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1, 2010

藝團進駐工廈抗活化

藝團備糧水發電機 
進駐工廈抗活化 佔屋起義

是活化工廈,還是激化抗爭?放寬工廈改裝、重建措施及降低強制拍賣 30年或以上樓齡工廈門檻公告明日生效。多年來默默將觀塘、新蒲崗、火炭等傳統工廠區「升呢」變身成音樂、劇場、視覺藝術文化區的藝術家,快要面臨清拆、加租、逼遷。有 80後基層藝術家慨嘆,在香港想搞藝術,下一步可能要搬進貨櫃裏,更揚言發起「佔屋運動」( squatting movement)公民抗命。

記者:雷子樂 冼麗婷 黃偉駿


搞遊行、踩場「活封」發展局、約見局長林鄭月娥……過去數月,「自然活化合作社」成員、音樂人黃津珏馬不停蹄,申訴活化工廈的隱憂,「同林鄭開會,佢態度好強硬,唔覺得政策有問題。」黃津珏揚言,正計劃發動「佔屋運動」,希望能喚起政府正視問題。

有心理準備坐牢

「我哋唔係想搞事,亦預咗最嚴重會坐監。」他解釋,不惜公民抗命是想社會醒覺,土地是要用來解決民生問題,但香港的土地已淪為商家的商品,同時又有許多地方閒置不用,「倒不如等我哋霸咗去活化」。他已物色了一幢空置的房委會工廠大廈,準備號召藝術家「進佔」作藝術生產,「例如畫畫、玩音樂錄 CD、做吓手作仔去賣,可能要準備埋發電機、食水,希望長期抗爭。」

佔屋運動在外國大行其道,德國柏林的藝術家1979年進佔了已廢棄的片場,將十棟建築物發展成生態藝術村。在荷蘭,若一間房屋空置了逾12個月,佔屋人只要破門入內,擺放桌、椅、床及換鎖再報警「自首」,一切就交法庭處理,一般會讓佔屋者居住一段時間。

港人熟識的意大利神父甘浩望(甘仔)也曾在家鄉發動佔屋運動,帶領無家窮人進佔空置單位。「香港有幾多藝術家會響應,要視乎大家有幾『餓』,社會係咪接受?開頭未必會咁受歡迎,要解釋多啲背後原因。」

搞藝術搞到要犯法,因他們已無路可退。今年30歲的黃津珏,留學英國,02年返港,曾在觀塘租用工廈做band房,apm落成,業主加租,他遷到九龍灣,現時月租4,600元,與三隊獨立樂隊共10人分租。政府宣佈活化工廈,鄰居新約租金升至5,700元。 band房年底滿約,阿珏坦言「驚驚哋(加租)」。

逾千樂隊聚觀塘

觀塘是獨立樂隊集中營,區內逾250幢工廈,阿珏估計內有逾千隊獨立樂隊。今年1月,財利工廠大廈的音樂場地Hidden Agenda遭業主收樓,大批音樂人舉行了「馬上封」音樂會抗議活化、抗議逼遷。逼遷潮出現,有樂隊打算搬入屯門、元朗,「玩音樂有噪音,唔可以租office,唔可以近民居,除咗工廈,再冇退路,你活化咗做酒店,唔通我哋喺酒店夾band咩?」

阿珏說現時有藝術家認真想過「返大陸」,有人想在新界農地租貨櫃、有人考慮放棄,「講到呢度都灰一灰,我哋又唔係犯法,做創作啫,點解要搞到咁?」

火炭畫家衝出香港

從港鐵站走向火炭工業區末端的華聯工業中心,以往租售價格較便宜,也吸引最多藝術家結集。樓高18層,藝術分佈 10個樓層。本土青年畫家周俊輝03年進駐這裏,兩年前,他以79萬元購入1,200方呎單位,開拓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靠近山邊,長形玻璃窗外綠樹林蔭。因為樓底高,他在近窗位置建了三呎高台,上面放辦公桌及椅子,下面是一格一格存放油畫的易拉架。工作間有隱蔽睡房,舒適的布藝梳化、廁所浴室、紅酒櫃,近門還放了電單車……年僅30歲,他是火炭十多個可以靠作品維生的全職畫家之一,畫價最高達數萬元,有經理人,作品進駐歐洲各地畫廊,每年到意大利居住兩個月,尋找創作靈感。

兩年間呎價急升

成功在火炭工業區建立事業的畫家周俊輝,批評政府沒有發展藝術的理念。

畫家業主說,大廈5樓開了專賣俄羅斯作品的畫廊;一個比利時人也在6樓開畫廊,還有一所地舖咖啡室書店。火炭結集約300藝術工作者,六成人擁有大學碩士學歷,不少人能在世界各地搞展覽,其中已遷出的白雙全曾到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參展。周俊輝說,火炭猶如藝術自然生態區,相比政府於石硤尾所建的落地玻璃開放式工作室,把藝術家有如動物般展示,理念截然不同。這兩年呎價不斷上升,周俊輝的單位巿價亦急升至近130萬元,活化工廈政策把觀塘工廈的樂隊逼走,唇亡齒寒,雖然他已不受巿價影響,但也擔心火炭這個為外國人所知的藝術小社區會不會消失?

「藝術家同普通巿民一樣,都要面對自由巿場競爭,我冇叫你唔加租。但政府亦唔應該以活化之名插手干頂。」年前林鄭月娥到周俊輝的工作室參觀時問他:「若果政府插手會唔會影響你哋?」所以他不相信政府對藝術界是好心做壞事,業主畫家認為政府是再次把香港的多元價值傾側到地產利益。

藝術宿命,藝術家越努力在一個地區發展,就越會把自己趕往絕路,「全世界最大嘅收藏家同畫廊進駐北京798以後,藝術家都要搬走,紐約、倫敦都係咁。」但10年前,周俊輝還在中文大學藝術系念書,眼看北角油街一班藝術家被逼遷,「到頭來油街一直空置,十年,能夠發展嘅事可以好多好多!」

香港藝術家有彈性、耐力,一直在地產巿場壓力下找退路,「香港藝術有質素,能夠喺國際巿場發展,加上西九項目,呢個係難得機遇,政府若再次扼殺,你諗,要幾耐先可以發展出咁樣嘅藝術團體?」

劇團集中地怕巡查

已清拆的鑽石山大磡村,有影星喬宏、紅線女的故居,附近曾有「大觀」、「堅成」片場。一街之隔的新蒲崗工廠區,短短8年內由一層劇場排演室發展成最少24個劇團、舞團等文化單位落戶,鍾景輝、森美、小儀也到這裏排戲,形成了一條「藝術村」。活化工廈「打到嚟」,「村長」謝健民怕這裏會被摧毀,「呢個政策只係活化土地運用,唔係去活化藝術。」

政府無心撐藝術

佔地逾萬呎的Loft Stage,有十多個排演室、一個可容納110名觀眾的表演及排演場地,相信是全港唯一的私人綜合排練中心。負責人謝健民說,多個劇團可同時排演,互相觀摩,更能擦出火花。工廈目前呎租約3元,業主一旦改建加租,他頂多能承受每呎租金升到5元。他更怕政府明日起會加強巡查,揪出一眾在工廈「非法經營」的藝團。

謝健民說,政府最初提出協助六大產業,活化工廈,他還以為是協助藝術家利用工廈空間的政策,再深入了解,方知道這只是土地再發展、土地價值活化的措施。「不過影響到咁多藝術家,唔明點解民政局一啲角色都冇!」

發展局拒絕購工廈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上周接受報章訪問時稱,會游說政府購入工廈然後租予藝團,即惹來工廈的發展商批評政府干預市場。發展局昨日口風一轉,澄清不會主動購工廈。

僅鼓勵合法改裝

該局轄下的發展機遇辦事處主任羅志康昨日表示,明白藝團擔心工廈單位活化後租值大幅上升,但政策是鼓勵工廈合法地改裝,令藝術活動安全地進行,絕非導致工廈租值上升的原因。

對於林太表示游說政府購入工廈租予藝團,羅昨為上司補鑊,「其實只係講政府過往都有撥出工廈(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畀藝團發展,林太希望日後可以更多。」

為協助工廈業主申請改裝,多個部門同意放寬工廈改變用途的規限。

運輸署答應,若工廈改為商廈後,無法提供足夠泊車位以符合商廈的較多車位要求,署方會考慮附近交通、泊位及非法泊車情況後,酌情開綠燈。屋宇署也同意,放寬工廈申請做公眾娛樂場所的工程要求。

Monday, March 29, 2010

教育社企支援前線老師

教育社企成立 支援前線老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29]


 ■簡明宇指,社會企業經營並不容易,故特別針對新高中通識科的需要,率先推出參考書及支援網站。

 【本報訊】(記者 高鈺)新高中課程剛剛實施,中學教學語言微調亦即將上馬,在教師工作日漸繁重下,全港首間「教育社企」亦應運而生。「教育社企」創辦人簡明宇稱,該公司是 他與另2名任職教育學院及社工的友人合資10萬元創立,希望能成為平台,聯繫教育界及社福界專業人士,透過出版教育書籍刊物及組織講座等相關服務,焦點是 支援前線老師及部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不過他坦言,本地社會企業經營環境並不容易,所以他們特別針對新高中通識科的需要,率先為佔總分20%的「獨立專 題探究」推出參考書及支援網站,希望能於市場站得住腳。

專題探究手冊 綜援生獲55折

 本身從事青少年教育及研究工作的簡明宇指,新高中課程去年9月推行,不少學校老師及學生如臨大敵, 去年中成立的「教育社企」,正希望能作出支援。他表示,由於通識科範圍遠較以往課程廣,老師固然需要更多教學資源,而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學習上亦較為不 利,如獨立專題探究部分,家境較好學生容易接觸更多參考資料,及為報告作包裝以爭取高分,所以他們早前率先出版了《獨立專題探究手冊》,幫助老師有系統指 導學生完成報告,同時設有網站支援及題庫讓師生參考。

 手冊又為綜援學生提供55折優惠,至今獲40多所中學採用,反應不俗。

未來擬擴至毅進副學士生

 除出版外,簡明宇指教育社企亦會設立平台,如今已聯繫10多名教育、社福及資訊科技專業人士,提供 到校的通識科專題培訓服務,針對新高中「其他學習經歷」舉行義工小組、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及發展電子學習教材等,希望以學校能負擔的合理價錢,提供適切 支援。而除新高中外,他們未來亦打算將服務對象擴展至毅進、副學位學生,以協助他們提升其自學能力。

 「教育社企」早前已註冊成非牟利機構,簡明宇指,現時仍需要進行慈善機構的註冊,惟程序較繁複,雖已向稅務局申請逾半年,但仍未完成。

 他坦言,機構暫未能申請政府的社企資助,至今經營較為困難,仍未到回本階段,希望未來能獲學界更廣泛了解其產品及服務,改善經營環境,以作更長遠規劃,貢獻社會。

樂施會:專人負責籌款

樂施會:專人負責籌款
目前本港不少大型慈善團體,原來會以全職招募或向外委託私人公司舉辦籌募活動。據了解,這些團體發現儘管要付出成本聘請私人公司籌款,但成本原來較利用內部人手募捐還要少。香港樂施會發言人指出,因籌款活動性質不同,需要有經驗的專人負責,但該會只會以時薪制聘請,並不會設立佣金制。該會自1999年開始設全職招募大使,專責籌款事宜,至今亦未有接獲市民對時薪制招募大使的投訴。

他補充,籌募定期捐款,與一次性募捐的性質不同,前者需要工作人員對機構的工作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向公眾介紹該會的工作,並能解答公眾對該會工作的任何疑問;再加上籌募定期捐款需長時間定時工作,很多時義工在時間上未必能夠配合,故機構有必要聘請「招募大使」。

另一慈善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則會將籌款事宜委託予一間獨立的私人公司,並派員與該公司接洽。該會發言人表示,該會舉辦的籌款活動一直有按照社署發出的籌款指引,暫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投訴,而現時街頭籌務活動支出約佔總支出的5%對於市面上越來越多慈善團體舉辦籌款活動,會否擔心影響籌款工作時,基金會發言人謂不擔心,因市民選擇團體時,會以其工作性質及理念作為最終考慮因素。

此外,綠色和平發言人亦指出,自1977年在港成立起,便一直沿用全職籌款幹事,並不時在網上及報章進行公開招聘,主要擔任街頭籌募工作。他認為,由於組織不接受任何政府及商業機構的捐贈,故有必要有專人負責籌款事宜。

發言人續說,其組織現時以「底薪加佣金制」聘請員工,發現能有效地籌得款項,超過九成的經費均是來自街頭籌募。

張國柱批評佣金制有問題

張國柱批評佣金制有問題
本港未有法例監管慈善團體運作及籌款事宜。有立法會議員指,籌款活動五花八門,市民根本難以得知「孰真孰假」,擔心市民的善心被人濫用;而部份慈善團體以「佣金」制招聘員工籌款,易令市民生厭甚至放棄捐款;亦有學者指,街頭籌款活動氾濫,會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有「渾水摸魚」者亦不足為奇。

不法之徒有機可乘立法會議員福利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張國柱批評,部份慈善團體以「佣金」制招聘員工籌款,會令市民生厭。「市民有時見到佢哋過份積極,甚至乎『磨爛蓆』咁叫你買,我第一時間就唔想捐錢啦!」他指出,慈善團體以全職聘請員工並無問題,但佣金制則絕不可為。

張國柱又說,現時的籌款活動五花八門,市民根本難以得知「孰真孰假」。「市民會唔會吓吓打去社署問啲團體真定假先?有啲市民甚至連可以打去社署問都唔知,索性唔捐囉!」他希望政府盡快在年中立法,讓市民有更清晰的指示。

另外,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坊間的籌款活動越辦越濫,已失去原來的意義,長此下去,會影響市民的捐款意欲。「紅磡過海巴士條天橋,幾乎日日都有人籌款,有啲名連我哋教社會科學嘅都未聽過,我係市民都唔信佢哋啦!」鍾劍華續說,慈善團體持續舉辦籌款活動,會令市民生厭,反而會影響機構的收入。「日日都有唔同嘅團體籌款,市民捐得畀邊個?籌款唔係話搞得多就有用。」他更指出,籌款活動眾多,會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有「渾水摸魚」者亦不足為奇。

部份團體帳目不清

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表示,由於現時政府未有法例監管慈善團體,容易造成帳目不清,甚至出現虧空公款的情況。「好似正生書院就係最好嘅例子,如果唔係傳媒踢爆,政府都唔知佢盤數咁亂,呢件事亦反映政府監察上處於被動嘅地位。」由於現時慈善團體的籌款數字動輒過千萬元,湯家驊認為政府應正視法例上的漏洞,以免市民的善心被人濫用。

街頭募捐要抽佣

街頭募捐 愛心要抽佣
「先生,做吓善事呀,我哋係……」幾乎每日在市區繁忙地段,都會有不同社會服務團隊的工作人員在街上募捐,但原來有部份募捐人士並非全為了愛心,而是為了賺錢,他們有時薪亦有佣金,善長捐款越多,他們的收入就會水漲船高。有全職籌款員指:「見到咁好分(帳),個名又好聽,又可以搵到錢,好過做麥當勞啦!」

採訪:廖國柱


家琪擔任一個國際組織駐港機構的全職籌款員工,每天上班9小時,每小時35元,另有佣金拆帳。她指,每成功吸引一個市民入會,便可得到一份佣金,做夠一定數目,佣金的百分比更會增加。

「好過做麥當勞啦!」家琪指出,一個月可以有七八千元收入,相當不錯,不過,有時候她也會心存疑問,「成個保險經紀、寬頻銷售員咁,有時更受到市民嘅『白眼』,有人行過嘅時候講『係咪呃人,我成日都睇到你嘅?』自己都開始覺得有啲問題。不過同自己講,都係做兩個月,之後都唔會再做啦。」現職銷售行業的「阿興」,每星期都會為一個愛護動物團體擔任籌款「義工」,每天有100元車馬費,「試過畀人質疑,甚至被當面問『係咪呃人』。不過,我就覺得無乜所謂,自己知道係做緊好事就得,又唔係完全為錢,幫到啲貓狗就得啦,但質疑還質疑,市民嘅捐款又確實係唔少」。

陳智思倡參考外國做法

近年亦出現一些善款用途不當的風波,加上慈善捐款金額龐大,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慈善機構的籌款手法、善款運用及內部監察等問題。法改會(慈善組織)小組主席陳智思表示,目前本港欠缺一套完善的制度或法例,規管慈善機構的運作;也沒有任何監察或規管制度,確保徵募的捐款可妥善使用,而對於全職或以佣金拆帳形式聘請籌款員進行街頭募捐,更是無法例可管。他認為應參考英國及愛爾蘭《慈善法》的模式,例如透過獨立機構協助慈善團註冊及規管其帳目,只有經註冊並定期公布帳目的非牟利團體,才能在公眾場合籌款。

社署發言人稱,過去曾收過市民對慈善團體的查詢,主要是質疑慈善團體是否已註冊,亦有市民投訴有團體聘請全職籌款職員。她指出,由於現行法例並沒有列明慈善團體不可聘請全職員工,故有關團體並沒有觸犯任何法例。

另外,發言人又指出,部份籌款活動如賣旗等,社署規定有關行政支出不得超過總籌款額的10%,藉此把盡量多的善款用於慈善服務。而署方會向每個申請的團體發出《慈善籌款活動最佳安排參考指引》以作參考。

申請扣稅善款達70億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去年8月委託港大民意研究進行調查,發現86%受訪市民過去一年曾捐錢給慈善團體,每人的捐款平均為2,986元,當中59%透過街頭捐款,而在決定捐助哪間機構時,多達91%人士都取決於機構信譽,其次是機構透明度等。稅務局的數據亦顯示,2007至2008年度個人可獲扣稅的捐款數額高達45.2億元,連同其他捐款,向稅務局申請扣稅的捐款合共約70億元。

目前,慈善團體可向稅務局申請豁免繳交入息稅及利得稅,這類機構由2000/2001年度的3,434個,增至2008/2009年度的5,898個,增長迅速,當中以宗教和教育團體居多,社福團體所佔比例較低。

香港捐款情況
本港非牟利團體數目:5,898
港人每年平均捐款:2,986元
捐款類別:自然災害救援、重建工作每年向稅局申請免稅捐款︰約70億元
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明智捐獻指引
1. 選定受惠對象。
2. 了解慈善機構的背景。
3. 查閱慈善機構名單,小心被近似知名慈善機構的名稱所誤導。
4. 衡量可負擔的捐款額。
5. 選擇有助受捐助機構節省行政成本的捐款渠道。
6. 索取並保存捐款收據,作為申報免稅時的證明文件。
7. 跟進和了解慈善項目的進展和效益。

面對街頭募捐的做法
1. 查詢慈善團體的全名。如有存疑,詢問他們的詳細地址。
2. 查詢他們在公共場所進行募捐活動是否已獲社會福利署的批准。法例規定慈善團體有責任出示有關許可證明予公眾人士查閱。
3. 查詢募捐的目的和捐款的受益人。
4. 切勿存有需要現場捐款的壓力。今天需要你資助的慈善團體,肯定歡迎你明天才作出捐款。
5. 如懷疑慈善募捐為詐騙活動,請通知警方。

資料來源:
社聯「惠施網」(http://www.wisegiving.org.hk)

Sunday, March 28, 2010

香港兒童保護會

廣東話差
逾半南亞童生活難
【明報專訊】講廣東話對港產兒童自是「話都冇咁易」,但對少數族裔實是談何容易。香港兒童保護會今年1月至2月以問卷訪問319名就讀小四至小六的南亞裔兒童,當中77%在港土生土長,逾六成從幼稚園開始接受本地教育,但逾半數人自評廣東話能力差,未能應付日常生活。

看醫生交朋友難溝通

九成三受訪兒童認為學習廣東話很重要,近九成也對廣東話有興趣,然而逾半人自評廣東話能力差,七成自認閱讀能力弱。

81%受訪兒童表示聽廣東話電台和讀中文書有困難,部分更未能應付日常生活,近六成稱看醫生、與本地鄰居和同學交流、結交朋友也有困難,只有兩成會以廣東話和朋友溝通。

保護兒童會認為,大部分南亞裔兒童入讀非華語學校,廣東話能力欠佳亦令他們較少與本地兒童交友,融入社會時造成惡性循環;他們自小需學習多種語言,難以兼顧,家人廣東話能力有限,他們在家中缺乏支援,令中文能力不足以應付日常溝通,影響在本地升學及就業。

在主流學校讀小六的11歲女孩木慧雅(Javia)直言,平日買鹽和水果也有難度,只好畫圖或以動作表達。讀小四的10歲男童安斯(Anse)亦指廣東話能力有限,只好多與其他南亞裔童交朋友,平日會多看卡通來學習廣東話。被問及學好廣東話有何好處,12歲的夏浩笙(Hamza)說﹕「大個搵好工,同老闆傾。」

為幫助他們學好中文,保護兒童會編製了6000本「五文六語」(廣東話、普通話、英語、烏都語、印度語及尼泊爾語)的有聲教學書籍《港講廣東話》,稍後透過社福機構轉贈予南亞裔家庭,並希望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少數族裔與本地人共融。

「地球一小時」

2500大廈機構響應熄燈
「地球一小時」 部分中資公司加入
【明報專訊】本港2500幢大廈及機構,為響應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舉辦的「地球一小時」全球活動,昨晚8時半一起熄燈一小時。雖然今年的參加機構和大廈數目已較去年多,但基金會昨日仍作最後努力,在最後一刻說服部分中資機構關掉公司的巨型廣告招牌,令維港兩岸所有巨型廣告差不多同時關燈,幻彩詠香江亦暫停一晚。

參與機構大增

今年是香港第二次參加「地球一小時」。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發言人表示,參加的本港機構和學校皆較去年多,包括逾2500間大廈和機構、230多間中小學校,在社交網facebook亦有10萬人表示參加;這活動去年約有逾1800座大廈、600間機構和160多間學校參加。

昨晚8時30分,維港兩岸的主要大廈如文化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等皆關掉外牆燈光,大廈頂的巨型廣告燈箱亦紛紛熄燈,只有少數大型燈箱仍亮。WWF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博士表示,即使大廈表示參加計劃,但他們原來無權關閉其大廈的廣告燈箱,昨日仍要努力聯絡有關燈箱所屬公司,游說他們參加計劃。

聯絡中資公司關燈箱有困難

余遠騁指出,不少廣告燈箱屬於中資公司,例如中移動、海爾電器等,但他們可能在本港沒有公司或只有代理人,需要聯絡內地單位,最終在他們首肯支持下,大廈管理公司方可關掉有關燈箱,只有個別公司未能聯絡上。他補充,這顯示不少中資公司亦有心支持環保。

該會發言人表示,稍後會向兩電公司索取資料,以估計活動期間的用電量變化,強調有關活動主要呼籲市民關注環保問題,並非單為節省電力。資料顯示,去年「地球一小時」活動熄燈期間的1小時內,全港用電量下降了5%,相等於節省了26萬度電及減少了17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125國家參與

去年亦參加活動的朗豪酒店昨日繼續響應,酒店5間餐廳和水療中心都在熄燈期間改以燭光照明。酒店發言人說,去年活動未見生意受影響,反而有客人在活動完結後要求繼續以燭光照明。

「地球一小時」於07年首次在澳洲悉尼舉行,今年全球125個國家地區、逾10億人響應,各國不少地標昨晚皆熄燈,包括北京故宮、國家體育館「鳥巢」和水立方、巴黎艾菲鐵塔、倫敦眼摩天巨輪等。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

公平貿易雙週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於2008年1月成立,是一個推動公平貿易的非牟利組織。創會成員擁有共同信念,多年來致力經營公平貿易產品,並推動及實踐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雙週主頁

香港鯨豚研究計劃

南丫島擬拓遊艇會住宅
環團憂影響江豚綠海
【明報專訊】繼南丫島西南面擬建海上風力發電場,有發展商早前向政府提出於南丫島東澳發展遊艇會、酒店及住宅,成為國際帆船比賽基地,已獲旅遊事務署及民政事務局支持,但政府認為發展密度高,有環團則擔心項目會影響活耀於南丫島南部水域的江豚生態。

南丫島東澳綜合發展項目由博寮港有限公司(The Baroque on Lamma Limited)提出,擬於南丫島東澳(圖)興建遊艇會、酒店及住宅,提供舉辦國際帆船比賽的設施及促進水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

「政府指發展密度高」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項目涉「鄉村式發展」及「農地」用地,現為數條原居民村,博寮港已收購大部分土地,並需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但涉政府土地,申請人遂向發展機遇辦事處提出發展概念,包括與政府換地。

消息人士指出,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上周五討論項目時,質疑資料不足證明有必要觸及大片政府土地,亦擔心會影響附近生態及環境。消息人士又稱,「項目涉及不少住宅發展,密度相當高,未到政府可接受程度,規劃署有關注」,項目最終須由城規會審批才獲得落實。

最終須城規會審批

根據《南丫島分區計劃大綱圖》,項目東南面屬海港保護區,附近則為自然保育區,東澳的郊野及農地屬盧文氏蛙生境,南面的深灣更是綠海產卵地。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研究主任洪家耀表示,南丫島南部屬江豚活躍水域,他擔心一旦項目獲批,海堤建造工程及帆船比賽等會影響江豚活動,亦會影響附近一帶的海洋生態。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博寮港由兩名香港人作董事,二人的其他公司早前已申請在索罟灣作食肆及商店發展的建旺發展有限公司。

法改會年中提慈善法

法改會年中提慈善法
社聯設「惠施網」增募捐透明度
【明報專訊】花了兩年多時間,法律改革委員會最快今年中提出規管慈善團體的立法建議,對象是現時向稅務局申請「免稅」的5800多個非牟利團體,日後它們必須註冊,以及提高透明度如定期公布帳目,才能在公開場合籌款。在未有法可管下,社聯推出「惠施網」,供市民翻查已登記的慈善團體及已申請籌款的團體名單,讓市民不用擔心「捐錯錢」。

香港沒有單一條法例規管慈善組織,亦沒有任何監察或規管制度確保為某些目的而徵募的捐款妥善地用於該等目的。但慈善機構可向稅務局申請豁免繳交入息稅及利得稅,這類機構由2000/01年度的3434個,增至2008/09年度的5898個,增長迅速。

現近5900個非牟利團體

社聯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去年8月進行的調查發現,86%受訪市民過去一年曾捐錢給慈善團體,每人的捐錢平均為2986元,當中59%透過街頭捐款,而捐助哪間機構時,91%人取決「機構信譽」,其次是「機構透明度」等。稅務局的數據亦顯示,07/08年度個人可獲扣稅的捐款數字多達45.2億元,數額較企業捐款的更高(見表)。

社聯主席陳智思是法改會的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委員,他稱最快今年中會提出規管慈善團體的立法建議,主要參考英國及愛爾蘭的模式,例如透過獨立機構協助慈善團註冊及規管其帳目。不過,他坦言市面近5900個非牟利團體,以教育團體、宗教團體居多,社福團體所佔比例稍遜,立法相信會惹來爭議,而日後政府應由哪個政策局牽頭,亦料有一番討論。

為了令市民安心,社聯推出「惠施網」(http://www.wisegiving.org.hk),市民可以輸入有關團體的名字,或查看已獲發牌的公眾籌款名單,日後在街頭碰到募捐的攤位,也較易知悉對方是否渾水摸魚,放心做善事。

Monday, March 22, 2010

香港集思會

智庫倡設中醫院
【明報專訊】香港中醫藥發展多年,由多名著名醫生如梁智鴻、高永文擔任顧問的香港集思會完成中醫藥發展研究,建議設立一所中醫為本的醫院,提供正式的住院服務,將中醫融入主流醫療服務。

兼備西醫 提供住院服務

高永文指出,部分病人仍會抱「瞞住西醫睇中醫,瞞住中醫睇西醫」的心態,香港應提供開放的平台供病人諮詢中西醫兩方面的意見,接受最適切的治療。他舉例,有時病人會對選擇治療方法感到徬徨,不知應該「先中後西」或「中西並用」,就算病人適合中醫治療,都可能因缺乏中醫留院服務,為了接受中醫診治而需離開病房。

該會另一名顧問醫生、行政會議成員梁智鴻指出,中醫註冊制度漸趨成熟,認受性逐漸提高,不過香港未有提供留院服務的中醫院,修讀中醫藥的學生需長途跋涉到內地臨實習。他建議設立一所以中醫為本、兼備西醫的醫院,推動科研及培訓。該會研究報告亦建議加強香港的檢測及認證能力、協調兩地對中醫標準及註冊的要求等。

Sunday, March 21, 2010

「菜園村館」開張

「菜園村館」周六開張
【明報專訊】複製菜園村計劃頭炮「菜園村生活館」將於本周六「開張」,一班義工過去一周已開墾出首塊荒田復耕,將昔日圍在鐵絲網內一大片被野生海芋佔據的菜田重現,播下芥菜、西瓜、木瓜、豆角種子,期望重現菜園村悠久以來的生活面貌。

不少義工是從未拿過鋤頭和以泥車鑿地運送泥頭的「80後」,其中陳浩倫表示,得一名全職農夫每日前來教他們如何除走遍佈田野的海芋、翻土、堆肥,短短一周內已將一塊荒廢已久的菜田重現。

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會

政府追智障童27萬訟費
母拒支付「寧願破產」
【明報專訊】現年19歲的智障學童唐偉庭,去年由母親代表,就教育局規定年滿18歲的智障學童必須離校的安排提出司法覆核,最後被判敗訴,但事件引發社會壓力,政府終願讓步。事隔半年,律政司向唐偉庭追討27萬元訟費,唐氏一家表示一方面「無能為力」,另一方面亦認為不應支付,「寧願破產」。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會張超雄質疑,此舉勢必打擊弱勢社群透過司法爭取公義,希望當局能豁免訟費。

教育局去年通知全港各特殊學校,除特殊情外,凡年滿18歲的智障學童將不獲政府資助。唐偉庭遂於去年6月25日,由母親代表提出司法覆核,為其他智障學童爭取權利,並於同日申請法律援助,但至7月16日始獲批法援,同年8月底有關司法覆核被判敗訴。不過,教育局在輿論壓力下,提出補救措施包括增加500個學額給有關學童等。

律政司追獲批法援前訟費

事隔半年,唐偉庭的代表律師於本月11日收到律政司發出的「追數信」,向他追討約192萬元訟費,其中約165萬元將由法援支付,但法援審批出前的訟費、即約27萬元則要由唐偉庭承擔。唐偉庭母親蔡慧珠對事件感到突然,她指丈夫患有心臟病,未能長時間工作,加上兒子(唐偉庭)最近亦因為免疫系統毛病要進出醫院,一家人生活「有一定的困難」,根本無能力負擔該筆款項。她表示,提出訴訟是為其他學童爭取權利,希望當局以事件涉及公眾利益為由,豁免有關訟費,萬一不獲豁免,她會宣布破產。

張超雄表示,由於當時臨近9月開學,所以「等唔切」法援批出便提出上訴,坦言猜不到兩星期的訟費竟然這麼高。由於唐偉庭還可以提出上訴,所以已去信律政司要求在提出上訴前延遲收款日期,現正等候回覆。若律政司不豁免該筆訟費,張超雄等人會發起籌款,「一定不會要唐太(蔡慧珠)獨力支付」。

不過,蔡表示,就算籌得27萬元,亦「不需要給政府,寧願破產」,她指「(27萬元)給政府是無理的」,寧願把籌得捐款用作大聯盟經費或「用來將來與政府fight(爭取)」。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藝發局茹國烈料任西九藝術總監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領導層埋班有進展,董事會周三將通過行政總裁及表演藝術總監兩項重要任命。據了解,行政總裁是來自歐洲的當代藝術機構高層管理人員,表演藝術總監則盛傳由藝發局行政總裁茹國烈出任。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的藝發局主席馬逢國拒絕評論茹國烈會否過檔西九,但證實茹國烈短期內將任滿離開藝發局。

主責表演藝術政策

西九管理局去年6月曾聘請程少泉出任行政總監(項目推展),結果他上任不足一個月即以個人理由請辭。其後,西九管理局決定聘請行政總裁後才聘請行政總監。西九管理局有7名行政總監,分別是項目推展、表演藝術政策及管理事務、博物館政策及管理事務、財務、人力資源、法律事務行政總監,以及市場推廣、傳訊及節目策劃。

消息指出,西九管理局周三的董事會將有議程通過兩項重要任命,一個是行政總裁,另一個是表演藝術政策及管理事務行政總監。消息指行政總裁人選來自歐洲,至於表演藝術的行政總監,則是有文化機構管理經驗的本地人。

即將離任藝發局的茹國烈盛傳是表演藝術總監熱門人選。馬逢國回應本報查詢時拒絕評論茹國烈去向,但證實茹國烈今年任滿後將不再續約,茹國烈會以短期合約繼續出任藝發局行政總裁,直至聘請到接任人。

榮念曾讚藝術經驗豐富

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創辦人、西九管理局董事榮念曾表示,不清楚茹國烈會否出任西九行政總監,但盛讚他在藝術方面經驗豐富,既具藝發局管理經驗,又打理過藝術中心及曾任藝術評論員,「應該可以做到些事情」。

不過,茹國烈在任期間,藝發局也曾被審計署批評,去年審計署長報告批評藝發局管治薄弱、行政混亂及監管資助活動不力,大會委員的出席率亦偏低,茹國烈當時稱已採取措施改善。明報記者 周展鴻

Friday, March 19, 2010

中環警察宿舍變身創意中心

中環警察宿舍變身創意中心 (16:15)
政府決定活化中環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成為本港標誌性的創意中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如彬表示,希望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的活化計劃,可推動本港的創意產業,及擴大荷李活道和蘇豪區的藝術社群。

政府公開邀請對活化宿舍項目有興趣的機構,提交申請,考慮的因素包括彰顯歷史文物價值、創意產業的價值、申辦機構的財務狀況和管理能力,截止申請日期為今年6月18日。獲選的營運者將有固定租期10年,並可續辦5年。政府預期創意中心可於2014年年初啟用。

(即時新聞)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

中小企指27元以下有得傾
年均每間多付2萬元
【明報專訊】統計處的時薪數據出爐後,一般相信最低工資水平會在24元與33元之間落墨,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何世柱分析,若將最低工資時薪訂在27元,便約有9.7%(27萬)打工仔的薪酬須調升,每間中小企每年的員工平均開支會增加約1萬至2萬元,不是小數目,但有中小企商會指最低工資訂於27元或以下是可以接受。

統計處的報告特別為少於50人的機構做調查,結果顯示中小企低薪員工的比例及薪酬水平與大企業相若,例如中小企的時薪中位數是52.4元,與所有機構時薪中位數58.5元差不多,但在最高、第90個百分位的僱員時薪則分別為122.1元及171.8元,有明顯差別。

倘訂27元 年開支增50億

但何世柱提醒,若最低工資時薪27元,即平均月薪5700元,估計較以往平均薪金4000元多出1700元,若這27萬人都如此加薪,商界每年便要增加逾50億元的員工開支。而當中因為中小企較多聘請低薪員工,以本港有10萬至20萬間中小企計算,每間公司每年開支約多1萬至2萬元。

何世柱稱,商界普遍傾向最低工資訂於24元左右,約為勞動人口的4.7%,與英國最初推行最低工資的比例相若,較易為各界接受。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副主席佘繼泉說,若最低工資訂得太高,對中小企一定有影響,27元或以下則可以接受。

統計處表示,現時難評估最低工資對企業的影響,但僱主除裁員外,亦可以加價、減少請人及減工時等,這要待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一併考慮研究。

香港青年聯會

第二代政壇接班
入政團任公職
【明報專訊】近年一班富豪為培養第二代在政治上「接班」,安排他們躋身不同政團甚至擔任公職。最明顯例子,是作為特區政府智囊的中央政策組,近日一口氣委任了6名富豪或建制派的後代擔任非全職顧問,惹來非議。而今次「爭崩頭」加入青聯的富豪後代,亦先後成立菁英會、百仁基金等民間組織,曝光率甚高。

6人獲委中策組顧問

這批努力在政壇向上爬的富豪第二代,包括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的長子劉鳴煒、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的長孫鄭志剛、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的長孫霍啟剛、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的兒子李民橋、政協委員兼「福建幫頭領」施子清的兒子施榮忻、觀瀾湖高球會董事長朱樹豪的兒子朱鼎健等。

這班富豪後代近年非常活躍,所成立的團體不時參與社會事務,如去年落馬洲發生大車禍,百仁基金立即捐出30萬元幫助死者家屬;去年底施榮忻牽頭舉辦「青年博鰲論壇」,由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開幕,據知,下月博鰲亞洲論壇開幕時,他們已獲邀做座上客,並安排與國家副主任習近平會面;而「大劉」兒子劉鳴煒前日就公布舉辦「香港精神大使」活動,表揚一班有「香港精神」的年輕人。

隸屬全國青聯的香港青年聯會,去年更積極參與舉辦國慶60周年活動,包括大巡遊和晚會等。港區政協委員黃英豪、容永祺、李秀恆、龍子明,及港區人大代表霍震寰、王敏剛、李宗德等,過去先後擔任香港青聯主席。

Tuesday, March 16, 2010

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

專家:谷歌很大可能離中國 (20:14)
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硯農表示,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有「很大可能」。

鄭硯農對中新社指出,中國政府在制定網路相關法規的時候是一視同仁,對所有在中國的國際網路、IT企業都執行相同的標準,與其他同業相比,谷歌(中國)沒有努力融入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在公共關係處理上沒有做好,是失策的。

鄭硯農透露,經過與谷歌(中國)人員的接觸了解,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有很大可能。

今年1月,谷歌表示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網站以及中國辦事處,原因是谷歌不願接受中方過濾網路搜尋資訊的要求。

(中新社)

綠色和平指中國銷售基因米

綠色和平指中國銷售基因米 (19:55)
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指出,內地的超級市場有售基因改造米,包括美資的沃爾瑪,這種說與政府說法相反。

報告稱,湖南的沃爾瑪超級市場和一間當地的超級市場有售這種米。

中國政府去年底表示,已核准了基因改造米的初步生產,至於商業上的栽種和販賣還有待批核。

(法新社)

Sunday, March 14, 2010

香港足總需要變革

架構有利益衝突 政府促足總改革
董事多球隊班主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早前公布足球發展顧問報告,提出40多項推動本港足運建議。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昨日清楚表明,現時香港足總架構充滿利益衝突,足總要徹底改革,當局才會增撥資源推動足運。足總主席梁孔德認同足總有需要改革,並預料最少可獲一半屬會支持。

楊立門昨日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表示,香港足球運動曾有光輝歲月,亦是香港人集體回憶,故今次破格地增撥資源支持足運。

楊立門說,足球是可以有龐大商業利益,但以往香港浪費很多機會。政府會投放資源將本地足球聯賽職業化,並協助尋找贊助商。但政府不會無止境地作財政承擔,長遠必須靠足總發揮足球的商業潛質。

但楊立門批評香港足總管治架構出現問題,需要變革,因為現時足總董事多為球隊班主,往往有利益衝突。他舉例說,康文署提供的場地是由足總分配,但足總董事正是球隊班主,在分配場地時便不時出現衝突。

改革不徹底 不輕易撥款

出席同一節目的推動本地足運顧問研究督導小組成員郭家明指出,以前足總董事會有官員或大集團代表,但受金融風暴及香港回歸影響,失去大企業支持,造成現時足總董事多為一班球隊班主組成。楊立門強調,若看不到足總有徹底架構改革,政府不會輕易投放資源。

梁孔德料獲一半屬會支持

足總主席梁孔德特別致電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認同足總董事局要引入新人,避免利益衝突,但推動改革時會有很大困難,因為現時足總有56個屬會,要有超過75%屬會支持方可推行任何改革,他有信心有一半屬會支持,他會與政府盡力游說各個屬會。

顧問報告提出多項改善措施,建議改革足球總會架構及招聘行政總裁,成立新職業聯賽,並興建多個人造草足球場等。楊立門稱,民政事務局會成立專責小組跟進及監督足總如何運用資源,並訂下目標落實改革。

Friday, March 12, 2010

無國界記者: 中國「互聯網公敵」

記者組織斥華是互聯網公敵 (13:08)
無國界記者組織指責中國等12個國家,變本加厲限制互聯網言論自由,將它們稱為「互聯網公敵」。

該組織公布的「互聯網公敵」名單,包括中國、古巴、埃及、伊朗、緬甸、朝鮮、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土庫曼、烏茲別克和越南。

無國界記者指責,這些國家加大審查互聯網內容,阻撓國內異見人士運用互聯網工具聯絡和傳播理念。

今天(3月12日)是「世界反互聯網審查日」,無國界記者趕在此前發布報告,希望喚起更多人對互聯網審查的關注。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在年度人權報告中,也批評中國是世界上對互聯網通訊限制最多的國家之一。

美國國務院的報告說,中國試圖「監管互聯網的使用,控制內容,限制信息,阻止訪問境內外網站,鼓勵自我審查,以及懲罰那些違反規定的人」。

報告稱,中國當局僱用數以千計的人,從多個層面監管電子通訊。

(英國廣播公司)

公專聯倡全保留永利街唐樓

永利街擬拆9唐樓
公專聯倡全保留
【明報專訊】電影《歲月神偷》揚威海外,但市區重建局早前仍稱,電影取景的永利街12幢唐樓,只保留其中3幢,其他須拆卸重建。但有民間團體自行組成專家組,視察永利街唐樓的結構後,認為它們並無安全問題,建議全數保留,並由政府出資維修,跟中區警察宿舍等項目一併保留,成為一片保育區。

在永利街的12幢唐樓中,早前市建局表示,因其他唐樓太殘破,只擬保留10至12號唐樓,原址擬模彷唐樓風格重建。

公共專業聯盟早前牽頭組織專家組,成員包括工程師蘇耀坤、中大建築系副教授胡佩玲等,考察永利街的唐樓,蘇耀坤表示,初步發現這些唐樓的結構並無安全問題,只是樓宇部分牆壁,略有修繕痕舻,並建有一些僭建物,他指出,1、2號唐樓早前經修葺後,情理想,相信其他唐樓可以類似方法復修。

稱結構安全 逾半業主拒售

城規會下周將討論永利街重建項目,公專聯主席黎廣德表示,已去信城規會要求保留永利街。他指出,12幢唐樓中,超過一半的業主拒向市建局出售業權,證明居民期望保留永利街,將要求市建局以「由下而上」的決策原則,讓當地業主和租戶決定發展方向,並以舊樓維修計劃等,資助樓宇維修。

1、2號唐樓的業主巢重德表示,當初只用了3個月,花了約70萬元就完成唐樓的維修,主要為處理一些外牆批盪;蘇耀坤則估計,有關工程需要填補一些石屎及補做防水工程,並移除一些僭建物,認為並不困難。

本報向市建局查詢,永利街的唐樓是否有嚴重結構問題必須清拆,但市建局發言人並無正面回應,只表示將按城規條例繼續重建工作,不會改變計劃。

Thursday, March 11, 2010

趙永佳、陳健民﹕社會學的應用與誤用

趙永佳、陳健民﹕社會學的應用與誤用
——「80後」與社會運動
【明報專訊】近年來,英、美國社會學界一個熱門的話題是公共社會學(Public Sociology),用意是要社會學者走出象牙塔、回歸社會。環顧香港,呂大樂可說是最著名的公共社會學家。最近因為他介入反高鐵運動的討論,令他的曝光率大增,也同時受到不少攻擊與批評。

一方面,他在《四代香港人》中所提出的世代差異問題,被不同持份者援引來解釋所謂「80後」年輕人與反高鐵運動的關係。另一方面,他對運動參與者對議會的衝擊提出批評。這裏我們無意介入有關運動的策略或倫理的爭論,因為這不是單靠學術討論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對於如何應用世代差異來解釋社會運動,我們覺得有必要澄清若干與社會學研究有關的議題。

應用世代差異 解釋社會運動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四代香港人》的「世代論」究竟與反高鐵運動有何相干?表面看來,「世代論」似乎是對「80後」年輕人參與反高鐵運動「度身訂做」的解釋。不少人在分析反高鐵運動時,都援引《四代香港人》中的觀點。例如中央政策組的首席顧問、也是社會學家的劉兆佳就在電視訪問中指出,反高鐵抗爭其實來自年輕一代的訴求得不到年長一代的認同所產生的挫折;連並非社會學家的曾俊華也引用「世代論」,指第四代人其實不乏向上流動的機會,不應將自己的不滿以非理性手法表達。

其實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對社會運動墨甚少,書中最直接涉及不同世代參與社會運動的問題,其實是「第三代」(P.49),他指出「倒董」運動中所謂「30世代」扮演重要角色。至於「80後」的第四代,他的眼點似乎是被扭曲的成年人世界及價值觀對年輕人發展的影響。到了「後記」(P.66)中,他提到有人認為「保衛天星碼頭」的社會行動應是「二三十世代」發聲的行動,他們自己應該將訴求講清楚。而他寫作《四代香港人》的目的卻是在重新思考第一代人對香港的貢獻。第二代人的「原罪」不單在阻礙後來第三、第四代人的發展,也是未有好好地傳承第一代人打下的基業,把一個更開放多元、更多機會的成長環境交給下一代。

不過作者的意圖從來也只是詮釋文本的一種方法,《四代香港人》作為一本以社會學為分析架構的作品,也應該放回在社會學中思考其意義。呂大樂師承以A.H. Halsey與John Goldthorpe為代表的牛津學派,其階級分析的背景源自戰後新韋伯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的對話。兩大理論陣營的共同問題其實是階級分析的核心問題——階級形成(class formation)。新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階級結構及客觀處境決定階級形成,最終階級會由一個「自存」(in-itself)變成「自為」(for-itself)的集體行動者。新韋伯主義者則指出階級處境只是決定階級意識與行動的其中一種因素,也有其他歷史、文化或社會因素會影響階級的形成。其中,階級流動(class mobility)就是Goldthorpe等人在戰後集中分析的階級形成的因素。他們的研究指出戰後英國的階級結構受階級流動經驗的影響,工人階級的第二代享受明顯的向上流動的機會,也直接令各個階級產生階級意識變得相對困難。

在香港的研究中,呂大樂採用了這條分析進路,以了解階級分歧對香港社會、政治帶來的影響。一方面他關注工人階級的處境;另一方面他更看到大量工人階級背景的年輕一代於戰後通過向上流動變成中產,對香港社會有深遠影響。然而,他卻不像劉兆佳等強調向上流動改善物質生活等如何帶來社會和諧,而是看到新中產階級(包括第二、第三代)是如何在各個領域(社會公義、政制民主)中挑戰原本的社會政治結構。所以《四代香港人》的社會學意義,在於他運用社會流動這主線去理解不同世代生命經歷的差異,以致對香港社會的長遠結構性影響。但以這分析架構來理解當前的社會運動,顯然並不充分。

詮釋和動員

所以不充分,是因為從「不滿」到「集體行動」必須經歷一個「詮釋」和「動員」的過程。即是說,人們必須對將造成內心不安的原因,歸咎於特定的對象(如政府、功能團體和財團),而且必須有組織和資源將這種個別的情緒和分析整合成一種集體的信念/論述,繼而策動集體行動去改變現狀。缺乏這種詮釋與動員過程,即使生在困境的第四代人,經歷職場中種種挫折,再嚥下第二代人對他們的語文能力、工作態度的指摘,而感到無力與沮喪,大可變成宅男、濫藥、排隊買模攬枕來打發鬱悶,卻不一定會為了社會缺乏「結構性流動」就上街抗爭。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套到這裏,可以說「自存的世代」(generation in-itself)不會自動變成「自為的世代」(generation for-itself)。

相反,在同一世代動員起來的80後,不一定就能代表那一代人普遍的不滿和訴求。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可能是較一般人更有時間和機會參與一些團體或社會網絡,接觸到對社會問題的「非主流」論述,進而形成集體信念、商討策略、籌集資源,進行抗爭。就以這次反高鐵運動的「核心」來說,是一群從天星、皇后、灣仔舊區保育一路走過來的學者和「本土行動」的一批年輕人,像何芝君、葉蔭聰、朱凱迪、陳景輝和參與苦行的年輕人都不是典型的80後。這個運動的核心理念,是批判以經濟發展至上、不惜摧環境、社區和其他人文價值的「發展主義」或「中環價值」。另一方面,他們亦批判香港回歸中國以後,並未真正脫離殖民地的體制和心理狀態,政府繼續行政霸道而群眾仍然慣於犬儒和依賴,因此有需要通過抗爭來重建公民的主人翁地位。放在反高鐵事件上,保衛菜園村和針對功能團體都帶有這種抗衡發展主義和「解殖」的深層意義。如果硬將呂大樂《四代香港人》對80後的論述套入這場運動的核心,認為他們就是因為工作沒出路、上不了位而進行抗爭,不單是捉錯用神,更會引致極大反彈,因為這種「經濟論述」正是這場運動要批判的文化心態。

硬將《四代香港人》套入運動核心

那麼,《四代香港人》對80後的分析是否對理解現時年輕人的抗爭毫無幫助?動員起來的年輕人是否就完全割離於他們所屬的一代?那倒不是。從保育運動發展出來的反高鐵運動之所以被看成為「新社會運動」,不單是因為其擺脫了七八十年代的物質(民生)之爭而轉為價值之爭,更是由於其動員方式的轉變。以往民眾要參與社會運動,往往要參與居民組織、工會、壓力團體以至政黨。一方面這些組織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即使參加了,都會跟馮檢基、劉千石、張文光的腳步走而變得有組織、有策略、有進有退。今天因為互聯網的發展,通過獨立媒體和香港人網等網上平台,上述那種對資本和後殖的批判得以在年輕人中快速擴散。而透過facebook和Twitter,年輕人可以毋須加入任何組織便能進行連結和動員,以「快閃」的方式參與抗爭,形成一種「只有參與者而沒有成員」的社會運動。這種鬆散的、流動的網絡動員,令反高鐵運動的核心與整代相對冷漠的80後之間,出現了一群新生的運動參與者——他們或多或少受到運動核心的一些論述的影響,但亦深感第四代人那種不安與憤怒。在反高鐵運動中,民間的「高鐵專家組」提出政府方案「浪費公帑」的論述特別觸動一些年輕人,是因為他們目睹過去經濟發展的成果並非全民共享,政府倒不如用幾百億去解決教育和貧窮問題。這群邊緣的抗爭者所經歷的壓迫和對政治閉塞的痛恨,在沒有組織包袱的狀態下能盡情表達,亦更敢於衝擊一切的規範和制度。

因此,要將世代研究應用到社會運動的分析要份外小心。一方面要避免將整代人的困境和不滿硬套入運動的核心價值和訴求。但另一方面,因為網絡的發展令論述傳播和動員的成本大大降低,令「不滿」更容易轉化為「集體行動」,這種世代分析對於理解一群鬆散流動的抗爭人士就變成有相當參考價值。而因為這種動員形態帶有更強的「即時性」和「情緒性」,我們亦必須重拾舊有的「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ur)理論去補充當代過度強調社會運動中組織動員和論述建構的分析方法。

作者趙永佳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健民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中央非封殺樂施會

陳智思﹕封殺樂施會 料非中央意思
【明報專訊】內地教育部上個月向全國高校發出通知,指香港樂施會於內地舉辦的大學生志願者計劃用心不善,又直指樂施會負責人為「反對派骨幹」。本身為樂施會董事局成員之一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智思昨表示,目前仍在了解事件,但相信通告並非中央意思,因為他曾與不同部門溝通,對方都指樂施會並無問題,中聯辦事後更要求他們繼續積極參與內地扶貧工作。

陳智思表示,不相信中央針對樂施會,因為上月中樂施會舉行毅行者,駐港解放軍亦有參與,奪冠之餘更協助籌得30萬元,「如中央不滿樂施會,駐港解放軍如何能參加樂施會活動呢?」

藏漢友好協會

港記者會達賴喇嘛
引見人遭警問話
【大紀元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臨近西藏314血腥鎮壓事件兩周年,香港一份報章周一(3月8日)報道了專訪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內容。但當天,引見該報記者面見達賴喇嘛的香港人李慨俠就接到香港警察總部的電話,次日更被問話3個小時,他相信和此次會見達賴喇嘛有關。

李慨俠本月3日曾帶同香港《蘋果日報》記者蔡元貴,同往印度的流亡政府所在地達蘭薩拉會見達賴喇嘛。李慨俠是以藏漢友好協會創辦人的名義求見達賴喇嘛,在達賴喇嘛辦公室的協助下,獲安排於達賴喇嘛一次公開講授後接見,期間達賴喇嘛向香港市民傳遞了心聲,他說:「香港有言論自由,香港人知道西藏的真相,了解西藏真相很重要。13億人不是傻瓜,共產黨不用害怕人民知道真相。」

被總督察等約談3小時

事件獲《蘋果日報》高調報道,以頭版兩頁篇幅詳述了此次會面的情況,並在頭版大圖片刊登了蔡元貴、李慨俠和達賴喇嘛的合影照片。李慨俠昨日向本報記者表示,見報當天就接到警察總部社團登記處來電,要求和他面談,後來周二他連同協會秘書長沈四海同往警察總部,但只准他一人進去面談,期間包括總督察、高級督察、警司三人在場,共和他面談3個小時。

李慨俠憶述,問話內容主要是針對他和蘋果日報記者會見達賴喇嘛一事,又對他成立藏漢友好協會分外緊張:「他們問我為何成立這個會,和達賴喇嘛見了多少次,達賴喇嘛有沒有交代要我回香港做甚麼事情。」李慨俠說,期間有人甚至暗示他不要成立這個會,「說很敏感」,「踩鋼線」。

「請示上面」審核社團申請

李慨俠表示,藏漢友好協會是今年2月1日向警察總部遞表申請。創會成員還包括廉署執行處前副處長徐家傑及曾任亞洲電視監製的沈四海。按照社團法應該一個月就要發社團證書等,但至今沒有下文。問話當天,有人就表示,申請情況要等通知,因為他們決定不了,「還要請示上面。」

協會秘書沈四海則稱,未來一周會要求警察總部盡快給予社團註冊答覆。他又表示,他們註冊協會的目的,只是同情西藏人民的遭遇,希望了解西藏情況,而不是支持西藏獨立。他又說,就他們所了解,達賴喇嘛一直否認中共對他分裂西藏的指責,並表示他的目標不過是謀求西藏實現真正的自治。

美東時間: 2010-03-10 16:38:24 P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11/n2841743.htm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大律師公會

大律師會反駁「公投」批評:
議員辭職補選不違憲
【明報專訊】新任的大律師公會副主席楊家雄公開反駁中央領導人有關「5區公投」違憲的言論,他指至今沒看到「公投」違反《基本法》的條文,法例容許議員辭職引發補選,而法律上只視之為一場補選。連任公會主席的高浩文在回應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加快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時警告,如相關立法方式及內容有違基本法原意,「大律師不怕再上街」。

對於中央對5名議員辭職以補選引發「公投」,視為違憲,剛連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資深大律師高浩文(Russell Coleman)表示,不理會詮釋為「變相公投」或「公投」,他只視之為一場補選,而沒有法例限制議員辭職引發補選。

公會主席:大律師不怕再上街

楊家雄說﹕「有5位立法會議員辭職去引發一場補選,在法制憲制上只是補選;其他人如何將結果詮釋,或將補選的方向以特別方法解釋,已非是否真正公投的事情……講到立法原意及精神是否挑戰(《基本法》),已經離開法律範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趁兩會期間,重提應加快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高浩文說,希望相關人士汲取2003年推立法的經驗,包括立法方式及立法內容,如果屆時政府重推立法,而內容有違原意,相信大律師不怕再上街。

楊家雄亦指「大律師公會與03年立場一致」,倘若政府再推立法,而內容違憲,他們會一如既往「說應說的話」。

大律師公會「換屆」,選出新一屆執委會成員,另一新任副主席是林孟達。

望將「師徒制」規劃化

而大律師公會今年會檢討專業守則,及希望將「師徒制」規劃化,讓每個當學徒的大律師有相近的學習課程,以及考慮放寬讓其當學徒期間同樣可掙取收入。

高鐵苦主互聯聯盟

高鐵苦主互聯聯盟成立
拒港鐵入屋勘察

週日, 2010-02-28 11:15 — 朱凱迪
二十多名於高鐵沿線受工程影響的居民於大角咀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成立「高鐵苦主互助聯盟」以爭取政府正視高鐵遺害,以確保樓宇安全及生活質素不受高鐵影響。他們又派發「抗高鐵門神」,呼籲受影響居民拒絕港鐵測量公司入屋勘察。

高鐵苦主互助聯盟發言人麥發祥表示,馬頭圍塌樓事件歷歷在目,政府在展開高鐵工程前,必須保障高鐵沿線的樓宇及人命安全及確保居民的生活質素不會因高鐵受到影響,否則,高鐵工程不應展開。而且現時港鐵正委派測量公司為受工程影響的居民進行入屋測量,他認為此做法有欠中立,故聯盟會呼籲居民拒絕港鐵人員入屋勘察,並要求政府馬上資助居民聘請獨立專業人士進行驗樓工作。

資深測量師林國榮認為港鐵委派測量公司到居民住所進行目視測量,只屬非常初步的測量方式,無助檢查樓宇是否安全。而慢慢發行動組成員蘇穎詩批評港鐵委派測量公司入屋勘察是以龐大的資源為工程搜集有利證據,以應付日後可能出現的賠償訴訟。她認為政府應資助居民聘請獨立專業人士進行驗樓工作。

葵涌居民黃華興及華景山莊業主羅儀則批評高鐵工程欠缺諮詢,隧道工程及興建通風樓皆對居民做成嚴重影響,政府卻毫不理會,更沒有作出緩解措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代表朱江偉表示高鐵問題未解,大聯盟會全力支持鐵路沿線苦主爭取應有的權益。他亦擔心高鐵工程會引發市區舊樓的安全危機,要求政府立即處理。而八十後反高鐵青年王浩賢批評政府為了發展,不理市民死活。現時居民提出的訴求合情合理,如政府拒絕作出善意回應,不排除會與居民一起作出進一步行動。

記者會完結後,一眾高鐵苦主互助聯盟成員及聲援團體向受高鐵工程影響的大角咀居民派發「高鐵妖魔、不准進入」門神海報,喻意拒絕港鐵人員入屋勘察。該互助聯盟由多個地區的居民組成,包括﹕大角嘴高鐵關注大聯盟、華景山莊權益關注組、葵涌高鐵關注組、石蔭東邨、象山、新葵芳花園、油麻磡、葵芳村居民等。

Sunday, March 07, 2010

Chinese Corporate Philanthropy Index

Chinese Corporate Philanthropy Index:
http://www.thinkcs.org/2010/01/chinese-corporate-philanthropy-index/

中西區關注組

市建開價2000萬
永利街唐樓業主拒賣
【明報專訊】中環永利街的唐樓群面臨拆卸重建,包括拍攝電影《歲月神偷》的1-2號兩幢唐樓。該幢物業業主巢重德表示,市建局向他開價2000萬欲收購兩幢唐樓,惟他堅持不肯出售,目前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入紙,反對市建局的重建建議,盡力爭取保存唐樓。

「吳君如母親」已住逾半世紀

巢表示,現時兩幢唐樓共有9戶租客,每戶月租約3000至4000元,當中包括在電影《歲月神偷》飾演吳君如母親的婆婆,該名92歲婆婆租住3樓一個單位,已住了逾半世紀。市建局最近向巢建議,以9000多元呎價向他購買兩幢唐樓,收購價合共2000萬元。惟巢堅拒不賣,並重申不是因賠償金額而反對重建,大廈於他來說是「千金不換」。他說,不忍見多年老街坊被迫離開,早前自行斥資70萬元復修這幢父傳祖業,又入紙市建局反對重建建議,希望逃過被拆厄運。

中西區關注組昨表示,市建局應容讓業主參與修復工程,如巢重德般自發完成維修的業主,不應「趕盡殺絕」。發言人又批評,永利街重建項目是象徵式的「假保育」,呼籲市建局不要做「歲月神偷」。

婦女節團體遊行

婦女節團體遊行爭改善權益 (12:41)
有婦女團體趁三八婦女節前夕,遊行到政府總部請願,抗議婦女權益未改善。
其中工聯會40名婦女,由中環皇后像廣場,遊行到政府總部,要求落實「三八制」,即工作8小時、休憩8小時和睡眠8小時。

代表指出,不少婦女要朝7晚11工作,難以照顧家庭。她們促請政府,設立女性有薪生理假。

他們又引用統計處數字指出,本港非技術婦女勞工收入過低,中位數是5500元,較非技術的男性工人收入中位數7000元更低。

另外,十多名香港婦女勞工協會代表,早上亦遊行到政府總部。他們以發泡膠製的手扣,鎖住雙手,寓意婦女生活仍有很多枷鎖,希望政府將託兒服務,擴展至6歲兒童以上,並修改勞工法例,保障兼職女工權益。

(即時新聞)

青年團體「踩場」

青年團體「踩場」
失業漢掟鞋
【明報專訊】停辦3年的青年高峰會昨日復辦,20多名青年人「踩場」,抗議峰會一改以往設定議題時「由下而上」的模式,批評由政府主導的峰會失去意義,青年多次包圍署理特首唐英年,阻止他入場和離開,會場內有青年舉牌示威,亦有失業漢向台上擲鞋,一名青年人更在唐英年離開時數度橫躺馬路上企圖阻止其座駕駛離。

不滿議題 抗議權利被剝削

數個青年組織共20多人,在峰會舉行前帶同橫額在場外高叫口號,要求與唐英年會面,並以打小人方式表達對政府不滿,他們在唐英年到達會場時把他包圍,場面一度混亂。青年聯社代表江貴生和Ytalk!召集人葉浩意事後均表示,峰會預設的四大議題過於廣泛,未有提及青年的切身問題,如公屋計分制和校園自願驗毒問題等,認為青年權利被剝削。

青年高峰會舉行啟動禮時,31歲文姓男子把一雙灰色球鞋擲到台上,未有擲中台上的唐英年和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該男子事後被保安帶走,他事後稱自己失業9個月,之前從事電腦業,他解釋擲鞋是「旨在羞辱唐英年,純粹泄憤」,他不滿政府的青年政策,批評「青見」、「展翅」計劃是「畀份五六千元的工作給你就不理你」。

當唐英年正要與台上8名青年展開對話,場內有7名示威者站起高舉「不要欽點,我要對話」的紙牌,要求大會解釋選出台上代表的原因,又批評政府從來沒有就政策諮詢青年意見,台上有青年代表隨即說﹕「題目是我們想的,大會沒有干預。」唐英年對答期間表示尊重不同表達意見的方式,但指對方亦要尊重入場的人。

唐英年離開時再被場外示威青年包圍,他在人群中接收請願信,但沒有應示威者要求停下對話,其座駕駛離會場時一度出現驚險場面,青年Anson三度馬路企圖阻止唐的座駕前進,他與警員糾纏時擦傷手。他事後表示,攔路是希望用身體延遲唐英年離開,以爭取政府官員與市民正面對話。

高峰論壇青年代表

提問按預設範疇
司長回答點到即止
【明報專訊】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在青年高峰論壇上與8名青年代表對話個多小時,8人分別來自紅十字會、救世軍、青協、社聯等青年團體,按4個預設範疇提問,青年代表的問題整體溫和,而大會亦以超時為由,只回應約3條「寫紙仔」提問,以及台下和網民提問各一。

4個指定主題分別是人口結構轉變的挑戰、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健康與心理質素和多元文化及科技融合,8名代表的提問大致「貼題」,問題包括「如何解決空氣污染?」「如何鼓勵生育?」「可會增撥資源舉辦更多青年活動?」「可會擴展驗毒計劃?」「如何確保電子書不會造成浪費?」等,亦有代表問及學生貸款的息率問題。

唐英年回應不同問題都點到即止,如談到政府現時面對的困難,當局正研究相關問題,會積極解決之類;回應學生問及貸款息率可有下調空間時,他「交波」予教育局,說會交給當局研究。他亦提到檢討大埔自願驗毒試行計劃後,會考慮擴展至其他地區。

唐英年在對談期間與代表有說有笑,笑言自己是特首曾蔭權的「替工」,其中一名青年代表提問時唐「不要這樣說」﹕「我都很榮幸能與司長談話。」
青年論壇搞直選
政府憂「騎劫」停辦
【明報專訊】「青年論壇」是應青年事務委員會於2001年舉行青年高峰會議而誕生。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於2004/05年間準備在全港成立地區青年論壇,希望鼓勵青年議政、關心社會,甚至與政府官員直接對話,當時全港7個地區,包括沙田、大埔和中西區等各自成立地區青年論壇,得到特首公開支持,並已草擬好憲章,決定以地區選舉形式選出各區論壇的青年代表,但政府在06年中突然以地區青年選舉會引起市民誤會為由而暫緩計劃。據了解,地區青年論壇計劃由各區青年「直選」委員,政府擔心青年代表在選舉中被政黨「騎劫」而令政府尷尬,當時亦有官員私下說:「香港現時仍未有直選,地區青年論壇為何可以有直選呢?」

結果,地區青年論壇計劃被擱置,青年高峰會議隨之遭停辦,民政局也停止對計劃籌委會的財政支援,亦再沒有接觸所有委員,計劃因而被形容為遭「陰乾」。

「青年高峰會議」示威者「踩場」抗議

青年峰會代表稱被迫改提問
與唐英年對談 敏感議題被封殺
【明報專訊】由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舉辦的「青年高峰會議」風波不絕,舉辦前有青年指摘當局無故停辦峰會多年,舉行期間又有多名示威者「踩場」抗議,更有人向署理特首唐英年等嘉賓擲鞋。活動結束後,8名獲安排上台與唐英年對談,其中一名青年代表會後指斥大會多番修改其問題,更聲稱曾被威脅﹕「如果你份稿同上台說的不同,你個名在社福界就臭晒,沒有人再用你。」大會否認有關指控。

主辦單位否認修改限制提問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回應說﹕「大會沒有要求代表在問題上作出任何修改。」他說「修改」或者是代表和組員討論時出現的,與大會無關,他說,曾有代表問他可否問及議事文化,他都以「你喜歡說什麼也可」作回應,堅稱從沒修改、限制代表提問的議題和字眼,「讓得你來就什麼都可以講,何必限制你?我沒有需要阻你」。他指斥有人作別有用心的無理指摘,認為「不應把青年人作為政治工具」。

在高峰會舉行前個多月,大會把參與活動的青年分成多個小組討論4個相關議題,並由一名曾參與高峰會的人作組長。

女青代表﹕無人插手

代表基督教女青年會的陳嘉玲說,其有關如何鼓勵生育的問題是經過與組員討論所得,大會未有干預議題,只是組長曾就問題的表達手法給意見,令問題「到位」。她說,大會在青年峰會舉行前一日才得悉其問題,再由她親手修飾,其間沒有人插手。

代表社聯在台上提問的中五學生沈天誠說,他成功自薦代表後獲分配提問「多元文化及科技融合」,原訂詢問議事文化的他於首次提出時,陳振彬亦在場,陳以「不對題」否決,其後沈天誠分別以學習風氣和國際風氣如何影響青年表達意見機會為問題,但他說組長先後「威迫利誘」他修改,更直問他是否想提及青年論壇的事宜。

「同講稿唔同 個名會臭晒」

自言講稿被修改次數是眾代表中最多的沈天誠,轉述組長的說話﹕「如果你份稿同上台說的不同,你個名在社福界就臭晒,沒有人再用你。」他又引述組長說﹕「如果你份稿不提青年論壇可給人深刻印象,如果你畀個位特首走,佢都會醒目畀個位你走。」沈天誠說,青年峰會前一晚,8名青年代表入營作最後準備,其間他被要求在講稿中加入「我真的很喜歡青年高峰論壇,因為可給青年發聲機會」,他拒絕後被反問是否不喜歡青年峰會,又問他明年會否參加,「如是,即是喜歡」。

沈天誠前晚按要求修改了問題,至昨日臨場「爆肚」,發問有關多年前擬成立的青年論壇被擱置、政府可會考慮為青年設立表達意見平台的問題,提問後,陳振彬隨即「搶答」,其後唐英年回應說,政府高度重視與青年對話,並正考慮為西九文化區發展設有關讓青年表達意見的平台。青年論壇曾計劃在全港多區成立,作為青年參與議政的平台,但其後因為涉及政治問題而不了了之。

政務司長辦公室發言人表示,唐英年出席高峰會前只知悉與青年人交流的4個主題,但不知道提問內容。

Saturday, March 06, 2010

「青年聯社」

唐英年遭擲鞋 稱尊重意見 (12:30)
唐英年出席青年高峰會時,遭失業青年從台下擲鞋,離開時更被人追出馬路,唐表示尊重不同的意見。

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今早連同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到柴灣青年廣場主持「青年高峰會」開幕禮。約30名「青年聯社」成員,在會場外集會示威。示者青年圍著一個「慘」字進行討論,又以「打小人」方式表達對政府不滿。

唐英年主持開幕禮時,台下有人向他擲鞋,抗議最低工資不能提供保障,不過沒有擊中。擲鞋者自稱是一名失業青年,隨即由在場保安人員帶離會場。

同時,亦有人冒充記者混入場內,並衝到講台,部分人被工作人員帶走。亦有人手持示威橫額,抗議出席青年高峰會的代表,是由當局欽點,並無代表性,要求政府聆聽他們的意見。

唐英年離開會場時,一度有示威青年追出馬路,有人試圖躺在馬路阻攔,唐英年在警方開路下,安全離開。

唐英年表示,尊重各方人士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意見,他希望大家以包容共濟、求同存異的心態討論。

示威者不滿政府單方面定出峰會主題,未能反映青年最關心的問題,例如驗毒計劃、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計分法及三三四新學制等。

(即時新聞)

Friday, March 05, 2010

亞太慈善家榜

姚明成龍名列福布斯慈善榜 (14:14)
福布斯雜誌公布去年的「亞太慈善家榜」,列出48名「慈善英雄」,籃球好手姚明和藝人成龍亦有上榜。
該雜誌從亞太區內的12個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洲、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和泰國,選出48名善長。

福布斯指,上榜者不一定是捐錢最多的人,有一些是不為人識、但值得人們認識的名字。該刊希望藉著介紹這些善長,鼓勵人做更多善事。

上榜者包括59歲台灣女士Chen Shu-Chu。該刊指她幼時為養家而輟學,自1963年起在台東中央街市賣菜。2004年她給一個兒童基金捐了3.2萬美元,又捐了14.4萬美元給她上過的學校建圖書館。她打算今年成立一個31.3萬美元的基金,資助窮人教育和衛生。

另外,效力NBA的中國籃球好手姚明、香港藝人成龍、澳洲傳媒大亨梅鐸的101歲母親伊利沙伯.梅鐸,澳洲鐵礦商FMG集團創辦人Andrew Forrest等,均榜上有名。

(路透社)

Ytalk!

斥青年峰會官主導
80後擬明日打對台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辦的青年高峰會議停辦3年後,明日復辦。但一班「80後」青年準備「打對台」,在同一時間於會場外舉辦「民間青年高峰會」。他們不滿民政局復辦的峰會不論議題及會議形式皆由政府主導,認為不能反映青年人真正關心的問題。

青年峰會由2001到06年每年均有舉辦,會先由各地區前線青年團體先作分區討論,再定出所關注議題,各區青年代表之後會在峰會當日提出,再由各政策局代表即場解答。但有份參與今年會議的人士認為,復辦的峰會已完全失去由青年人主導的精神。

指議題不能反映青年關心問題

Ytalk!召集人葉浩意批評,明天舉行的峰會所定的四大議題,包括人口結構轉變的挑戰、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健康與心理質素和多元文化及科技融合等,全由政府主導及內容空泛,根本不能反映青年真正關心的問題。

其次,今次參與的團體多為制服團體及一些親建制組織。葉浩意指出,有不少想參加會議的青年根本被拒諸門外,她諷刺說﹕「大會聲稱有不少青年代表,但根本不知誰代表我們,亦不知如何接觸那些青年代表?」

會場外另辦「民間青年高峰會」

官辦峰會未能滿足他們,這班曾參加反高鐵的80後青年,決定明天在會場外舉行他們心中的「民間青年高峰會」,討論的全是青年切身面對的問題,如青年公屋居住權、本地青年大學升學率問題。他們亦已在facebook發起群組,呼籲其他青年參加。

葉浩意表示,現時共有4個組織合共10多名代表肯定會出席,而facebook群組則有70多人表示有興趣參加,屆時他們亦會在現場舉行示威抗議。

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及多名局長將出席明天舉行的官方青年峰會。峰會由早上9時30分至下午6時舉行,民政局(www.hab.gov.hk)會有網上直播,觀眾可透過網站向嘉賓發言。

明報記者 梁偉健

Thursday, March 04, 2010

Social Enterprise Shanghai Study Visit

SEBC: Conference and Study Visits in Shanghai

Social Enterprise in Community –
Conference and Study Visits in Shanghai
April 8-10, 2010


~LEARN about the updated social enterprise trends in Shanghai
~EXCHANGE with outstanding social entrepreneurs
~UNDERSTAND current social issues in Shanghai
~VISIT commn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s

HKD$1,500 (Application Deadline: Feb 26, 2010)

*the price only covers meals, transportation cost, administrative cost for the conference and visits. It does not include flight, hotel accommodation, insurance and personal expenses

Day 1 (April 8, Thu) Whole Day Conference – Social Enterprise in Community: Best Practices of Social Enterprise Cases in Shanghai and HK

- Community in Acti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community rejuvenation

- Action with Impact: measurement of social impact

- Multiplying Impact: partnership wi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Day 2 (April 9, Fri) Social Enterprise Visits

Visit innovative social enterprise projects in Shanghai such as community-based multi-media centr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project, factory which employs various disdvantaged groups and organziation that services visually impaired persons.

Day 3 (April 10, Sat) Social Enterprise Visits and Sharing with Social Entrepreneurs

visit more social enterprise projects in the morning and exchangewith social entrepreneurs in the afternoon session

Enquiry: contact Jessica Tam,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Manager of HKCSS-HSBC Social Enterprise Business Centre at jessica.tam@hkcss.org.hk or info@hkcss.org.hk

About the Organizers

This visit is an Angel’s Planet programme organized by HKCSS-HSBC Social Enterprise Business Centre (SEBC). The goal of Angel’s planet is to enable experience exchange with social angels and like-minded counterparts on social community and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EBC is resource hub,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HSBC and HKCSS and its aims is to advocate social innovation, incubate social enterprises and encourage social investment.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hk

Non-Profit Incubator (NPI) is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founded with th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unding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and academic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NPI takes it as its mission to advance social innovation and to foster social entrepreneurs, aiming to provide substantial support to start-up, small or medium-sized social enterpri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a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GO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 at the early stage of China’s philanthropy. http://www.npi.org.cn

Tags: SEBC, Shanghai

愛護動物組織「貓朋狗友」

帶流浪狗絕育惹官非
團體促修例
【明報專訊】好心人保護流浪狗,卻惹上官非。女動物義工帶流浪狗接受絕育手術,並擔當登記人,讓狗隻植入晶片免遭漁護署捕殺,及後卻遭票控指狗隻未有佩狗帶。團體促政府修例,豁免限制已絕育並放回社區狗隻,令「掛名主人」免檢控。

甘願「代犬受罪」的女子陳任君,否認一項狗隻在公眾地方出現時沒有牽引帶或加以控制罪。控罪指去年8月20日,一頭黑色和白色的唐狗在東涌逸東福逸樓地下沒有繫上狗帶。案件定於5月3日開審。

義工表明不認「未佩狗帶」罪

答辯前,陳任君在荃灣裁判法院外稱身邊不少「同道中人」因類似事件被控,大多認罪罰款了事,她表明不會認罪,「每日都發生這些事,不能改變現狀,便出來抗命。」她直言不少動物義工為免流浪狗遭漁護署人道滅,遂帶牠們接受絕育手術和防疫注射,植入晶片再放回社區。當署方捕捉狗隻,義工便憑晶片領回,以免狗隻被殺。是次被告帶「迪迪」往獲捐款的團體作絕育手術,才能免費,若由私家獸醫處理費用由近千至千五元,而漁護署並沒有為狗隻提供絕育手術。

愛護動物組織「貓朋狗友」幹事陳慧敏表示,條例令好心保護狗隻的人受罰。組織促請政府修例,讓已接受絕育或注射防疫針並植入晶片的「街狗」,不受上述法例管制。組織亦指該條例令政府遲遲未推行流浪狗「捕捉、絕育、注射及放回計劃」(TNVR),無助減少流浪狗數目,「其實有9個區議會贊成試行,但漁護署從未落實。」。她解釋已有組織為流浪貓實行類似計劃。

漁護署﹕不主動為流浪狗絕育

漁護署發言人指,政府就「捕捉、絕育、放回」計劃諮詢全港18個區議會,贊成雖佔半數,反對亦有7個,餘下兩區無表態,而過去3年漁護署每年收到市民投訴流浪貓狗的個案,皆逾兩萬宗,政府有責任照顧這些市民的需要。發言人又強調,署方基於技術問題,不會主動為流浪狗施行絕育手術。

【傳票編號:TWS1202/10】

香港報業評議會

《東地》偷拍陳巧文
報評會譴責侵私隱
【明報專訊】香港報業評議會昨公開發信,譴責《東方新地》於今年1月封面及內文,刊登多張偷拍港大學生陳巧文的內衣照,違反《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又斥責「這種不良風氣會在社會上擴散,嚴重影響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陳巧文歡迎報評會決定,稱事件後飽受困擾,正透過律師進一步向私隱專員公署投訴。

陳巧文歡迎 考慮私隱署投訴

報評會譴責聲明指《東方新地》第632期在未獲陳巧文同意下,偷拍及刊登她在家中的個人生活照片,侵犯個人私隱,又指「陳巧文在家中的衣著習慣和市民的公眾利益或知情權並沒有任何關係」。該會表示共接獲49名公眾人士投訴,又謂此等行為違反了《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的第4條及第7條,以及新聞攝影運作細則第3條的規定。聲明又引述陳巧文的投訴信指:「公民社會中一項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權和自由,包括其私生活不受干擾。」報評會遂按既定程序處理投訴,裁決《東方新地》有關報道違反守則,並去信要求《東方新地》回應,但在限期過後,該雜誌仍未回覆。

《東方新地》去年1月以「80後女神陳巧文晒籮示威」為題,刊登多幅偷拍陳巧文在長洲家中穿著內衣的照片。陳巧文指相片是在去年夏天所拍,但雜誌選擇在高鐵撥款前才刊登,是有政治目的,打壓女性參加社會運動。

環保園首間工廠投產

環保園首間工廠投產
【明報專訊】位於屯門的環保園原定2006年底啟用,但至昨日才有首間由政府「包底」的塑膠回收中心啟用,每日回收及循環再造20公噸廢塑膠,佔全港廢塑膠產量的1%。環境局長邱騰華形容本港環保業進入新里程,又指環保園首期6個租戶,當中3、4個會在未來2個月內陸續投產。

不過,有租戶批評,由於政府支援不足,園內多間租戶打算縮減投資額,當中循環再造木板的租戶明言不會興建廠房,以節省成本。

首批租戶07年進駐 未建廠房

香港鴻偉人造板公司是07年中首批進駐環保園的租戶之一,佔地5000平方米,環保署昨日提供最新資料顯示,該公司預計於今年5月投產。但記者昨日獲邀出席仁愛堂位於環保園二期的回收中心開幕典禮,僅一條馬路之隔的兩幅一期土地,未見有動工興建廠房象,其中一幅是鴻偉公司,另一幅則是經營回收廢塑膠的香港德福環保科技集團。

鴻偉公司總經理張雅鈞接受查詢時說,承租一期土地至今,已投放了1500多萬元,包括購買機器及支付租金,認為啟用日期不能再拖,否則蒙受重大損失,因此計劃不興建上蓋,僅平整土地及安裝機器便動工,盡量節省成本。她批評環保署「要求太高」,一直不容許租戶以鋅鐵板及貨櫃搭建廠房,但昨日開幕的仁愛堂回收中心卻以鋅鐵板搭建而成,「如果(環保署)一早容許我們這樣做,幾年前已開工大吉。」據她所知,園內除了經營電腦回收及廢食油的租戶會興建廠房,其餘租戶均打算「一切從簡」,以節省成本。

政府包底 再造廢塑膠

至於獲政府撥款2500萬元,包辦興建廠房、添置機器及補貼首3年營運費用的仁愛堂回收中心,昨日正式啟用。該中心署理經理余國棟表示,中心試運作了1個月,每日處理約3至5公噸廢塑膠,未來幾個月提升至每日20公噸。他以廢塑膠回收價受油價波動影響為由,未有披露向地區收購價格,只表示若有回收商提供大量廢塑膠,以50公噸計算,每公噸收購價介乎800元至1500元,視乎質素而定。

回收業界表示,油價上升,廢塑膠價格亦走出谷底,目前下游回收商向拾荒者收購價每公噸約400多元,回收商轉售予出口商每公噸約700元,認為仁愛堂訂價較市價略高。

Wednesday, March 03, 2010

屯門社企塑膠回收中心

屯門社企塑膠回收中心啟用 (17:03)
政府資助社會企業,在屯門環保園營運的塑膠回收中心,今日啟用。

政府向仁愛堂撥出環保園5000平方米土地及撥款1000萬元,以社會企業方式營運,回收中心每日可以處理超過20噸塑膠廢料。

(即時新聞)

Tuesday, March 02, 2010

有機菜市場日大

有機菜市場日大
農地「耕開有人爭」
【明報專訊】政府委託顧問提出復耕減碳,事實上,漁護署已推行「農地復耕計劃」多年,單是去年已協助26名農友,共開闢了5.3公頃農地。該署更指因有機蔬菜市場不斷擴大,愈來愈多港人投身農業,漁護署接獲要求協助覓地復耕的個案,近年更有上升趨勢,預料未來覓地復耕會愈來愈困難。

漁護署農業主任陳兆麟表示,該署自2000年協助農友轉型有機耕作,至去年底已有135名農友轉型,涉及58公頃農地。目前全港自願登記菜場共400公頃,面積約等於10個西九龍。

為協助農友轉型,該署的農地復耕計劃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協助農友覓地及技術支援,該署亦會不時從外國引進新的蔬菜品種,並向農友傳授耕種要訣。他認為,內地輸港蔬菜以低價取勝,本地農友要突圍而出,應種植優質及具特色產品,開拓貴價產品市場,才可維持競爭力。

漁護署推廣有機蔬菜多年,本地有機蔬菜產量不斷上升,目前每日本港共生產約4公噸有機蔬菜,佔全港每日平均消耗蔬菜量1700公噸的0.2%。

陳兆麟說,低碳飲食風氣令本地有機蔬菜市場仍有增長潛力,但本港可復耕的土地,預料會愈來愈少,現時向該署申請復耕的個案,需輪候一段時間才能租到農地。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社企連蝕6年終站穩

善導會社企
連蝕6年終站穩
【明報專訊】一直協助釋囚的的善導會,在1997年成立明朗服務有限公司,以社會企業形式聘用更生人士。該會總幹事吳宏增直言,在開業之初,公司蝕足6年,在準備結束這項社企項目時,卻開始收支平衡,現時每年營業額高達800萬元。吳宏增笑言﹕「我始終是社工,多年來要努力學習做生意呢!」

改善經營轉虧為盈

吳宏增表示,當年獲馬會資助數百萬元創業,主要經營搬運工作。即使在首年出現虧損,但馬會未有收回所有撥款,故有本錢繼續蝕下去,但連年虧損下,曾有委員要求把公司結束。最終他以公司可以援助更生人士為由,避過結業。吳宏增直言,更生人士質素良莠不齊,故私人公司內3個人可完成的工作,他們可能要派5至6名員工負責,還有遲到、曠工、濫索小費的情經常出現,要較私人公司用更長時間來教導員工。

吳宏增強調,社企不可虧待員工,他們亦以市價聘任員工,他指出,這行是講口碑,經過6年的累積,客人開始對他們有信心。

團體成功辦髮型屋

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董事紀治興指出,沒有受資助的社企多由私人公司的「有心人」合作集資而成,故一切以商業運作原則,該會的3間髮型屋及汽車維修店都以這方法運作,營業額每年約有800萬元。

紀治興指出,該會在去年6月於西灣河開設的髮型屋分店,在8月已有「正收入」,現時正計劃再開新店。他表示,有關店舖運作全由店長負責,故可因應市場變化施行不同對策,並要每月交數和檢討,但有慈善機構背景的社企,對市場反應會相對較緩慢,這是它們的致命傷。

社企不足三成賺錢

社企不足三成賺錢
16%倒閉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企業總會昨日發表本港首個社會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3年,不足三成社企錄得盈利,約16%社企甚至已倒閉。研究顯示,沒受政府資助社企錄得盈利的比例較有資助社企多。該會希望政府可以延長資助期,以協助受資助社企適應商業社會運作。

去年社企總會委託香港大學政策21進行有關調查,訪問了236間社企,回應率為77%。該236間社企多為中小型社企,49.6%的員工人數少過10人。有關社企合共提供7217個工作及實習職位,當中有4375人為弱勢社群。

調查過程中40社企結束經營

社總會長郁德芬表示,數字顯示,社企兼顧營運之餘,亦負社會責任及使命,在員工中逾半為弱勢社群,這些社企主要從事個人服務、零售等;肢體傷殘及精神病康復者是主要受聘的弱勢人士。

經營社企並不容易,調查發現,在2007、08及09年分別只27.1%、22.9%及30.5%社企錄得盈利。政策21總裁葉克剛更指出,在調查過程中,約有40間社企結束經營,約佔總數16%。

研究亦指出,有63%社企表示曾經或現正接受政府資助,只約有30%沒接受任何資助,但結果發現在04至08年期,受政府資助的社企中,僅24%有盈利,相反,沒有受資助的社企有33%錄得盈利;受資助社企中高達50.3%出現虧損,但沒受資助的社企中只有21.4%業績「見紅」。

沒政府資助社企虧損較少

本身是社企總會成員的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董事紀治興指出,能獲資助的一定是慈善機構,故旗下社企營運者多為社工,多不熟悉商業市場,即使生意「見紅」,由於有資助,他們亦不會太覑緊,故虧損問題較嚴重;相反,沒有資助的社企多以市場運作,故較快作出反應。

郁德芬表示,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本周五將召開第一次會議,她會建議民政事務局延長「伙伴倡自強」計劃的資助期,由現時的兩年增至4到6年。

紀治興認為,這樣才能令受資助的社企適應商業社會運作。社企總會亦希望當局可以為社企提供培訓及協作平台。

民政局﹕資助計劃明年完結

民政局發言人表示,政府在06/07年度預留1.5億元推行「伙伴倡自強」計劃,現時合共批出9400萬元予90個社企計劃,創造了1500個職位。當局希望社企可在受資助一段時間後財政自給。有關計劃會在明年完結,當局會在今年檢討計劃的未來路向。

劉銳紹﹕三種心態誤了NGO

劉銳紹﹕三種心態誤了NGO
【明報專訊】中國的政治氣候近期進一步收緊,不單反映在劉曉波、譚作人等敏感案件之上,也反映在非政治組織之上。最新的案例是,長期在內地官方認可下扶貧、救弱的樂施會,忽然被指為「用心不善」、「向內地滲透」的「非法政治組織」。這一定調不僅令普羅大眾感到意外,連與內地關係密切、身為樂施會領導層的「自己人」,包括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和前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也感到錯愕和驚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類事件?事件的背後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我想,概而言之,有三大原因。

慣性從政治鬥爭角度想

第一,近年來一些國際社會的對華動向挑起了中國的政治神經,令一些中國官員慣性地從政治鬥爭的角度想問題,以點概面,並作出過了頭的反應。

以前,中國認為外國主要以「人權牌」、「民主牌」、「經濟牌」來壓迫中國,但隨覑中國經濟不斷上升,外國已不能再用這些手段向中國施壓了。但是,「外國亡我之心不死」,所以還會用其他「軟手法」來破壞中國,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所以,中國對這類「軟手法」特別關注。

內地一些官員綜合了各方舻象,認為外國的新招包括了勞工問題、貧富懸殊問題、中產階級的上升與醒覺、維權活動不斷增加、壯大互聯網和非政府組織,都是外國將會集中使用的方法。其中互聯網和非政府組織,更是中國密切關注的對象。中國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尤其盯緊,因為它們已經在東歐和中亞地區成功進行「和平演變」、「顏色革命」、「橙色革命」,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這已是很多內地官員的結論。

與此同時,近期國際上的一些動向,恰恰又與中國的「研究心得」♣合。例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近高調提到互聯網的作用,並把獲得資訊的自由提升到「第五權」的地位。被中國視為「民(間)皮政(府)骨」的美國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最近又擴大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教育」。凡此種種,都加深了中國官方的疑慮。

其實,這些「外國勢力的滲透」是國際政治中的家常便飯,中國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外國如何滲透,而在於中國如何自處、回應和駕馭形勢。中國說,外國經常利用中國的內部矛盾而煽風點火,但如果中國能夠盡快和妥善解決各種矛盾,外國哪有可乘之機?相反,中國目前仍然慣性地以點概面、以偏概全,有時候更借助這類外來勢力轉移內部矛盾,掩蓋內部已失去凝聚力的事實。這次樂施會被罵,正是本末倒置的事例。

對NGO一知半解

第二,中國官方對非政府組織的功能、性質和運作模式至今仍一知半解,並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加入了很多政治因素,導致杯弓蛇影的反應。

事實上,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尚屬「新生事物」。以前,中國根本不容許非政府組織存在。一些官員還「鑑往知來」,想到中國共產黨推翻國民黨的初期,曾搞過「農民講習所」,這就是當時的非政府組織,表面上是教育農民知識,但關鍵時刻卻可以動員起來,成為反政府力量。所以,中國對非政府組織歷來都有一種先天性的恐懼。

不過,隨覑近年來中國社會的演變,非政府組織的確在一些民生性、社會性、經濟性和地方政策性的問題上發揮正面作用(例如前年的雪災和四川大地震),令官方也逐步認識和承認非政府組織在某方面可以協助政府解決問題。所以,中國近年也容許非政府組織在民政部門登記,正式存在。據官方數據,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已超過55萬個,但清華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所的數字則指已達270萬至300萬個。這個數字仍有爭議,因為什麼才算是非政府組織,在中國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可見,非政府組織在中國仍然處於妾身未明的階段。官方認為它們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擔心它們會「異化」,變成維權組織。所以,官方對它們的背景、工作和社會影響仍在密切觀察中,而且不容許它們串連起來,所以它們又被稱為「單細胞組織」。其中,官方尤其關注兩個問題,就是它們的資金來源和境外聯繫。官方擔心外國勢力會透過這類組織,在中國民間凝聚非政治性的力量,但在必要時卻可以發揮政治性的功能。

對於來自境外的非政府組織,官方就更加盯緊了。所以,甚少境外的非政府組織能夠在中國設立永久辦事處。它們只可以在官方認可之下,按項目開展工作,而且在工作過程中還有官員從旁「協助」,實際是監督。樂施會這次被點名,就是境內外非政府組織結合而引起官方擔心的典型個案。

無限上綱 寧左勿右

第三,鬧出這類事件,問題多數出於政治和思想官員身上,而不在於身處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身上。

其實,愈來愈多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認識到非政府組織的性質和實際作用,但在中國,主要起作用的不是這類實幹型的人士,而是在高層指揮的政治和思想官員。在後者眼中,境外的非政府組織實際也是政府組織的一部分,不可能獨立於政府和資金來源之外,只是「外界不懂得國內外政治鬥爭的複雜性」而已。以樂施會為例,即使樂施會表明它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市民的捐贈,但政治和思想官員一般都不會相信。儘管樂施會的領導層中有不少中央信任的人,但政治和思想官員卻把焦點放在他們認為「用心不善」的少數人身上。所以,他們無限上綱,寧左勿右,因為「左」是方法上的錯誤,用心正確,錯了沒罪,但「右」則是路線上錯誤,與黨不一致,隨時變成「罪大惡極」。心態和思維方式的偏差,經常製造這類誤中副車的事件。

上述三大原因,說明中國仍然受覑嚴重的鬥爭哲學影響,「國際和國內階級敵人等不穩定因素」經常觸動政治和思想官員的神經。一些偶爾♣合這種思維的現象,很容易主導了這類官員的鬥爭意識,掩蓋了事物的主流。

此外,中國政治的「定性文化」也十分累事。一經主事的官員拍板定調,下級人員難以影響上級的決定。以樂施會為例,其實在內地的口碑不錯,不少前線工作者和官員對它的評價相當正面,但只要有一些權力更大的部門或官員以「掌握內部情」為理由(但毋須公開),就可以否定大多數的感覺和判斷。更有甚者,有時候被定性的人或團體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是「敵我矛盾」的核心,這就形成中國特色的人為隔閡,令人欲辯無從。這種定性文化不改變,如何構建和諧社會?不過,話倒要說回來。按目前公開的資料可見,把樂施會定性為「用心不善」的「非法政治組織」者,只是與教育有關的中央部門,而不是像法輪功那樣,被中央最高層定性為「邪教」。從層次上看,兩者有所不同,但這也反映了「上有好者,下有甚焉」的悲哀。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類事件不斷發生,受害最大的正是中國的弱勢社群。假如樂施會未來的籌款工作受到這次事件影響,那豈不是因為鬥爭意識的遺害而影響了弱勢社群的福祉嗎?

Monday, March 01, 2010

構建可持續「新菜園村」

「不遷不拆」菜園村民登記賠償
關注組:盼老幼有家園 非向政府妥協
【明報專訊】菜園村全數90戶共400多名村民,在昨日元宵佳節、亦即政府特惠安置賠償申請限期截止前一刻,終於全面登記。運輸及房屋局指共收到逾200份申請,較預期多,而當中不乏一人家庭,當局會盡快核實資料。由專業人士組成的義工顧問小組亦會展開調查和規劃研究,希望為村民構建融入生態保育和綠色建築的可持續「新菜園村」。

覓地複製菜園村

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昨日代表77戶一直堅持不遷不拆的村民提交申請,她直言,村民並不是向政府妥協,而是理解到村內長者和小孩仍要有生活下去的家園,故以包容態度向政府釋出善意,刻下希望能覓得附近合適地點「複製」菜園村。

她引述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表示,除會派出一名劃則師和建築師提供協助,錦田、七星崗、八鄉和大欖隧道附近亦有土地,或適合重置菜園村。

一批大學教授、建築師等專業人士請纓組成工作小組,小組召集人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陳允中說,村民構思中的新菜園,會加建「牌坊」,設立一如原居民祠堂的「生活館」,介紹菜園村演變歷史,除盡力保留菜園村一草一木,已有一名移植樹木專家表明可義務為村民搬樹作評估和技術支援。

專家組提供建村建議

專家組會為村民在社區建築、規劃、景觀等提供專業意見,包括加入有機耕種、生態保育和環保建築元素,如引入大陽能熱水爐、環保磚、系環再造系統等,但大前提是居民的決定,灣仔社區大學亦會為村民提供講課。未來半年會抓緊時間在村內展開調查。

共收200多份申請待核實

陳允中說,構思舉辦國際大學學生設計比賽,邀請來自美國柏克來、MIT設計學院、台灣以至中國清華大學的學生,助設計理想家園,藉此汲取新思維和技術,亦能引起國際關注。

政府為受興建高鐵工程影響的菜園村村民提供的特惠方案昨日截止,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說,共收到200多份申請,較預期多,但只涉400多人,低於原先估計的500人,但「有些申請重複了,而大部分都是一人家庭的身分,與我們早前和村民直接溝通、或者透過傳媒理解……有所不同。」

朱凱迪盼勿再抹黑

關注組成員朱凱迪說,上周與政府開會時已表明為免村民填錯資料,故提交申請表時先填申請人資料,稍後才補家庭成員名單;他澄清,昨日提交的申請表格「大部分不是一人」,希望政府不要抹黑村民意圖。

降強拍門檻催生屏風樓

環團斥降強拍門檻催生屏風樓
12「準重建區」沒高度限制
【明報專訊】立法會今日將舉行最後一次審議降低強制拍賣門檻公告的會議,本月中將提交立法會通過,以便4月1日實施。反對團體盡最後努力游說議員反對公告,環保觸覺蒐羅24個有重建壓力的區域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發現當中有12個地區仍未檢討,無設高限,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批評將強拍門檻降由九成業權至八成,只會令這些地區出現更多屏風樓。

特首曾蔭權2007年3月競選連任特首時,曾在政綱承諾處理屏風樓,包括檢討各區分區計劃大綱圖。譚凱邦表示,曾蔭權任期過了一半,但仍有12個有重建壓力的區域未有檢討,當中不少是臨海區域,如堅尼地城及摩星嶺、中區、灣仔、銅鑼灣等(見圖),他批評曾蔭權未兌現競選承諾。

重建可建50層以上「牙籤樓」

政府檢討了的分區計劃大綱圖,通常設有區域高度限制,例如有些會限制高度為120米,最高只可建30多層,但未有定高限的舊區,在重建後往往可以興建50層或以上的「牙籤樓」。譚凱邦指出,對上一幅檢討的大綱圖已是去年年中,即這半年政府放慢腳步沒做任何檢討。

他又列出一些例子,指堅尼地城卑路乍街150-162號已完成收購,由於沒有高限,發展商計劃重建後會興建50層高的住宅項目。

譚凱邦稱,大綱圖的檢討未能跟得上重建速度,特別是強拍門檻下降後,將有更多舊樓被強拍重建,他呼籲政府先完成所有地區的大綱圖檢討,才推行降低強拍門檻的法例。

籲先完成地區大綱圖檢討

住在長沙灣福華街565號的侯先生,其樓宇正被田生集團收購。侯生稱,現時田生已掌握八成以上業權,若強拍條例通過,便可以用低價拍賣該幢樓宇。他強調自己並非不想重建,但希望收購價能夠接近同區7年樓齡二手價。

環保組織「綠領行動」

八成零食獨立包裝
環團指濫用促規管
【明報專訊】環保組織「綠領行動」抽查市面117款預先包裝零食產品,發現逾八成產品均採用獨立包裝,有過度包裝之嫌。但該組織去年9月於不同超級市場門外訪問900人,結果發現46%受訪者認為零食包裝袋數量適中,約15%人更指獨立包裝是選購零食的先決條件。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這反映部分市民對食品生產商濫用包裝袋習以為常,政府更應盡快立法規管。

100塊餅乾用51包裝袋

他指出,現時德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法例規管包裝使用的物料、層數、甚至回收再用,故香港政府可以參考。

該組織抽查市面117款預先包裝零食產品,包括糖果、餅乾及朱古力等,發現逾八成有過度包裝問題,例如一包100塊的餅乾便用了51個包裝袋。何漢威表示,最「離譜」的個案是一款橡皮糖,獨立包裝袋內再加入托盤,形成多重包裝。

綠領行動就抽查結果去信23食品生產商或入口商,促改善過度包裝問題,但只有5間回應,解釋獨立包裝原因包括衛生或方便儲存等,其中一間表示會考慮減少包裝。

環保署資料顯示,本港每日產生的9400多公噸都市固體廢物,當中約2000公噸屬包裝廢物,佔整體廢物量逾兩成。

街坊福利會

曾德成:街坊福利會
與時並進不老套

2010年02月28日 (即時港聞 03:40 pm)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以「睦鄰合作 大有可為」為題,撰文談及香港仔街坊福利會與時並進,透過跨界別的街坊合作,促進社會融和。

曾德成直言,時代轉變,街坊會予人覺得只侷限於很舊式老套的聯誼活動,提起「街坊」,亦只是聯想到一群師奶、「順嫂」。不過,曾德成指,日前出席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的 60週年會慶暨新春團拜活動時,得到耳目一新的印象──他們思路活躍,舉辦的活動項目很有時代特色,與社會的發展節拍十分脗合,稱得上與時並進。

曾德成舉例指,在社區建設方面,香港仔街坊福利會注入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配合居民對優質生活環境的日益關注,組織各個區的居民、業主立案法團,一起建設自己的花園,設立自己的花園主題。漁光邨的園圃就由居民自己負責種植和管理的,其中一次「愛心放送」行動「放送」的,就是植物,推動南區居民佈置綠化家居。

香港仔街坊福利會又得到民政事務總署的「夥伴倡自強」資助,開辦名為「悠閒坊」的社會企業,不但創造就業,更與 12個地區團體攜手回收二手物品再翻新出售,宣揚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信息。

局長隨筆網址:
http://www.hab.gov.hk/tc/ab......e_affairs/shaArticles61.htm

樂施會內地扶貧 不涉政治

樂施會內地扶貧
陳智思:不涉政治

2010年02月28日 (蘋果日報 05:16 pm)
中共教育部黨組本月初突然向全國高校發出一份名為《防止香港樂施會招聘大學志願者》的緊急通知,文件以極左字眼批評樂施會向內地滲透、與維權組織合作,負責人是反對派骨幹。

身兼樂施會董事局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的前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表示,正與中央有關部門聯絡,儘量向當局反映樂施會在內地的工作,以瞭解中央的擔心,以及澄清是否存在誤會,但暫時未收到回覆。

陳智思強調,董事局成員來自不同階層,但儘管背景及理念不同,但樂施會在內地的工作以扶貧為主,在政治問題上則採取中立態度,作出的決定亦不涉及政治因素。

香港樂施會中國部總監廖洪濤早前指,實習計劃由 06年開始,安排內地社工系 4年級學生到各省市的非政府組織接受3個月培訓,每年花費不超過 10萬元,至今已有近 40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