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2, 2012

「學民思潮」

監警擬監察七一遊行警安排
「學民思潮」號召圍中聯辦


【明報專訊】今年七一遊行的人數及示威者會否到中聯辦抗議備受關注。監警會建議,在不影響警方有效執行任務的情下,派員到遊行現場實地視察警方控制人流等安排,認為能進一步了解警方工作及方便日後監察投訴,但詳情仍有待警方確定能否提供相關安排。此外,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已在網上發起七一遊行的終點非新政府總部而是中聯辦,透過包圍中聯辦以抗拒「洗腦式」國民教育。

黃之鋒:抗洗腦 不公民抗命

學民思潮昨在社交網站發起七一包圍中聯辦行動,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表示,會在日內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他指大部分成員未成年,故不會作公民抗命或激烈行為。黃表示,擔心政府推出國民教育由中央方面設計,故決定在參與七一遊行後繼續行到中聯辦外以作抗議,暫未知有否其他團體加入以中聯辦為終點的遊行環節。

保安局長李少光昨強調,警方在七一期間不會收緊遊行示威自由,亦不會主動挑釁示威者。不過,李少光稱當局既要保障遊行集會自由,亦要保護政要人身安全及尊嚴,當局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

待警方回覆合作可能

在監警會昨日活動中,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表示,有委員在上月提出希望於七一遊行期間實地視察的建議,該會已向警方反映,而警方正積極研究落實的可能性,「過往主要從書面報告作監察,實地視察能進一步了解警方工作」。朱指警方未回覆,但態度積極。警方發言人昨回覆,歡迎任何建議,正考慮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監警會委員鄭經翰說,如監警會成員可視察七一遊行警方安排,有助了解警方在人流控制及人手編制的安排,相信日後有助處理相關投訴,但強調會尊重警方決定。

另一委員黃碧雲期望警方作出相關安排,又稱即使不以委員身分,今年亦會如常以個人身分到場觀察。民陣召集人黎恩灝說,過去多次邀請監警會派員列席民陣與警方的會議,但監警會從未作出過任何回應。

田家炳家族淡出基金會

田家炳盡捐20億工廈資產
家族淡出基金會 交教育專才接手


【明報專訊】慈善富商田家炳為香港和內地教育,至今已捐盡八成身家,在中港兩地廣建200多間中小學校。已屆93歲的他,再決定留下小量養老金後,把名下僅餘資產、即4座田氏工貿大廈(市場估值約20億元),悉數移交踏入30周年的田家炳基金會,工廈每年7000萬元租金收益全部用於教育。基金會亦會逐步淡化家族色彩,改由教育界專才組成的董事局營運,長遠成為社會資產。

生活一直低調簡樸的田家炳雖已屆高齡,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仍精神奕奕。他笑說,自己在物質享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個人事業發展只算是「比下有餘,比上仍不足」,希望把僅餘財富捐出,投放在教育,以此勉勵下一代。他說﹕「現代所謂窮人生活,比我幼年時代的有錢人生活更享受,但物質享受無止境,重點應放在如何建立更幸福人生。」

「現代窮人比當年富人享受更多」

田家炳在1950年代開始從事人造皮革工業致富,到1980年代成立基金會行善,他在2007年接受本報訪問時曾透露,已差不多把財富的八成捐出。他日前進一步披露,除了把公司業務交予兒子,早前把已出售的九龍塘5000萬元大宅用作教育捐獻,他更把名下僅餘的4座工貿大廈,即長沙灣田氏企業中心及屯門工廈田氏中心1至3座,共4座物業在2009年移交田家炳基金會,扣除行政支出,每年約7000萬元的租金收益會撥捐慈善用途。以市場上工貿大廈每年回報率平均3.5%計算,未計算地皮重建潛力,4座工廈市值估計高達20億元。

僅留養老金 自稱「無殼蝸牛」

他說,自己現時只剩下很少比例的財富來養老,把所有資產捐出不會「肉痛」,希望此舉可以為社會建立公益風氣起積極作用,「我將自己創辦的實實在在捐出去,自己變成無殼蝸牛,過低調生活,可見是真心做」。

不少富豪成立的私人慈善基金會,仍主張由下一代主管打理,但田家炳基金會則準備「去家族化」,引進更多社會專才參與管理。田家炳指出,自己未來只保留榮譽主席一職,笑言自己未來動用基金也要向董事會申請。

僅留虛銜 兩子亦棄「話事權」

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家炳的兒子田慶先表示,董事局內只有他和弟弟田榮先作代表,另外有3名校長戴希立、陳健熊和阮邦耀,和前駐粵辦主任梁百忍。他說,父親不單把財產捐出,更放棄家族對捐款的「話事權」,是因父親看出兒子並非教育專家,為讓基金持續發展,應交由教育界去做,家族只擔當參與角色。

向田家炳提出改革建議的梁百忍稱,在2004年與田家炳一次會面中談及基金會未來發展,田家炳表示會「有一日便捐一日」,他即大嘆可惜,指家族基金應進化成面向社會的基金,由家族主宰變成社會參與,成為社會財產一部分。

長遠引入社會資金 助內地教育

他很高興田家炳接納其意見,現時董事局「去家族化」已踏出第一步,包括引進社會人士等,未來會進一步制度和透明化,長遠可引進其他社會資金,與其他社會服務帶來協同效應。田家炳期望,基金會可集中協助內地發展教育,提升個人德育,「10幾億人口,若素質不提高,好似一家人有10個子女,如果個個都自食其力自然是好事,否則便是負擔」。

明報記者 賴偉家 崔競文

■明報獨家專訪田家炳片段﹕http://link.mingpao.com/15643.htm

■田家炳談捐款﹕http://video3.mingpao.com/NEW20120621_01_512x288.mp4

■田家炳談教育﹕http://video3.mingpao.com/NEW20120621_02_512x288.mp4

■田家炳談創業﹕http://video3.mingpao.com/NEW20120621_03_512x288.mp4

■田家炳勉勵新一代﹕http://video3.mingpao.com/NEW20120621_04_512x288.mp4

僅四分一公司出錢環保

本港僅四分一公司出錢環保 (11:31)
本港一項調查顯示,只有四分一受訪公司有撥出資源研究支持綠色營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委託機構在今年2至6月,訪問本港151間公司。其中有八成受訪公司表示期望員工實踐環保,但只有四分一公司有撥出資源研究支持綠色營運。

基金會表示,香港政府投放在環保的開支只佔生產總值0.26%,較其他已發展國家和地區為低,例如日本佔1.2%,新西蘭佔1.3%。

基金會建議本港政府應該將水平提升到最少1%,亦應立法改善環保政策,令本港邁向低碳經濟,創造更多環保行業的就業機會。 (即時新聞)

露宿者索償案

露宿者索償案 政府拒和解
【明報專訊】食環署等政府部門今年2月清洗街道時,在未有警告情下將數十名聚居深水南昌街的露宿者的家當當垃圾掃走,包括證件及被鋪,其中13人入稟向食環署索償。小額錢債審裁處審裁官昨日繼續聆訊案件,要求雙方重返談判桌,積極考慮和解,但政府方面已指無和解可能,案件押後至8月6日再審訊。

官促和解押至8月再訊

協助部分露宿者興訟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曾提出和解方案,要求被告食環署賠償每人3000元和解遭拒絕。他昨日在庭上稱,本月四度聯絡代表被告食環署的律政司,要求相約討論和解,惟對方於本月15日回覆,未有任何和解建議,並傳達逾百頁紙的口供。律政司代表解釋,研究證據、案情及入稟人證供後,認為暫無可能和解。

審裁官麥國昌昨日駁斥律政司沒有嘗試考慮其他方法解決問題,強調「事在人為」,和解有利社會資源調配。

【案件編號﹕SCTC012061、012073-80、012321-22、018917-18/12】

兒童基金

兒童基金 盼受助人1.3萬增至5萬
【明報專訊】統計處日前公布的堅尼系數顯示香港貧富懸殊惡化,兒童發展配對基金副主席蔡元雲醫生昨日表示,貧富懸殊根源在於跨代貧窮,而長遠扶貧方法是拓展3億元配對基金計劃,基金計劃在未來3至5年,把目標受助人數由現時的13,600名青少年增至5萬名。

蔡元雲:盼拓師友網助青年

不過,現時基金受助個案數目只有5000個家庭,跟原定13,600人的目標仍有距離。對此蔡元雲指該5000個家庭已進入行動研究階段,並非紙上談兵。計劃面對的最大難題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師友不足及對他們的培訓不足。蔡元雲希望更多教育界、學術界人士參與計劃,也希望開拓「以校為本」的師友網絡模式,讓大學生擔任師友的輔導角色,幫助中學生、青少年建立社會網絡及向上流動,建立關愛文化。蔡元雲預料,要達到上述目標,政府須再撥款15億元予基金。他期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在長遠扶貧措施上,而非只推行派糖式的一次過福利措施。

Thursday, June 21, 2012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

文化界選民登記左派踴躍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擁逾5%票數

粵劇泰斗阮兆輝及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等文化界重量級人物,早前登記為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選民時遭拒諸門外,但本報發現,有數以百計活躍程度無從稽考的地區曲藝社、體育會,則順利登記為該界別選民,其中有濃厚左派色彩的「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旗下逾300個屬會亦踴躍報名,至少手執141 票,佔該界別總票數逾5%。

明報記者林凱旻袁柏恩

人代馬逢國挑戰選民急增9%

霍震霆當議員14 年的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席,今次選舉將遇強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挑戰,連帶該界別的選民人數亦急增224 個、達9%,升至2591 個。

根據法例,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合法選民,必須是指定團體或指定團體中有表決權的會員,或曾在有關期間受過藝發局、康文署等資助的團體,意味有意種票的人,只要在此前註冊一些團體,並在期限前取得資助,就可成為選民。彭志銘就是因為次文化堂在過去一段時間無受過資助,而被拒絕申請。

大批非文化團體登記

本報翻查臨時選民登記冊發現,該界別2591 個選民中,有大批不知名或與文化無關的團體,包括業主會、疋頭窗簾公司及精品店等,另有更多是以公屋或居屋住址登記的地區文娛組織。

此外,部分登記為選民的組織與左派關係密切。將軍澳健康太極學會及健康動力等約20 個組織是新界社團聯會的屬會;另包括彩園藝術中心、紫荊演藝坊及香港特區越劇院等141 個團體,則屬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旗下。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於2000 年由一批左派人士成立,擁有逾300 個屬會,得到中央及中聯辦大力支持,創會會長包括候任特首梁振英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等。

根據該會網頁,該會活躍於社會政制事務及推動兩岸交流,他們曾籌辦《基本法》及「推動和諧社會」的中學生徵文比賽、公開支持全國人大釋法,並曾「召開批判《法輪功》座談會和駁斥陳水扁『一邊一國』謬論座談會」。

有意問鼎該界別的馬逢國回應說,以上團體都是循合法渠道取得選民身分, 「你一方面鼓勵人登記,另一方面又質疑人,是否應質疑其他人為何不積極登記呢?」

他強調,個人從無動員任何人登記為選民,但承認目前的選民資格要求有檢討空間。

學者:團體票種票空間大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稱,功能組別本已是極不公的制度,而在以團體票投票的界別,可讓人「種票」的空間就再加大, 「只要你搞少少、取得資助就得到這個(選民)身分,真正文化界的人又唔得」。

他亦認為,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在選民登記的「踴躍參與」,反映左派動員力強,「在中聯辦扯線下,很多團體各自做。(種票)泛民又做唔出,又無資源,點夠佢玩?」

Wednesday, June 20, 2012

關愛基金實收捐款未到8億

關愛基金實收捐款未到8億 (11:19)
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透露,關愛基金至今獲承諾捐款約18億元,實收約7.8億,先後推出17個援助項目。

曾德成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馮檢基關於關愛基金的提問時指出,部分捐款以分期形式,在3年內每年交付;政府會考慮捐款者的意願,於適當時候公布捐款者的名單。

他又說,基金自成立以來,先後推出17個援助項目,預計可惠及數十萬人/住戶,全年預算開支約10億元。

截至今年5月底,基金已落實推行其中12個援助項目。基金向推行援助項目的部門/機構支付約2.7億元的款額,並沒有動用存放於香港金融管理局的50億元。當局沒有計劃尋求立法會向基金進一步注資。

另外,現屆政府一直就延續至下屆政府的政策與候任行政長官保持溝通。基金會繼續落實推行援助項目。

(即時新聞)

Tuesday, June 19, 2012

單靠經濟發展難惠及基層

張超雄: 單靠經濟發展難惠及基層
新報 A05 | 港聞 | 各界反應 2012-06-19

社會服務聯會指,經濟連年增長,但貧富懸殊的問題並無改善,本身就是一個警號,反映單靠發展經濟惠及基層的漏斗效應不可行,促請政府訂立消貧目標和扶貧政策。港大教授周永新建議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紓緩人口老化對貧富懸殊的影響。

倡訂全民退休保障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指,過去5年經濟增長強勁,但貧富懸殊的問題並無改善,顯示單靠發展經濟惠及基層的漏斗效應並不可行,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支援基層人士,並且必須訂立中、長期的消貧目標和消貧策略,又期望候任特首梁振英日後成立的扶貧委員會,會密切留意長者及兒童的貧窮問題。

她又說,堅尼系數只是量度收入差距的其中一個指標,當局應作更詳細的調查,分區份及年齡,了解本港貧窮問題。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周永新說,數字反映貧富問題嚴峻,即使政府推出各項福利政策,仍無法解決產業結構失衡的根本問題。他又建議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紓緩人口老化對貧富懸殊的影響。

具體政策補貼生活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指,在實施最低工資後,堅尼系數不跌反升,反映貧富差距問題嚴重。他指社會的整體資源及財富分配都集中在上層,這與少數寡頭壟斷市場有關。

工黨主席李卓人表示,即使撇除無經濟收入的住戶,相關數字令人驚訝,反映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十多年來都沒有改善。他又指,候任特首梁振英只提扶貧,但沒有指明縮窄貧富差距,希望新政府訂出具體政策,例如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補貼,改善基層人士生活。

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亦建議政府放寬申請交通津貼的要求,增加退休保障及租金津貼,以紓緩低收入人士的經濟困難。

http://cheungchiuhung.org.hk/wp/單靠經濟發展難惠及基層/

中西區關注組

街知巷聞﹕西上環 點會唔知死
明報 – 2012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西上環一帶,很久沒有這麼熱鬧過。

區外人除了要買海味,的確很少機會來到這個沒有地鐵連繫的地方。

短短的一條西邊街,擠了上萬的香港人,原來可以是這副模樣。

對於李旺陽之死,香港人有切膚之痛,向中央申冤,當然要到中聯辦。

辦公室外,有人想要弔唁烈士,問准警察搭建簡單靈堂;可是4小時後,兩個白了髮的老伯來指罵破壞,政黨說,收到不少居民投訴寓所附近擺放「不吉利」的東西。

三天後的星期日,逾萬人從中環起步,一直朝西走到中聯辦示威。

星期天的皇后大道西,幽靜沉默,店舖大多關上大門,也許沒有多少人為意,其實我們沿路曾經過8間紙紮店。
我疑惑,這個地區本來就有很多「大吉利巿」的事物,可住在這裏的人,一直與它們相安無事。

幾條街擠滿生老病死

沿路打探上去,太平山街滿天神佛,荷李活道、四方街長生店林立,若再往山上走,不就是一百年前鼠疫的重災區,有重症者等死的廟宇,也有死後暫存軀體的義莊。

有人說,來到西區總感到寒意;長輩都說,這裏死得人多,不吉利。

歷史愈長的地方,人愈多,死的人也愈多,這大概不是邪門的推理題。翻看歷史,1840年代已有人聚居於此。所謂的聚居,是非一般的密集與無序,太平天國時期,這裏逼滿內地來的難民,荷李活道、太平山街一帶蓋滿了房子,每個房子裏用盡每一分空間,分隔成一個個閣樓和臥室,每一寸有瓦遮頭的地方都住了人。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這裏猶像一條住滿人的村莊,生老病死密集地發生,巿場、廟宇、醫院、墳場擠在幾條街之內,委實不是稀奇的事。

或許「死亡」總是生者的禁忌,又或許我們實在看得鬼片太多,談及不吉利的事要「口水講過」,看到墳墓遺照要說句「細路仔唔識世界」。死者往生,人突然與社會脫離關係,仍然在生的人總難以接受這種突變。因死者而衍生的儀式忌諱,當然是後人對先人尊重的體現,而人類學告訴我們,它們實際的對象其實是活生生的人,讓人撫平悲傷、接受死亡,也可讓族群凝聚,重整秩序。

街坊自在:介意什麼?

當然,這裏也有不平凡的事發生過,鼠疫死了幾百人,清洗太平地、樓房被夷為公園,整遍山坡的墳墓被移走,都為這個山頭增添詭秘的氣氛。可無論這些已過去的歷史,抑或仍然成行成巿的所謂厭惡性行業,其實早已與這地區融合,與居民共同生活,且陸續有摩登的店舖進駐。採訪這天,走遍了這堆最曖昧的街道,發現的卻不是什麼鬼怪奇談,而是一幕又一幕的街坊情味,茶餐廳外的客人,與後巷廚房喊出來的聲音在交談,卜公花園鳥語花香,街坊還聚在兩棵「神樹」下打牙骱,正所謂「大樹好遮蔭」。我好奇,選擇在這裏開檔,或甚至搬來住,丁點兒不自在的感覺也沒有?我遇到的商舖居民,倒是他們反問我﹕有什麼好介意的?

a. 滿街紙紮店 盂蘭節「熱鬧」

皇后大道西

從西邊街走進皇后大道西,一直往東走,走到「雀仔橋」,沿途有一間接一間的香燭冥鏹店舖。中區卅間街坊盂蘭會黃先生說,皇后大道西近西區,百多年來有不少潮州人聚居,家家戶戶都拜神,當時在這兒開店的香燭舖很繁盛,及後有大型紙紮批發店進駐,價錢比其他地區更便宜,不少人都專程來西環購買。黃先生說,現在皇后大道西的紙紮店,有些是批發店職員另起爐灶開店的。而皇后大道西北面的中山公園,每年農曆七月都有盂蘭盛會,大規模超渡亡魂,除此之外,黃先生說不同的街坊會也各自籌辦,在街上燒衣冥祭,他們的「卅間」也不例外。住在附近的戴先生說,對鬼節打齋活動不感厭惡,「有什麼好介意?」

b. 路邊處處有「神明」

觀音廟、水月觀音廟、太歲廟、福德宮

從廣福義祠再往東走,一百米的街道上還有太歲廟、水月觀音廟、觀音廟和福德宮。早在十九世紀,太平山街一帶已有人聚居,據說有漁民在海中撈到一尊木觀音,拿到岸上供奉,在現今磅巷住宅順景雅庭的位址,當年建有觀音廟,幾十年前被迫遷移,在十數米外重設廟宇,分拆為觀音廟、水月觀音廟和太歲廟。不過,縱使觀音廟已遷移,每年春天驚蟄順景雅庭外也聚有不少居民在地上打小人。而在水巷的福德宮,則是該地的土地廟。

c. 棺材舖變摩登店

西街Art Gallery、印刷店

若太平山街是廟宇集中地,那麼,西街、四方街一帶也可算是長生店集中地。在西街一連開了3間藝廊的Sin Sin,其中一個舖位,原本就是棺材店。「那時我來看舖,踏進去就看到一副大棺材放在眼前!」「我不怕,你知道嗎,死亡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新開始。」Sin Sin 6年前進駐,算是這一帶摩登店舖的先頭部隊,她愛這裏的寧靜,也愛這區獨有的街坊情,「得閒可以坐出店外,『打下牙骱』,隔門做蠔油的,未搬走前常煲湯我喝。風涼水冷,租又不貴,中環喎!還可以到哪裏找更好的?」

兩個舖位外的印刷店,Alex說在西街開店10多年,從未想過要因為附近有長生店而不自在,「有什麼好怕的?」

d. 「義莊」有人住

普仁街、東華醫院

從皇后大道西,經新街走至普仁街,就是東華醫院所在。普仁街前稱「墳墓街」,旁邊的山坡是十九世紀華人安葬先人的主要地方。1870年,東華醫院創立,把骸骨遷至西環牛房義山,醫院旁建有一個義莊。Katty自小住在堅道,小時候爸爸常在晚上帶她到正街的源記吃糖水,墳墓街是必經之路,天黑黑街燈昏暗,「落樓梯經過義莊時總毛骨悚然,眼尾也不敢望向旁邊的陰森建築!」今天重訪,義莊已改為醫院的職員宿舍,午膳時間,3個阿姐出入宿舍,毫無懼色,不過看到外來客好奇尋幽,都煞有介事說﹕「係呀,我們現在住的地方,三四十年前是『嗰啲嘢』,現在『嗰啲嗰啲』已搬往醫院去了。」

e. 先人「睡」得親密

百姓廟(廣福義祠)

廣福義祠於1850年代建成,當年不少內地人來港謀生,客死異鄉無親故辦後事,政府應民間要求,興建祠廟免費安放他們的神主牌,所以廣福義祠又稱「百姓廟」。有別於現在的骨灰龕場的光鮮整齊,百姓廟內陳列架上的神主牌一個個用木相架裱起黑白遺照,再用紅紙寫上名稱,大小不一,古舊雜亂,場面震撼。鼠疫期間,這一帶是重災區,百姓廟成為居民病重等死的地方。1869年,署理華民政務司在祠裏尋人時,驚訝於這裏的惡劣環境,港督麥當奴終於批准在鄰近的普仁街撥地興建東華醫院,所以廣福義祠亦是東華的發源地。

f. 在壽衣店買手提箱用

四方街長生店、手製皮具店

當Katty知道有朋友要搬進四方街,詫異又欣賞,「她真夠膽,那兒有很多棺材店!」不過,採訪當天的四方街,藝廊、手工藝店比長生店還要多,我們只見一間壽衣舖和一間棺材店。梁津煥記專賣壽衣,老闆梁先生說,他們店是百年老字號,1985年搬進四方街,與街口的公壽棺材店是拍檔。壽衣店裝潢傳統,是中式老舖的經典,隔門的裝修公司最近易手,洋人Alexis開店售賣自家設計的手製皮具,他當然毋懼隔壁的壽衣,還從他們的店舖買來兩個放置壽衣的手提箱,「我覺得很漂亮!」

g. 當年鼠疫一街係

卜公花園、醫學博物館

歷史上的太平山街一帶,不少建築都與死亡扯上關係,墳場、義莊、長生店、醫院,還有鼠疫。1894年,鼠疫爆發,現在的卜公花園,十九世紀末是重災區,密集的樓房擠迫、衛生差,疫症蔓延的速度驚人,全港的疫症個案,逾半都在太平山區出現。政府一度封鎖10英畝土地,撤離居民。疫情受控後,政府決心收回土地,大事清洗消毒,以港督卜公(Blake)為名建成休憩公園。其後,全港首個細菌檢驗所在堅巷落成,負責監控疫症和傳染病,研究疫苗,直至70年代。政府其後將這裏列為法定古蹟,現在由慈善團體興辦香港醫學博物館。

西環女兒愛社區

羅雅寧(Katty)住在西環幾十年,「我兩三歲已搬來,女兒現在已16歲了」。長大後沒有搬離西區,還把工作帶來這兒。她在普慶坊開設陶藝工作室,雖然是地舖,但寧靜愜意,把門打開,一幕竹簾隨風擺,多教人羨慕的一個工作地方!這天她帶我遊走尋訪,到處都是她的朋友,不單同聲同氣的藝廊老闆、布藝工作室,甚至廟祝、棺材店老闆娘、印刷店東,她都一一介紹我認識。

為保育政府山奔走

這個居住的地方,是Katty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她鍾愛,她關懷,6年前與其他居民組成「中西區關注組」,為區內的規劃和保育努力。這些天她為政府山的事奔走,留在普慶坊做陶藝的時間少之又少,「政府山的保育價值很高,連聯合國轄下的國際古蹟會也發了警示,實在希望能把它留下來」。

文 陳嘉文
圖 葉思雅、陳嘉文
編輯 方曉盈

藝團批扼殺藝術創作

藝團批扼殺藝術創作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藝團或Band友,租用工廈單位工作或夾Band,令工廈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有租用工廈單位的藝術家認為,市建局的賠償並不吸引,而且憂慮租金廉宜的工廈單位因市建局政策會「買少見少」,最終扼殺藝術創作。亦有測量師認為,市建局提出的「市價」往往與業主存有落差,預料收購會有一定困難。

「釋放空間還是地價?」

本身為火炭華聯工業中心業主、工廈藝術家關注組召集人周俊輝直言,作為業主覺得市建局的賠償不吸引。他解釋,近年不少藝團進駐舊式的廉租工廈,已形成一個社區脈絡,有利藝術家創作,一旦面臨搬遷會扼殺藝術發展,「即使畀足賠償,但社區脈絡破壞了就難以維繫,不利創作環境」。他認為,近年政府推出活化工廈,只是為了經濟增長想,質疑今次市建局參與重建工廈,「究竟是釋放工廈空間,還是釋放工廈地價?」

目前每月與朋友各付數百元、租用牛頭角一個工業單位的音樂創作人黃津認為,政府邀請市建局重建工廈,只是為了經濟發展多於文化發展,憂慮一旦面臨收購,他會難以尋找合適工廈單位夾Band,「出面地方租金貴,租不起,而且又要考慮噪音問題,其實沒有太多選擇」。他又說,自從政府推出活化工廈後,不少觀塘工廈單位租金急升,令許多藝術家或音樂人要租用九龍灣至牛頭角一帶較偏僻的工廈。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認為,根據市建局以往收購商舖經驗,所提出的市價傾向保守,往往與業主存有落差,且賠償方案沒計算工廈重建潛力後的因素,認為收購工廈會有一定難度。

堅尼系數40年新高

貧富惡化 統計處遮掩
堅尼系數40年新高 新聞稿不提

【明報專訊】儘管過去5年港府「派糖」逾千億元扶助基層,本港的貧富懸殊進一步惡化,政府卻避談香港的堅尼系數實已見40年新高的0.537水平,較2006年升0.004。而統計處昨日公布,經過扣稅及福利轉移後,香港的堅尼系數僅為0.475,與2006年相同。

政府過往公布堅尼系數,多以未扣除上述兩因素的數字為主調,但統計處昨日發出的新聞稿,則避談堅尼系數見40年新高。統計處解釋,未扣稅及福利轉移的堅尼系數,未能客觀反映全貌。學者及立法會議員均批評,統計處遮掩沿用多年計算堅尼系數方法,以「數據化妝」企圖淡化貧富差距拉闊。

候任特首梁振英昨回應說,本港貧窮問題不單是貧富差距,而窮人基本生活及收入問題較為嚴重。他說,會在未來兩星期委任扶貧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希望上任後馬上展開工作。勞福局發言人說,最低工資的實施,有助改善低收入人士生活,該局將繼續推動扶貧工作。

統計處:扣除稅項福利沒惡化

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在本港每5年公布一次,統計處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蒐集數據,計算出按原本每月住戶收入的最新堅尼系數為0.537,較2006年的0.533升0.004,較10年前上升0.012。相對鄰近地區新加坡以及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最新堅尼系數,本港貧富差距最為嚴重。

至於除稅及福利轉移後每月住戶收入的堅尼系數則為0.475,維持06年水平,反映過去5年政府透過更多福利開支始能穩定數據水平。

系數0.537 高於OECD

不過,在統計處昨日的記者會上,處方重點解釋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在新聞稿中甚至未有提及按原本每月住戶收入編制的堅尼系數達0.537。統計處長歐陽方麗麗解釋,國際對堅尼系數有不同分析,近年重點已傾向至除稅及福利轉移後,因部分國家或地區採用高稅制及高福利津貼,認為分析相當合理。

歐陽方麗麗說,香港應與其他國際城市堅尼系數比較,例如與美國紐約巿及華盛頓巿的數字相若。此外,扣除政府去年派發6000元、減免電費及差餉等一次過紓緩措施,堅尼系數只有0.414,反映政府投放不少社福資源,收窄貧富差距。

她未有正面回應,數據是否反映本港貧富懸殊加劇,只是說堅尼系數要考慮經濟發展及社會影響,要全面理解,沒有直接了當的答案,最重要是堅尼系數不致惡化;而人口老化之下,相信政府在社福開支會繼續增加。

明顯拉闊 學者轟遮掩事實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指出,本港從1970年代起,已按原本住戶收入計算堅尼系數,在同一基礎下建立趨勢,0.537的數字,顯見貧富收入差距拉闊,「就算不提起,數據都已計算出來,何必要遮掩?作為統計處應說事實」。

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統計處隱惡揚善,扮演「化妝師」,運用數據淡化本港貧富懸殊惡化,「就算扣稅及福利轉移,只計從事經濟活動人士堅尼系數都有0.430,都高過警戒線(堅尼系數超過0.4),根本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Monday, June 18, 2012

集思公益計劃第三回合

誠哥基金加碼助圓夢
【明報專訊】李嘉誠基金會「Love Ideas, Love HK集思公益計劃」,已進入第三回合投票,基金會話今個回合收到申請創新高,決定「加碼」,將獲撥款的項目比率,由前兩個回合25%增加至三成,預計有311個項目會獲選中,撥款總額超過4700萬元。

基金會話,今個回合收到申請達1299份,當中64%來自教育及公益機構申請者,另外36%係個人申請。Emily發現個人申請者中有49人係「學生哥」,最年輕只有9歲,最年長申請人就有76歲。

成功通過甄選進入投票階段1038個項目,內容包括文化推廣、關注少數族裔、關懷動物等,公眾投票由即日至下月8日,市民可以上http://www.loveideas.hk投票,或者直接利用facebook戶口登入計劃網站投票,大會亦設有24小時電話投票熱線(3699 8800)。

Sunday, June 17, 2012

天體會

醫生律師學生 赤裸遊山玩水
東方日報

不少人選擇加入天體會,透過「剝光豬」解除世俗束縛,享受無拘無束的感覺。本報日前直擊天體愛好者活動,涵括老中青,更不乏醫生、律師、商人等中產人士,當中包括一名廿歲少女如何踏上天體之路。他們肉帛相見進行游泳、行山、露營、吃火鍋、瑜伽等活動,雖然不涉及色情成分,但已觸犯法例,愛好者無奈疾呼,促請政府定立《指定地區合法裸體》法例。

這次天體瑜伽班的參加者包括二十二歲的大專生、四十多歲的空中少爺和五十多歲的人妻。即使赤裸相對,亦絲毫沒有流露尷尬之情,氣氛輕鬆自在。年僅二十多歲的參加者Jessica現正就讀浸大中文系,多年來熱愛人體藝術,早前受任職人體模特兒的朋友影響下,踏上天體之路。

協會會員逾四百名

Simon創立人體藝術協會逾十年,自幼便對自己身體十分着迷,十六歲決意成為人體模特兒,其後更全程投入大搞天體活動,連太太Winnie亦被感染。該會至今有逾四百名會員,年齡由十八至六十五歲,近年會員數目更有上升趨勢,大部分會員均是中產人士,甚至有醫生和律師。

曾有冒充天體愛好者的「鹹濕佬」在活動中「打飛機」,即被開除會籍。對於外界將天體與色情畫上等號,Simon認為天體愛好者不過是嚮往自由,並非以發洩性慾為目的。

焗「閒日」舉行活動

他們閒時又會舉辦遊船河、行山、游泳等戶外天體聚會,惟在公眾地方進行天體活動屬刑事罪,如涉及破壞公眾體統罪,最高可處監禁七年。為免惹人注目,愛好者只好選擇「閒日」舉行活動。Simon早於○五年向西貢區議會遞交「藝術文化天體度假中心」建議書,惟後來不了了之,他促請政府訂立《指定地區合法裸體》法例,讓天體愛好者可光明正大進行活動。旅遊業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認為,香港是國際都會,應有兼容精神,發展多元化活動,建議天體區可設於偏遠的離島。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穿衣是社會規範,天體乃衝破規範之舉,故能滿足一些人的反叛心態,從中得到自由之感。藍天心理諮詢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則稱,他們有別於露體狂,並非以驚嚇受害人得到滿足感,而是享受脫下衣物的感覺。

專案組

深圳維權組織疑遭當局打壓

深圳維權組織疑遭當局打壓
東方日報

【本報訊】當廣東政府放寬民間組織註冊程序之際,一個香港資助在深圳開辦的維權團體卻遭打壓,遭房東以停水、停電或超出經營範圍等理由迫遷。該組織向本報申訴,希望引起國際關注,讓內地的維權團體有生存空間。

香港資助 房東迫遷

位於龍崗六約社區的打工者中心陳姓負責人表示,他們是由香港資助的權益組織團體,○三年成立以來就不斷遭到當局干預和打壓,差不多每隔一至兩年就要搬遷一次。

該組織去年九月搬至上址,當時簽了三年租約,但不到兩個月房東就以各種理由收樓,並直言如果該組織能擺平社區政府就沒問題。經多次上訪和抗爭,迫遷事件自上月初惡化,房東於五月二日停水停電,並數度發出收樓通知信,稱只要該中心搬走可以連房租都不要。房東強調明天為最後期限,屆時將強制性收樓。

據悉,除打工者中心外,深圳的春風、原點、青草、時代女工等民間權益組織自今年初起,亦不斷受到打壓。

Saturday, June 16, 2012

社福界與候任行政長官會面

下屆新政府助基層 重設扶貧委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約20名社福界代表,昨日上午與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會面,討論香港未來的福利規劃及資助制度等。有與會代表引述梁振英透露將會成立3個委員會,處理社會福利問題,包括重設扶貧委員會去解決貧窮問題,以及制定區域就業政策,促進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又承諾會定期與社福界會面,聽取他們的意見。

社福界代表昨晨在與梁振英會面後會見記者,與會者均認為,是次會面相當正面,並感覺梁振英十分關心社福界問題。

承諾定期與社福界會面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在會後表示,他們向梁振英提出,倘要改善目前的社會福利制度,特區政府需設立長遠福利規劃,從規劃中解決人口老化和雙非等問題,並更妥善地運用社福撥款。有出席者亦指,現屆政府提出所謂長遠福利規劃機制,只是被動及因循地配合每年特首施政報告內容,實際上只是作短暫和補救式的回應,倘缺乏長遠福利規劃,即使有新增服務,也不能與現有服務互相配合銜接,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成效也強差人意,故要求新政府必須制訂一套長遠的規劃,使服務使用者作較好的準備及生活規劃。

有代表就引述梁振英在會面中,以種植銀杏樹比喻對社會福利的態度,指銀杏樹要100年才能收成,希望他現今推動的各種福利政策,可為未來帶來福祉。為使新政府能夠更加了解使用者的需要,梁振英承諾會每年與他們3個團體會面一次,討論社福界關注的問題,及出席3團體安排的探訪和出席論壇,聽取機構同工及服務使用者的意見。

特首任主席 訂5年大計

與會者又引述梁振英在會上說,新一屆政府會成立扶貧委員會,以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雖然他暫時未有詳細、具體的構思,但建議應由特首出任主席,透過經濟、就業、稅務等政策,制訂未來5年減貧和縮窄貧富差距的行動計劃,委員會成員應該包括相關政策局及民間團體代表,並需多設渠道讓基層市民、服務機構及專業人士參與提供意見,又建議制定區域就業政策,促進偏遠地區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另外,立法會社會福利界議員張國柱說,自己在會上提出一筆過撥款制度的問題,指該制度推行超過10年,機構利用制度提供的彈性加強社會服務,亦加重管理層壓力,但政府在機構中央行政及督導資源的資助卻嚴重不足,又指新政府應檢討服務投標制度,對各種基金資助並試驗成功的服務繼續作出支持,使其成為常規化服務。

Friday, June 15, 2012

非牟利基督教浸會醫院

浸會醫院賺3億不減價 被轟賺盡
【明報專訊】以基督教及非牟利掛帥的浸會醫院,去年收入高達19億元,並錄得3億元盈餘,較前一年多8%,令醫院儲備進一步推高至27億元,但該院表明收費無減價空間,盈餘將用以添置新儀器,明年停收「雙非」要轉營加強照腸鏡及胃鏡等服務。監察組織質疑私院擁巨額儲備的用處,批評政府監管不力讓私院「賺到盡」。

非牟利私院 擁27億儲備

據浸會醫院最新財務報表,該院去年收入19.2億元,按年升9%,當中15億來自住院服務,全年錄得盈餘3億元,較前一年多2000萬元,增幅8%。本身已坐擁24億儲備的浸會醫院現再添3億進帳,令儲備升至27億元。

雖坐擁巨額儲備,董事又不會分袍金,但浸會醫院醫務總監李海滋表示,現時收費無減價空間,暫亦無加價計劃,盈餘只會用來投入服務和更新儀器。他說﹕「年底會加添一部新的CT Scanner(電腦斷層掃描器),都要一二千萬元,還要維修儀器及加人工,因為政府加人工,我們都要調整。」

浸會:停收雙非 需添儀器轉型

浸會醫院所收內地孕婦數量全港最多,該院去年接收了12,865名孕婦,10,700名為內地孕婦。其產科套餐收費介乎2萬至5.5萬元,推算內地孕婦生意高達2億至5億元。

政府叫停明年私院收雙非孕婦配額,單非孕婦安排未明,浸會醫院至今仍未開始為任何明年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預約。李海滋承認內地孕婦服務是主要收入之一,明年應會繼續接收單非孕婦,料收入會受影響,將計劃增加其他服務範疇,包括增加照胃鏡及腸鏡等服務。「現在不夠牀位,普通手術都要等一星期,日後可縮短輪候時間。」

私家醫院聯會主席劉國霖表示,以每名內地孕婦收3萬元推算,估計去年內地孕婦為全港私院帶來10億元收入,暫難評估明年影響,暫未知如何應變。食衛局回應,明年單非孕婦來港產子的配額及安排,會與下屆政府保持緊密溝通和合作,有結果後會公布。衛生署至今尚未開始派發明年的分娩服務確認書。

關懷香港發言人郭家麒批評,以慈善團體註冊的非牟利私家醫院「賺到盡」,更斥政府監管不力。他說﹕「(私院)留那麼多錢幹什麼?實在不可太過分,應為香港人負責。」雖然浸會董事無分袍金,但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質疑﹕「會否當花紅分給自己友的醫生?」他認為浸會不應再加價。

明報記者 冼韻姬

Thursday, June 14, 2012

反大圍站上蓋建屏風樓關注組

反大圍站上蓋建屏風樓關注組

InMedia: 大圍人的心聲,你們聽到嗎?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

里約會登場 環團捐電動車 (14:40)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又稱「里約+20」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登場,環保組織捐贈電動汽車給與會者使用。

環保組織「全球人居環境論壇」13日在里約熱內盧向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主辦方贈送一批電動汽車,用於會議期間各國代表團和其他與會人員出行。

「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秘書長呂海峰說,推動綠色出行及建設具有可持續性、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是該組織多年的努力目標。此次「里約+20」峰會以綠色經濟為主要議題,順應了人類未來發展趨勢,而推廣電動汽車將是符合綠色經濟要求的新商機。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後勤負責人阿布達拉在贈送儀式上說,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綠色環保的電動汽車愈來愈有助於降低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電動汽車應用於此次大會,與大會主題高度一致。

此次交付給「里約+20」峰會使用的車輛是雷諾-尼桑聯盟在歐洲等地推出的幾款新型電動汽車。該公司同時還在此次大會主辦國巴西推出電動出租車,幫助該國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

「文物警示」歷來第二次發出
【明報專訊】為使公眾關注受威脅古蹟,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2005年起特設文物警示(Heritage Alert)計劃,透過各國專家評估,點出歷史古蹟的重要。ICOMOS為國際上唯一的文物保育非政府組織,其中一個職能是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就古蹟提供專業意見。ICOMOS於2009年首次對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發出首個文物警示,以阻止在1924年建成的圖書館上加建破壞性建築物。今次本港的政府山,則是計劃實施以來ICOMOS發出的第二次文物警示。

各地民間團體都可主動提交資料申請警示,但須經ICOMOS國際科學理事會審議及獨立評估。今次負責檢視政府山的屬於處理20世紀古蹟的小組,專家來自瑞典、南非、美國和澳洲,最終獲得3個國際保育組織聯署,除了ICOMOS代表,亦包括國際建築師聯會及國際現代運動建築遺址協會主席。

國際古蹟會促保西座 政府傾向拆
【明報專訊】繼古諮會專家小組建議中環舊政府總部(政府山,包括東座、中座及西座)「整體」應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本身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諮詢機構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亦宣布,決定為政府總部西座發出「文物警示(Heritage Alert)」,要求港府三思是否拆卸別具價值的西座。發展局長林鄭月娥預料今天公布最新的政府山保育方案,會建議改由政府保留地皮業權,但會繼續拆卸重建西座。

政府或保留西座業權

政府山關注組約半年前開始接觸ICOMOS,經過逾半年審議,ICOMOS連同另外兩個國際關注古物組織致函特首及候任特首,宣布向西座頒發「文物警示」,並要求叫停重建西座,認為應以一個整體群組考慮政府山發展。信中指出,西座建築精細、富歷史價值,是當年政府為考慮以西座「與民接觸」的特別設計,3座建築相輔相成。

發文物警示 「3建築相輔相成」

擔任政府山總建築師、現年已100歲的前工務司鄔勵德(Michael Wright)亦在英國發表公開信要求保留西座,指以另一座高樓大廈取代西座,只會破壞政府山結構,以及當中的自然寧靜和以人為本。

對於獲國際組織發出「文物警示」,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會上回應指有收到組織的信件,重申政府做文物保育也有國際依據,包括跟隨澳洲的《布拉憲章》,當中並未有提到在保育同時不准拆卸建築,又指西座未到「文化遺產」的級數需要保留。政府山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批評林鄭月娥「死撐」,漠視國際組織建議,是相當不尊重。

至於古諮會前日公布政府山的初步評級,林鄭月娥昨說,已參考小組意見,即中、東、西座分別獲評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而整個政府山用地被評為一級,最終拆卸西座是顧及不同效益,包括增加公共空間。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林鄭月娥講法誤導,認為專家所評定「一級」的,不是指政府合署的「用地」,而是整個「建築群」。

古諮會今日下午開會討論有關評級。

由信和營運非牟利組織

保育項目失敗例子
大澳文物酒店只開放兩房

【本報訊】舊大澳警署是通過「活化歷史建築計劃」改建成現在的大澳文物酒店。酒店由信和地產全資擁有的非牟利組織營運,發展商成立非牟利組織,和其他團體競爭古蹟,令保育界擔心此例一開,發展商只要自稱非牟利便可以用同樣藉口,控制更多資源。這間只有九間房的精品酒店,一晚房價由1,380至3,280元,酒店開放給公眾參觀的是兩間非常細小和幾乎沒有展品的房間,酒店各處放置告示提醒遊人酒店乃私人地方,令不少遊人望而卻步。

環團聯合反對沙螺洞建龕場

沙螺洞擬建龕場 10環團聯合反對
【明報專訊】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聯同10個環團發出聯合聲明,反對政府出售沙螺洞內4公頃官地予發展商發展骨灰龕場。他指出,計劃一旦落實,除了骨灰龕場佔地,通往骨灰龕場的道路亦會破壞16公頃的林木,龕場建成後每年春秋二祭將帶來24萬人次,亦會帶來嚴重污水及空氣問題。他們批評發展商的環評報告粗疏,要求政府擱置沙螺洞的骨灰龕場計劃,否則不排除提出司法覆核。

生態價值僅次米埔

沙螺洞骨灰龕場計劃佔地4.1公頃,發展商佔有該地一成擁有權,其餘九成需由政府以私人批地方式賣出。環評由上月21日起展開公眾諮詢,香港鄉郊基金、思匯、長春社、地球之友、嘉道理農場等10個環保團體,昨日發出聯合聲明,指出沙螺洞的生態價值僅次米埔內后海灣濕地,骨灰龕項目對該地生態將造成極大破壞。

林超英批評,發展商提交的環評報告粗疏,例如為該處生物提供珍貴生境的濕地、溪流等列為一般的草地、灌木或叢林;發展商建議於龕場附近興建的污水設施,將阻截該區流向下游的珍貴生態區域,而含有清潔劑、各種污染物的廢水亦會流出,毒害生態。他估算,骨灰龕場所提供的6萬個龕位,若以10萬元一個計算,發展商可進帳60億元。

林超英斥環評粗疏

他又指出,公眾諮詢期於本月19日結束後,公眾的意見及環評報告將於25日呈交環諮會環評小組審議,批評時間太倉促,環保署只有3個工作天處理大量公眾及環團的意見,以他的公務員經驗,要在如此短時間消化公眾意見及內部討論,根本「不可能」。

Wednesday, June 13, 2012

國際特赦促查民運人士李旺陽死因

國際特赦促吳邦國查李死因 (15:18)
國際特赦組織向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發表公開信,促查民運人士李旺陽死因。

總部設在倫敦的人權組織「國際特赦」向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發出公開信,敦促中國當局對李旺陽死因展開完整和獨立的調查,並保護他的家人不受非法拘禁或被非法限制自由。

國際特赦組織說,李旺陽被指使用棉布吊頸自殺,但家人發現他時,他的腳是踩在實地上的。

(英國廣播公司)

文化界醞釀挑戰霍震霆議席

文化界醞釀挑戰霍震霆議席
【明報專訊】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代表霍震霆的表現一直為人詬病。工廈藝術家關注組周俊輝早前發起「踢走霍震霆」行動,透露正在「伙炭」藝術村或其他團體的董事局物色人選,在立法會選舉挑戰霍震霆,但因文化界沒有「個人票」,其準候選人或須待「伙炭」正式成為選民團體才能報名。

周俊輝透露,「伙炭」已收到選舉事務署口頭通知獲批選民資格。

「伙炭」藝村覓人選

按條例,準候選人如在某些專業界別如會計界參選,必先要成為該界別選民,但文化界沒有「個人票」,本報向選舉事務署查詢,署方回覆指準候選人須「令該功能界別的選舉主任信納他與該功能界別有密切聯繫」,該準候選人便能參選。

發言人補充,根據《立法會條例》,「有密切聯繫」情包括準候選人團體選民的成員、會員、合伙人、僱員或高級人員等。準候選人並可於即日起至7月17日,申請要求提名顧問委員會提供意見。

團體被拒登記文化界選民

音樂人被拒登記文化界選民
被指團體太新 之前演出太遠

【明報專訊】繼粵劇泰斗阮兆輝和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被拒登記為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組別選民後,近日再添新個案。音樂人許少榮2005年和今年分別獲康文署和藝發局資助舉行音樂會,但較早一次被指距今太遠,剛過去一次又被質疑團體太新,申請被拒;動畫家麗明過去曾以個人身分3次獲藝發局資助,但亦因政府不容許文化界有「個人票」選民,最終不獲選民資格。

許少榮今年曾以香港陶笛文化協會名義接受藝發局場地資助,於7月舉行陶笛音樂會,5月選民登記快將截止時,他響應朋友號召登記做選民,但選舉事務處回覆稱協會去年9月才成立,「運作時間太短」,拒絕其申請。

得獎動畫家同被拒登記

許其後想到2005年前曾以「友舞聲氣」的團體名義接受康文署資助,於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舉行音樂會,今次處方指他的資助距離選民登記日期太遠,續拒其申請。

動畫家麗明過去最少3次接受藝發局資助,2006年更藉藝發局資助,以《泥人生》榮獲日本動畫短片大賽優異獎。但由於其資助以個人身分申請,而文化界不接受「個人票」登記,因此她亦不能取得資格投票。

「創意香港」資助不獲承認

最令黃麗明氣憤的,是其所屬的香港動畫製作人協會,剛於今年3月接受「創意香港」項目資助,舉辦「香港動畫60年」展覽,惟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創意香港」疑因太新,現行條例未及更新納入它,令黃的團體未合資格成為文化界選民。

工廈藝術家關注組召集人周俊輝質疑,不少藝術家是獨立創作,「你能想像十幾個人一起畫畫嗎」,「就如白雙全,他是代表香港到威尼斯雙年展的,一個代表香港的藝術家,這是官方承認的,為何都不能登記?」周指藝發局既然能制訂文化界名冊,選舉事務處也可採納,用作分辨個人身分的文化人,長遠則應取消功能組別,達至一人一票。

選舉事務處早前表示,根據條例,主要目標是促進藝術的法定團體及註冊團體,且曾獲藝發局、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康文署或民政事務局在緊接該團體申請的日期之前6年內批予資助金、贊助金或演出費用,該團體便合乎資格登記為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界別的選民及文化小組的投票人。

明報記者 陳洛明

跨局管理樹木 環團失望

梁環保政綱不提樹木
跨局管理百萬棵 環團失望

【明報專訊】發展局長林鄭月娥任內成立樹木辦及綠化辦加強樹木管理。本報獲悉,隨新政府架構改組,兩辦公室將撥歸運輸及工務局,與納入房屋規劃及地政局的規劃、地政總署等其他保樹部門「分道揚鑣」,未來需跨局管理市區逾100萬棵樹木。候任特首梁振英的環保政綱之中,同將保樹工作融入城市規劃政策,逾2.5萬字政綱隻字不提「樹木」,環團指爭取多年的樹木法未過渡成新政府重點,對此感到失望。

環團促立樹木法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出,樹木政策仍有不少改善空間,如市區九龍塘的私人豪宅地皮近年交易頻繁,但這些土地上的樹木監管不足,要求新政府檢視保護樹木政策,並成立樹木法堵塞漏洞(見另稿)。

現屆政府成立樹木辦,始於2008年赤柱塌樹壓死一名19歲少女,時任政務司長唐英年曾率樹木管理專責小組,檢討樹木政策,終由發展局增設樹木辦及綠化辦,統籌各部門管理轄下的樹木。樹木辦及綠化辦總監,與文物保育專員,均屬於發展局轄下的文物、計劃及資源管理部,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統領。

樹木辦納運輸工務局

立法會政府架構重組文件顯示,梁振英建議分拆發展局,改組後規劃署、地政總署等將納入房屋規劃及地政局,主力房屋供應,文物保育則交新增的文化局負責,其他工務部門納入運輸及工務局。

立法會文件未交代樹木辦及綠化辦去向,本報據悉,該辦公室將被納入運輸及工務局,由該局的常任秘書長統領,目前的樹木辦總監周錦超預料會過渡至新政府。

消息人士稱,當局考慮到,樹木辦擔當統籌各部門管理樹木的角色,當中涉及負責全港綠化總綱圖的土木工程拓展署,以及多個工務部門如路政署、建築署及水務署,管理的樹木多達逾100萬棵,因此將樹木辦置於工務局之下,可繼續發揮協調各部門的作用。

林超英否認遺漏

不過,本報發現,梁振英長達2.5萬字的競選政綱中,隻字不提「樹木」,無詳細論述如何加強樹木保育。有份撰寫環保政綱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接受查詢時,否認政綱遺漏了樹木保育,他稱,環團認為樹木保育應放在城市規劃的範疇處理,才未有在環保政綱中提及。

樹木辦主要負責保育官地上的樹木,私人土地樹木如何加強管理將是下任政府的保育危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指自1970年代起,政府已先後在土地契約中加入「樹木保育條款」和「園境條款」,訂明承批人有責任妥善管理私人土地上的樹木。

蘇國賢則認為地契作用不大,認為蓄意逃避保育樹木的業主,只要「先斬後奏」,即在發展或重建現有項目前,先砍去原地樹木,政府事後加入保育條款於事無補。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第三跑道諮詢推倒重來

第三跑道諮詢推倒重來
【明報專訊】機管局就興建第三條跑道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框架,諮詢期原定昨日結束,但在環團聯手施壓,質疑簡介有重大缺漏下,環保署在最後關頭罕有要求機管局補交相關資料,意味諮詢要推倒重來。

環署要求交更多資料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蔡家民形容是環團的一場小勝利,但批評環保署於十多個環團發出聯署聲明翌日,才要求機管局補交資料,質疑署方只因環團施壓才駁回項目簡介,未有做好把關。

機管局發言人回應稱,上周五收到環保署長通知,就海洋生態、噪音、健康及危害等各方面,提供更多資料。

環保署發言人證實,經審視工程項目簡介及公眾意見後,已發信要求機管局根據《環評條例》提交附加資料。《條例》雖無列明「死線」,不過按法例規定,機管局提交附加資料後,須重新啟動為期14天的公眾諮詢。

新跑道造價預計達1362億元,填海約650公頃,相等於半個機場島。由於填海覆蓋範圍大,並涉及中華白海豚棲息水域,惹來環團高度關注,並質疑項目簡介未有全面評估各項重要環境影響。

香港公路學會

「香港橋王」 劉正光
【明報專訊】劉正光是築橋及道路專家,1966年加入路政署任職助理工程師,1996年晉升為路政署副署長,多年來主要負責建橋工作,曾負責青馬大橋等多項本港大型橋樑工程,有「香港橋王」之稱。2000年,劉正光獲委任為土木工程署長,至2002年12月退休,其後當選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他亦曾出任香港公路學會會長。

憤怒荷馬:我討厭做善事


憤怒荷馬:我討厭做善事(一)
我冒着跟老友反目的風險,在今期寫一個思索良久卻遲遲未有下筆的題目,就是攻擊黃元山的最愛:公益慈善服務。認識我的人也會知道,我很討厭做善事。在我詳細解釋原因前,讓我先說幾個捐贈的故事。

捐贈奶粉好困難

去年3月,日本地震爆發海嘯,引致核電廠輻射危機,再加上內地的奶粉水貨客競爭,香港的奶粉經常被搶購一空。當時我女兒剛剛轉食奶粉,所以家中買了幾款不同牌子的奶粉讓她選擇,而同一牌子往往多買幾罐,免受缺貨之累。當女兒最後選定某個品牌時,家裏還存放了十多罐全新未開封的奶粉。當初購買時,滿以為多出的可捐贈慈善機構,誰知向義工前輩請教時,她所屬一家幫助母親的志願機構,原來並不接受任何食物捐贈。我心想奶粉當白白浪費了,幸好得到一位熟悉不同慈善機構的朋友A幫忙,經她穿針引綫,終於找到了一個有需要的家庭,還聽了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那個家庭負擔不起奶粉錢,只能餵嬰兒食稀粥水,以致寶寶嚴重營養不良。奶粉給了這家庭,感覺非常良好,但心裏暗忖,為甚麼捐贈奶粉如此困難?

重慶大廈有古惑?

公司有數人離職,幾台電腦給投閒置散。電腦「腦齡」已經4、5年,但應付上網和普通文書工作仍然勝任有餘。我送了兩部給家中傭人,她的反應猶如我是再生父母,感激流涕。朋友A提議我將電腦送予她認識居住在重慶大廈的政治難民,不過我疑心重,質疑他們覬覦的是賣掉電腦所得的金錢,所以沒有送出。我只想把電腦捐贈給真正需要的人,最後終捐予一家專門回收舊電腦的慈善機構。為此我還花了很多時間,更換損壞了的零件及尋回隨機的驅動程式和軟件,希望省卻回收機構修理電腦的不便。但當義工按鐘上來公司,開始打包那幾台電腦和零件時,我的感覺是這跟回收垃圾無異。我看着捐出的電腦受到前所未有的粗暴處理,例如義工把LCD Monitor狠狠壓着鍵盤,再把電腦主機壓住LCD Monitor猶如三文治時,我後悔不已。

平賣玩具被洗板

朋友的女兒開始長大,她想把玩厭了的嬰兒玩具捐出。不過,她所聯絡的慈善機構不知何故不收這些寶寶玩具,最後她在互聯網上的拍賣場,以極低價錢將它們出售,而買家很快便出現。買家來自低收入家庭,得知價錢後喜出望外,因為能為家中寶寶添置本來負擔不起的昂貴玩具。朋友收了錢,看着買家心滿意足的離開,她感覺甚為快樂,真正覺得自己在行善。可惜是,朋友在買賣場的留言板受到惡意攻擊,相信是有人不忿為何願付更高價錢,最後卻被價低者捷足先登。

說這三個故事的目的是甚麼?不知讀者有否和我一樣,從這些事例中隱約看出所謂慈善背後的奢侈和浪費。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原來要克服很多經濟學上的問題,例如Information Asymmetry(資訊不對稱)、Agency Problem(代理問題)等。在此先賣關子,留待下期再討論,和黃元山唱一次對台戲。

iMoney 2012年4月21日


憤怒荷馬:我討厭做善事(二)
今期鵲巢鳩佔,借黃元山檔期繼續質疑他的喜好。首先,我想提出一個免責聲明。以下我將以經濟學角度出發去剖析慈善工作,但心水清讀者大概會指出行善和經齊學本來就格格不入,將兩者混為一談是狗屁不通。兩者的根本差異是:行善者處處為他人設想,捨己為人;而經濟學最常用的假設卻是每人都是Utility Maximizer,意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我如何合理化這個討論的據點,就要借用物理學去跟讀者交代交代。

我們中學時所學習的Newtonian Physics理論上是「不正確」的,所以才會有Quantum Mechanics和Relativity等新理論出現,用以解釋Newtonian Physics解釋不到的物理現象。不過,「不正確」並不代表無用,因為就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情諸如築天橋和造火箭等,「錯」的牛頓理論已足夠為其中所出現的物理問題提供答案。我想說明的是,經濟學的假設和慈善行為兩者在概念上雖然背道而馳,但不代表不能相提並論。就如我從前的文章提及,經濟學說穿了是Common sense,而Common sense可解釋很多現象,而今期我集中論及的,是做善事時所出現的一個經濟學問題:中介人。

把剩餘和貧乏連起來

次我必須承認的是,我討厭善事這個Concept,故此從沒有深究慈善機構如何運作,有可能對他們存有誤解。若有出錯,敬請見諒。另外,我的生活圈子很少有機會跟基層接觸,他們生活的拮据,我只憑觀察和聯想。不過,除非他們的實際生活比我想像中更好,否則我和基層即使若即若離,也應該不會影響我以下的推斷。

要進入正題了。每次駕車途經西環,都看見彎了背,瘦骨嶙峋的老人家吃力地推着手推車,車上堆放的是一塊一塊有待變賣的舊紙皮。當下我會暗忖,費那麼多氣力,僅換來幾塊錢的回報,值得嗎?繼而再想,於招呼曾特首的私人遊艇內所浪費了的食物,肯定遠超這些老人家變賣紙皮的回報吧。故此我深信,在香港某處正有很多有價值的「垃圾」被浪費掉,與此同時,卻有很多人希望有幸得此「垃圾」並會珍而重之。關鍵是,怎樣才可以將這兩點串連起來?若然成功,這將會是一個富有效率,真正減少浪費的美事。

不過,串連是有難度的。有幾難從求職市場中便能管窺一二。僱主願意付出高薪厚祿,但聘不到合適的僱員。而求職者可能光有一身技能,卻與伯樂無緣。然而,雙方只要願意付出代價,問題或可迎刃而解。僱主登報招聘,或僱用獵頭公司;求職者則須漁翁撒網,不放過任何機會。總言之,雙方都需要付出努力令串連難度降低。

慈事中介人應否收費?

串連捐贈者和受惠者,難度更大。站在受益人角度看,正正由於他們連小小代價也付不上,才需要社會的幫忙。即使他們有心減低串連成本,始終也是有心無力。至於捐贈者,打個比喻,香港地鮑參翅肚的夜宴比比皆是,席上客寧願將普通人的月薪經消化變屎,或者變成足以害死自己的膽固醇,也不會考慮饋贈社會。情理上,捐贈者應該幫忙降低串連的難度。實際上,很多人都是一毛不拔,要求他們付出更多簡直是天方夜譚。即是,就算有簇新的舊衣服、舊電器,也隨時因為捐獻須付額外代價,而令它們變成真垃圾。

因此,一個熟知供者和求者的中介人似乎是功不可沒,有如地產交易有賴經紀之力,求職市場需要獵頭公司等。可是,事情尷尬之處在於經紀因為提供了方便和資訊,所以順理成章收取中介人費用,但作為成全慈善美事的中介人,又應否收取中介費用?做善事的底綫究竟設定在哪?兩星期後討論再續。

iMoney 2012年4月28日


憤怒荷馬:我討厭做善事(三)
上次指出一個理想的慈善機構,應如資訊的中介人,串聯捐贈者和受惠者,今期續前文繼續探討慈善中介人的角色。套用這比喻後,爭議性最強的莫過於作為慈善事業的中介人,他應否如其他經紀行業般,收取中介費用,所以我決定避開這難題。我姑且假設慈善機構收取中介費用是理直氣壯,而集中討論他們有否做好中介人這份工(即使我由始至終堅持慈善事業收取手續費,有如「從乞兒兜搶飯食」,邏輯上令我不能明白這中介人還有甚麼「慈善」可言)。

所有中介人行為無異

保持資訊優勢是中介人的生存空間(Informational Advantage)。舉例地產經紀所以能賺取買賣樓宇的佣金,是因為他們同時掌握了買家興趣和樓盤這兩項重要資訊。若要交易成功,經紀一方面要說服買家樓盤如何抵買,另一方面則慫恿賣家,指市價已處於高峰。一言以蔽之,買賣雙方對市場愈不了解,地產經紀能榨取的中介費便愈可觀。經紀若以個人利益為主導,保持資訊優勢是必然。

至於「慈善中介人」如何運作,理論上當然跟地產經紀的意圖相反。「慈善中介人」的目的不是賺取最多收入,而是幫助更多弱勢社群,所以他們毋須着力誓保資訊優勢,反而會不斷加強捐贈者和受惠者之間溝通。惟事實是否如是?首先,我不覺得直接將物資捐贈受惠者是容易的事(當然,我不排除這是我個人問題);其次,若然有一天你想為弱勢社群籌款,遂前往各大慈善機構查詢其「拍心口」名單,即是他們需要籌款時會找那一個商業機構那一個聯絡人,你猜他們會否樂意和你分享究竟哪些機構的心口才「好拍」?我不想將答案明言,但我覺得「慈善中介人」最終也是和利己中介人的行為無異。

No upside No downside

既然慈善機構會收取費用,又要保持資訊優勢,其實已經和一盤生意差不多。那麼,這門中介人的生意管理得如何?中介人的薪酬制度一向是佣金制,目的當然是鼓勵經紀們多勞多得。每完成一項交易,經紀才能收取中介費,如此經紀才會盡心力看待每宗交易。而這個簡單的Revenue Model,已成就了不同類型的中介人生意,例如地產經紀、獵頭人和eBay等。

至於慈善機構的運作,是首先扣除經常性開支,剩下的才作為慈善用途,意思是既無Upside,又無Downside。無Upside是指「慈善交易」若超額完成,慈善機構並沒有額外花紅;無Downside是指善款收入優先用來支付營運開支,籌款額下跌機構也不會「蝕入肉」,情況有如中原地產可將交易款項用來發工資,那麼即使這個月經紀「搵唔夠數」,也有人工袋袋平安。如此安排,中介人根本沒有動機可言,既不會爭取更多交易,也不會苦思良方縮減經營成本。

最後,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介費用。地產經紀大概是2%,獵頭人不過一成。至於慈善機構,一元捐贈能剩下八毫已屬經營有道,但言下之意是中介費仍佔了最少兩成,兼且是從弱勢社群中榨取。吸血能力之高,可真連iBanker也要甘拜下風。(再續)

iMoney 2012年5月19日

(待續)


黃元山覆憤怒荷馬:我討厭浪費
May 7, 2012

老友憤怒荷馬寫了兩篇關於「我討厭做善事」的文章,說道:「是攻擊黃元山的最愛:公益慈善服務。認識我的人也會知道,我很討厭做善事。」

說真的,認識了憤怒荷馬這麼多年,和而不同的時候很多,這也正是跟他談話有趣的地方,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互相衝擊。讀過這兩篇文章後,他似乎是說他「討厭做善事」,是因為「所謂慈善背後的奢侈和浪費」。但我卻認為,「討厭奢侈和浪費」和「討厭做善事」是兩回事。

行善符合經濟效益

我完全同意憤怒荷馬所舉的三個例子,揭示了現今慈善機制底下,有不少效率低的地方,令社會資源出現錯配,就算捐獻者有心,也未必能富效率的以及按優先次序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手上,造成浪費。我也同意憤怒荷馬的建議,就是「串連捐贈者和受惠者」的中介人。之後會再探討這「中介人」的收費和慈善是否存在衝突。不過,我且先表態,個人而言完全不覺得這兩者有任何衝突。

事實上,我不同意「行善和經濟學格格不入」,相反,我認為行善必須符合經濟效益。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的看法是:「If we can find approach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poor in ways that generate profits for business and votes for politicians, we will have found a sustainable way to reduce inequity in the world。」我相信,Bill Gates現在每天的挑戰,就是找一個最有效率、最少浪費和最可持續的行善方法。

看到慈善機制的低效率和資源錯配問題,我們憤怒過後可以有兩個選擇:放棄或參與改變現有的缺失。就算不參與改變,我認為也不應該放棄行善,因為在憤怒荷馬第一個故事中,正是靠他和朋友A的幫助,那個「因(家庭)負擔不起奶粉錢」的寶寶,可以不用只吃稀粥水以致嚴重營養不良。正正是他和朋友A的堅持而減低了慈善市場的交易費用,把物資運到有需要的人手中。這是對我們所有人的鼓勵和榜樣。

所以,我們可以「討厭奢侈和浪費」,卻非討厭善事本身,除非所有善事皆是浪費;但從憤怒荷馬捐奶粉的故事可見,並非所有善事都是浪費的。

面對「不善」盡力改善

最後,我也不同意憤怒荷馬所言,經濟學的假設Utility Maximization等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為只要個人的Utility function中一小部分是其他人的Well-beings,便已經解釋了行善的本質。決定把甚麼東西放進自己的Utility function中,每個人或許不同,卻可以有自由選擇。

而我也不同意他所言「行善者處處為他人設想,捨己為人」。關鍵是「處處」兩個字。

我曾在《好人好事Vs壞人好事》一文中指出:「等到你的動機百分百的純正(才去做慈善),只有兩個可能:一是你也變成偽君子,連自己也騙了,成功的把自己弱點對自己也隱藏了起來;或是你永遠也不會做慈善。」不是「善」而去「行善」,就是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善」;「善」並非只屬一個唯心概念,而是一個行動:像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期望在「不善」的自己和現實生活中把「善」盡量實踐出來。

經濟學和行善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愈有效率、愈少浪費,「善」的力量也愈大。而且,「利他」可以存在於經濟解釋中,而「自私」也不能阻礙行善的表達。


覆憤怒荷馬及黃元山:我喜歡浪費
讀者Tim (source)

本來在網上看見憤怒荷馬談及慈善浪費的文章已經有一點衝動要回應,見也引起黃元山加入討論。作為讀者碰巧同時閱讀到你們的文章,看到你們的看法,心中按捺不住也有點看法想分享一下。先不得不說說我非常認同 “「討厭奢侈和浪費」和「討厭做善事」是兩回事。」” 這句話。但是憤怒荷馬想說的是善事暗示了奢侈和浪費,所以善事即使包含了我們喜歡的善,最終也因奢侈和浪費變成一件「惡事」。

什麼事都有效率,怎管善事惡事

問善事有沒有效率,答案一定是「有」(經濟學假設個人行為利益極大化,只要某人做了某事,某事對那個人而言必然有效率。)。說「沒有」的是因為忽略了局限條件。是什麼?交易費用,一矢中的,主要是訊息費用。憤怒荷馬說的三個例子,三個都是關於訊息費用的問題,找朋友幫忙尋找奶粉家庭,舊電腦回收機構尋找電腦用家,互聯網拍賣場尋找玩具小孩都是尋求訊息的方法,都是訊息成本。

為什麼明知有成本都要做善事?

做善事光給成本當然沒有人會做,善者得到的儘管是因為彌補做了壞事心靈安慰也好,滿足高尚情懆的心理也好,當然也可以是最值得鼓勵的那種推己及人的仁愛,必定是某些精神上的價值獲得。行善者認為所得的多於成本,就是經濟學的硬道理。慈善機制的出現就是有節省交易費用的作用,是「以較低成本的做法取代較高成本的做法」。它們是施者與受者的中間人,免卻我們尋找對方的時間精神。對於他們應否收費,最簡短的答案是,不要把別人看作也有義務幫助你行善。他們提高效率是滿足行善市場的經濟行為。我認同他們有提高效率的空間,但沒有了它們,我想就不會有憤怒荷馬那個奶粉及電腦例子,是因為連浪費的機會也沒有,會是更大的浪費。

真假君子

把行善者基於滿足自己心理事的動機說成自私,把行善者說成偽君子,是誣蔑。不排除幫助別人可以是因為可恥的動機,但是也不可排除行善者捨己助人的仁愛也是存在的。說行善者都是經濟學中的自利,以個人(精神)利益去做善事沒有問題。把他們說成是我們平時所理解自私自利的「自私」,實在不對,因為他們即使為自己(精神)利益出發,但始終包括了「為他人設想」的元素。而且那種利益應是自發的,而不是受者回報的。

仁者王天下

善事是自己主觀願望與他人主觀願望的切合,只要施者把「幫助他人」的精神價值看高一點,蓋過行善的交易成本,使我們做善事有所益,受者主觀願望的物質價值就有機會實現(也帶精神價值),沒有前者則沒有後者。前者實現了後者,是社會價值提高。我們應該鼓勵善事,增強人們對善事的Utility,以最低的交易費用行善,讓人們對自己做的每件善事都有淨益,自然會多作善事。社會受者愈多,實現的價值愈多。

現在我寫你們一篇文章,付出了時間,不收稿費,善事一椿。但給了你們抒發了自己的理念,怡然自得。有沒有浪費?半點也沒有。我們應該為身邊的人多做善事,社會的價值將更上一層樓。


為何我討厭做善事?(完)
撰文:憤怒荷馬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原本打算寫十數篇攻擊慈善行為的文章,不過算算指頭,寫十篇文章需時多過半年。即使我不喜歡做善事,也不至十冤九仇,需要花半年時間為之抓狂。再者身為一介宅男,專注力不足的缺點很快會發作,所以決定於今期作簡單的結尾,剩下的內容留待日後討論。

之前寫的三篇文章,皆集中批評慈善機構的不足,沒有真正為我這個系列的文章點題:為何我討厭做善事?前三篇是鋪排,現在我必須為善事作一個清晰定義,才能為我的立場答題,那究竟甚麼是善事?

如何為善惡分界

善事之一:若然某天一個餓得半死的叫化子向我懇求食物,我自然不會「托手肘」。但你可有想過,這叫化子即使因我的幫忙而過得了今日,也未必能苟延殘喘至下個星期。但由於我們的「善心」一般並未偉大至供養這叫化子的下半生,所以對很多人來說,解這燃眉之急已經是善事,但這根本這就是安慰自身心靈多過解決叫化子的真正困難。

善事之二:我曾在孤兒院助養小孩,聽在耳裏這當然是善舉一樁。但難道你不知道,院童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供應,而是家庭溫暖?可我卻寧願假日相約朋友飲酒或留在家裏打機玩DIABLO 3,也從未要求探望我助養的那個小男孩,成為他的「長腿叔叔」,給他帶來一點模擬的家庭溫暖。

黃元山經常親赴中國偏遠山區採望兒童,為他們的教育付出努力。可我經常取笑他,他大不了只是教曉山區兒童用英語說「How are you」和「I am fine」。即使我深信讀書可以改善現狀,但中國山區教育的貧乏和地方落後的先天因素,再多努力也是枉然,善心有餘卻沒有成效。不過,除了我之外,又有誰會對着黃元山說:「喂,你又去山區和孩子唱歌嗎?這除了自我感覺良好外,你覺得這事善在那裏?」不過,這卻被廣泛公認為善事之三。

好了,那麼人世間之惡又是甚麼?若有某貧苦生,獲得哈佛大學取錄,卻因支付不了昂貴學費而不能出國。我會盡力為他籌募學費盤川,但條件是他畢業後必須還錢,或者為我的公司打工。這不是善事,是我個人充滿私利的投資惡事,但結果比做一件善事更能改變人的一生。

之前的文章提過,在香港不難看見瘦骨嶙峋的老人家冒着危險,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推着手推車,拿濕紙皮去變賣。如果不是最低工資立了法,我不介意以時薪14元請他們來我公司做茶水阿姐,我不會替她買勞保,也不會提供額外福利,明顯是欺壓弱勢的無良僱主,可你不能否認,我這樣做便確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可這是甚麼?這是世間的惡事之二。

還有惡事之三:協助投資銀行家賺得盤滿缽滿,但導致全球經濟千瘡百孔的次按結構性產品,在泡沫爆破前,為多少窮人置業安居,提高了生活質素(可參考較早前在本欄刊登的《佔領貧民窟》一文)。華爾街的貪婪曾帶給窮人財富和希望,窮所有慈善機構一生之力也望塵莫及。

利益掛鉤才會恒久

大眾所接受的慈善行為,很多時只解燃眉之急,實際不能改變受惠者的人生。相反,以剝削和自私為出發點的「無良僱主」,他們的「所作所為」反而更有望根治問題。正如黃元山引述Bill Gates對善事的看法,就是做善事必須和利益掛鉤,才可以恒久。理由很簡單,有多少人能貫徹始終去幫助人而不是止於皮毛?善心其實非常有限,所謂愛是無盡根本是廢話,我們胸臆裏的善心瞬間就會掏空售罄。如果兩者擇其一,做受人敬仰但無實際效果的善事,還是做遭人鄙視但能改善他人生活的具利益性生意,我必選後者。

iMoney 2012年6月12日

Monday, June 11, 2012

明愛向晴軒

中產消費狂求助升
個案﹕欠債18個月糧

【明報專訊】明愛向晴軒發現,過去5年,具大學學歷、高收入、專業的中產階層因消費而欠債的求助數字急升,每宗平均欠債金額達50至60萬元。最嚴重者,有月入5萬的金融界專業人士為消費借下90萬元,是月薪的18倍。向晴軒表示,專業人士工作壓力大兼生活枯燥,借消費填補內心空虛普遍,建議有需要應接受輔導。

兩成半求助者具大學學歷

向晴軒表示,2007至2011年期間,向晴軒共接獲1444宗因消費而欠債的個案,其中具大學學歷者的求助數字,由2007年約14宗增至2011年的38宗,升幅逾1.7倍。具大學學歷者佔求助總數亦由07年的6%升至2011年的25%。

從事專業工作的個案如教師、護士等,求助數字亦由2007年約7宗增至2011年的18宗,專業人士佔求助比例亦由2007年的3%升至2011年的12%。

平均欠債60萬元

月薪3萬至5萬元的高收入群組求助數字亦見上升,由2007年2宗增至2011年的8宗,由1%升至5%。

向晴軒智慧理財及輔導服務項目主任翁麗萍表示,「專業人士工作壓力大,終日埋首工作,生活枯燥乏味,難得有假期就會不斷『吃、喝、玩、樂』,並購買高科技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相機等,以填補空虛的心靈」。她又指出,專業人士有較高的收入,消費普遍較闊綽,故欠債金額相對較多。在涉及專業人士個案中,平均每宗的欠債金額為50至60萬,比中下階層金額多出30萬,其中有月入5萬的金融從業員,更因過度消費而累積了90萬的欠款。

向晴軒建議,政府應鼓勵市民接受理財教育,不論收入、職業、教育程度,都應學習理財的基本原則,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並控制物慾,若按捺不住要購買沒實際需要的物品,就應該尋求輔導。

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

虐老個案近年大增
團體促立法列刑事

【明報專訊】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發現,虐老個案近年不斷上升,由2006年1136宗求助個案增至去年的2212宗,當中以財產侵吞比例佔最高,團體估計與去年政府派發6000元及樓價上升有關。團體促請政府將虐老刑事化,並投放更多資源處理虐老個案。

侵吞財產比例最高

團體處理的虐老個案主要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及財產侵吞。當中以財產侵吞的個案比例佔最高,由2008年佔總數約30%大幅上升至2011年的60%;而直至今年6月的1183宗個案中,財產侵吞亦佔60%。

團體估計財產侵吞個案大增是由於政府派發6000元,部分子女會藉故向老人家拿取該筆金錢。加上最低工資實施後,在業長者的薪金有所調升,有子女亦會取走其薪金。此外,近年樓價上升,有子女會取悅老人家簽署與業權相關的文件,最後將單位轉讓予自己。

團體促請政府修改法例,將虐老刑事化並立法處理。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會長趙傑文指出,現時的《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只能以民事保障被虐長者,「虐待貓虐待狗都是刑事,但虐待老人家卻不是刑事」,令警方收到求助個案亦不能介入,社署亦只會消極跟進求助個案。本港現時只有針對虐兒和虐偶的法例,團體促請政府以獨立的法例保障長者的權利。

聖公會首辦老人癌症醫院

聖公會首辦老人癌症醫院
收回港中醫院現址明審訊

【明報專訊】香港聖公會3年前公布活化中環聖公會建築群計劃,包括收回已出租56年的港中醫院現址,改建成11層高的社區綜合大樓。據悉,聖公會入要求港中醫院限期前遷出的官司,明天將在法庭審訊;聖公會近日經過討論,決定修改日後大樓用途,改為興建聖公會全港首間非牟利私家醫院,醫院日後將設逾200個位,主要提供老人科和癌症治療,以協助應付人口老化問題。

聖公會去年兩次入稟高等法院,並要求法庭以簡易判決方式,直接下令要求港中醫院遷出,高院將於明天審訊。聖公會指出,重建計劃原定於今年初展開、幼稚園亦將於今年暑假遷出配合重建,故若港中醫院仍未肯遷出,重建將一拖再拖,目前按進度,至少2016年才會竣工。

中環聖公會建築群屬政府2009年落實「保育中環」8個項目之一,由聖公會承諾保留3幢一級歷史建築,即會督府、聖保羅堂及教堂禮賓樓,以及二級歷史建築舊聖公會基恩小學,換取政府准許在旁興建一座11層高綜合大樓和一座18層的住宿大樓,並把部分教育設施遷往畢拉山地段。

聖公會初期計劃,將現時港中醫院的位置,改建成約10萬呎的綜合大樓,或變成出租私家醫療中心,並設老人中心等社區服務,部分樓層則會用作為聖公會總部辦公室。聖公會教省辦事處秘書長管浩鳴牧師接受查詢時透露,教會已修訂重建方案,決定將日後新大樓建為聖公會首間私家且非牟利的「特殊醫院」,專接收癌症病人和老人病患,並表明不會開設產科,他說﹕「我們衡量過後,覺得聖公會也有能力自己辦醫院。」

不做人工流產 不設產科

衛生署指出,目前並無接到有團體於港中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的申請。管牧師解釋,由於計劃仍屬初步概念,他們需待港中醫院搬走,才會正式聘用醫生和詳細規劃。至於大樓建築設計,由於毋須大改變,教會已初步知會發展局,教會將在今年9月諮詢區議會。

他又指出,原定在大樓加設的社福設施,將轉為醫院病,預計整間醫院可合共提供200張病。聖公會的辦公總部則會搬到筲箕灣。

管浩鳴說,由於日後新醫院不屬於大型醫院,故選擇老人科和癌症為主打,以配合本港需要。他說,人口老化屬本港大勢所趨,中西區亦有不少服務需求;至於現時港中醫院有提供人工流產服務,管牧師指日後教會醫院不會有此類服務,亦不設產科。

根據食衛局資料,目前全港的私家醫院以港中總樓面面積最小,約2.5萬呎;最大則為聖德肋撒醫院,佔地74萬呎。日後聖公會若創辦約10萬呎的醫院,面積將會相等於現時的嘉諾撒醫院或荃灣港安醫院等。

明報記者 鄭穎瑩

Saturday, June 09, 2012

議員質疑哈羅假扮非牟利團體

年繳收益3%回英
議員轟港哈羅扮非牟利

【明報專訊】教育局昨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2.7億元免息課程貸款予哈羅國際學校,並首次透露香港哈羅分校每年需向英國正校繳交淨收益3%。有議員批評,哈羅每年學費13至15萬元,質疑假扮非牟利團體,變相將收益輸送英國本校,加上獎學金不足令哈羅成為「超級貴族學校」,要求當局日後加強監管。

財委會最終以28票贊成、7票反對及2票棄權,通過向哈羅批出2.7億免息貸款,用作興建基本校舍設施。議員質疑政府以「超抵價」1000元批出屯門掃管笏地皮建校,涉款10多億;加上免息貸款涉及利息逾8000萬,質疑政府輸送利益,要求交代香港哈羅分校是否需向英國正校上繳費用。

立會照撥2.7億貸款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美寶引述文件,稱香港哈羅須按年支付淨收益3%予英國哈羅正校作牌照費。她強調,香港哈羅的辦學團體和學校均是法定非牟利機構,政府與學校簽訂服務合約時要求每年上呈財務報告,如違反合約當局有權終止合約及收回辦學權。

有傳媒報道質疑特首曾蔭權和教育局長孫明揚插手,令哈羅於2009年獲批地建校;陳美寶昨澄清二人絕無干預審批,強調教育局校舍分配小組遴選公平公正。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質疑哈羅每年學費13至15萬元,家長須購買債券或支付建校費等,最多涉款300萬元,難以負擔。

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回應,服務合約規定哈羅須將學費一成撥作獎助學金,哈羅暫已撥出75萬元,足撥予8至10名學生。議員批評獎學金不足,令哈羅成為「超級貴族學校」,促請當局加強監管該校獎助學金撥備及使用。

環保界反對建第三跑道

林超英反對建第三跑道
【本報訊】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公眾諮詢下周一結束,環保界盡最後努力反對。有份協助候任特首梁振英撰寫環保政綱的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打破沉默,發表聲明質疑興建第三條跑道的需要,又警告無限持續增長的旅客數目,會影響港人生活。

智囊與梁振英唱反調

在特首競選中擔任梁振英環保智囊的林超英表示,機管局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其中一個理據,是應付機場在2030年9,700萬人次人流,但他認為旅遊業不可能無止境增長,因會直接影響港人生活,扭曲整個本地營商環境。

他又說當年設計赤鱲角機場時,政府在機場島中央預留了一大片土地興建「 X形大樓」以應付旅客增長,而至今該大樓仍未出現,所以並無需要興建多一條跑道。林超英隨後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發表意見前無直接向梁振英反映,在競選特首期間,也沒有就此問題與梁討論。梁振英在競選政綱中,曾提及因應經濟發展,故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對於其環保智囊公開唱反調,候任特首辦表示沒有補充。

環保觸覺、地球之友等11個環保團體也發表聯署聲明,批評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項目簡介存在重大缺陷,不符合環評條例要求,包括沒有提供中華白海豚數量下跌最新資料、沒有清晰界定需要量度的空氣污染物種類、沒有提及馬灣及屯門噪音監測問題,呼籲環境保護署否決工程。

Friday, June 08, 2012

民政事務局「香港青年服務團」

港青服務團招30人 韶關送暖
支援教學 政府津貼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的「香港青年服務團」,繼去年起兩期共派出24名本地青年到廣東省韶關提供教學支援服務後,新一期服務團開始接受報名,局方計劃招募30人,到韶關市為當地中小學提供支援教學服務。有曾到當地的年輕人表示,在教導內地學童過程中得到啟發,回港後更努力進修並成功考入大學,並以此鼓勵內地學生一齊努力。

團員會分為數個小組,被分派到不同學校,任教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目,亦會擔當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等,協助當地教師舉辦及帶領課外活動。團員亦會有考察及其他義務工作,定期提交報告及總結。

政府將為團員安排住宿及支援,並資助其生活開支、部分交通開支及保險。過去兩期的申請人來自不同界別,有學生,也有在職人士,當中有紀律部隊人員為參加服務團而停薪留職。

與內地童相處獲發 努力進修

現年21歲的李婉婷,去年完成副學士課程後到當地一間小學任教一個學期,希望藉此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思考未來路向。在小學任教美術、體育及品德課的她亦是小一的副班主任,與單純的內地學童相處令她有所發,回港後努力讀書,希望以身作則鼓舞內地學生,「最重要是有學習和求知的心」。

「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

三成綜援者 無體面衣服
社聯調查 五成半人生活匱乏

【明報專訊】本港貧窮問題持續未解,社會服務聯會的「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調查發現,受訪的700多名領綜援者、殘疾人士及長者中,普遍匱乏比率較港人整體高,當中逾五成半綜援人士生活於匱乏之中(匱乏是指因負擔能力不足而達不到部分生活的必須條件),綜援人士中,一成居住環境有結構性危險,三成沒有一套體面的衣服。社聯促請政府盡快檢討綜援金額及租津水平。

整天「屈」在 家居有結構危險

社聯去年2月至5月訪問754名長者、綜援及殘疾人士,了解他們在住屋、醫療、衣食及起居等方面基本生活情。社聯與本地及海外學者參考本港及澳洲類近的匱乏研究,釐定出35項生活條件清單作為量度條件(部分見表),如受訪者達不到4項或以上生活條件,就視之為生活於匱乏狀。

調查發現,242名受訪綜援者中,有56.6%人生活匱乏,平均有5項生活條件負擔不起,情最差。殘疾人士及長者匱乏比率分別為33.1%及20%;比起社聯同期隨機抽樣訪問1037名香港市民的基線調查的匱乏率(18.3%),三組弱勢社群全都高於基準,生活情欠佳。

受訪綜援者中,11%的居住環境有結構性危險,亦有一成半人家中沒有足夠活動空間,要整天「屈」在上。另外,近六成人不能定期檢查牙齒,三成二人稱連一套體面衣服也沒有,7.3%受訪者指一星期吃不到一次新鮮水果。

殘疾人士方面,以缺乏醫療支援最嚴重,逾四成人未能定期檢查牙齒,兩成半人不可在有需要時乘坐的士往返醫院。

學者促提高綜援額租津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蔡海偉指出,有兒童及居於私樓的綜援家庭匱乏情更嚴重,三成多殘疾人士生活匱乏,不少人且沒有取得綜援,反映現時福利保障有不足處。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及負責研究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均認為,政府有必要提高綜援額及租金津貼,以助他們基本生活需要。

Wednesday, June 06, 2012

支聯會捐款創歷史新高

六四晚會籌232萬破紀錄 支聯豐收
【明報專訊】前晚六四燭光集會人數達18萬創下新高,參加者除點起燭光之外,對支聯會的捐助也創歷史新高,達到232.3萬元,比去年多100萬元。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表示,捐款中的100萬元會作為常年經費,餘下130萬元,將成為六四永久紀念館的啟動款項。另外,雖然今年會場的天后入口不准團體設檔籌款,但多個政黨的籌款亦豐收,其中社民連收到的捐款增加一倍。

130萬啟動六四永久紀念館

燭光集會的支聯會籌款紀錄,是2009年六四20周年的210萬元,今次集會高達232.3萬元,李卓人稱,當中有2萬元人民幣,較去年的1.6萬元多,反映參加集會的內地人增加。他稱,捐款增加的主因,應是市民支持支聯會設立永久紀念館。

大多數政黨均認為,今年燭光集會的人流增加,令籌款額比去年多,籌得11萬元的人民力量,其主席劉嘉鴻表示,這反映多了市民支持其工作,如在立法會「拉布戰」中引起社會迴響。籌款額增三成、達17萬元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認為,市民對候任特首梁振英上台有危機感,盼有更多監察政府的力量。社民連則籌得23萬元,副主席吳文遠稱絕大部分是20元紙幣,捐款者不乏80、90後,但他說這個籌款數字仍不足支持他們參與立法會選舉。

身兼工黨秘書長及職工盟統籌幹事的譚駿賢表示,這兩個組織性質相似,加上領導人都是李卓人,故令職工盟的籌款額減少,不過,工黨成立首年便籌得5萬元,算是不錯。

另外,協助六四集會網上直播的莫乃光表示,訪問直播網站的川流(streams)數據顯示,來自內地的有52,527人次,比去年增加一倍,香港則有36,528人次,美國為20,673人次。川流來自38個國家及地區,甚至連喀麥隆、印度也有一人次登入。

曾拒評六四 林瑞麟﹕尊重表達權

雖然各地關心此事,不過,特首曾蔭權與候任特首辦主管羅范椒芬,昨日均拒絕回應有關平反六四的提問。政務司長林瑞麟被問及會否向中央政府反映平反六四訴求,以及卸任後會否參加燭光集會時沒正面回應,只說多年來港府都是尊重港人表達意見的權利,相信今後會繼續這樣做。

海豚保育學會: 白海豚數量銳減

大嶼山高速船航道
白海豚數量銳減

【明報專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2010年起,於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大嶼山水域放置19個噪音監測器,發現大嶼山北面、西北及南面3條主要來往粵、港、澳的高速船航道,噪音水平較其他水域高3至4倍。學會指出,噪音嚴重干擾依賴聲納偵測環境的海豚,令航道一帶水域的海豚數量,由2003年的158隻銳減至去年的78隻,高速船的船槳更不時打傷甚至殺死海豚。

學會會長洪家耀認為,海豚數目大減與近10年發展高速船航道有關。他說機場旁的海天碼頭自03年啟用後,首年班次急增9倍,同期附近水域中華白海豚密度下降八成,由18條下跌一半至9條。

洪解釋,海豚要在100至400米範圍內才能感應到高速船靠近,牠們意識到有船靠近後,只得約10秒作反應,若閃避不及會被撞傷甚至粉身碎骨。他說,機管局在未能逆轉海豚數目下跌的情下,對第三條跑道牽涉650公頃填海帶來的環境問題仍「輕描淡寫」,建議海事處研究把大嶼山以南的主航道改道,盡快於大嶼山以西的分流索罟群島設立海岸公園,並嚴格限制進出海天碼頭的航次及船速。

團體倡限制班次船速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政府會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監管可能影響海豚生態的工程項目,又計劃把大小磨刀洲指定為海岸公園,作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

機管局發言人表示,海天碼頭的班次由2003年每日40班,增至現時80班,所有航道均獲海事處批准,符合安全規定。對於已展開的法定環評程序,局方會研究可行方法避免工程影響環境。

昆蟲學會: 沙螺洞漫天螢火蟲

沙螺洞荒地漫天螢火蟲
未開發利繁衍 環團促撤龕場環評

【明報專訊】沙螺洞擬發展可容納6萬個骨灰龕的靈灰閣,發展商正就項目的環評報告諮詢公眾,直至本月19日。但香港昆蟲學會調查顯示,沙螺洞項目範圍數百米外一幅面積約20公頃、略大於維園的棄耕農地,多年來因未開發,令生物可休養生息,自2010年開始出現大量螢火蟲,每年夏季5至9月,同一時間最多有接近3000隻螢火蟲出沒,在夜間出現壯麗奇觀。該會促請發展商效法另一發現螢火蟲的元朗豐樂圍,補做螢火蟲生態評估。

發展商:無意撤回環評

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表示,無意撤回環評,強調骨灰龕位於沙螺洞外圍,螢火蟲聚居之處不會有任何工程,發展商願意聽取環團意見,設立螢火蟲園以提升該處生態價值,有利螢火蟲繁衍。

香港昆蟲學會早前於鄰近元朗豐樂圍發展計劃地點的生態地,發現香港獨有的「米埔屈翅螢」,成功令發展商長實押後向城規會申請在該區興建豪宅,以補做研究,評估發展對螢火蟲的影響。

環評未計對螢火蟲影響

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表示,沙螺洞骨灰龕的環評報告,完全沒有調查螢火蟲的相關資料,難以確定項目對螢火蟲的影響,認為發展商應撤回報告,補做螢火蟲研究,環諮會亦不應通過環評,「環評報告竟然遺漏如此重要的生態資料,根據不準確調查所制訂的管理及保育措施,會對沙螺洞造成無可挽回的生態損失」。

饒戈表示,自2010年得知沙螺洞有螢火蟲出沒,學會至今共做了15次晚間調查,調查時間在日落後半小時至兩小時,發現沙螺洞有3種螢火蟲(見右表),其中一種黃頭脈翅螢只於梧桐寨有正式紀錄。

最高峰料2800隻同時活動

沙螺洞的螢火蟲逐年遞增,以今年為例,螢火蟲活動高峰期為晚上8時,1公頃面積草地生境同時出現50至140隻螢火蟲。若以當地約20公頃同樣生境面積計算,同時出現的螢火蟲可介乎1000至2800隻,是本港目前為止已知螢火蟲數目最大、密度最高的地點。

沙螺洞過去未有錄得大量螢火蟲出沒,饒戈估計與當地一直飽受四驅車、野戰等人為活動,或火災、凍霜等天然災害影響;近年得以休養生息,加上潮濕環境適合螢火蟲大量繁殖,估計當地螢火蟲數量仍有上升空間。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團體申「文物警示」盼國際關注

聯國專家將視察西座
團體申「文物警示」盼國際關注

【明報專訊】政府山關注組昨批評發展局,日前在古物諮詢委員會未公布西座評級前局方單方面宣布拆卸,破壞保育程序。發言人羅雅寧透露,去年起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求助,該組織已決定周五派專家觀察西座。若符合條件,政府山可獲該組織發出「文物警示」宣告西座已受危害並不建議拆卸,可望引起國際關注。

根據ICOMOS資料顯示,獲頒文物警示者須經5程序,包括申請者提供文物歷史資料,再經國際專家審議,多番審視後才向國際科學委員會主席頒布。羅雅寧說,ICOMOS在國際間有崇高地位,而近年為保存20世紀後的重要古蹟,特別設立20世紀文物小組,以審視受危害的同類古蹟。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圖書館曾獲發「警示」,以阻止其改動,最終加建計劃得以終止。

具國際地位 無法定效力

由21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政府山關注組昨召開記者會,羅雅寧稱,澳洲專家將會在本周五到政府山視察,據她初步提交給對方的資料,專家曾表示政府山「令人印象深刻」,但能否申請獲發「文物警示」,則視乎專家是否認同其文物價值。她說,雖然警示並無法定效力,但其社會和國際地位有一定影響力,相信有助阻止發展局。

網上諮詢 動員七一參與保育

她續指出,不少報告顯示政府山的東中西座屬三位一體,清拆西座會破壞原有建築群格局,政府目前亦提不出適當理據要求拆卸。關注組今周開始準備網上諮詢,以了解市民對政府山的用途看法,又計劃參與七一遊行,動員市民參與保育西座。

議員批堅持清拆令人費解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說,重建後可以提供的甲級寫字樓面積不多,政府堅持清拆令人費解。她指出,既然古諮會專家小組已透露會將政府山整體評定為一級,即與另一私人古建築何東花園同級(何東花園及後被升級為法定古蹟),不明白政府為何對待兩古蹟態度不一,批評政府堅持變賣,只會令保育政策崩潰。

Tuesday, June 05, 2012

政府山關注組反對拆西座

政府山關注組反對拆西座 (16:42)
由21個民間保育團體組成的政府山關注組,對發展局日前表明「將按計劃清拆西座」,表示強烈反對。

關注組表示,中區政府合署西座的文物價值與中座及東座相等,均是優秀的5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有大量研究理據及專業評估支持其文物價值;而且東中西座「三位一體」,是完整的建築群組,清拆西座會破壞建築群格局。

關注組指出,現時只餘26日任期的政府,在基本上完全缺乏理據、古諮會尚未宣布評級及未經諮詢市民的情況下,宣布會清拆西座,是粗暴破壞程序、直接向古諮會施壓、罔顧市民的反對聲音、發展壓倒保育。.這些都對香港文物保育立下極壞的先例,勢將摧毀整套文物保育制度。

關注組計劃在七一遊行設街站,動員市民參與保育西座。

(即時新聞)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

停車熄匙110次計時零檢控
環團質疑執法鬆 促增巡黑點

【明報專訊】停車熄匙法生效至今近半年,環保署仍錄得「零」檢控。該署表示,今年3至5月期間,共進行110次計時的執法行動,由於駕駛者表現合作,在3分鐘內自覺熄匙,執法人員從未發出告票。該署於今年夏天會加強宣傳和執法,強調執法人員不會躲起來計時,為發告票而設下陷阱。

實施半年 司機合作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質疑當局執法過於寬鬆,起不到阻嚇作用,要求加強巡查停車不熄匙黑點如學校區、遊客區及上落貨區,對違例司機即場發出告票,不應手軟。

環保署表示,自《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去年12月中生效以來,該署於首個月共錄得460次口頭警告,之後正式執法,執法人員會向違反停車熄匙規定的司機發出罰款通知書,而不會先口頭警告,但至今仍未有檢控紀錄。

司機指無助改善空氣

該署安排環境保護督察及交通督導員,昨上午在尖沙嘴一帶宣傳停車熄匙及執法。有貨車司機表示,停車熄匙有助環保,不過認為對改善空氣的實際效用不大,又認為停車熄匙應靠司機自律,不應見到執法人員才熄匙。

另一駕駛公司車的司機黃先生表示,不太習慣停車熄匙,夏天時車廂猶如蒸籠,無奈唯有忍受,又擔心執法人員為交差而設下陷阱,故意隱藏計時,對駕駛者不公平。

不會躲藏計時 今夏加強執法

助理環保署長莫偉全強調,執法人員不會刻意躲藏,會站在適當的地方計時,他們亦會觀察「架車有沒有震動,有沒有廢氣排放等」,以評估車輛是否沒熄匙,然後才開始計時。新法例生效至今,環保署針對停車不熄匙的黑點,共進行180次宣傳和執法工作。

另外,生產力促進局針對停車熄匙法例而研發的「自動停車熄匙空調系統」裝置,早前已獲運輸署批准,由於該局下一步才把技術轉移至另一間公司,預料今夏未能為大量私家車改裝;至於在的士加裝的停車熄匙空調系統,仍待運輸署審批,亦無法趕及今夏應市。

警阻集會跳舞 同志提覆核

警阻集會跳舞 同志提覆核
被指無娛樂牌 斥雙重規管侵權

【明報專訊】去年5月男同志團體在銅鑼灣街頭舉行「國際不再恐同日」活動,當他們在舞台上跳舞期間,被警方根據《公眾娛樂場所條例》指沒有申領娛樂牌,阻止他們繼續跳舞。男同志提出司法覆核,昨日開審,指公眾集會一向受《公安條例》監管,倘由上述兩條例雙重規管,意味日後集會時唱歌也要領牌,嚴重侵犯市民的言論自由。

指跳舞為表訴求非娛樂

申請人為男同志「T」,昨日由資深大律師麥高義代表,強調跳舞目的非為娛樂,而是對公眾關注的議題表達訴求,故不應受《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下稱「條例」)規限。麥高義指出,《公安條例》規管公眾集會,訂明集會人士須於活動前7天向警方發出通知書,當警方考慮到公眾安全後,或有權作出相應管制及指示,同時會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同志:已受《公安條例》規管

另一方面,條例規定經營公眾娛樂場所人士,須在活動前6星期向發牌當局申領牌照。麥高義強調公眾集會已受《公安條例》規管,憲法賦予市民言論自由,故不應受到另一條例雙重監管,否則示威時唱首歌或做話劇亦可能要「牌」,此舉嚴重限制市民言論自由。

不過,代表政府的資深大律師莫樹聯反指條例將特定活動及項目定義為「娛樂」,規管特定表達手法,而非限制言論自由。

莫又稱,舉行娛樂活動很多時涉及搭建舞台及樓梯,《公安條例》只訂明集會人士須要預早一星期通知警方,短時間內無法確保搭建物的安全;相反,條例其中一個目的,是規管相關搭建物,顯示只為保障公眾安全,並無政治考慮。

政府:只為保障公眾安全

法官林文瀚關注發牌制度有沒有如申請人所指過分限制言論自由。莫重申,若公眾集會不涉及如戲劇、舞台表演等特定活動,便只受公安條例監管,強調規限合理,並無違憲。

麥高義又指出,條例訂明「讓公眾入場」才算「公眾娛樂」,但涉案活動在銅鑼灣駱克道行人專用區舉行,沒有圍欄及出入口,沒有所謂「入場」人士,故地方不屬「娛樂場所」,不應受條例監管。但莫樹聯指進行公眾娛樂的地方便屬「娛樂場所」。

T於去年5月15日參與同志組織主辦的「國際不再恐同日」,示威者以舞蹈表演表達反歧視信息,但警方到場指控主辦單位無娛樂牌,要求終止跳舞活動。

類似事件早年亦有發生,支聯會常委李耀基前年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擺放新民主女神像及六四浮雕,亦受《公眾娛樂場所條例》被票控無牌展覽,去年被裁定罪成,罰款2000元,現正等候上訴。

【案件編號﹕HCAL102/11】

Saturday, June 02, 2012

公平貿易運動的陣痛

公平貿易運動的陣痛
趙善榮 (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 )
文章刊於META Vol.19 May 2012

近月,最受關注的公平貿易發展,必然是美國的Fair Trade USA (前身TransFair),正式脫離FLO(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的體制,另立一套的標準。這無疑是公平貿易運動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後,在邁向另一高峰時,所必須經歷的陣痛。

1988年荷蘭設立公平貿易認證標籤制度Max Havelaar,透過在產品上加上標籤,使消費者能在主流市場上的眾多商品,分辨出「公平貿易」的產品。認證制度使公平貿易產品更普及化。在這基礎上,多個國家的認證組織在1997年組成跨國組織FLO,經過多年的發展,FLO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擁有其會員組織。

近年各大跨國企業(或品牌),相繼在市場上推出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這些企業一方面由於要應付公眾對其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特別在產品生產時,避免採用「血汗工廠」或童工,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亦看準潛力日增的「良心消費」市場,希望能在這市場上分一杯羹,以朱古力為例,2009年吉百利(Cadbury)在英國推出其公平貿易認證的牛奶朱古力後,廣為“非政府組織"批判的Nestle在其眾多朱古力產品中,也將其「Four Finger KitKat Chocolate」,轉為以「公平貿易」認證的可可豆生產;今年(2012年),Mars也不甘後人,在英國推出公平貿易認證的朱古力產品。現時,世界最高銷量的朱古力品牌,差不多都在其眾多產品中,包含一、兩款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

這些跨國企業/品牌,將其產品轉為採用公平貿易的原材料生產,一方面帶來極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供應及品質的穩定性要求也極高,這對公平貿易運動帶來極大的挑戰 -- 如何可以短期內大量增加某些農產品的供應,以滿足這些跨國企業的要求。以咖啡為例,過往公平貿易認證的生產點,都必須是小農所組成的合作社,大型農企所擁有的咖啡莊園,由於它們是僱用農工生產,基本上不能符合現時公平貿易的認證標準¹。

這帶來極大的張力,如公平貿易認證機構開闊其標準,使更多生產組織,特別是農企擁有的大莊園式生產,也可符合新的“公平貿易標準”。如此可滿足大型跨國企業的要求,使他們更積極開發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公平貿易」產品的銷售更廣更多。但另一方面,如開闊現時的標準,不單可能使「公平貿易」認證,或整個運動公信力下降,甚至會對原先公平貿易協助發展的弱勢農民,特別是小農戶,帶來極大的影響。

今次Fair Trade USA脫離FLO,另創自己的標準,正正突顯這分歧,FLO希望保持現有的標準,但Fair Trade USA希望調整現有的標準及機制,以便更多的大型企業/品牌參予公平貿易。究竟美國Fair Trade USA的做法,會對公平貿易運動帶來甚麼影響,現時下結論還是言之尚早,但近月各方的激烈辯論,相信會讓公平貿易運動朝向更健康的路線發展。

註:¹由於歷史因素,現時有部份農產品,如茶及香蕉,莊園式生產(Plantation)也可能獲取公平貿易認證,但由於篇幅所限,本文不在此討論其原因

延伸閱讀:
-Jaffee, Daniel (2012), “Weak Coffee Certification and Co-Optation in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Social Problems, Vol. 59, Issue 1, pp 94-116.

Friday, June 01, 2012

樂施會號召規範彈藥交易

樂施會號召規範彈藥交易 (19:12)
慈善團體樂施會(Oxfam)發起新運動,號召對全球彈藥銷售加以管理。

聯合國7月將召開高峰會,以通過新的武器交易條約,來管理武器買賣。

樂施會指出,任何這類條約都必須同時規範彈藥交易,否則條約將「失去意義」。

但有些國家反對此一作法,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

埃及、敘利亞、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和其他若干國家,也反對將彈藥交易納入條約的定案版本中,這些國家辯稱,彈藥買賣的監督難度過高。

樂施會表示,全球每年彈藥交易額已衝破40億美元,成長速度高於全球槍砲交易。

新的軍火交易條約會談即將在紐約登場,樂施會公布的報告估計,全球每年的子彈產量約有120億枚,數量「足以殺害地球幾乎全數的男女孩童2次」。

根據該報告「擋下子彈,停止戰爭」(Stop a Bullet, Stop a War),小型武器彈藥交易額來到43億美元,火砲及輕型武器則有26億8000萬美元。

樂施會公布這份報告呼籲升高彈藥貿易管制,包括協議中的武器貿易條約,下一輪協議定在7月舉行。

樂施會表示,僅少數國家公布彈藥出口量,且跨政府組織幾乎沒在監督。

自2006年開始,僅34國已對外公開武器出口,28國提及彈藥出口,其中有英國、法國和美國。

根據樂施會,美國、敘利亞和埃及等國已表示反對將彈藥納入現在討論中的協約條文。

(中央社)

天安門母親對胡溫新政失望

天安門母親對胡溫新政失望 (18:42)
「六四」23年前夕,「天安門母親」周四發表聯合署名文章,悼念1989年六四鎮壓的死難者。

天安門母親們在文章中對過去十年所謂「胡溫新政」的表現感到失望,指出「中國對人權和公民權的侵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的貧富懸殊急劇拉大,中國的制度性腐敗一發不可收拾。」

他們表示,天安門母親這個群體將一如既往,抗爭不會停止。他們提出的「真相、賠償、問責」三項理念不會放棄,也不會改變。

文章的簽名者有121人。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