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07, 2011

團體促政府資助大腸檢查

大腸癌遺傳 家人風險高4倍
團體促政府資助檢查

【明報專訊】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的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極可能在2015年取代肺癌成為頭號癌症,而家族因素影響極大,如有家屬患有大腸癌者,患病風險會較常人高達3至4倍,醫生建議高風險人士盡早做大腸鏡檢查。香港癌症基金會目前有資助病者家屬檢查,日、韓、台灣等地政府亦有資助國內的高危人士接受檢查,呼籲港府跟從。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8年數據,大腸癌位列本港第二常見癌症,死亡率亦是第二高。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李建綱說,近年香港大腸癌有上升及年輕化趨勢,極可能在2015年取代肺癌成為頭號癌症。研究顯示家族遺傳是誘發大腸癌的高危因素,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癌者,患病風險較常人高3至6倍。

將取代肺癌成頭號癌症

香港癌症基金去年撥款205萬元,資助新界西包括屯門及博愛醫院確診或正接受治療的60歲或以下大腸癌患者的兄弟姊妹免費做大腸鏡檢查。由2010年1月至今已為180人檢查,約半數人發現有腸道瘜肉。李建綱說,日本和台灣亦有同類調查,但只有兩至三成人發現瘜肉,香港逾半人有瘜肉的比例明顯較高,建議港府亦資助高風險人士檢查,減低大腸癌病發率。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駐院專科醫生馬耀強解釋,大腸癌多由瘜肉病變而生,由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約需5至10年時間,如果及早切除瘜肉,即可減逾半患癌風險,但到私家醫院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動輒要近7000元,對低收入家庭而言是沉重負擔。

患者:生活健康不等於身體健康

55的李女士因哥哥4年前被發現患上大腸癌,獲邀參與計劃。她說,自己每天早睡早起做晨運、少食多餐、多菜少肉,但亦在毫無徵狀下,照大腸鏡時發現有1厘米的瘜肉,慨嘆「生活健康不等於身體健康!」李女士直言,雖然家中多名親友不幸患上肺癌、肝癌和鼻咽癌,但如非參加此計劃,她亦不會自行到醫院檢查。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專家小組認為現時無足夠證據顯示在本港大規模做大腸癌普查有顯著成效,而做「結腸內窺鏡檢查」和「靈活乙狀結腸鏡檢查」也有一定潛在風險,包括引致腸道穿窿、出血等。專家小組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無病徵人士,可考慮定期檢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