科的院校,一般較難募捐,所以大多以籌得最低保證額為目標。規模較小的嶺南學院,上周剛獲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捐出600萬元。校長陳坤耀早前表示,正與多名善長洽談捐款事宜,有信心可獲得捐款。

霍英東科技大學捐款

獲霍英東8億捐款科大考慮冠名答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獲霍英東基金會捐款8億元,成為科大自1991年創校以來獲得的最大筆私人捐助。不過,8億捐款中,5億將指定用於廣州南沙籌建教研學院及科研,主要屬基建設施開支。餘下3億用於支持科大未來15年的策略發展計劃,並用作配對政府的配對基金。

科大校長朱經武更無懼「冠名風波」,會考慮任何答謝霍英東捐款的方式,包括冠名。

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昨日親自赴科大主持捐贈儀式。霍英東捐款8億,少於富商李嘉誠捐款港大10億元的紀錄,但他致辭時笑說﹕「自1998年起我們與科大合 作,好像有(捐款)近2億元,但不是李嘉誠捐(10億),我便要湊夠一個數字,我們跟他(李嘉誠)不能比。」他說捐款予科大其中一個原因,是科大最早於內 地發展,冀藉捐款加強科大與內地科研交流及提升學術發展。

冀加強與內地科研交流

至於為何捐8億,霍英東說﹕「在香港8億元似乎很多,但在內地卻不足夠每個人買隻雞蛋。」他說沒有其他大學邀請他合作或募捐,並指他自己能力有限,「(捐款數字)要按每件事需要而定,不是每間大學都要(捐款)。」

朱經武說與霍英東商討捐款事宜始於5月,他笑說這好像很簡單,但其實雙方已合作多年,而捐款8億元及投資於南沙亦是霍英東基金會建議的。他續稱在南沙設立教研學院,可讓科大的研究生及教員赴當地進行科研,對本港有利。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錢大康說,預計南沙的教研學院落成後,可增加最少600名研究生,學位仍是由科大頒發。他說科大約有2000名研究生,但由於科大 空間有限,增加研究生並不容易。而本港學生較少報讀博士課程,約一半以上的博士生為內地生,但他說香港學生應把眼光放遠,相信學院落成可進一步增加兩地科 研交流,對香港有裨益。

5億限用於南沙教研學院

據悉,8億捐款中,5億元將用於南沙設立教研學院,當中的3億用於基建,如教研學院、實驗室等。其餘2億元則用於技術轉移及科研,並集中科大專長項目,率先進行可與珠江三角州銜接的項目,即電子資訊科技及環保技術。

不會與霍投資有利益關係

早前,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捐贈港大10億元,引起部分港大校友反對港大冠名「李嘉誠醫學院」的風波,有校友更指醫學院可能跟長實集團成員「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利益衝突。而霍英東亦在其家鄉番禺南沙投放不少資源發展南沙。

錢大康說,霍英東捐款於南沙設教研學院不會與霍的投資有利益關係,「辦學院只會使錢,不會賺錢」。他說捐款予大學辦學院做研究是「蝕本生意」,賺的只是市民,因可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大學並沒有賺錢。

霍﹕沒考慮過要科大答謝

【明報專訊】港大早前獲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捐贈10億元,卻引發「冠名風波」。科大校長朱經武說未決定以怎樣的方式答謝霍英東捐款8億元予科大,冠名亦是考慮方式之一,但他相信不會掀起冠名爭議,「因校內不少同事(教員)亦是由歐美返港,港大(冠名)的做法亦相當普通。」霍英東亦說,沒有與科大商討過關於冠名的事宜,「相信李生(李嘉誠)及每個人也不會為冠名而捐款。」

港大早前決定把醫學院冠名為「李嘉誠醫學院」以答謝其捐款10億元,但引起部分港大校友反對。

科大將諮詢決定答謝方式

朱經武表示,尚未決定怎樣答謝霍英東的捐款,不排除所有方案,包括冠名,未來會諮詢學生、校友及校董會意見,再作決定。他說相信所有捐款者,也希望科大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他們)最安慰的是科大先成為香港一流大學,相信這是最大及最主要的回報。」他又說,若現在有科大的學生獲諾貝爾獎,會令善長覺得比獲冠名更高興。

霍英東亦說沒有考慮過要科大怎樣答謝,指能令科大增加與內地交流及提高科研水平已很好。但他說捐款予內地大學時,亦有體育館冠上其名字,南沙亦有中學以其姓名命名。

霍英東基金會副主席霍震寰則說,「港大冠名風波」不會影響他們捐款予大學,他們主要是關心大學發展,「只要覺得是正確及對的事,便可以」,但暫沒有計劃捐款予其他大學。

至於科大是否適合以冠名答謝霍英東的捐款,科大副監督鍾士元說在內地冠名是很簡單的事,在本港則較為複雜。

科大校友會會長林景昇則說任何答謝形式,也是最好的考慮方式之一,當中包括冠名亦是考慮之列。

Tuesday, July 26, 2005

中學自籌基金助苦學生

中學自籌愛心基金助苦學生
教師捐5%月薪學生響應獻獎學金

【明報專訊】政府正推行扶貧計劃協助貧困學童之際,津校將軍澳馬錦明慈 善基金陳端喜紀念中學全體54名教師,去年9月發起集結力量的扶貧計劃,每人捐出1個月薪金的5%或以上,成立約8萬元「愛心基金」,協助校內貧困學生之餘,亦教導學生助人自助。捐款之聲一呼百應,在辦學團體、家長及學生的支持下,基金迅即滾存至超過20萬元。

源於家長要求延交書簿費

該校校長李國輝說,去年暑假收到不少家長來電詢問﹕「若學生開學時沒有書怎辦﹖」後來經查問後發現,有家長因為丈夫失業、綜援未能立即獲批撥款等困難,希望 延遲繳交書簿費。他說,學校附近以公共屋為多,普遍家庭收入較低,全校有800多名學生,約一成學生來自綜援家庭,另有部分家庭收入微薄。

辦學團體感動「一對一」捐款鼓勵

清貧學生就算繳交學費及書簿費都有困難,李國輝與全體教師遂於去年9月,在校務會議通過成立「愛心基金」,供清貧學生申請,津貼學生讀書的開支。全體54名教師均自願捐出5%或以上薪金,籌得7.7萬元,成功設立基金。該校辦學團體深受感動,為鼓勵校方,便以「一對一」的配對方式,等額捐出8萬元,加上家長支持捐出5萬元,基金於短時間內增至20萬元。

教師助人自助的精神,不經不覺感動校內學生。多名獲得校內、外獎項的學生,自發地將獲得的獎學金及獎金捐給「愛心基金」。該校中六學生許嘉玲及莫輝玲聯同多名同學,參加校內經營小食檔的計劃,賺取逾8000元,同學們不約而同打算將有關款項全 數奉獻「愛心基金」,希望幫助其他同學。

「申請愛心基金的同學,均不願多談自己的經濟狀,我體諒到他們的心情及尊重他們,覺得最直接幫到他們的方法,就是將獎學金捐出,讓他們直接受惠。」莫輝玲說,若日後再獲獎學金,都願意捐出來協助其他同學。

對於全校師生均有助人的風氣,李國輝深感欣慰,並說﹕「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因而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愛。正如聖經所說,貧窮婦捐出兩個銅錢,較財主捐出來的金錢更重要,所以學生捐出的獎學金更重要、更慷慨。」

明報記者梁美寶

霍英東8億捐科大

霍英東近10億捐科大

【明報專訊】(最新消息)繼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捐款10億元給香港大學創紀錄後,科技大學亦獲得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巨額捐款,據知款額亦近10億元,部分款項會投放在科大於南沙的科研發展項目。

科大及霍英東今日會公布捐款詳情。霍英東大舉投資開發粵西及南沙,而科大在南沙亦設有研究所,今次的捐款,部分會投放於南沙的研究所,資助各項科研項目。科大日前才獲李兆基基金會捐贈3300萬元,該筆捐款並可獲政府「一對一」撥款配對,為科大帶來6600萬元經費。預料今次霍英東的捐款,部分亦能獲政府的撥款配對。

霍英東捐款8億予科大[12:15]
2005/07/26

香港科技大學獲霍英東基金會捐款8億元。校長朱經武稱,會跟老師、同學、校友及校董考慮如何答謝霍英東。

朱經武表示,今次是科大創校以來,獲得的最大筆私人捐款。被問及會否將學院冠名霍英東,朱經武表示,校方要與各方考慮答謝的方式。

霍英東基金會的8億捐款,部分會投放於大學未來15年的策略發展計劃,部分則會用於內地的研究計劃。

Monday, July 25, 2005

義工流淚吃不下貧縣盛宴

義工廣東扶貧不滿官員吃喝[16:51]
2005/07/25

北京一批義工到廣東扶貧,當地官員竟然大排筵席,出動「人頭馬」洋酒,義工當地流淚質問他們。

廣州南方都市報報道,幾位從北京南下的義工,尋訪貧困大學生,準備為這些貧困大學生編列獎學金補助。在過程中,這些志工對許多學生的家境清寒程度,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人都因為家庭收入微薄,面臨輟學的威脅;有的家中房子年久失修,只能用硬紙板遮風擋雨。

當這些義工發現有的學生連花五亮子買個雞蛋吃都捨不得時,再看到負責持待他們的教育單位每天準備的便餐、一箱箱的礦泉水和車上的冷氣空調,心裏感到非常難過。

當尋訪工作結束的最後一天,教育局又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外帶洋酒人頭馬招待時,許多人當場表示吞不下去。許多義工當場質問教育局官員,是否知道那一餐的價碼是一個貧困大學生好幾個月的生活費。

廣東教育局官員急忙解釋說,他們是出於有朋自遠方來的熱情接待,不是天天大魚大肉,平時就算開會也只有吃便當的份。

義工流淚吃不下貧縣盛宴
尋訪貧困大學生官員名酒禮待

【明報專訊】中國扶貧基金會幾名義工早前到廣東清新縣尋訪貧困大學生,當地教育局官員為了「熱情」招待而安排一桌豐盛的宴席,喝的是名酒「人頭馬」,吃的是雞鴨魚……北京義工由此想起當地學生連5毛錢人民幣的雞蛋還捨不得買來吃,不禁在飯桌上流淚質問這些官員,一桌盛宴可以幫助該縣貧困大學生解決多少實際困難﹖宴會最後不歡而散。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這些義工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從北京派過來尋訪當地貧困大學生的,他們在清新縣入戶調查寫成報告,以便基金會進行有針對性的資助。兩天下來,3位義工對尋訪過程還算滿意,但對當地的接待卻不太滿意。不滿意的不是接待不周,而是接待奢華,讓他們有些不適應,一桌飯值好幾百元,喝的是成箱純淨水,車上空調早早打開……與此鮮明對比是當地貧困大學生的窘,家庭一年收入不到兩千,孩子面臨輟學危機,房子年久失修只能用硬紙殼遮風擋雨,5毛錢雞蛋在學校還捨不得買來吃……看這些情景,義工都感到震驚。

一餐飯可讓窮學生吃幾個月

前晚(24日),3名義工在清新縣尋訪工作告一段落,縣教育局領導為表示感謝,決定一盡地主之誼,邀請義工到事先訂好的豪華套房晚宴。礙於情面,義工雖感不悅,也只是半開玩笑說了一句﹕「這也太奢華了吧,和咱們貧困縣不太相符。」

上菜時,他們真的坐不住了,雞鴨魚肉一應俱全,寥寥幾個人卻點了一桌菜。觥籌交錯間,有義工忍不住問了一句﹕「這喝的是什麼﹖」教育局領導有些得意地回答﹕ 「人頭馬﹗」一名義工憤怒了,當場質問,並說﹕「我們是來扶貧的,不是來大吃大喝的,我吃不下﹗」此時多名義工都哭了,他們表示,他們這餐飯,可以讓一個大學生吃上好幾個月,這些東西那些大學生見都沒見過,他們個個都骨瘦如柴,營養不良,令人心疼,並反問教育局領導怎能吃得下嚥。

義工的一席話,令在座的清新縣教育局領導大驚失色,他們馬上尷尬地解釋,請客主要是出於熱情,只是有貴客來了才這樣,平時工作餐都是吃飯盒。但這些解釋並不能讓義工滿意,當晚10時許,幾位領導再次登門解釋,並說﹕「人頭馬我們AA制(平均分擔費用)了。」

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

創校3年6班小一縮至3班

【明報專訊】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2002年創校,是辦學團體香港學生輔助會首間及唯一的正規小學。雖然擁有耗資逾億元、設備齊全的千禧校舍,但已出現縮班,由本來取錄6班小一,減至04/05年僅開3班,收生人數持續下跌。

家校會︰校董校長爭拗無損校風

擔任該校家校會主席近3年的劉太亦坦言,爭拗期間的確有不少家長帶同子女轉校,但相信是個別家長較激動所致,又強調校董會與校長、教師之間的爭拗,對校風、成績及學業都沒有影響,「只要不涉及小朋友,才是最重要」。有現任校董則解釋,縮班是天水圍區普遍現象,與學校無關。

香港學生輔助會為一基督教機構,成立於1957年,一直是本港兒童住宿服務的先驅,提供的服務包括協助學童糾正行為等。

教統局按計劃書批校質素難保證

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教統局的批校準則,純粹基於計劃書,計劃書內容可寫得「天花龍鳳」,新辦學團體更無往績可循,質疑這種批校方法難以保證辦學質素。

教育評議會主席蔡國光指出,教統局審批辦學權有一定程序,而且2000年後批出的校舍,都要遵守5年合約,屆時教統局若認為辦學質素不理想,便會介入校董會或收回辦學權。不過,他指若學校管理封閉,不向外公開管理問題,教統局亦難以得悉。

教統局表示,香港學生輔助會2000年獲分配位於天水圍的校舍,作營辦資助小學之用。在分配校舍時,校舍分配委員會以教學質素為首要考慮條件,考慮的因素包括辦學團體提交的辦學計劃書內容,以及辦學團體的辦學經驗及表現。

前校長指摘校董干預校政
慨嘆《校本》非校校適用自稱被逼走

【明報專訊】位於天水圍的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創校3年便縮班,前校長陳志豐指摘校董會管理出問題,部分校董干預校政,以致學校管理、權責混亂不清,例如有教 師掌摑學生、使用假醫生紙,但有校董逼令校長收回警告信,甚至修改事件報告,亦有校董長期留校處理校務,翻閱教師資料干預日常校政。他批評《校本條例》有漏洞,未必所有學校都適合有家長及教師校董。

香港學生輔助會總監關健城拒絕回應指控是否屬實。但數據顯示,學校3年內有兩名校監請辭,更換了一名校長,有多名教師及校工以各種理由離職,也有家長不滿學校,替子女轉校。
...
...

香港學生輔助會總監關健城拒絕回應陳志豐的指控是否屬實,並說﹕「你那邊有校長與幾位老師,我們這邊有40多位老師,事實與否是看誰所說,『六四事件』死多少人,也是看誰說。」他又表示,指控涉及多人的私隱,在取得他們認可及召開校董會前,不會回應事件。

該校現任校長蕭舜美說﹕「學校之前不是混亂,現在也沒有混亂、沒有問題,歷史沒有遺留問題。」家校會主席劉太則強調,學生一直上課都很開心,校董會當時處理恰當。

教統局發言人回應稱,分區教育辦事處一直與學校保持緊密的合作伙伴關係。據了解,學校的人事變動都是基於開校初期的過渡安排,或有關人士因私人理由的緣故, 並獲得校董會批准。教統局又指出,推行校本管理,目的是讓主要持份者共同參與學校決策,提升教與學效能,有助提高學校管治的透明度和問責性,相信當學校設立法團校董會後,「一人獨大」的情將更難以出現。

明報記者

Sunday, July 24, 2005

嶺大獲600萬捐款

嶺大獲胡應湘捐款600萬

【明報專訊】嶺南大學獲得合和主席胡應湘捐贈600萬元,連同教資會的600萬「一對一」撥款,來年嶺大將獲最少1200萬元經費。嶺大校長陳坤耀透露,另外尚有1000餘萬捐款仍在磋商之中,短期內將陸續公布嶺大籌款詳情。

盼本年度籌4500萬

胡應湘昨晚出席嶺大校友會晚宴,承諾向嶺大捐贈600萬元。陳坤耀讚揚胡對本地教育的支持,他期望嶺大每年能獲政府資助一半經費,本年度希望籌得4500萬元,以支持大學發展。

嶺大排榜末陳坤耀斥誤導

另外,對於前天有調查把嶺大排於香港8間大學之末,陳坤耀表示遺憾和失望。他狠批調查「特別為嶺大設計」,棄用去年如「教學表現」或「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率」等跟大學水平有直接關係的指標,並大量引用不可靠的電話訪問數據作調查基礎,誤導公眾人士。

他指出,一般市民對大學欠缺深入認識,往往單憑印象評分﹕「如果問(受訪者)對香港大學陳坤耀的評價,我相信我會得第一﹗」

懸紅10萬請公眾找出失實之處

陳坤耀指摘調查的某些數據「一塌糊塗」,師生比例的數字時而把研究生計算在內,時而只計算本科生的人數﹕「顯然他們(調查人員)並不理解大學的運作常識。調查連『學生』一詞也未能定義,怎能令公眾有信心﹖」

他透露,幾天後會參考專業教育網的調查標準,用正確的資料和手法為八大重新排位。嶺大副校長饒美蛟稱,學校準備懸紅不少於10萬,請公眾幫忙找出調查失實的地方。

Saturday, July 23, 2005

地區鄰舍互助支援網絡

社工互委會合作天水圍大洗樓
建地區網絡支援問題家庭

【明報專訊】天水圍新發展區是全港失業率最高的地區,家庭問題嚴重,扶貧委員會與各部門,計劃採取「地區鄰舍互助支援網絡」的新策略,發動大規模「洗樓」大行動,由大廈互助委員會成員與社工合作「洗樓」,向區內近3萬公屋住戶家訪,希望及早發掘出問題家庭,提供適當支援。

家訪推動「助人自助」

天水圍人口近28萬,其中天水圍北有10萬人,屬新發展區,不少居民屬新來港人士、單親、低收入家庭,去年4月發生倫常家庭慘劇的天恒便屬於此區。元朗民政事務專員陳欽勉接受訪問表示,各部門及地區團體合作,在本月至明年2月在天水圍北區6屋苑,用20萬元推行「天水圍鄰里互助計劃」,建立地區支援網絡。

計劃概念是與社工團體組織現時區內6屋苑的30多個互助委員會,透過「助人自助」方式,逐戶拍門家訪,望能與鄰居建立朋友關係,以獨居長者或有新來港人士成員的家庭為重點,藉此及早發現有問題的家庭以作支援,避免家庭危機進一步惡化成為家庭悲劇。

另外,鄰居之間亦可相互提供幫忙,如暫時託管兒童、簡單家居維修等,亦可將一些低下階層家庭帶到社區參與各項活動及服務。扶貧委員會秘書長謝凌潔貞表示,最難處理的家庭個案是「隱蔽家庭」,相信最有效方法是「洗樓」,若計劃達成效,可將經驗推廣至其他區域。

另外,元朗民政處與區議會、地區團體等合作,於本月至明年2月間在元朗及天水圍,花30萬元推行一項名為「促進和諧自強計劃」,旨於為區內新來港人士介紹區 內活動。活動於今午2時於天水圍俊宏軒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英業小學行開幕儀式,同場有攤位提供區內職位空缺資料及文娛表演。

借用區內學校辦康體活動

面對天水圍社區設施不足,元朗民政處高級聯絡主任羅桂泉表示,康文署已積極聯絡天水圍北的15間中小學,商討借用設施,供舉辦康體訓練活動之用,8月份會有5間學校借出場地,供舉行各項暑期體育活動及訓練班。

明報記者梁偉健、黃振豪

Friday, July 22, 2005

數碼共融

數碼共融及沉溺上網南韓考察團

數碼共融及沉溺上網南韓考察團已於6月6日至10日舉行,考察團走訪了多個不同機構,了解南韓在數碼共融、沉溺上網及資訊科技最新的發展。

作為世界上其中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國家,南韓政府在首爾特別成立了一個半政府機構KADO,統籌各推動數碼共融的工作。KADO剛於六月舉辦一連串『資訊文化節』的活動,考察團參觀了其中一個名為Lovely Digital World的展覽會,展覽會展出多種使用電腦的輔助工具,令人大開眼界。

展覽會亦同場舉行了一個傷殘人士電腦打字的比賽,籍此鼓勵傷殘人士使用資訊科技。除此以外,考察團亦探訪了『清音復康中心』,分享了他們如何協助聽障人士使用資訊科技及推廣數碼共融的工作。這些成功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鏡。

有鑒於近年來沉溺上網問題日趨嚴重,KADO特別成立了一個沉溺上網治療中心,專門負責研究、訓練及提供有關治療服務。考察團到訪了這個治療中心,與中心的工作人員交流了對沉溺上網的成因、治療方法、預防等課題的經驗,確實獲益良多。

除此以外,考察團亦走訪了其他機構,了解到南韓在資訊科技的最新發展,例如電腦保安、網上安全、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的應用等。

資訊科技資源中心總結是次考察團所得到的資料,隨後會舉行分享會,與社會各界人士分享經驗。分享會的詳細資料亦會隨後公佈。

李兆基基金會

科大獲李兆基捐三千三萬元[20:17]
2005/07/22

李兆基基金會捐款3300萬港元給科技大學,作為策略發展及提升師生質素的經費。

科大校長朱經武表示,早前商人李嘉誠捐款給港大的風波,沒影響他們的籌款工作。他說大學為了表達謝意,用捐助者名字為學院冠名,是世界普遍的做法。

請慷慨解囊 支持老有網

捐款呼籲:老有網2005年賣旗日

請慷慨解囊 支持老有網

你的幫助可讓更多長者享受到資訊科技帶來之樂趣

「老有網」2005年度之賣旗日已於6月18日完滿結束,當日多得多位義工協助於九龍區協助賣旗,以籌募經費支持長者資訊科技教育。但由於當日正值考試的非常時期,很多學生朋友都愛莫能助,故協會最後只得義工300多名,可想而知當日所得之款項實在有限。

至目前為止,協會賣旗日所籌得之款項只有18萬,距離協會往年之賣旗成績,30多萬實在有一段距離。故在此再次呼籲,希望各方好友可協助,邀請身邊的朋友作出捐款,讓「老有網」賣旗日之善款數字可突破20萬。

「老有網」以推動長者善用資訊科技為目標,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為過千名長者提供免費的多元化資訊教育,服務超過一萬人次。由於本會並無政府資助,所有經費皆是來自熱心人士之捐款,而每年的賣旗活動更是我們其中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如若今年的賣旗成績不理想,除了很多既定的活動未能如期舉行外,更會影響到協會下一年度的賣旗申請。所以,在此再三呼籲,希望大家可慷慨解囊,協助協會籌得足夠之款項,應付來年之工作。

為使「扶老上網」的工作能得以順利開展,實在有賴您的支持。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本會及本會服務詳情,歡迎瀏覽 老有網 網站 http://www.hk1001.com

捐款方法:
1) 可直接將善款存入本會銀行戶口 (匯豐銀行 110-7-041418) 然後寄回存根予本會; 或
2) 郵寄支票抬頭 "長者網絡發展協會有限公司" 予本會

本會地址: 香港郵政總局郵箱11349號
注意:凡捐款滿$100可向稅局申請免稅

請支持「扶老上網」

老有網

長者網絡發展協會 老有網
電話: 2816 6915
傳真: 2900 1386
URL : www.hk1001.com

Thursday, July 21, 2005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50團體提全民養老金方[12:27]
2005/07/21

由50個團體組成的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今日提出全民養老金方案。

方案建議從強積金供款抽50%供款,再加上政府每年80億元的長者綜緩開支,成立基金,推行全民養老金計劃。

聯席召集人黃洪博士說,計劃的構思,是希望65歲的長者每月可獲2500至3000元的養老金。經計算下,相信足夠長者退休後生活,比強積金供款保障好。

聯席稍後會約見有關官員,並向立法會議員推介方案,希望1、2年內能夠實施。
(記者:梁偉健)

Wednesday, July 20, 2005

Amazon.com Nonprofit Innovation Award


Amazon.com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10 Finalists
Selected from almost 1,000 qualified entries, these nonprofits represent a range of causes, both local and global. What they share is innovation--they've come up with unique approaches and breakthrough solutions that mos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mmunities or the world at large.

Now it's up to you! Vote for your favorites by donating up to $1,000 to each through Amazon.com. All 10 nonprofits will keep the funds they raise; the organization that raises the highest dollar amount through Amazon.com by September 30, 2005, will be awarded a matching grant of up to $1 million from Amazon.com. Click on the nonprofit's logo to learn more about each of these amazing organizations and donate to make a difference.

Tuesday, July 19, 2005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迁 址 通 知

由于租约到期,本中心将于2005年7月18日搬迁。

新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扬路188号汤臣中心C座1416室

邮政编码: 200120

办公电话: 0086-21-5840-2671

传真: 0086-21-5840-2670

网址: www.npodevelopment.org

特此通知,敬祝工作顺利!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2005-7-15

社福機構顧問服務

羅兵咸被指藉顧問報告攬客
任社署顧問又向社福界推銷改革服務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今年5月公布的「特別一次過撥款」在一片爭議聲中終於拍板,本報得悉,在消息公布後兩星期,受社署委託調查100間社福機構財政及人力資料的顧問公司羅兵咸永道(羅兵咸),隨即致函多間社福機構,推銷理財及人力資源訓練班﹔而發出推銷函件的人士,與受委託進行調查的部門及主管是同一人。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批評,同一機構同一人處理兩宗有利益衝突的生意,可能已違反其法律責任,政府有責任阻止,而顧問公司的做法,亦令人懷疑其報告的獨立性。社署回應表示,羅兵咸在政府宣布決定後才發信,不違反公平競爭原則。

去年7月,社署委託羅兵咸進行「非政府機構於『過渡期補貼』屆滿後的財政資助需求調查報告」,由該公司人力資源服務部主管 John Ng主理。調查收集了115間社福機構的員工數目、薪酬、退休狀、機構儲備、每年開支及理財方法等。羅兵咸今年2月向社署提交報告,建議以「一次過津貼」取代每年發放的「過渡期補貼」,讓機構改善財政狀。因為社署的諮詢組織不接納報告,當時並無公開報告的詳細內容。

雖然報告沒有被諮詢組織接納,但社署在今年5月,在參考羅兵咸的報告及其他意見後,宣布取消過渡期補貼,改推「特別一次過撥款」,讓機構利用撥款進行架構重組,或用作員工訓練基金,撥款總額高達8億元。撥款消息公布後13日,羅兵咸向社福機構發信,推銷其一系列培訓課程,信件簽發人同是負責調查報告的John Ng。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型社福機構主管表示,除了今次,過去5年未收過羅兵咸的任何函件,亦沒有其他顧問公司就同類課程向他們「兜生意」﹕「剛剛跟你做完調查,轉頭便收到信,報告仍是獨立、有公信力嗎﹖」他指,「羅兵咸掌握了機構的資料,有機構感到壓力,覺得光顧社署『御用』的顧問公司,能『一條龍』對症下 藥」(見另稿)。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若有人一方面受聘於政府,另一方面又利用該工作取得的資料或身分牟利,即使得到的利益只是「時機上佔優勢」,已經涉及利益衝突,違反其作為代理人的「授信責任」(fiduciary duty),他的獨立性亦會受到質疑。湯家驊說,事件中羅兵咸是在社署公布撥款後兩周才發出推銷信,當中未必涉及違反其法律責任,他建議羅兵咸將經過和盤托出,證明它向社福機構發出推銷信與其顧問報告無關,以平息公眾疑慮。

湯家驊又說,社署有責任確保公平競爭環境,若發現顧問公司違反授信責任,政府就有責任追究﹔若政府放棄,情就如紅灣半島事件,雖然利益受損,但放棄追究。

推銷課程與顧問報告合

社署承認對羅兵咸發出推銷信一事並不知情,但因羅兵咸的報告並無建議機構培訓員工,因此社署「不認為報告內容與羅兵咸的培訓班有直接關係」。但本報發現,報告中羅兵咸向社署建議「機構若要取得撥款,必須盡力改善財政狀」,而「檢討人手架構、重整薪酬策略、精簡工序、合併資源」都是可行方法。而羅兵咸向社福機構推銷的課程內容,亦包括架構重組、人手精簡等(見表)。社署認為,撥款是公開的消息,羅兵咸在消息公布後13天才發信,不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羅兵咸則回應指,他們有多年服務非政府機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而他們發出推銷信時,社署已經公開撥款計劃。

明報記者譚蕙芸羅永聰

兩月推新課程「倉卒」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於今年5月4日公布決定向社福機構撥款,羅兵咸在13天後向社福機構發信,推銷自己提供的培訓課程﹔7月7日,即消息公布後兩個月,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正式為撥款「拍板」,恰巧社福機構同日收到羅兵咸的28個課程的小冊子。有顧問公司負責人表示,若要推出全新課程,之前要先進行研究及聯絡不同專家,可能要半年或以上的時間籌備,若要在兩個月內推新課程,「毫無疑問是有點倉卒」。

在羅兵咸的兩本宣傳小冊子中,詳細講述了課程的特色、內容及導師背景,而John Ng及Mabel Ng二人都擔任導師。另外,亦有總數達28個課程的上課時間、地點及收費資料,上課節數為一至兩節,每科收費由750至1920元不等。

「資料存職員腦袋」佔三優勢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顧問公司負責人說,過往曾服務過數十間社福機構,他不評論今次的事件,但他表示,若有公司給予撥款者意見,待批錢後再去推廣其產品,該公司便有三個優勢﹕時間上較快﹔提供貨品的準繩度更高﹔領撥款的受惠者亦會以「政治正確心態」猜度撥款者心意,有壓力挑選該公司。

他認為,社福機構聘用顧問公司涉及公帑,挑選過程一定要公正,處理時要小心避忌,不會主動促銷或作推廣,「大家保持交流,令社福機構知道我們存在,有需要時便會申請撥款僱用我們」。

社會服務聯會亦有替社福界辦培訓課程,社聯總主任(機構發展及伙伴聯繫)蔡劍華指,難以確定羅兵咸有利益衝突,但認為羅兵咸「可以做得更好」,「它肯定有多點資料,雖然它在調查後應銷文件,但可保存在職員的腦袋裏,知道哪一個機構有錢」。蔡劍華認為,羅兵咸「掌握商機的時間敏感」,但認為不會令機構有壓力去挑選羅兵咸。蔡指社聯推廣培訓班的手法「是先由業界表達需要」,因社聯不贊成社署擬把「特別一次過撥款」用作訓練基金,因此不會主動宣傳培訓班。

Monday, July 18, 2005

「消費者力量」

環團批教局採購指引不環保
受訪百校全用加氯影印紙

【明報專訊】消費活動常會虛耗大量能源,為了解本港學校的紙張使用情,環保團體「消費者力量」今年4月至7月訪問了100間非官立中學,結果發現所有被訪學校都使用在製作過程加入氯氣漂白的A4影印紙,不符環保原則。該組織推算,如果全港492間非官立中學轉用百分百廢料再造及無氯漂染的影印紙,每年可減少砍伐2.2萬棵樹,減少耗用17萬公噸水和1000公噸煤。

轉用無氯再造紙可減伐2.2萬樹

調查又發現,每間受訪中學平均每年使用1166包A4影印紙,以此推算,全港492間非官立中學每年使用57萬包A4影印紙,相等於1262公噸。雖然 90%被訪學校表示有興趣採用再造無氯影印紙,但70%的被訪學校表示,由於缺乏資訊、62%表示價格較高,因此沒有採用。

規定再造成分較標準低半

「消費者力量」並批評教統局向學校發出的採購指引不夠環保,在指引中,影印紙的再造成分只須20%,比政府部門普遍使用的標準40%為低。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鄧建輝贊成政府帶頭使用環保紙,但轉用百分百廢料再造的無氯環保紙則有困難,除了價格偏高,本地暫時未有供應。再造無氯影印紙每包約售24元,遠較普通A4影印紙的18至20元貴至少兩成。不過,消費者力量引述有廣西紙廠表示,若大量生產,成本可降至20至22元一包,相信會具競爭力。

Sunday, July 17, 2005

長者安居協會

2百多長者按平安鐘求助[13:14]
2005/07/17

酷熱天氣警告現正生效,天文台預測今日最高氣溫將達34度。長者安居協會中午前收到260多宗求助。

今早的求助個案,大部分是跌倒及頭暈痛症,當中18人要送往急症室。暫時沒有人因為中暑而求助。

協會估計,中午之後氣溫上升,按平安鐘求助的人數可能會增加。協會提醒長者,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多留在室內,保持家居空氣流通及多飲水。

天氣酷熱長者求助者眾[19:00]
2005/07/17

今日天氣酷熱,市區最高達33度,長者安居協會截至下午五時半共收到528名長者按平安鐘。

該會稱,直至下午五時半,共收到528名長者按平安鐘求助,數字較昨日少,大部分是頭暈或有其他痛症,當中29人需要到急症室求醫,無人因中暑而需要求助。

協會提醒長者,尤其是長期病患者多留在室內,保持家居空氣流通及多飲水。

Saturday, July 16, 2005

新加坡頭號慈善機構爆醜聞

新加坡頭號慈善機構爆醜聞[11:36]
2005/07/15

新加坡國家腎臟基金會主席杜賴因捲入腐敗醜聞和行為不當引起公眾不滿,於14日引咎辭職。

去年,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記者曾在新加坡英文日報《海峽時報》上刊登一篇有關杜賴的文章。杜賴以誹謗罪將記者和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一併告上法庭。

在本周早些時候開庭審理時發現,基金會主席杜賴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享受著與正常收入不符的奢華生活,基金使用也缺乏透明度。杜賴年收入為60萬新元(約合277萬港元),出門總是乘坐頭等艙,他辦公室的廁所甚至安著鍍金的水龍頭。杜賴於13日撤銷了訴訟。

國家腎臟基金會是新加坡最富有、最成功的慈善組織,一直致力於向腎病患者提供腎臟透析治療。基金醜聞曝光後,基金會主要贊助人之一、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的夫人14日表示已決定停止對該基金會的贊助。

Friday, July 15, 2005

中聯辦成立青年工作部

中聯辦成立青年工作部

【明報專訊】中聯辦昨宣布成立青年工作部,由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張春生出任副部長,與本港青年團體、學生組織加強聯繫、溝通,有助香港達到「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的目標。

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昨午出席「第二屆粵港青年交流高峰論壇」時指出,中聯辦一向十分重視與青年人的聯絡、溝通工作,故成立青年工作部,現已有一名副部長和五名委員開始工作,部長暫未到位。

李剛強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工作部日後會加強與青年們的溝通,反映他們的訴求。他說﹕「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香港是屬於你,也屬於我們,但歸根究柢,都是屬於青年人的。」

據了解,近年包括青協在內的組織一再安排大量的年輕人返內地參觀學習,但中聯辦內部卻沒有專門部門處理,一般交予教科部,然而後者主要是聯絡教育界,故認定有需要成立專屬部門處理年輕人的交流安排。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至今撥款6800萬

共享基金至今撥款6800萬

第七期申請31日截止

【明報專訊】政府為扶助本港弱勢社群,在2001年撥出3億元成立了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至今批核的計劃累積有85個,撥款額6800萬元,其中深水區取得批核的計劃數目最多。基金委員會正計劃與剛成立的扶貧委員會加強合作,並會主動向扶貧會推薦一些合適的社區計劃,化為長遠的扶貧工作。

投資共享基金公開讓各社福機構申請,以協助弱勢社群及為有需要人士。現時共完成6期申請,合作伙伴多達1000個機構。若以分區統計,以深水(13個)、屯門(10個)及元朗(9個)3個地區的批核計劃最多。基金正接受第7期申請,截止期為本月31日。

基金委員會主席鄔維庸及委員余秀珠皆表示,難以「賺到多少錢」來衡量有關計劃,因計劃精神是打破宿命及消滅標籤,讓弱勢社群可從中學懂自強及重建信心,例如「長者專門店」已開始讓參加的10名長者接手店舖﹔陪月員計劃則協助70多名失業婦女重新找到出路,在短短24個月內已賺得超過300萬元﹔「非常託管計劃」亦令參與的家長學習如何互相支援。

Thursday, July 14, 2005

大學捐款

馮國經﹕大學私人捐款幫助我們夢想成真
作者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編按﹕本文為馮國經於7月9日出席一個講座時的發言摘要,大標題由編者所加。】

人才為香港最重要和唯一的資產

由 於缺乏天然資源,人才成為香港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資產。自強不息,是香港一貫的精神﹔戰後數十年,憑刻苦實幹靈活應變,我們的紡織製衣和電子工業都曾盛極一時。80年代,我們將勞工密集工業轉移到珠三角,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創造了新的機會,避免了大量港人失業的局面。今天香港經濟已由服務業主導,全 港生產總值87%都源自服務業,令我們躋身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商業中心之列,以創意和才智為經濟增值,為這城市創富。

在這城市,我們不僅需要知識和經驗幫助我們「努力」工作,更要「精明」地工作。因此,教育在這裏肩負重要的任務。

教育是對人民的最重要長遠投資

教育是社會為人民所作出最重要的長遠投資。教育的主要功能有二﹕

一、培育年輕人成為良好盡責的公民﹔

二、裝備他們謀生的能力。

古希臘和中國早已探討過教育的角色。港大的校訓也提醒了我們教育的深遠意義。Sapientia et virtus意指智慧和德行,跟選自《大學》的「明德」「格物」四字互相輝映,兩者都指出探求知識和道德操守的重要。

本港教育制度在培育德行方面做得不錯,香港社會安全文明,市民生活和諧。香港在培育青少年成為良好公民這方面,大致上是稱職的。至於教導青年擁有智慧、有能 力謀生方面,我們必須明白香港是知識型社會,要在現代世界保持競爭力,必須拓展人力資產。若以電腦比喻香港經濟,香港經已具備硬件,「人才」就是可幫助硬件更順利快速運算的軟件。然而,要開發合適的「軟件」,不是一時三刻可得,整個過程是漫長的,價值觀、文化道德等指標更要凝聚數代人的心血。我們要裝備我們的年輕人,使他們掌握新知識,加上新科技(如資訊科技),令他們能推動社會前進。

大學的抱負應放眼中國、亞洲和全世界

在知識型社會,大學是正規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大學之所以有別於職業訓練院校,是大學有其獨特的抱負。隨內地和香港的經濟日漸融合,中國又在區內及全球的 經濟佔有重要位置,因此,本港大學的抱負就不應只眼於香港,應要放眼中國、亞洲以至全世界。港大具備了作為亞洲頂級教育中心的所有條件,許多學科也在國 際上領先,早在創校之時,「為中國而立」已是港大的抱負。今天香港的大學也應該認真釐定自己的角色,應為中國的發展作出貢獻。

要成為國際 的領先學府,必須要有一流的人才﹔既要吸引優秀的學生,也要招攬傑出的教研人員,將世界的精英匯聚香港,如此一來,互相牽引。現時,本港大學大概只有8% 非本地生,我們的路仍然遙遠,必須要將比例提升至最少兩成,讓來自內地、亞洲及全球的學生來港攻讀。以香港「動感之都」的魅力,只要我們在收生政策予以配合,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自然湧至。正如牛津、哈佛一般,只要吸引到來自全球的優秀師生,自然就可以營造出理想的學習氛圍,互相啟發激勵,達致昇華效果。

大學招收較多國際學生有眾多好處。國際生能引發香港學生對國際事務的興趣,其次,跟優秀的國際學生一起學習,會促使本地生更努力求進,有助他們日後能成為亞 洲新一代的領袖。再者,香港經濟也會因為國際學生而長遠得益。留港工作的國際生會為本地企業提供更多國際人才。若他們選擇回國發展,也會令香港因此與世界建立起緊密的聯繫而變得更國際化。

除了培育學生外,大學也可透過為內地政府及私人機構的領導人員提供培訓來協助中國的發展。香港的金融、 銀行體制、物流業務、酒店管理、公務員隊伍、廉政公署等都是世界公認為優秀的,我們可以就這些方面為內地有關人員提供短期培訓課程,加強兩地聯繫之餘,同 時讓香港長遠獲益。

大學須具國際觀,並要培育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香港的大學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和國際觀,至於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有能力與世界溝通無間。英語是重要的世界語言,我們的畢業生必須能流利運用。還有,我們須在教學上重灌輸通用及可轉移的技巧,讓學生有能力終身學習,有利日後轉換工作時,能將學到的技巧靈活應用。我們要緊記,教育是一個終生過程,這也是現代社會重視持續教育的原因。

本港院校更要善用香港作為東西文化交匯樞紐的特點,開展東西方的比較研究,為中國工、商、醫培育新一代的領袖,並專攻我們可以在國際上有優勢的學術領域。

集社會資源助大學發展是全球趨勢

要建設一所世界級大學,必須要有相應的財力支持,過去數十年,香港政府積極支持專上教育,然而隨社會不斷發展,加上終生學習的需要,教育開支不可能再由政府獨力承擔。為確保有高質素教育,院校應先善用政府所給予的資源,其次是向社會爭取支持。

教育為私人機構提供需用人才,私人機構是教育的最終受惠者,我相信大家都樂意積極與大學協力栽培人才。本港院校可透過捐款,配對捐助、研究資助金等方式爭取私人機構的支持,當然還要爭取校友的捐獻。

最近,港大有幸獲李嘉誠基金會大力慷慨支持,這筆捐款帶領出新的捐獻文化。事實上,全球趨向以社會資源支持大學教育發展。在南韓,四分三學生就讀私立大學﹔日本也開始鼓吹大學發展為獨立法人機構﹔2003年,台灣有超過120位大學校長的行政人員參與捐款工作坊﹔在國內,北大、清華的經費也只有20%至30%來自政府。

對香港院校來說,私人捐款十分重要,請別誤會要以它來補貼政府所削減的資源,這些捐助是用作幫助學院爭取卓越成就的動力。政府的資助,是用作日常教學營運﹔私人的捐款,是幫助我們夢想成真。捐贈者與大學結伴同行,締結雙贏局面。捐款令大學能夠追求學術上的卓越,貢獻人類,同時也代表了捐款人和大學有共同的信念,致力在所選取的範疇爭取佳績。

我深信新的捐獻文化潮流已經在香港展開。對院校而言,最艱巨的任務不是如何找尋善長,而是如何開展新里程,設立新項目,以卓越成就贏取支持,實現大學的抱負,滿足社會的需要。

教育是荷載我們向上的工具

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升學也是我們的要務。90周年港大校慶上,當時的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曾提醒來自社會各界的新精英,不要忘記自己的出處,他們得到自我提升後,也須協助別人提升。因此我們應努力確保有才華的學生享有平等入學機會,不會因經濟問題而受阻。今天,我們可以藉教育,荷載人才在社會中拾級而上。

我相信,青年人只要努力求學,畢業後能不斷進修深造,面對工作各種轉變而又能靈活應變,將來必然出人頭地。作為香港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定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對於這項挑戰,我們是責無旁貸。

政府外判企業社會責任

麥劍豪﹕政府外判服務應做「企業社會責任典範」
作者為樂施會香港項目倡議幹事

歐美跨國公司大量透過外判,將生產工序轉移到發展中 國家,供應商為求爭取訂單,往往要壓縮成本,縮短交貨期,結果忽視了勞工權益,被批評為「血汗工場」。近年歐美興起「企業社會責任」運動,跨國公司在非政 府機構及消費者組織壓力下,主動訂立生產守則,監察產品供應商僱傭條件,並組織「監察團隊」巡察供應商的工作條件,或要求商業伙伴實施某種企業社會責任標 準(如SA8000)。

今年4月,運動品牌Nike在其04年企業責任年報中,首次詳列該公司700多家外判廠商名單和地址,令公眾及非政府機構得以監察,為增加企業透明度邁進重要一步。雖然有批評指Nike仍未能提供合理管道,保證外判商可提供足以令工人維生的工資及容許工人組織工會, 但隨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在西方消費者及非政府組織監察下,供應商必須改善工人工作條件,才能保持競爭力。本港商界亦已開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然而,觀乎港府在採購服務的表現,連以利潤為本的廠商都不如。

港府自十多年前開始將大量服務外判,據政務司長轄下效率促進組本年2月的「04年政府外判服務調查」顯示,04年8月,政府部門執行中的外判合約有4512份,總值2140億,僱用非技術工人為主的樓宇及物業管理服務佔合約總數四分一,聘用數萬員工。

多年來,非政府組織、勞工組織及媒介不斷揭發政府外判合約承辦商妄顧合約要求,如工人被剋扣工資及假期以至拖欠強積金供款等,暴露政府對外判監管商監管不足,樂施會04年1月發表的調查,顯示近六成房屋外判商未有根據合約支薪,大部分工人未有每周休息日及法定假期,當時房署官員聲稱「天地不容」,不料年多以來,外判商違法及違規情仍無大改善,而且愈演愈烈。

政府不應容許剝削工人

另一方面,政府對違反合約以至勞工法例的承辦商,亦往往表現得投鼠忌器,如上月中(6月13日)傳媒報道沙田隆亨清潔工人1月間向署方投訴4年來被剝削假期,每年只可放1天假,承辦商並要求工人 在空白文件上簽署,但政府部門最近才將資料交警方跟進,這樣實難以對違規承辦商有任何阻嚇作用。

雖然房署周一宣布收緊監管,包括中止違反勞工法例及合約條款承辦商的合約以及不再錄用,並設中央調查組,但部門多年來監察無方,導致公帑被侵吞,工人權益受損,製造「血汗就業」、「就業貧窮」, 政府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利潤掛帥的歐美跨國企業尚且要求供應商達到國際勞工標準,服務市民的政府在外判服務應否更要顧及勞工權益﹖

政府外判服務現行投標制度,以計分制考慮標書。計分制的分數一半為投標價錢,另一半為服務質素,主要監察及評估服務、更改及延長合約等,卻未見有要求勞工標準。這制度並未能鼓勵外判公司改善工人待遇,政府採購貨品及服務時,有責任在標價和保障工人權益之間取得平衡。

政府部門應改革外判制度﹕

一、在採購合約加入勞工標準,批出合約前核查投標商,監察投標者的社會表現﹔

二、成立監察隊伍,隨時準備中止合約﹔

三、應提高服務透明度及問責,政府部門應仿效跨國公司發表社會及勞工報告,向公眾交代監察成效等﹔

四、政府可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對承辦商作獨立調查,公布違法及違規承辦商資料。

五、全盤檢討投標制度,如合約酬金與所要求的服務質素是否相稱,以免承辦商在極有限的邊際成本下承擔改善服務的要求。

無論如何,政府作為最大的外判服務買家,不應繼續容許剝削工人,做好「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

NGO代表昨港開會

亞非組織年底示威
警籲灣仔居民防禦

【明報專訊】世貿部長級會議年底在香港舉行,來自21個亞洲及非洲國家或地區的逾百名非政府組織代表,本周在港開會,商討抗爭對策。有份出席會議的團體均批評,以美國及歐洲為首的世貿組織剝削貧窮國家的人民。代表將於12月再度來港,參與一連串示威活動。

此外,工貿署及警方昨晚在灣仔區一個社區會堂,向商戶及居民舉行簡介會。警方提醒商戶,會議舉行期間可能有示威,呼籲商戶加強防禦,在櫥窗加裝鐵閘或鐵絲網,若發現可疑物品要立即報警。

NGO代表昨港開會

亞太研究網絡由本周一起,一連三日舉行國際貿易與世貿會議,共有21個亞洲、非洲地區共44個非政府組織(NGO),超過100名代表參與。亞太研究網絡董事會主席Tony Tujar批評,世貿表面上促進自由貿易,但實質上是將對歐、美等成員國有利的貿易條款,強加於發展中或第三世界國家之上。

來自非洲肯尼亞的代表Oduor Ong'wen斥責,在世貿條款下,當地被迫以每公斤12美仙(約0.94港元)的價格,賤賣咖啡豆,但1公斤的咖啡豆已足以出200杯咖啡,在西方國家可以賣600美元(4680港元),

「對於這些不公平待遇和剝削,我們希望有機會表達意見。」他說,雖然暫未知道出席會議抗議活動的人數,但非洲各國的政府代表及民間團體,都會在年底湧到香港。

另外,本港的民間監察世貿聯盟計劃在12月發起3次大規模遊行,由維園遊行至會展中心,約1萬人出席。聯盟主席鄧燕娥表示,下周一會跟警方就遊行安排舉行會議。

整筆過撥款實施

政府實施整筆過撥款
社工界仍擬提司法覆核

【明報專訊】繼立法減薪一仗後,社工界正就政府實施整筆過撥款考慮提出司法覆核,雖然政府在公務員減薪官司中勝訴,但社會工作者總工會主席張國柱仍對司法覆核有信心,會在諮詢法律意見後決定何時提出司法覆核。

張說,社工界是以政府違反《基本法》第144條提出司法覆核,與公務員個案不同,因該條列明政府要保持社會福利的資助政策及「原在香港各資助機構任職的人員均可根據原有制度繼續受聘」,但政府的整筆過撥款計劃改變了「原有制度」,明顯違反《基本法》。

另外,目前尚有一名警長挑戰「立法減薪」的司法覆核尚待解決,該案主要針對《基本法》第6條及第105條有關保護私有產權的條文,他們會先與律師研究判辭,再決定繼續訴訟。

Wednesday, July 13, 2005

香港青年協會「香港青年創業計劃」

青協10萬免息貸款助青年創業

【明報專訊】面對青年人創業時遇上缺乏資金及經驗等情,香港青年協會昨推出「香港青年創業計劃」,為18至35歲有意創業的青年提供最高10萬元的免息貸款,並且提供創業指導及專業諮詢服務。該計劃預計實施5年,首年可以提供40個名額。

首年40名額開業後3個月始還款

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表示,年輕的創業者除缺乏經驗,亦難以向銀行申請貸款,相信這個計劃可以在創業路上幫他們一把。青協較早時進行的電話調查顯示,在被訪的501名青年中,34.5%希望創業,76.8%受訪青年更期望可獲資金支援。

鄧良順表示,申請人需提交創業計劃書,會方將成立一個專業人士組成的小組審批計劃。成功申請貸款的人士,需要在獲批貸款1年內創業﹔創業者在開業後3個月要 開始還款,如果生意不幸失敗或未能償還債務,可再商量延長還款期。有興趣人士可致致電3113 7999查詢,下月15日截止申請。

另外, 勞工處去年推出為期1年的青年自僱支援計劃即將完結,參加計劃的1500名青年暫時共得到7301宗生意,賺得335萬元。較早前有團體擔心計劃結束後,已創業的青年在突然缺乏支援下業務會無以為繼。計劃經理黃麗香表示,勞工處現時正與領匯商討,免費借用旗下20個商場的展覽場地宣傳及招攬生意。勞工處亦考慮繼續向創業青年提供器材及有關出路的小冊子,繼續提供協助。

貧窮和社會歧視與排斥關係研究

關注組促消除貧窮歧視
與學者展開研究

【明報專訊】基本法45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將與兩名社會工作學者合作,研究貧窮和社會歧視與排斥之間的關係,並於10月向政府提交報告,希望政府在扶貧方面提出具體政策,包括以立法方式消除對貧窮人士的歧視。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黃洪和樹仁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李昺偉將展開研究,在上水、粉嶺、屯門和天水圍等地區作問卷調查,亦會跟民間組織合作,研究一些貧窮個案。

黃洪表示,貧窮人士很多時會遭歧視和邊緣化,不獲主流社會接納,結果令貧窮問題更加惡化。政府可以研究以立法方式消除這類社會歧視,例如在應徵時禁止僱作學歷歧視等。湯家驊表示,扶貧不止是資源問題,政府除了以金錢援助,亦應該研究有什麼政策協助貧窮人士脫離困境。

Tuesday, July 12, 2005

社區為本教學計劃

浸大社區為本教學計劃
學生實踐所學回饋社區

【明報專訊】本地大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促進社區發展。浸會大學於2002年推行全港首個「社區為本教學」3年試驗計劃,安排學生到各行各業和非政府機構服務,逾2600學生人次參加。計劃項目研究及發展主任黃嘉兒表示,明年或決定將計劃列為必修學科或單元,以鼓勵全校學生以服務回饋社區。

黃嘉兒表示,該計劃為學生度身訂做一系列不同類型的「服務學習」,安排學生到與就讀課程相關行業的機構服務,實踐所學並回饋社區,有別於一般義工服務。該計劃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225萬元資助。

中醫藥學院三年級生羅楚英到老人院為長者提供中醫食療講座,與長者分享養生之道,「既能為長者送上實用資訊,又可加深自己對中草藥材的認識,一舉兩得」。

老人院辦講座當助選團員

中國研究(歷史)畢業生黃耀忠曾修讀有關中港台時事的課程,於立法會選舉期間擔任自由黨助選團員,體驗選舉文化。

另外,城市大學數學系與4所中學合辦「中小學數學躍進計劃」,由城大學生,到校為沙田、大埔、葵青及屯門區近1500名小五至中三生提供有系統的數學訓練,例如透過摺紙遊戲認識圖形特徵,學習計算面積和周界。

西九管理局未有定案

西九管理局未有定案

【明報專訊】政府正積極考慮透過成立一個近似機場管理局的公營組織,來處理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項目(下稱西九)這個燙手山芋,不過參與其事的一名官員昨晚指出,這只是政府「要考慮」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案,至今未有決定。政務司長發言人昨日亦回應稱,當局就西九項目收到很多不同意見,而成立一個管理局的建議是其中一個意見。

自由黨向許仕仁提建議

主理西九事務的政務司長許仕仁上周曾會見一些 政團,聽取他們對於政府應如何處理西九龍項目的意見。自由黨主席田北俊昨日透露,他曾向許仕仁推薦以機場管理局的模式來解決此事,亦即由政府委任各界人士,包括文化界、地產界、金融等,合組一個法定機構,然後由政府把土地注入這個機構,情就好像機場管理局向政府取地一樣。該機構是可以透過發展該等土地來賺取收入,除了扣取運營所需,也需要向政府繳付一定的地價。

田氏透露,許仕仁表明會考慮上述建議,而田氏相信,只要政府願意把40公頃的西九土地分拆成為每幅售價在100億元以下的「細地」,地產界應好多人可以參與。

另有政團指出,許仕仁在會見他們過程中,透露了政府計劃成立由政府官員、民間機構和立法會議員組成的獨立管理局,負責規劃和管理西九項目﹔而許仕仁希望可以在9月公開交代一些決定,最後會在年底將籌組管理局所需的法例提交立法會審議。

關注組議員表歡迎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小組委員會主席梁家傑表示,上述構思絕對是好事,但他強調,上述架構應可設有效監督運作的機制。

45條關注組湯家驊亦表示,要待政府公布詳細做法才能下結論是否支持,但他認為這個構思的方向正確。他贊同政府抽離西九發展的角色,又認為政務司長許仕仁不應擔任這個獨立公營機構的官方成員,否則是換湯不換藥。

不過一名官員對本報記者指出,機場管理局模式只是政府「要考慮」的其中一個方案,但至今未有決定,因為若要妥善解決西九問題,會涉及到「郁動幾座大山」,其一正是「應否有天篷」問題。

他指出,一旦取消天篷,便等於政府接受了原來堅持反對的「推倒重來」方案。此外,政府亦會堅持《基本法》的規定,不會把「土地使用權交給立法會」。至於能否趕及在9月公布一些決定,消息人士形容,這只是政務司長許仕仁的想法而已。

一筆過撥款

立會通過促檢討一筆過撥款影響
指有機構肥上瘦下

【明報專訊】立法會社會福利委員會昨日討論社福界一筆過撥款及停止發放「過渡補貼」,10多個社福團體、多名立法會議員皆批評一筆過撥款政策,令社福人員士氣低落,出現減薪情,但亦有機構出現「肥上瘦下」的問題。不過,出席官員拒絕檢討有關政策,最後委員會通過要求政府檢討一筆過撥款的影響。

削資源整架構低工資請舊人

10多個社會服務團體及社工組織昨獲邀發表對一筆過撥款的意見。社工總工會會長張國柱指出,自從一筆過撥款推出後,機構用盡不同辦法削減高薪員工及減薪,在一筆過撥款計劃實施時,「定影員工」(按舊薪級制的員工)有2.1萬多人,但在去年減至1.5萬人。

張說,最令前線員工不滿的是有個別機構「肥上瘦下」,高層加薪,基層員工則被削人工。張國柱及不少組織皆擔心,當明年初過渡補貼取消後,續有機構進一步減薪,且減薪幅度達10%以上,導致員工士氣低落。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在一筆過撥款下,不少機構因應資源被削減而重整架構,機構卻再以較低工資重新聘請舊員工。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亦希望當局關注。

政府稱暫不檢討

不過,社署署長鄧國威及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書長黎蕙明皆表示,政府暫不會檢討一筆過撥款政策,亦沒有檢討時間表。黎蕙明強調「現時檢討取消一筆過撥款不適宜」。鄧亦指出,有關政策是為了令社福團體更靈活安排資源,署方難以過問機構的人力資源安排。

最後,委員會各黨派一致通過動議,要求政府檢討一筆過撥款的實施情,委員會亦會約見特首曾蔭權,反映問題。

Monday, July 11, 2005

「國際行動」

賽馬期間英人扮馬不認騷擾[17:48]
2005/07/11

一名英國男子被控去年賽馬期間,扮成一匹馬跑到草場,他否認擾亂秩序,案件押後至十月廿一日再審。

這名男子自稱是「國際行動」的組織,以標奇立異方式爭取自由,曾經扮成蜘蛛俠、避孕套、超人特工隊等。他表示,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在香港盃馬王賽事期間跑到賽道是為了爭取香港的民主。他接到兩項傳票,指其違反公共秩序條例,以反擾亂公眾秩序。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青基會資助窮學生上大學

【明報專訊】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青基會)發起的資助農村特困大學新生活動昨天在北京開始,以為每位受助學生提供4000元人民幣助學金。

這 項名為「我要上大學──希望工程與您共同關注農村特困大學新生」的公益活動,由青基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申請者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在今年高考中被教育部「211工程」重點院校錄取﹔農村戶口,所在縣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家貧,無力支付學費﹔未獲得其他資助。其中,符合上述條件的孤兒、少數民族學生將獲 優先資助。申請日期為本月11至25日。申請人可撥打熱線報名,或登錄青基會等單位的網站下載資助申請表,網上報名。活動期間,青基會將通過多種渠道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受助學生在學期間如仍然生活困難,還可繼續申請希望工程資助。

Sunday, July 10, 2005

香港家庭福利會【家庭調解計劃】

家庭調解計劃助挽破碎婚姻

【明報專訊】香港家庭福利會除了提供朋輩調解計劃,亦有提供家庭調解服務,幫助面臨分居或離婚夫婦,和諧理智地商議離異後的安排,令子女的利益同被顧及,並能繼續合作教養子女。負責調解的調解員均接受過專業訓練。

黃女士3年前,開始時常與丈夫就管教女兒的問題爭吵,至去年底雙方有意離婚,大家都極力爭取女兒的撫養權,一直傾談未果,直至大家同意接受家庭福利會的家事調解服務,經過四五次的調解後達成協議,除了達成離婚協議,亦解決了女兒撫養權和贍養費等問題,6歲女兒的撫養權歸她,同住權則歸丈夫。

和諧商議離異安排

黃女士指家事調解員處理較為專業和持平,可以幫助她和前夫商討離婚事宜。她舉例說前夫性格較「火爆」,曾多次與他在家中傾談亦沒有結果,但調解員則可以控制到丈夫的情緒。

家事調解計劃的統籌黃陳子英表示,家事調解員可以在協助夫婦在互相尊重下達至離婚協議,避免對簿公堂的情出現。在服務收費方面,月入低於4000元的人士可豁免收費﹔收入高於4000元的,每小時收費則為二人每月收入總和之2%,最高收費為每小時600元。

查詢電話﹕25619229

Saturday, July 09, 2005

法團校董會撥款通過

法團校董會撥款通過
李國章轟民主派陰謀論

【明報專訊】教育統籌局向立法會申請3.5億元撥款資助成立「法團校董會」學校的議案,昨日在親政府黨派支持、民主黨棄權的情下,獲得通過。不過,過程卻絕不輕鬆,教統局長李國章多次向民主派議員「開火」,先批評他們把政府的德政說成是陰謀,引起社會不安,又指與其聽議員發言,不如「返家打機好過」﹗而議員則回敬指局長「以放火為貴」,氣氛火爆。

陳日君﹕已準備提司法覆核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昨日表示,教區已準備提出司法覆核。他說﹕「既然(靈活撥款)是好事,為什麼沒有我們份﹖好像(教統局覺得)我們信不過。」

李國章昨日在立法會致辭時重申,《校本條例》的目的是讓家長、教師等參與學校管理,是符合民主精神。教統局容許按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靈活地處理財務,是公平、公正做法。

「議員以有色眼鏡來看政策」

李國章又批評反對撥款建議的議員,是「以有色眼鏡來看政府的政策,硬要將德政說成是陰謀,這是不健康的做法,只會引起誤會、不安、破壞社會的和諧」。

李國章的惹火言論即時挑起議員反感,45條關注組余若薇批評政策根本無助實行民主校政。李國章即時向余反擊﹕「有些人叫民主女神,但我第一步實行民主,她又批評我這些不叫民主,唔准人行。」

「長毛」梁國雄發言時便「挑釁」李國章,問局長可有再在立法會會議上打遊戲機,然後向李作出批評。李國章亦不客氣,晦氣地道﹕「我聽完(梁)議員的說話後,好想快點回家打機。」

Friday, July 08, 2005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

西九聯席﹕西九恐變「數碼港翻版」

【明報專訊】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聯席會議)昨日指出,立法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小組委員會 發表的報告,反映港府的決策過程有如「第三世界」,若不重新規劃,恐怕會變成「數碼港翻版」。聯席會議要求政府立即開放由政務司長領導的督導小組,並盡快 制訂文化政策才落實基建。

梁文道批評許仕仁「人格分裂」

對於政務司長許仕仁日前表示,愛藝術的人多是人格分裂,西九聯席核心成員、牛棚書院院長梁文道昨天回應說,許仕仁為新鴻基任顧問時表示對天篷的興趣不大,現在加入政府後卻要為政府護航,他反問﹕「這難道又是人格分裂﹖」

聯席會議上月底把重新規劃西九的意見書提交政府,至今未收到任何回應。聯席會議核心成員黎廣德認為,立法會報告披露政府處理西九的決策方式有如「第三世界」,過去7年只曾諮詢行政會議和立法會3次,連基本的文化和經濟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也沒有進行。

指政府決策如「第三世界」

聯席會議昨日提出一系列建議重構西九,包括立即開放由政務司長領導的督導委員會,委員會要吸納立法會和民間代表,並要把所有會議資訊公開。此外,政府須盡快成立法定管理局專責西九發展,同時邀請民間組織、文化界和政府官員組成文化智庫制訂文化政策。

聯席核心成員黃英琦說,政府不能倉卒興建基建,要先制訂文化政策。聯席會議已去信特首要求與曾蔭權會面,商討西九規劃。

冠名換捐款

徐立之﹕多個學院願冠名換捐款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以冠名方式答謝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10億元捐獻引起軒然巨波,但徐立之表明會繼續向李嘉誠募捐,並透露其他學院也問「為何不冠名他們的學院﹗」希望獲得捐款。

徐立之表示,接受捐獻和進行冠名均按照大學既定準則,並參照國際慣例。例如以2000萬設立一個「明德教授席」,已是國際上最低價錢。他說,醫學院冠名風波乃個別事件,事實上其他學院曾經爭相冠名,「公布冠名安排之後,其他學院主動提出,為何不冠名他們的學院﹗」

反對冠名的港大校友兼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港大由始至終都未能解釋冠名機制和準則,對此感到非常遺憾。他說,將於下周約見徐立之等人,繼續反對冠名決定。

Thursday, July 07, 2005

長春社倡護古石牆樹

長春社倡護古石牆樹

地鐵西港島線殺到

【明報專訊】地鐵西港島線有助改善港島西區交通擠塞問題,但歷史悠久的古石牆樹卻可能因發展而面臨犧牲,環保組織長春社將進行手牽手人浪護樹行動,並且要求將具保育價值的石牆列為法定古蹟。

長春社指出,地鐵西港島線的堅尼地城及西營盤兩個站坐落之處,均有歷史悠久的石牆樹,長春社總監張麗萍表示,未來將為堅尼地城站出入口的科士街,一道長 170米、高10米的石牆長了20多棵細葉榕,樹根縱橫盤錯,早前更獲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列為全港10幅最具保育價值的古石牆之首。

至於未來將為西營盤站的佐治五世公園內一面石牆長有14棵細葉榕,獲列入政府《古樹名木冊》。

促列石牆樹為法定古蹟

由於本港現時沒有針對性法例和機制保育石牆樹,張麗萍擔心西港島線工程會令該兩幅石牆不保。為喚起公眾關注,長春社將於下星期日(本月10日)舉辦保護石牆 樹活動,於當日早上11時以「快閃」形式到科士街手牽手築起人浪,然後迅速散去。長春社稍後會致函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將該兩幅石牆樹列為法定古蹟。

據詹志勇統計,全港約有500幅長有樹木的石牆,當中80幅較具保育價值,而被他列為全港10大的古石牆之中,科士街屬榜首,他估計每棵大樹約值數百萬港元。

古物古蹟辦事處發言人表示,古樹並非古蹟,但鑑於市民對古石牆的關注,該處考慮進行一項研究計劃,調查及記錄香港具歷史價值的石牆,並就石牆的保護及維修向政府提出建議。

至於長春社建議列入法定古蹟的兩幅石牆,該處會率先進行調查及研究,以確定其歷史價值,才考慮能否根據法例列為法定古蹟。

地鐵發言人表示,稍後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地鐵沿線的樹木及生態也會納入一併評估,待完成後才可確定這些石牆樹是否受影響。

明報記者馬耀森

國際鯨豚保育協會

國際保育組織函曾蔭權
籲禁海洋公園買白海豚

【明報專訊】繼本地保育組織反對海洋公園入口中華白海豚後,全球會員逾850萬人的國際人道學會國際鯨豚保育協會,上月分別去信特首曾蔭權,狠批海洋公園為 與迪士尼競爭而不顧動物的生存權益,要求港府否決海洋公園早前建議進口的爭議性動物,包括中華白海豚、白鯨和殺人鯨。特首辦公室對事件表示關注。

海洋公園今年3月宣布增購33種動物迎戰9月開幕的迪士尼,本報於5月初 獲海洋公園證實,名單上的「駝背豚」正是香港受保護的中華白海豚。國際鯨豚保育協會和國際人道學會分別於6月16日和28日去信曾蔭權及有關部門,詳述該建議如何威脅動物的野生群族,要求政府否決進口。

狠批為賺錢引入極地動物

國際人道學會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Naomi Rose在信中解釋,進口中華白海豚、殺人鯨和北極熊等動物,「幾乎可以肯定是從野生群族中捕捉」,1994年有研究指海洋公園的海洋動物死亡率頗高,又狠批公園為「賺遊客錢」而引入極地動物。

國際鯨豚保育協會人工飼養項目主任Cathy Williamson則指出,1999年的國際研究顯示,全球29群白鯨中只有4群的數量屬穩定,俄羅斯現時每年容許捕捉逾千條白鯨,當中不少地區仍未對白鯨的數量和生存狀展開調查,她促請港府不要再批准進口鯨豚作展示用途。

香港鯨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強調,學會並非反對海洋公園發展,但認為毋須把公園變成大型動物園。他稱政府只從旅遊效益考慮是「很可悲」。

漁護署指按國際公約處理

特首辦公室發言人表示已收到信件,而特首辦在回覆國際鯨豚保育協會的信件中表示關注事件,並已把事件交由專責部門處理。漁護署則表示,現階段未接到海洋公園的申請,日後亦會按國際公約的規定處理申請。

海洋公園發言人稱,海洋公園是國際認可的動物保育組織,致力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公園會按國際公約購買動物,早前公布的動物名單只屬構想階段。

明報記者黃綺湘

Wednesday, July 06, 2005

Two Sets of Articles on Philanthropy

Marketing planned gifts: Part 1
Charities target donors i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06.09.2005 -

By Todd Cohen

The Cleveland Orchestra pairs planned-giving donors as dinner companions with musicians whose chairs they endow.

The Jewish Federation of Cincinnati distributes print and email newsletters to planned-giving professionals and invites local residents wintering in Florida to a planned-giving seminar there.

And the Virginia-based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osed two gift-annuity agreements totaling $130,000 in the first fiscal year after launching a planned-giving website.

With at least $41 trillion expected to pass between generations over the next 50 years, and at least $6 trillion of that expected to go to charity, a growing number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re turning to planned giving, and finding new ways to market it to donors, prospects and professional advisers.

Planned giving, once generally the focus of larger institutions and pursued with limited staff and strategies, has fueled an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specialized and competitive industry, which also includes consultants and financial-services companies.

Effective marketing in that industry typically involves segmenting donors and delivering materials geared to their wealth, age and giving history, experts said, and focuses on targeting new prospects and cultivating existing donors, as well as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professional advisers.

"Getting the right message to the right person at the right time is the real focus of planned-giving marketing," says Margaret Holman, president of Holman Consulting in New York City.


Other articles in the series:

Part 2: Charities tailor planned-giving message, medium.

Part 3: Fundraisers segment planned-giving prospects.
Part 4: Charities mix multiple strategies to reach donors.


Making progress: An essay, Part 1
Philanthropy, more targeted and strategic, works for change.

06.09.2005 -

By Todd Cohen

Philanthropy in North Carolina is a work in progress in a state of change.

Rooted in a legacy of righting social wrongs and enriching civic life, philanthropy in our state over the last 25 years has grown quickly, become more targeted and strategic, and helped build one of the strongest nonprofit se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as the economy stumbles, social problems escalate and government retreats from seeking and delivering solutions, the job of healing and repairing our communities increasingly falls to charitable foundations, donors, corporate givers, nonprofits and volunteers.

And a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 how we live and work, philanthropy must move beyond business as usual, embrace the urgent job of strengthening nonprofit operations and shaping public policy, and unleash new sources of charitable wealth, knowledge and volunteerism.

Compared to a generation ago, North Carolina now is home to more philanthrop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s. More of those organizations are staffed and professionally run. They look more like our state, led by women, minorities, entrepreneurs and young adults. And they have worked hard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in the way they support nonprofits and spur social change.

But huge challenges remain. Philanthropy can do much more to equip nonprofits to be more productive, collabor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nd get more involved in attacking social problems at their roots.

Those social ills are enormous. Many North Carolinians struggle without food, shelter, health care, education or jobs. And true progress on the entrenched and complex issues of race, intolerance, violence and social justice will remain a dream unless we overhaul how we think about and take part in policy-making.

Because the supply of charitable resources cannot begin to meet demand for basic services, funders must prod nonprofits,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to work together to broaden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services most of us take for granted, a big challenge as government gridlock and near-sightedness clog efforts to change flawed and outdated policies.

Foundations, corporate-giving programs and individual donors also can foster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thinking to expand the very idea of philanthropy and spur new ways to give, volunteer, work together and share knowledge.

Despite its strengths, philanthropy is hurting and needs to heal itself. Cases of wrongdoing and excess resulting from poor business judgment at foundations and nonprofits have eroded trust and drawn closer scrutiny from regulators and lawmakers likely to toughen their policing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Charities must restore trust and clear up confusion about what went wrong, from bad audits to poor board oversight of managers.

Whatever government does, philanthropy must get its own house in order. Funders must take stock of themselves with brutal honesty, a rare commodity in a business in which wealth and the power it creates foster an unearned sense of wisdom and righteousness. To help restore trust as they retool, funders should enlist outside board members who reflect their communities and can question business as usual.

Funders exercise enormous power over how nonprofits operate and deliver services. By cleaning up their own act, funders can be more informed and trusted partners to guide new donors and help nonprofits become more accountable and plug into and work with new sources of wealth.

Despite its mistakes, philanthropy in North Carolina has continued to build on its legacy of social justice and progress. The challenge now for philanthropy is to keep improving its practices, better prepare nonprofits to take on social ills and become a more effective voice and force for change.

[Editor's note: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the 2004 annual report of the Z. Smith Reynolds Foundation in Winston-Salem, N.C.]


Other articles in the series:

Part 2: Philanthropic legacy rooted in wealth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Part 3: Philanthropy plows new ground to address critical problems.
Part 4: Philanthropy expands to engage new markets.


CCSG e-Newsletter (5th Issue)

Check out the latest CCSG e-newsletter here

Tuesday, July 05, 2005

Unite For Sight

(A) Unite For Sight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Hi all,

Unite For Sight has many new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in Africa, Asia, Latin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for the Fall, Winter, and Spring. Some opportunities are still available for the Summer, too. Opportunities are available in rural villages, urban locations, and refugee camps (including in the tsunami region). You can read about all of the opportunities at http://www.uniteforsight.org/intl_volunteer/

Unite For Sight volunteers implement outreach programs to prescribe eyeglasses, implement eye health education, and screen for cataracts, pterygium, and other eye diseases. All patients with eye disease are referred to the closest quality eye clinic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urgery. This new form of delivery enables sustainable programs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all of the barriers to health care, including financial, transportation, and education hindrances. Unite For Sight's model also reduces costs and expands the ability of all people to "Unite For Sight" and help in the fight against blindness.

The Unite For Sight programs are open to individuals 18 years and older, and there is no upper age limit. Undergraduate and medical students,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nurses, educators, optometrists, and ophthalmologists are especially encouraged to apply.

Sincerely,
Jennifer Staple
Founder, President & CEO
Unite For Sight
www.uniteforsight.org

(B) Unite For Sight's 3rd Annual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April 1-2, 2006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20

CALL FOR ABSTRACTS -
Unite For Sight's 3rd Annual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Empowering Communities to Bridge Health Divides"

Unite For Sight encourages you to submit a proposal for a poster presentation at the 2006 Unite For Sight Third Annual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April 2-3, 2005, at Yale University in New Haven, Connecticut. Unite for Sight's conference is for all professionals and students involved in medicine,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promotion, public health, and international service.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bout origi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service.

Instructions For Submitting Unite For Sight Conference Abstracts

  1. All abstract submissions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by August 15, 2005 to JStaple@uniteforsight.org with Subject Line ABSTRACT SUBMISSION
  2. Proposals must include: Title, 1-2 learning objectives, 250-word abstract, and biosketch of all authors
  3. All persons submitting an abstract must first register and submit payment to attend the Unite For Sight Conference.
  4. All abstracts selected for poster session presentation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Conference Program for distribution to conference attendees. By submitting an abstract, authors agree to have their abstract published in the program.
  5. Applicants will be notified by e-mail whether their proposal was accepted by September 1, 2005.

Details about the conference are available at http://www.uniteforsight.org/2006_annual_conference.php

IMPORTANT NOTE: Posters do NOT need to be related to eye care. Topics may focus generally on medicine and/or bridging health divides.

Sincerely,
Jennifer Staple
Founder, President & CEO
Unite For Sight
www.uniteforsight.org

精英運動員協會

商體院建馬術賽場地

運動員盼與政府雙贏

【明報專訊】就香港申辦08年奧運馬術比賽,民政局昨表示,據該局4月初訪問1008名市民,發現近九成支持在港舉辦馬術賽,認為可促進香港經濟、旅遊及提升國際形象。民政局昨日與體育界人士會面,商討把現時沙田體育學院改為比賽場地。有體育界人士表示,政府現正研究如何在體院內建奧運會選手村,以及在內設買賣奧運紀念物品的攤位。

政府擬遷走體育學院,把場地改作舉行奧運馬術比賽,惹起本港精英運動員不滿。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昨日與體育界人士見面約3小時,討論若馬術在香港舉行的場地安排。

精英運動員協會主席洪松蔭說,政府於會上表達兩方案,一為改建體院作馬術用途,而體院的運動員於07年初起將逐步搬往烏溪沙﹔第二方案為體院不改作馬術用途,但將逐步改建體院,以提升有關設備。

何志平承認,體院作馬術用途會影響精英運動員的訓練,故政府會考慮把訓練安排到烏溪沙青年新村進行,並會在青年新村展開改裝工程,他承諾改裝後設施不會差過現時的體院,長遠亦要研究重建體育學院﹔政府的專責小組會在半年內提交報告。精英運動員協會擔心搬遷訓練場地會影響運動員的成績,亦擔心運動員長遠的發 展。

洪松蔭說,他們贊成本港舉辦奧運馬術賽事,但他希望本港可找出「雙贏」方法,既有合適場地,亦不影響運動員的訓練。

霍震霆趕往新加坡參加國際奧委會會議,他將向奧委會作最後游說,希望反映香港是「有能力、有信心」舉辦奧運馬術賽,但他未知何時會有結果。他說,已邀請國際奧委會會長羅格下星期來港,視察香港爭取馬術項目的情。

張超雄﹕社福界咆哮=不和諧﹖

張超雄﹕社福界咆哮=不和諧﹖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

6月12日,社會福利界超過3000人參與名為「保福利、護尊嚴」的遊行,而當時仍為為特首候選人的曾蔭權到天水圍探訪社會服務機構單位,並對外表示明白社福界同工的工作情。曾蔭權對社福界的態度親切,更有點像「慈父」 般,呼籲社福界應以社會「和諧」為重。「突然的」、「刻意的」、「溫馨的」的營造一家人的感覺。但是否上街就代表不和諧﹖是否要穩定壓倒一切﹖

推行4年多的整筆撥款,令社會福利機構的撥款封頂,機構以合約模式聘請新員工,並每當有人手流失時,機構可能讓有關職位留空或以新員工代替。

人手短缺的問題,已成社福界的普及現象。機構為求令財務「健全」、有「利」可圖,只有將服務「中產化」,弱勢社群的福利、該獲的服務質素亦正被犧牲。整筆撥 款的推行,把社會服務多年建立的系統、中心價值及工作做成破壞。此外,合約工的聘請模式亦使新一代社工難以鞏固社工專業知識,年青的社工礙於合約聘請的方 式,大多難以持續地專注於某一服務範疇,鞏固專業知識已成問題。研究及發展有關服務的新技巧及知識已成為業界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社工的人手編制、專業知識及價值的出現,並非獨立為社工而生,而是為弱勢社群及服務使用者而存在。今天社會問題仍然險峻,社會服務的發展是有其必要。社工專業的發展停滯不前,受害的只是弱勢社群,政府最後亦須承擔有關責任。

社工的工作不單只是呼籲「和諧」,充權(empowerment)亦是我們的主要工作。或許社工過去太過強調「和諧」,即使政府時有不利社福界的政策,也只以包容的態度,漸漸「包容」被當作「軟弱」。被欺負多年的社福界竭力反彈,怒吼一句﹕「夠了,立即檢討整筆撥款﹗」

「應和諧」這句話相信不會熄滅社福界的怒火。社署曾對社福界表示,推行整筆撥款是為業界好,將會帶來很多裨益。「甜言蜜語」難以麻醉社福界同工的真感覺,3000人的上街已說明一切。

「正視問題,改變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對曾先生來說,若要肯定社會福利的重要性及功能性,檢討「整筆撥款」實是工作的第一步,並且須制定「社會福利藍圖」才是具體的方案,所謂「和諧」才有機會出現。

陳日君接受校本條例修訂

陳日君接受校本條例修訂

【明報專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與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就《校本條例》的爭論,昨日出現戲劇性發展。在教協會長張文光解釋下,陳日君「恍然大悟」,得悉教統局已修訂議案文件,容許2008年後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也可獲一次過35萬元「起動費」。陳日君對政府「讓步」感釋然,但對政府只容許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靈活運用撥款仍感不滿。

08年後成法團仍獲撥款

教統局擬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3.5億元撥款,作成立法團校董會學校的「起動費」,文件於本周五交財委會討論。陳日君昨日接受商台節目《左右大局》訪問時,繼續臚列校本條例的不公平,並即場邀請李國章本周四在電台公開評論校本條例,又說若通過該撥款,勢將興訟,「不用局長(李國章)擔心,(我們)不會用學生錢(興訴訟)」。

陳日君原以為政府堅持給予成立法團的學校連續4年、每年35萬元「起動費」,但張文光向陳日君解釋,該條款剛作了修訂,把35萬元款項減至只作1年撥款。

另外,學校若於09年7月1日前決定成立法團校董會,仍可獲35萬元。

陳日君︰我們是講道理的

陳日君聽後即表示,若真的已作此修訂便「很公道」,但說沒有獲通知條例已作修訂,又指李國章日前反駁他時應說明,「我們是講道理的」。

不過,政府仍堅持讓成立法團校董會方可靈活使用撥款,張文光指這可能存在問題,正諮詢法律意見。陳日君亦說政府應一視同仁,給予所有學校有這彈性。

Monday, July 04, 2005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女生憑毅力戰勝頑疾會考

患紅斑狼瘡自強不息立志投身社工服務

【明報專訊】生命影響生命﹗19歲的盧倩慈,在2002年會 考前夕患上紅斑狼瘡症,雖然治療過程為她帶來脫髮、關節劇痛之苦,但憑堅強毅力終在會考取得11分,並於次年重考取得16分成績。驀然回首,盧倩慈在頑 疾當中自強不息,其親友和醫護人員付出無私的關愛,更叫她立志投身社工服務,為生命畫出彩虹。

就讀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盧倩慈,02年因發 高燒入院被證實患上紅斑狼瘡症,醫生運用對抗血癌的藥物和類固醇為她進行治療,藥物副作用令她大量脫髮、關節劇痛和抵抗力下降,需入住隔離病房一個多月。 皮肉之苦沒有令盧倩慈自暴自棄,反而奮力與病魔作戰並應付會考,終考獲11分成績。

病中會考拿11分重考獲16分

親友和 醫護人員的關愛及支持,成為盧倩慈奮力向上的推動力,「在生命中的最低潮,旁人送上一句簡單的問候或一張心意卡,已為我帶來無限鼓勵﹔患病經歷也讓我看見 病人的需要,我希望將來成為一位社工,為有需要的人送上幫助,以生命影響生命﹗」憑堅毅意志,盧倩慈在次年會考取得16分成績,順利升讀預科。

現時病情已趨穩定的盧倩慈,將於周五迎接高考放榜,她寄語考生要以平常心等候放榜,並多從不同角度看待成敗得失,自強不息。

寄語考生不同角度看得失

盧倩慈與12名逆境自強的青少年獲選為「第二屆學業逆境自強故事選舉」入圍者,該選舉由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與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合辦,鼓勵24歲以下青少年透過逆境自強的真實故事,勉勵朋輩自強不息。

評審團由70多名參加者選出13名入圍者,逆境故事即將上載至http://ycs.caritas.org.hk/aq_story

明報記者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HK Christian Service

學生指「關愛校園」首要公平

【明報專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調查顯示,在學生心目中,要建立「關愛校園」的首要工作是校方和老師對學生公平處理,直指教師應「不論成績,給予學生平等發言權力」。

要求不論成績予平等發言權

調查在今年六月進行,機構透過所服務的學校派發問卷,共訪問了704名小四至中七的學生,以找出他們認為如何可以建立「關愛校園」,以及「關愛校園」應有的元素。

受訪的學生中,最多人認為「不論成績,給予學生平等發言權力」是在校內推廣「關愛文化」的首要工作,而「對學生有清楚及合理的獎罰制度」及「檢討不合理的校 規」亦佔第六和第七位。負責調查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總協調主任翟冬青指,這顯示受訪學生十分重視校方和老師的公平處理。

調查另一方面亦研究了受訪者心目中「關愛校園」所應具備的要素。其中「學生之間互助互愛」有65.3%的受訪者選擇,位列第一,顯示學生認同自己在「關愛校園」中所佔的重要性﹔而「老師唔偏心」則位列第五。

機構昨日亦舉辦了「關愛校園」獎勵計劃的頒獎禮和研討會,共有65間中小學獲選為「關愛校園」,其中6間更奪得「卓越關愛校園」的殊榮。

昨日有6間學校獲得「卓越關愛校園」的獎項,它們舉辦了不同的活動以推廣校內的「關愛文化」,促進校內的師生感情,以及加強學校和社區的聯繫,以下為部分例子﹕

保良局張凝文小學——學生參與制訂班規

舉辦「課室公約我有SAY」活動,學期初各班的學生會與教師一同制訂班規,然後張貼在課室內,並由學生互相提醒遵守。

學校亦舉辦了「WE SHARE WE CARE」的活動,與南亞裔學生進行交流,到他們的學校表演和學習南亞裔的舞蹈,加深兩群學生的互相了解。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下午校)——師生心意卡傳心聲

推行了「小一助理」的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在開學的時候到小一各班幫手,協助新生適應學校生活﹔家長亦可以藉此更了解學校的運作。學校亦舉行「心聲互傳」的活動,鼓勵學生和教師以心意卡互相溝通和鼓勵。

梁文燕紀念中學——輔助區內智障學童

成立生命先鋒隊,組織懂得攀石的學生接受義工訓練,並利用校內的攀石牆,教導區內的小學生和智障學童學習攀石。學校亦透過大型的壁畫製作,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Sunday, July 03, 2005

殘疾團體爭取地鐵優惠

殘疾團體爭取地鐵半價優惠[17:36]
2005/07/03

約500名殘疾人士及其家屬抗議地鐵公司漠視殘疾人士的需要,不願提供乘車半價優惠。

來自不同殘疾團體的代表高舉標語牌,由尖沙嘴站乘坐地鐵往中環站。大批警員及地鐵職員在大堂和月台維持秩序。

「殘疾人士爭取交通半費優惠聯席」發言人莊陳有表示,近年地鐵獲巨額盈利應盡企業責任,回饋給收入偏低的殘疾人士,津貼他們車票優惠。再者,政府是地鐵及九鐵的主要股東,應該樹立典範給予殘障人士乘車優惠,改善他們生活困境。

社工遊行不滿一次過撥款

社工遊行不滿一次過撥款[11:09]
2005/07/03

一批社工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到政府總部,要求政府繼續向社福機構發放過渡期補貼,以支付員工增薪開支。

代表指出,政府提出以特別一次過撥款取代過渡期補貼,不能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和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周三及周四會討論社署提出的特別一次過撥款建議,預料會獲得通過。

代表批評,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在兩個委員會開會後才與員工組織會面是假諮詢。

李國章對陳日君言論表遺憾

李國章對陳日君言論表遺憾[10:44]
2005/07/03

對於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指政府以卑鄙手段,強迫教會就範的言論,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表示遺憾。

李國章指出,成立「法團校董會」得到家長的支持,政府給予學校35萬元「開動費」,但2008至2009年後才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則不會得到相同的資助。

李國章希望陳日君平心靜氣,不要再爭拗。他認為,辦學團體如果用錢與政府打官,倒不如把資源用在學生身上。

教育統籌局向政府申請3.5億元,資助學校按校本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並將於7月8日交財務委員會討論。

陳日君昨日批評,「政府完全不當我們是伙伴,當我們是敵人,似乎把我們恨之入骨。」他昨日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指出,教統局用「三招」強迫他們就範。政府 在新學年開始,撥款35萬元「開動費」予校董會法團化的學校,但款項至08/09年度就會取消。陳認為,措施「明明針對我們決定在2009至2010年把 校董會法團化的辦學團體」,直斥政府此舉「厚此薄彼,絕不公道」,是獎勵「聽話」的學校「變相懲罰我們」。

陳日君﹕政府似恨我們入骨

陳日君﹕政府似恨我們入骨

【明報專訊】教育統籌局向政府申請3.5億元,資助學校按校本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並將於7月8日交財務委 員會討論。就此,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昨日批評,「政府完全不當我們是伙伴,當我們是敵人,似乎把我們恨之入骨。」直斥政府以卑鄙手段,強迫教會就範。教統局發言人回應指,有關建議十分公平,並無「厚此薄彼」。

教局否認厚此薄彼

陳日君昨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指出, 教統局用「三招」強迫他們就範。政府在新學年開始,撥款35萬元「開動費」予校董會法團化的學校,但款項至08/09年度就會取消。陳認為,措施「明明針 對我們決定在2009至2010年把校董會法團化的辦學團體」,直斥政府此舉「厚此薄彼,絕不公道」,是獎勵「聽話」的學校「變相懲罰我們」。

陳日君形容這是「一場永不休止的戰爭」,指教統局明顯沒有誠意接受去年通過執行該條例,他又指政府已為不少法團化校董會購買責任保險,及提議讓他們可靈活運用某些資金,卻沒有為非法團化校董會提供相同措施。

教統局發言人強調,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符合民主精神,對於陳日君的言論「絕不認同」。發言人表示,為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提供現金津貼的建議十分公平,局方建議在05/06至08/09年度,向籌辦法團校董會的學校發放35萬元一次過現金津貼,並無「厚此薄彼」。

Saturday, July 02, 2005

教統局回應陳日君

教統局回應陳日君言論[13:36]
2005/07/02

教統局發言人回應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時稱,絕不認同他言論。

發言人表示,為成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提供現金津貼的建議十分公平,所有學校均須在2009年7月1日之前按法例規定提交法團校董會章程草稿。為協助學校進行籌辦工作,教統局建議在2005/06至2008/09 的四個學年期間,向籌辦設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發放350,000元一次過的現金津貼。因此,所有學校均能受惠,有關安排並無『厚此薄彼』。

至於有意見希望把『法團校董會責任保險計劃』擴大至仍未設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發言人稱,該計劃是特別因應《教育條例》的規定而設計,並不適用於其他情況,因此不能簡單地把相關保險計劃的涵蓋範圍擴及沒有設立法團校董會的學校,但當局會探討可否另行為這些學校的校董會提供法律責任保險。

在容許設有法團校董會的資助學校更靈活運用撥款的建議方面,發言人指,設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不但有法理依據,更有持份者參與學校決策,有助提高學校的透明度和問責性。資源由學校運用,並由法團校董會嚴格監察及制衡,這才是穩健的管理方法,有助進一步確保資源能有效地運用,讓當局更有信心提供更靈活的財務安排。

發言人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他們必須在此先決條件下,才可下放這些權力。

陳日君抨教統局

陳日君抨教統局手段卑鄙[11:19]
2005/07/02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表示,教統局用卑鄙的手段強逼教會學校,提早遵守校本條例。

陳日君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發表題為「我們是夥伴,不是敵人」的文章,他指出,去年在立法會通過校本條例,讓他們輸了一仗,但在教會反對下,他們並沒有輸光,因為政府同意,法例的執行限期是2010年,而且在2008年立法會要對條例作出檢討,又可能將限期延至2012年。

陳日君說:「法例通過,教統局當然高興,但明顯地他們從來沒有誠意接受這法例的「內在保留」,現在贏了第一場仗就趕盡殺絕,用卑鄙的手段強逼我們立刻就範,去遵守那條我們按法例直到2010年才要遵守的法例。」

陳日君更指教統局使出三「招」:(一)從2005-6年度開始,凡將校董會法團化的學校可以每年得到35萬的「開動費」,直至2008-2009年度,以後 就沒有了。這明明針對他們決定在2009-2010才把校董會法團化的辦學團體。即是說,政府要獎勵聽話的,變相懲罰他們。這種厚此薄彼做法,絕不公道。(二)政府為已有不少法律保障的法團化校董會買了責任保險,卻並沒有考慮為很少法律保障的非法團化的校董會買保險。(三)政府提議讓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靈活運用 某些資金:在一個名堂下用不盡的資金不必還給政府,可以自己決定把它用在另一名堂下。這靈活性和自主權是好的,但對所有學校該一視同仁,陳日君質疑為甚麼 不給些現在未將校董會法團化的學校。

陳日君更批評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為證明沒有法團校董會的學校容易濫用公款,竟爆料說每年抽樣審核一百間學校賬目,有一成至一成半有嚴重問題。這說法簡直有誹謗之嫌,他去信追究,羅太還未能給他一滿意的簽覆。

陳日君說:「教會出錢出力,幾十年來幫政府負擔教育的責任,也頗得到社會的認同,現在政府完全不當我們是夥伴,當我們是敵人,似乎把我們恨之入骨,誰能明白這荒謬的情景,你說我們怎能不傷心?」

他強調,如政府一意孤行,他們不能逆來順受,只能採取法律的行動去爭取公道了。

Friday, July 01, 2005

七一遊行

2萬1人堅持七一遊行[19:23]

民陣連續第3年發起七一遊行,但人數今年大幅減少至2萬1千人。警方則表示,有1萬7千人參加遊行。

民陣早前表示,估計下午的遊行人數有4萬5千人,但稍後更正,遊行人數應只有2萬1千人。警方則表示,在維園出發的人數有1萬1千人,但全程約有1萬7千人。

民陣召集人莊耀洸表示,參行人數雖比過去兩年為少,但已相當不錯。他指出,仍有這麼多人參加遊行,反映市民對爭取普選並非3分鐘熱度,相信行政長官曾蔭權要迅速回應訴求。

莊耀洸估計,今年的遊行人數減少,與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下台及經濟改善有關。但他強調,遊行人數減少,並不代表市民對普選的要求減少,只是他們不在七一出來遊行而已。

今次七一大遊行,於下午3時由維園出發,隊伍已抵達中環政府總部的終點。市民將黃絲帶綁在鐵欄後陸續離開。

為方便大遊行人士前進,警方下午封閉軒尼詩道西行3條行車線,參加者沿途秩序良好,部分人高叫口號,高舉各式標語提出訴求。

今次民陣提出的遊行主題為「爭取全面普選,反對官商勾結」。不過,除了這個訴求之外,亦見有不同的團體提出各自的訴求。一個名為「香港更美好」的組織,希望 爭取西九龍文娛發展區不要太過商業化,要建設更多綠化區;有外籍傭工組織亦發動二千多人參加,爭取更好的待遇;國泰航空員工工會則來爭取改善員工休息時 間,此外,還有教師團體同性戀組織醫生團體及爭取居港權人士等。

有參加的市民表示,希望改善民生,亦有參加者說,要繼續爭取民主普選。此外,有參加者表示,由於社會怨氣仍然很重,要站出來表達意願。

另外,民陣亦於早上11時開始舉辦模擬公投活動,大會預備帳幕票站,讓2萬名市民對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應否普選表態。投票於下午5時結束,預計7時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