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爭取長者福利聯會行動組

團體促統一藥袋標貼
減長者食錯藥風險
【明報專訊】「粉紅色三角形每日2次,藍色圓形飯後吃1粒……」不少長者每日服食多種藥物,有長者團體就藥袋標貼所作的意見調查顯示,現時藥袋欠缺統一及清晰標貼,令長者混淆,促請加入圖案、中英對照、清晰寫明藥物效用等。

盼列明藥效次數分量

7個長者服務單位組成的「爭取長者福利聯會行動組」,於11至12月期間就藥袋標貼,成功訪問了928名市民,包括569名60歲或以上長者,選出長者最關注的藥袋標貼項目。首5位分別為寫明藥物效用、以深色阿拉伯數字寫明用藥次數及分量等、清晰寫明用藥注意事項、字體大小達16號、使用中英文對照。

行動組發言人譚佩芬表示,身邊不少「老友記」服食7至8種藥物,但長者記性欠佳、識字率低,且愈來愈多長者獨居,即使公布藥物回收,長者面對一串字體細小的英文名稱,根本弄不清楚,貼上清晰指引的藥袋亦可免除長者誤服藥物。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五千人執垃圾維生

五千人執垃圾維生
2010年12月29日

【本報訊】「有少少精神分裂!」工作關係, Benson常為客人訂購逾萬元的坐廁、花數十萬元裝修一個廚房,同時常接觸最基層的工人,「反差好大,更加令我會去諗,點解另一群人嘅生活會係咁。」

38歲的他在屋邨長大,現在擁有自己的公司,收入、生活安穩。他在中環上班,今年初走到公司附近的立法會大樓觀察反高鐵集會,年輕人苦行、菜園村村民的堅持,令他跳出「中環價值」,重拾相機,拍下多輯有關反高鐵運動、菜園村、舊區重建圖輯,在網上發放。

基層人士難有出頭

拾荒者是他不離不棄的主題,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估計全港有近 5,000人依靠拾荒維生。部份舊區已劃好地盤,一些新移民家庭為免與長者爭紙皮,改為收集街坊「贈」予的廢紙,「儲埋一堆先拎去賣」。

拍了大半年, Benson感到,許多基層人士都很努力求生,但難有出頭天。「唔係話要派錢畀佢哋,但係政府嘅制度,例如環保回收業,係咪可以改好啲?等佢哋有好啲條件自力更生?總好過用咁多錢搞亞運粉飾太平!」

他拍的相片集「看見。不看見。」可於以下網址瀏覽: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id=572574933&aid=248355

拾荒眾生震撼心靈
設計師含淚獵影 上載網站迴響大

Xuping Rabbit, China (Asian SE Cases 8 of 8)

China

Sichuan Rabbit King


rabbit king
The Challenge
Urban landscapes are so different from natural ones in that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alter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ing everything from temperature, to rainfall patterns, to the chemistry of the atmosphere. The more humans urbanize the landscape, the greater the possible impacts on climate will be. Since the late 1970s, Sichuan’s urbaniz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creating core cities like Chengdu, the centre of the province’s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verything is extremely concentrated in Chengdu as it only takes up 2.6% of the province’s landmass but the population and GDP account for 15.48% and 31.64% respectively.
Urbanization is a natural occurrence as individuals and corporates want to reduce expense in commuting and transportation while improving their opportunities for jobs, education,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Living in cities permits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proximity, diversity, and marketplace competition. However in recent times as the government allowed greater freedom in the labour market, they no longer took care to ensure full employment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began to rise. The ones who are affected the most are those who are poorly educated and unskilled workers who would fi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find new work.
The Entrepreneur and Solution
The owner and founder of the largest and strongest enterprise in animal husbandry business, Sichuan Xuping Rabbit Industrial Corporation (Xuping Rabbit), is Mr. Ren Xuping. He started out with two rabbits when he was 13 years old and they gave birth to eight bunnies. Now at age 40, Mr. Xuping is known as the “Rabbit King of China” because he is an animal specialist, a famous rabbit expert, an educationalist and an entrepreneur.
As Mr. Xuping had been born into a poor farming family, he appreciates the determination of others who are willing to pull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or simply want to make an honest living. He never stops teaching the rural youths, the poor families, students, retired workers and laid-off workers how to raise rabbits in a scientific way because his teachings have pulled over 300,000 trainees out of poverty already. The Xuping Rabbit Training School usually does not charge the trainees who are from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including poverty, handicapped, remotely located and converted prisoners.
Of the 300,000 traine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80% of these trainees are successful and become rich and 20% become large rabbit raisers with a handful of trainees acquiring substantial wealth. Xuping Rabbit Training School has lead Sichuan to become China’s second largest province in rabbit raising as almost all large rabbit raisers in Sichuan was trained from the school.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rabbit raising, Xuping Rabbit is able to help those who are unemployed in the urbanized cities return to the rural parts of the province almost guaranteeing them a stable income. In recent years, Mr. Xuping has trained workers who have been laid off, which has offered them an opportunity to find their way to make a living.

Senteurs d'Angkor Cambodia (Asian SE Cases 7 of 8)

Cambodia

Senteurs d’Angkor

senteursdangkor.png

The Challenge
Cambodia’s population is made up of approximately 5% more females than males with husbands missing from the picture because of death, divorce or migration for work. This has left the Cambodian women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to feed their family. As most women have received a poor education and lack a good set of skill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find a job and most cannot travel to find work as they have obligations at home. They also struggle with finding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set up their own business or where to get the proper training to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prospects.
For decades, Cambodia has also been exporting primary products and importing finished goods. The ratio of import versus export has been very much skewed towards imports, causing a trade deficit. The weakening US dollar is also a commonly used currency within Cambodia which does not cause the export price to change (largest export is in garments to the US) but increases the import price (imports are made from various countries) in dollars – the trade deficit is widening.
The Entrepreneur and Solution
Senteurs d’Angkor is a social enterprise that was started by a group of dedicated entrepreneurs in 1999 to let the world discover the wonders which the Cambodian Kingdom has to offer. Along with the culinary and olfactory heritage inspir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ing Khmer artisans and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there were two additional goals: 1) to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amongst local women by employing them as weavers and 2) to have all materials sourced from within Cambodia.
Local women are employed by Senteurs d’Angkor from the villages in the Siem Reap province - approximately 100 women are currently employed. This focused hiring may appear to be simple but it has proven to be of high impact for these women. By learning the skill of how to weave, they are also learning how to make money to increas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their families. As these women are all employed from within the Siem Reap province, they do not have to move or travel great distances to find employment. This in turn allows for their family to have a more stable lifestyle and the women are close by and available if their family needs them in the case of an emergency. In other words, Senteurs d’Angkor has given the women of Siem Reap the tools to make a sustainable living.
Senteurs d’Angkor produces and sells a variety of Cambodian gifts and traditional Khmer products that all stimulate the sense of smell or taste. The products range from spices, to soaps, to teas and curries. All raw materials and ingredients used in their products are sourced from all over Cambodia. The material used for packaging comes from the sugar palm trees, which is an abundant, natural and recyclable resource also found within Cambodia. In committ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internal sourcing, Senteurs d’Angkor brings down the reliance on imports and successfully keeps jobs and income within the country.

Warisan Global Malaysia (Asian SE Cases 6 of 8)

Malaysia

Warisan Global

warisan global
The Challenge
Malaysia’s government has set the goal to raise the country’s education standards to world-class level. 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now will allow for Malaysia to develop a more competitive workforce as they push towards becoming a developed nation by 2020. One of the government’s main concerns now is how to “Plug the Brain Drain”.
It has been known for years now that millions of talented Malaysians are working overseas and recently it has been increasing in pace – a serious brain drain. It is estimated that two of every three Malaysian that works overseas are professionals. The impact of such a brain drain has already been seen to negatively impact the country – in Penang, there was a multi-billion ringgit foreign investment that was lost simp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no guarantee that there would be enough experience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available to ensure success. Whether it is the country’s pride or the economy, the brain drain is hurting Malaysians.
The Entrepreneur and Solution
Warisan Global (WG) is a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founded in 2000 where its core business is to conceptualize, design and implement projects for top Malaysian corporations, government ministerial groups, and 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s focused on youth, entrepreneurship and environment. In the long run, the goal is to evolve these projects into long-term sustainable projects so that Malaysians can become more globally competitive. WG’s aim is to retain talent inside the country by creating learning community centres that exposes the idea of entrepreneurship to Malaysian youth and rural communities. Along with the exposure, these projects will help develop th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which will eventually bring upon a fundamental social change that will hopefully put a plug on the brain drain.
WG and the government, along with corporate partners, have collaborated on crea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grams to support other organizations that are mov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y have also built telecentres, also known as IT kiosks, in rural communities so that the people can access the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line to gain insight on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and to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that are available to them. These are just a few of the ways WG is developing the Malaysian people to fill in the gap created by the current brain drain and to help move towards the goal of becoming a developed country.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窮基金」資助小型婦女組織

「窮基金」資助小型婦女組織
  (星島日報報道)關愛基金的援助標準未定,但有民間基金早已向網外的自助組織伸援手,以貧濟貧。「婦女動力」基金每年撥款三萬元予無法註冊成社福機構的互助組織,隨商界捐款給維權公義團體愈見抗拒,民間互助組織籌款更困難,基金促日後關愛基金開放給互助組織申請。

  「婦女動力」基金○四年獲荷蘭及美國婦女基金撥款六萬元成立,多年來以小額撥款助本港「蚊型」婦女互助組織的行常開支。

  基金行政總監杜潔麗指,今年基金連同募捐得來款項,滾存過百萬元;基金已撥款四十五萬元資助九個小型互助組織,包括同根社、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貧窮婦女關注會,及一些援交少女與未婚媽媽的支援計畫等,該批團體都是由一班過來人互相凝聚爭取權益成立,但欠組織力及長遠資金,更不符法例註冊為社福機構,不獲社署資助,卻又確實為弱勢群組提供服務,「婦女動力」基金遂撥款最多三萬元支持每個互助組織。

  不少被「看上」的團體,都是維權及爭取公義為目標,例如同根社。杜潔麗指,婦女動力基金向商界籌款時,當對方知悉撥款會資助維權、爭取公平政策團體時,即婉拒資助,不及對公益金及獎券基金般疏爽。

  杜潔麗指出,關愛基金將定出撥款對象,一些民間團體或基金未必納入。她慨歎,民間基金及互助組織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獲送暖的「同根社」已成立十年,由一班新來港婦女自發組成,同根社總幹事楊媚坦言,一群婦女儘管知識水平較低,亦不放過寫計畫書機會,先後獲得樂施會、平機會、利希慎基金及婦女動力基金支持,今年終由初時的一千元至現時獲撥款十六萬元,但亦遇到商界及其他基金「提點」,如少做維權工作,多做新來港小朋友補習班才算有交代。

2010-12-28

婦女團體不為撥款噤聲

不為撥款噤聲
婦團力批官商
【明報專訊】坊間社福團體為撥款忌諱批判官商,6年前民間成立「婦女動力基金」專門撥款予本地維權及政策倡議組織,為公義發聲。基金07年起每年向協助新移民婦女的同根社撥款3萬元,同根社就靠基金贊助的第一桶金,組織婦女到立法會和政府總部申訴。鏡頭前的新移民婦女都暗暗擔心變成「趙連海」,但同根社總幹事楊媚天不怕地不怕,揚眉女子苦幹多年終獲認同,明年起取得各方資助由3萬增至30萬元。

抗不合理政策 獲30萬資助

同根社2000年成立時,是一間社福機構的新移民輔導小組,楊媚是組員。後來機構削資源解散小組,楊媚決心延續,帶領小組變成獨立社團,目標只有一個:發聲推倒不合理政策。她急召20多名姊妹撐場大小遊行,「她們由天水圍出中環,車費午飯開支好大,但我叫大家幫手貼買錢頂住」。楊記得,起初窮得「一毫子都冇」,幾經辛苦才於社福界籌得3000元。

向商界籌款 拒「勿批評」要求

為闖血路楊媚決定身,立法會聽證會、社福界集思會等,都見她出席為求打通人脈,因而認識婦女動力基金成員。基金認同同根社維權定位,07年決定撥出3萬元支持,「同根社做政策倡議,不合資格成為慈善團體,故不能公開籌款」。

「向商界籌錢更難上加難,曾經有商人說:『我支持你們工作,但可否不批評政策?』我一口拒絕。」楊媚深信改變新移民婦女不公平待遇,必須改變政策。今日,同根社已成為政府諮詢對象,並獲樂施會及利希慎基金合共贊助來年近30萬元經費,「都因為基金給了我們第一桶金」。

婦女動力基金行政總監杜潔麗表示,一直靠外國基金支援運作,目前有70萬元滾存,平均每年撥出30萬元予坊間維權項目,協助難民婦女、外勞團體、未婚媽媽等,「商界都不願支持維權組織,不想得罪政府。我們唯有發起基金,用『窮人幫窮人』概念宣揚社會公義。」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香港獨立媒體

探訪香港獨立媒體

常常來獨媒的網頁的朋友﹐大慨沒有多少人去過現實中的獨媒。這次回港因為有些事情上獨媒﹐順便把這次探訪記錄下來﹐為大家公開獨媒的神密面紗。(其實也不怎麼神密﹐大家也可以上去探訪獨媒。)

先說一個不好笑的笑話﹐話說我約了阿譪在獨媒見面﹐回港後打電話給阿譪約實時間。不知是我的中文差﹐還是我太過先入為主﹐我一直以為阿譪個譪字讀葛字﹐同埋「阿葛」係個男人名。我打電話給阿譪﹐奇怪怎麼有個女人接電話﹐明明沒有打錯電話號碼﹐搞了一輪才知自己大頭蝦﹐誤將馮涼當馬京﹐阿譪當阿葛。

獨媒的辨公室在灣仔﹐在銅鑼灣地鐵站出﹐行三四個街口便到﹐位於一橦充滿文化氣息舊樓中。那橦舊樓有很多藝術和文化工作單位﹐樓下水牌的設計甚有特色。聽阿藹說業主嫌租給住客麻煩﹐倒不如租給文化團體容易管理。出了電梯便看到獨媒的招牌﹐隨意地掛在鐵閘之上。入內地方十分寬尚﹐近窗那邊擺放書臺和電腦﹐近門的那邊有梳化和摺凳﹐書櫃上寄賣很多本土行動的書藉。在天花板上安有投映幕﹐只要把摺凳排出來﹐獨媒便搖身一變成為一間迷你放映室。

灣仔富德樓

水牌

參觀過獨媒﹐便和阿譪去對面稻香飲茶﹐聊聊獨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不講不知﹐原來網站只是獨媒的一部份﹐獨媒在現實世界也有很多活動﹐辨放映會和工作坊﹐訓練民間記者﹐與外國的獨立媒體作交流﹐做一些與媒體有關的獨立研究。獨媒還可以發記者證﹐不過原來在香港﹐只要是註冊機構便可以發記者證﹐而記者證只在政府的公開活動有用。不過政府近年常私底下搞吹風會﹐只邀請友好傳媒採訪﹐所以張記者證其實沒有什麼大用途。

辨公室前方

辨公室後方

獨媒的財政獨立﹐做到每年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捐獻維生。獨媒也有嘗試申請政府或其他非牟利組織的撥款[註]﹐不過那些錢總是落入與政黨有關係的團體中。獨媒請有一名全職員工﹐負責處理網站日常運作和其他活動。我好奇問阿藹這份工有多少人工﹐將來有什麼出路。人工萬多元﹐以大學畢業生初出來做事來說﹐不算是可恥的廉價勞工﹐比其他用廉價勞工的NGO有良心。獨媒這份工作是一個在職鍛煉﹐為將來在政黨或國際性大NGO的工作打好基礎。現階段獨媒最希望可以購置一個永久辨公室﹐始終租來的地方不知可以用多久﹐聽說業主也有把整橦大廈放盤的打算。有了一個永久會址﹐獨媒便可以作更長遠的發展。

獨媒成立已經第五個年頭﹐現在的編輯還是第一代人﹐但他們正準備交捧的工作﹐培訓一批民間記者﹐讓新一代人接手獨媒的日常運作。人始終會向前走﹐不能永遠留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一樣的事情。例如我問怎麼近來少見以前很高調的朱凱迪寫文章﹐原來他大部份時間投放在菜園上﹐投放在獨媒的時間便相對地減少了。

我問阿譪獨媒未來有什麼發展大計﹐她說facebook和twitter搶了獨媒不少眼球﹐很多討論從獨媒的網頁移到其他社交網站上。末來的發展方向﹐是凝聚分散在不同社交網站的力量﹐用獨媒網頁為中介把所有人連結起來。網頁方便也將會有新的更新﹐為配合現在智能手機的潮流﹐獨媒將會推出iPhone Apps。可惜我用Android﹐我問阿藹會不會有Android Apps﹐她笑笑口說她自己也用Android﹐要找懂電腦的義工幫手寫程式。獨媒還進行更長遠更大的計劃﹐參考外國的社區監察網站﹐建立一個香港本土的社區監察平台﹐讓更多人交流和互動。

我從獨媒成立的開始﹐便已經在獨媒貼文章﹐說不定我是獨媒中文章數量最多的人。不過自問對獨媒認識不深﹐與阿藹飲茶聊天﹐讓我更加認識獨媒的運作和發展方向。可惜我不在香港﹐不然參加一些獨媒舉辨的活動也很有趣。如果下次回香港時﹐可以約平時在獨媒留言交談的朋友﹐一同去探訪獨媒﹐再去飲茶擺個吹水龍門陣﹐便更加有趣了。

[註] 獨媒: 我們沒有申請過政府的撥款。曾經申請過一些本地非政府的基金,不過他們的對像是社會福利為主。也有一些針對政黨的基金會,但我們沒有申請過。(這與我們的政策「不倚賴政府和政黨捐款」有關。)另外,獨媒會址是我希望有,還未拿出社團討論(從目前的財政來說太長遠)。。。

原文連結

小學現場派飯計劃

天台變飯堂 全校吃鮮菜
【明報專訊】特首去年在施政報告中宣布預留5000萬元環保基金,資助全港750間需為學生準備午餐的學校,提升飯堂設施以便「現場派飯」,減少廚餘及即棄飯盒。但受校園場地限制,至今只有三成學校申請資助。馬鞍山靈糧小學運用創意突破地方限制,將天台改建為飯堂,並實施彈性午膳時間,令全校約千名學生可享受即場煮烚的新鮮蔬菜。

即場烚菜派飯 分段進膳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全港約750間學校需為學生準備午餐,但礙於不同學校的環境有限,不是所有學校均適合「現場派飯」模式。5000萬元學校改裝工程及添置設施計劃在2009年12月7日開始接受申請,環保署今年3月再把資助額加碼至1.5億元,目前收到210間學校申請,並要求署方派員到訪學校,評估現場派飯是否可行。

馬鞍山靈糧小學早前提交申請書,獲批150萬元做改建工程。靈糧小學校長陳美娟表示,學校有約1000名學生,當中700人在校訂購午膳,但原來的飯堂只能坐200人左右,對現場派飯「有心無力」。學校獲資助後,趁今年暑假把天台改為飯堂,再想出讓不同年級的學生採彈性午膳時間安排,分不同時段進飯堂吃飯,終可在9月開學時落實新措施。

要求吃光 每天廚餘少10磅

目前該校學生的午膳由飲食供應商提供,部分肉類預先烹調,新鮮蔬菜則由供應商派員現場以「烚菜機」煮烚,再按分量派發給學生。陳校長說:「蔬菜的種類多了很多,以前飯盒焗住很久,只能有椰菜和瓜類,現在可以新鮮煮生菜、菜心、西蘭花等。」她又指出,派飯的好處是可控制分量,以前不少低年級學生每天吃剩半盒飯,連飯盒棄置,造成浪費,但現在用飯盤派飯,收回時會先要求學生把飯吃得乾乾淨淨,把全校每天廚餘減少10磅左右,平均每人只留下0.05磅廚餘。

此外,學校小食部今年起亦停售所有不健康的零食,改售粟米、車厘茄和三文治等健康食物。家長黎太認同學校概念,覺得讀二年級的兒子學會多吃菜,回家亦可貫徹好習慣,「不會吃剩飯」。

Sunday, December 26, 2010

中國力爭十年除絕對貧困

中國力爭十年除絕對貧困 (21:22)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表示,中國將力爭十年後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范小建強調,未來十年,中國將把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作為首要任務,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力爭到2015年,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范小建說:「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重點,也是新十年中國扶貧開發工作思路的創新。」

他表示,中國將對包括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在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整體規劃、集中投入。2011年起,通過啟動連片特困地區綜合治理試點,集中實施一批教育、衛生、文化、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

同時,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投入。據了解,今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繼續增長,達到222億元;地方各級政府也加大了投入力度,達到130億元。

(新華社)

香港長者協會

長者協會:逆按揭不全面 (14:44)
香港長者協會主席麥漢楷表示,逆按揭計劃無法保障所有長者,敦促政府立即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麥漢楷在出席城市論壇時表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得到除商界外大部分人的支持,是很好做的計劃,不明白政府為何不立即推行。

麥漢楷指出,近期建議的包括逆按揭計劃,以及正在實施的強積金制度,都無法保障所有長者。他認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才能為長者的晚年提供保障。

有市民表示,逆按揭計劃只能有效保障有樓人士,保障金額亦不多。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表示,需要整個社會合作,才能對長者有更全面保障,他建議社會各界討論彈性退休年齡,讓年滿65歲但仍然健康的人士,可選擇繼續工作,減輕社會負擔。

(即時新聞)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團體:退休又老又窮好陰公 (12:44)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歐陽冠東表示,在香港退休又老又窮好陰公,質問全民退休保障何時起錨。

歐陽冠東出席城市論壇時說,退休後只能食西北風。政府在08年已做完有關研究報告,但特首的視點只到2012。他質問全民退休保障何時能夠起錨。

(即時新聞)

Friday, December 24, 2010

非政府組織指龍江大壩影響緬甸

中方否認龍江大壩影響緬甸 (15:59)
雲南龍江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否認緬甸兩個非政府組織指龍江大壩蓄影響緬甸下游,反指有助下游灌溉和防洪。

西方媒體引述緬甸兩個非政府組織——「撣邦薩帕瓦環境組織」和「撣族婦女行動網絡」本月中旬發布的調查報告稱,雲南龍江水壩的建設運行,造成緬甸下游水位下降,給撣邦沿南卯江(瑞麗江的傣語稱謂)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約1.6萬名村民的生計出現困難。

緬甸當地環保人士對西方媒體表示,他們將會把該報告呈交給中國政府,並發給龍江水電站的承建公司,以促使中方對該水電站所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進行評估。

但龍江水利樞紐有限公司總經理崔騰彥表示,公司至今未收到他們提供的這份報告。

龍江-瑞麗江發源於雲南省高黎貢山西麓中緬邊界中方一側,上游幹流稱龍江。龍江水電站距中緬邊境約50公里,是龍江-瑞麗江流域規劃開發的最末一級綜合性樞紐工程,以發電、防洪為主。

今年雲南發生百年不遇的乾旱,流域上游來水量比往年少很多。崔騰彥表示,為保證工程蓄水和發電不對下游地區造成影響,公司專門研究和制定了工程蓄水和發電方案,以及保證河道正常通水的工程措施。

這些工程採取了分期蓄水和機組逐步投產發電的方式,通過在上游專門建設的水情預報系統,及時、準確指導水庫蓄水和放水。

今年以來,由於出現罕見乾旱,中國西南地區遠在深山的水電站,多次成為一些境外機構非議的對象。今年4月,一些境外機構就曾發表報告認為,湄公河水位偏低與中國在上游修建水壩有關。

中國瀾滄江海事局曾表示,築壩只是抬高了水位,除會增加極小部分蒸發損失外,並不存在水量消耗和跨流域引水,因此不會影響水資源總量,對下游沿岸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利用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新華網)

「九巴之友」

乘巴士當義工
新移民增歸屬感
【明報專訊】乘巴士對你或我而言可能沒難度,但對部分新移民而言卻是一大挑戰,九巴義工隊「九巴之友」去年發起「我是香港人系列」計劃,助新移民與低收入家庭融入社區,除了教他們乘巴士、四處參觀,還推動他們當義工,有參加計劃的新移民主婦稱計劃不單令她不再怕出門,當義工也令她更快融入香港;計劃最終得到社署最佳企業義工計劃比賽冠軍。

成立於1995年的「九巴之友」由員工和乘客組成,去年8月首度自行組織義工服務,伙拍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舉辦「我是香港人系列」計劃,冀藉聖誕燈飾巴士遊、參觀中央圖書館、到老人院當義工、教授簡單生活化英語等活動,加強新移民與低收入家庭對香港的歸屬感。

九巴企業事務總監何穎賢表示,希望藉計劃讓受助家庭全方位接觸社區,令他們從當義工的過程中明白自己不一定是受助者,從而更快適應新生活。

九巴義工隊 今年推環保系列

來港年多的陳太自言人生路不熟,常搞不清乘巴士的方向,「曾試過本想由深水乘巴士到荃灣,誰料去了觀塘」,身旁的黃女士附和道,因怕乘車,故從前除到街市買菜外甚少出門,專心當全職主婦,不過參加計劃令她學懂乘巴士,自此到處走,其間她與8歲半女兒也交到不少朋友,而到安老院服侍長者的過程中,亦令她深深體會助人自助的道理,對香港的歸屬感大增,「那時才發現原來我也有能力幫助人」。

九巴已於今年展開了第二炮計劃,推出「環保GO!GO!Goal」系列,宣揚以港為家,與受助者一同參與連串環保活動,加深他們的公民意識。

民安隊

巴裔少女入民安隊回饋社會
感恩香港收留
【明報專訊】民安隊也有巴基斯坦人?3年前,祖籍巴基斯坦、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張美姬,抱「無論是否富有,亦可服務社會」的心,報名加入民安隊,當上唯一非華裔隊員,更被發掘司儀潛質,成為部隊中的「金牌司儀」。

張美姬(Maggie)於香港出生,因祖籍巴基斯坦的父母離開香港,3個月後被香港人領養。她說:「領養父母以往亦有寄養小朋友,他們經常教我要有服務社會的心,不論是否有錢,能做多少都好。」Maggie表示,很感謝香港收留她,故能力以內什麼也會做。她說,小時曾參加紀律團隊,中學時同學又有參與民安隊,因此07年完成高考後便立刻報名民安隊並獲取錄。

曾參與08奧運馬術安檢

3年民安隊生涯中,Maggie曾參與山嶺搜救及人群管制,但印象最深刻可算是08年奧運馬術賽。她說:「那時負責安檢,凌晨4、5時便開始工作,直至下午3、4時才可交更。雖然辛苦,但一班隊友共同努力,加上他們對我的背景非常感興趣,會經常問我的情,所以過得很愉快。」當負責人群管制時,有不少市民同樣對Maggie有「特別對待」,「經常有人以為我不懂中文,會找其他隊員協助,因此我要主動留意市民有什麼需要幫忙」。

廣東話流利 隊中「金牌司儀」

Maggie平時除了救急扶危外,亦會肩負「金牌司儀」角色:「長官知道我可說一口流利廣東話,平日接觸又發現我懂『執生』,故被安排在民安隊結業禮、大會操等活動當司儀。」她已升至訓練學校高級隊員,她現就讀中大體育運動科學課程,強項是中國武術及行山,明年畢業後打算當體育教師。

強項中國武術 立志當體育教師

聖誕佳節即將來臨,但Maggie說,如需在民安隊及與家人團聚二選其一,「民安隊排第一」,「除非緊急情,否則家人多會體諒我服務社會。」她更會將自己的難忘經歷及多姿多采的生活與別人分享,希望他們參加後會有同樣經歷。

剩餘禮物轉贈慈善團體

六成人閒置雞肋禮物在家
環團指浪費租金 籲捐慈善機構
【明報專訊】交換禮物是不少聖誕派對環節,然而收到不喜歡的禮物你會怎麼辦?放在家中角落、丟掉,還是轉贈給有需要的人?環保觸覺調查發現逾六成人將剩餘禮物閒置在家,當中有近兩成人的剩餘禮物佔去家中一成以上面積,據環保觸覺計算,他們為這些多餘禮物白交逾千元租金,認為較理想的做法是將剩餘禮物轉贈或捐給慈善團體。

環保觸覺於本月初進行「聖誕禮物處理.剩餘禮物租金」調查,在街頭以問卷訪問了約470名市民,有五成半受訪者指收到的禮物當中,有兩成或以上覺得不喜歡或可有可無,環保觸覺副主席黎名川指平均「每收4份就有一份唔鍾意」。處理這些無用的禮物,有63%人會選擇閒置在家,有48%會選擇轉送他人或慈善團體,有22%選擇丟棄,較2007年類似調查中有71%人閒置禮物及28%轉贈,黎名川形容正朝好的方向改善。

近五成人會轉送 有改善

63%將剩餘禮物閒置在家的受訪者中,當中約三成閒置年期達3年或以上,有約兩成人家中的剩餘禮物佔去其住所一成以上地方,根據最多受訪者(36%)居於500至700呎單位,環保觸覺按差餉物業估價署2010年數據,以私人物業計算,這些禮物佔去1872元月租,或者等同用了57萬元購買這些樓面面積。

基層家長給10元當禮物

東港城自07年開始聖誕禮物回收轉贈行動,過去3年收集了逾1萬件禮物,送出給4000個基層家庭。今年11月中至今已收集超過5000份禮物,包括益智玩具、文具圖書、電子學習工具等,今年的受惠機構是天梯使團,天梯使團油麻地睦鄰中心主任何秀蘭指估計有2000家庭可受惠。她指油麻地多板間房、房,一家三口居住在50至60呎地方,一些低收入家長怕節日帶小孩出街要買禮物給他們,小孩或只得10元作交換禮物之用,或令這些小孩感不開心,何秀蘭指這些兒童不是想要玩具,而是想得到有益學習的禮物。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中國烹飪協會

中國烹飪協會反駁化學火鍋 (13:25)
內地媒體日前爆料市售麻辣火鍋的鍋底添加飄香劑等化學添加劑,引起一陣恐慌。

而中國烹飪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公布的檢查結果顯示,市佔率7成的100家知名火鍋業者的鍋底,100%合格。

中烹協副秘書長喬傑向北京晚報表示,「市場上80%火鍋含有違規添加劑」,這種說法純屬謠傳。

他說,協會10月、11月抽查100家知名火鍋品牌連鎖企業,共有9000多家火鍋連鎖店或直營店的廚房、餐廳、物流配送中心受檢。

結果顯示,鍋底檢驗報告、調味料品質檢查報告全部都合格。調查還發現,業者都設有食品安全管理員,其中設有專職食品安全工作人員的佔63%。

(中央社)

環團轟海洋公園違保育

海洋公園買藍鰭吞拿
環團轟違保育或杯葛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為了配合將會開幕的「海洋奇觀」及「冰極天地」,引入了280多條吞拿魚,當中有80條為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亦引入50多隻企鵝及近千條珊瑚魚,但當中部分或因運送問題、或因適應問題而死亡,惹來保育團體狂批,斥海洋公園此舉反會助長太平洋藍鰭吞拿魚過度捕撈的問題,不排除組織杯葛海洋公園的行動。

漁護署﹕與公園保持溝通

海洋公園的吞拿魚抵港後監察期間,約10條因未能承受運送過程時所帶來的壓力而死亡。至於約1000條珊瑚魚中,在送抵公園前已有部分感染寄生白點病,最後只餘下約六成。將於2012年開放的「冰極天地」,當中的企鵝已分批到港,除了當中兩隻因病死亡外,其餘51隻住在公園的冷庫房中。

漁護署表示,海洋公園會定期向署方匯報園內有關動物的死亡數字,會與海洋公園保持溝通,如有需要將向海洋公園索取更多資料。

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海洋公園買下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作保育的做法有問題,認為他們所講的保育與環保團體所講並不一致,直言海洋公園其身不正,擔心他們向小朋友灌輸錯誤信息。他表示暫時會先觀察,之後或再與其他環保團體合力杯葛海洋公園。

海豚會斥教壞小朋友

致力保育藍鰭吞拿魚的香港世界自然基金會昨回應稱,不滿海洋公園從野外捕捉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作展出用途,認為此舉將助長過度捕撈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加速其滅亡。

該會續指自2007年不斷游說海洋公園,引入動植物時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原則,他們早於獲悉海洋公園有計劃引入藍鰭吞拿魚時已向海洋公園強烈反映,指十分關注此品種的可持續發展,認為海洋公園未符合對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廚餘製魚糧

食材盡用 廚餘製魚糧
【明報專訊】本港每天產生廚餘的數量驚人,信和旗下的酒店為減少廚餘,除了將部分粉麵和麵包等捐贈予有需要的人,也會將廚餘收集送往本地工廠製造魚糧。自助餐方面,補充食物時亦只補「半盤」。

信和集團旗下酒店執行董事及集團總經理嚴國明指聖誕將至,市民要求高質素食物,估計廚餘難免會增加。不過他指其酒店會以「半盤」分量補充自助餐食物,並會盡用食材,例如廚房員工會將一棵西蘭花較嫩的頂部作菜外,廚師會將西蘭花的莖部削皮,再切成片炒菜,零碎的部分煮湯,而三文魚則會徹底運用,只丟掉魚骨。他們亦有收集廚餘供應本地製魚糧的工場,今年7月至11月已收集超過24.5萬公斤廚餘。

「食物寧」剩菜送窮人

酒店自助餐剩菜送窮人
志願機構收集 每周千人受惠
【明報專訊】每逢佳節,不少人習慣大吃大喝一番,本港去年每日製造的廚餘多逾30000公噸。非牟利機構「食物寧」與21間酒店及餅店合作,把吃剩賣剩的麵包、粉麵等食物分發給不同團體,再轉送給露宿者、拾荒者、板間房人士等,每周約有1000人受惠。

只選可保存乾身食物

信和集團旗下酒店執行董事及集團總經理嚴國明稱,得悉「食物寧」接受食物後會分發給基層人士,調查過對方處理食物的場所後感滿意,遂由酒店的衛生經理監督,把自助餐剩下的食物包裝後交給對方,再運送至其他受惠機構。

嚴國明指出,自4月開始與「食物寧」合作,為確保食物的質素,只選取味道可以保存及可存放較長時間的食物,包括麵包、粉麵等較乾身食物,至11月已捐出超過900公斤食物。他指出,已煮好的食物,以往一律不能重用,全數廚餘均會丟掉,以保障酒店的聲譽,他希望捐助食物可帶動業界改變,減少把廚餘送往堆填區。

受惠機構加熱後派發拾荒者

「食物寧」市場總監梁欣庭表示,參與捐贈的酒店、餅店由去年的3間增加至今年有21間,受惠機構由3間增加至13間,包括關愛動員、聖巴拿巴會之家、內城事工等,梁欣庭表示,會定時接收食物,他們亦會檢查受惠一方有沒有充足的廚房等設施,以確保食物質素和保障捐贈者的聲譽。現時機構每周接收約600公斤食物,約有1000人受惠,但她說,「貧窮的人仍很多,我們亦很想可以擴張。」

關愛動員拓展主任陳淑麗表示,他們的服務對象是港島東區的無家者、拾荒者等基層人士,逢星期五接收「食物寧」從酒店午餐自助餐的剩廚,送至機構加熱後便派出給受惠者。她表示再加上每周還有兩日可獲贈麵包,每星期共有約60人可受惠。

至於會否認為擔心「食人口水尾」,陳淑麗表示一點也沒有,對酒店衛生管理、「食物寧」食物運送有信心,而食物寧選擇受惠機構亦很嚴謹。她指出,受惠者也知道食物屬廚餘,他們本身很需要食物,而且義工送上食物時會同時慰問他們,故很容易便接受。

明報記者 黃靜雅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慈善法料首季諮詢

慈善法料首季諮詢
政黨籌款不管

2010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港府訂立《慈善法》只聞樓梯響,據了解,法改會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3個月前已提交立法建議,法改會正研究相關內容,預料明年首季展開公眾諮詢。消息指出,小組建議參考英國當局透過介定「慈善」來鎖定監管對象,當中不包括政治籌款,意味日後本港政黨籌務經費,毋須像其他慈善機構要預先領牌。

慈善團體規限寬鬆

本港目前沒有法例監管慈善籌款,現時只有《稅務條例》第88條觸及「慈善團體」,列明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信託團體,可根據有關條例獲豁免繳稅。稅務局列明,要成為慈善團體,必須是為慈善用途及公眾利益而設立,包括救助貧困、促進教育、推廣宗教、其他有益香港社會之事。在現行條例下,慈善團體不等同「志願」或「非牟利」團體,登記為慈善團體並不困難。

《稅務條例》第88條訂立旨在處理免稅安排,並非監管運作,獲免稅的慈善團體達6000多個,當中不乏與政黨、政治人物和機構相關的團體,例如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基金有限公司、民建聯社會服務有限公司、自由黨關懷基金、民協社會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等。民協主席馮檢基表示,旗下社會服務中心的財政,完全與政黨分開,故訂立慈善法不會有影響,也不會借其中一方的錢補貼另一方。

地球之友調查婚宴廚餘

百圍酒席剩足飽200人
浪費嚴重 廚餘垃圾10年增2.5倍
【明報專訊】從冬至到聖誕和新年假期,不少市民都會參加節慶飲宴。地球之友調查發現,一次1000人中式飲宴酒席,廚餘量高達400公斤,足夠餵飽200人,愈遲上菜的菜式吃剩情愈嚴重,筵席最後上桌的飯麵甜點浪費度超過三成。地球之友建議減少主菜數目,以降低廚餘量。餐飲業代表稱,有兩至三成飲宴酒席已把主菜數目「八變六」,並鼓勵以「中式西食」形式上菜,減少浪費。

廚餘為全港各類垃圾之冠,佔每日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的三成六,當中工商廚餘於2009年的每日棄置量為964噸(見表二),過去10年勁升2.5倍。酒樓及酒店飲宴所產生的食物垃圾,佔工商廚餘近半的棄置量。

地球之友:瑤柱鮑片變垃圾

地球之友12月中展開為期兩周調查,統計兩間酒店4場中式婚宴和企業餐宴,共104圍12人用酒席,發現廚餘量高達400公斤。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表示,吃剩的菜足以供應16圍酒席約200人食用,部分菜更是原封不動,「原粒瑤柱、鮑片無人問津變成垃圾,宴會是為了年年有餘、百年好合,現卻變成年年堆填,百年好臭」。

愈後菜式吃剩愈多

調查又發現,上菜愈後的菜式,吃剩情愈嚴重,如上湯水餃麵、紫米露、福建炒飯等,宴會後的廚餘量比率超過三成(見表一)。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建議,酒席可減少兩道主菜,包括熱葷和粉麵飯,可把廚餘量減少一成半,並鼓勵食客自備飯盒把吃剩菜帶走,免造成浪費。廚餘可分為3類,包括可避免廚餘,即飯、麵、菜等;可能可避免廚餘,如湯、汁;以及不可避免廚餘,如骨頭等。

南韓和台灣等國家已推出廢物徵費和堆填區廚餘禁令,大幅減少廚餘量五至七成。劉祉認為本港可以效法,而地球之友就發起「惜飲惜食」計劃,鼓勵市民自發減廢。

陳智思倡「中式西食」逐位上菜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曾與15個飲食集團超過50間酒樓代表開會,響應「惜飲惜食」計劃,現時有兩至三成的飲宴酒席的主菜由「八變六」,主要為社團飲宴,「酒樓可多花心思在菜式,酒席價格或可下調」。他又指出,時下飲宴「八時入席,九時都未有得食」的風氣,導致食客中途離開,間接增加廚餘,鼓勵業界盡早開席。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指出,現代健康飲食文化改變,中國人「愛面子」,飲宴要排場,是食物浪費關鍵,建議酒樓可採用「中式西食」的方式,每道菜按個人分量逐位上菜,減少廚餘。

尖碼之聲

尖碼之聲誓保總站
2010年12月22日
政府鬼祟毀滅尖沙嘴碼頭巴士總站,家建議巴士站對出路口起迴旋處,變相斬斷咗巴士站條路。呢個工程諮詢期噚日結束,「尖碼之聲」噚日就踩上禮賓府遞交 1.1萬個市民簽名,促請政府取消工程。

抗爭將升級

尖碼之聲噚日十幾人行上禮賓府,向代表接信嘅警員遞上幾架紙製巴士,跟住落返美利大廈遞信畀運輸及房屋局。主席陳嘉朗話,年中已經喺尖沙嘴碼頭收集咗 5,100人簽名,呢萬幾個簽名來自全港市民,「政府唔係要回應我,係要回應市民」。佢希望政府懸崖勒馬,如果堅持要起迴旋處,即係變相摺埋個巴士總站,佢哋會將抗爭行動升級。

Tuesday, December 21, 2010

《中国公益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公益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http://gongyi.qq.com/a/20101217/000036.htm
http://gongyi.qq.com/a/20101217/000036_1.htm
http://gongyi.qq.com/zt2010/gyrc/index.htm

經理虛報慈善捐款判服務令

經理虛報慈善捐款判服務令 (15:15)
一名經理假稱慈善捐款40萬元,蓄意逃繳稅款16430元,還押14日後被判240小時社會服務令。

被告48歲,任職項目經理,承認5項蓄意逃稅控罪,即在2003-04至2007-08年5個課稅年度,就申索扣除認可慈善捐款方面,作出虛假的陳述,觸犯《稅務條例》。

案情透露,被告在2003-04至2007-08年連續5個課稅年度的報稅表內,申索認可慈善捐款扣除合共400,000元;佔他薪俸入息總額約20%。

稅務局經調查發現被告在該5個課稅年度,僅作出兩筆為數合共200元的認可慈善捐款。他虛報捐款扣除額達399,800元,蓄意逃繳稅款16,430元。

裁判官在判刑時強調,逃稅是嚴重罪行,法庭典據是即時監禁,但考慮到被告認罪,所涉及逃繳稅款經已清繳,且被告已被還押14天,故判處被告執行240小時社會服務令。

(即時新聞)

香港投訴合唱團

隔牆有耳:彤叔愛孫請人唱政府
2010年12月21日
對於號稱係「全球首個購物藝術館」嘅 K11,彤叔個愛孫鄭志剛當正係親生仔一樣。心肝椗出世之後,今年第一次搞聖誕除夕活動,成個天幕廣場佈置到金光閃閃,但最特別嘅係個場竟然搵咗唱投訴歌唱到出晒名嘅「香港投訴合唱團」八個成員,除夕晚 11點用報佳音形式曲線鬧爆政府,迎接 2012年。

香港投訴合唱團成員之一嘅 Vangi話,為咗「配合」商場活動,今年唔會直接唱衰政府。為咗對抗「河蟹」勢力,佢哋惟有一改歌路,借助文字力量將市民嘅投訴變成願望,表面讚「 Donald you did a good job」,但實質句句有骨落地。

Vangi 直言,今次填詞難度大增。例如「紅館加伊館成萬呎也未夠,花多少少錢去搞亞運,來起多幾個場地確有着數,多啲歌星搞個唱」。唔使 Vangi解釋,都意會到係寸政府唔理民意堅持申辦亞運。仲唔明,咁畫埋條腸出嚟喇:「究竟辦亞運係一件咩事?會唔會只係做一個 show?」
投訴合唱團表演

部份歌詞內容仲大膽到連強國政府都寸埋一份:「和平不再只有空凳去頒獎,期望切實造理想之國」、「下次香港啲記者上去採訪,如遇上被摑亦有公安救。」 Vangi話歌詞題材主要係回顧過去一年大事,同埋反映普羅大眾嘅心聲,無論係學生讀書嘅辛酸;打工仔日做夜做嘅苦況;抑或樓市問題,都一次過唱晒出嚟。歌詞靈感嚟自 facebook,加埋團友心聲,不過大作仲未完成,大家有嘢想投訴,可以去網站 http://www.facebook.com/k11artmall畀意見。

塱原雀鳥無家可歸

塱原濕地建豪宅 
雀鳥無家可歸

2010年12月21日
政府要發展古洞,除了村民喪失家園,雀鳥也不能倖免。因為規劃署建議,將雀鳥棲息的塱原劃為「綜合發展及自然保育改善區」,准許在塱原「核心地帶」以外的範圍興建低密度住宅。本報發現,發展商長實及大生銀行馬清偉家族,已在准許發展的塱原農地或濕地「插旗」。

大財團擁逾 13幅地

規劃署去年建議,將 84公頃的塱原一分為三,除了中間部份約 26公頃「核心地帶」不准發展外,南、北部份的「綜合發展及自然保育改善區」,均可以興建低密度住宅。

觀鳥會去年已反對有關構思。該會發言人批評,規劃署並非按塱原的生態進行劃分。她說塱原南面主要為乾農地、北面為濕耕農地和其他濕地環境,全部均有不同種類的雀鳥棲息,例如乾農地有禾花雀、田鷚、黃腹鷚等;濕耕農地有鷺鳥、黑臉琵鷺、黑翅長腳鷸等,「塱原冇分邊個位置生態價值高或低,每度都有唔同雀仔住,規劃署劃分完全係行政需要」。

現時塱原的土地用途全部被規劃作農地,不准興建住宅,但規劃署建議劃為綜合發展區後,將來可以大興土木,升價百倍。本報抽查了塱原(不包括核心地帶)四十五幅土地,發現大部份均是侯姓原居民持有,包括早前被指非法傾倒泥頭的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及北區區議員侯金林等。其餘有超過十三幅已落入大財團手上,包括兩幅屬發展商長實,四幅屬大生銀行馬氏家族。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朱古力生意助貧童言語治療

絕世愛心老闆
朱古力生意收益 助貧童言語治療

2010年12月20日
【本報訊】在人生高峯,一對夫婦創辦新事業,但不為創富,而為奉獻低下階層。黃家寧夫婦先後投資約 1,500萬元,創辦名牌朱古力專門店和餐廳,盈利全部撥歸為貧困家庭而辦的言語治療兒童中心,七年來已治癒逾 700個貧童,受助的小童父母誠心讚美:「未見過咁好嘅人。」僱員亦衷心敬佩這對愛心老闆:「佢哋令好多人再得到快樂。」
記者:呂焯均

賣愛心朱古力 賺幾多捐幾多

於 1996年黃家寧的獨子庭恩出世,以為獲得上天最好的禮物,滿心喜悅之際,卻發現兒子患了唐氏綜合症,肺壓過高,身體非常虛弱,還出現言語障礙。他們沒有埋怨,盡力為兒子找尋最好的治療,又與兒子到處旅遊,盡量令兒子活在快樂中,如今回憶與兒子度過的日子感覺依然溫暖。

當時他夫婦倆經營的化工原料貿易生意不錯,明知兒子進出私家醫院負擔沉重,「試過一個月入三次養和、山頂醫院」,一年需逾百萬元。但 2002年兒子的心肺功能惡化,又不幸遇上意外離世。

傷痛之中,夫婦想起兒子因為言語障礙,在幼稚園的生活感到很自卑,見人便低着頭,「佢表達唔到,令佢冇晒自信心,好唔開心」,後來接受私家言語治療師治療,情況有改善,「識得向同學介紹父母」。

成立言語治療中心

這段期間,他夫婦倆知道政府的言語治療服務是針對學前兒童,又要輪候。因此,他們決定以逝去兒子的名字,成立專為低下階層兒童而設的庭恩言語治療兒童中心,讓庭恩的愛心永遠留存世上。雖然他倆之前為兒子儲下醫療和教育經費,但不足以維持中心長期運作,故 2002年開設一間名牌朱古力專門店,盈利全撥作中心經費。

當時剛巧有一位朋友移民加拿大,把比利時名牌朱古力店 Leonidas專營權轉讓給他倆。他倆逐漸淡出貿易公司的業務,留給資深員工打理,然後全身投入朱古力店,不拿取分文,並為朱古力店和庭恩中心投入所需資金,至今已累積約 1,500萬元。朱古力店由一間已擴展至七間,分佈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尖沙嘴海港城、西九龍奧海城等,又開設比利時及法國菜為主的餐廳,收益同樣撥歸庭恩中心。然後 04年租地方成立庭恩。

店舖經營收益扣起少數作儲備擴充分店,以備將來賺取更多收益,擴大庭恩服務,目前每年可撥給庭恩約 100萬元,但庭恩每年經費需約 400萬元,故他倆又要想盡辦法籌款,今年已先後舉辦步行籌款和慈善晚宴,幸成功申請公益金和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一年資助。

登記義工約 100人

庭恩現已登記的義工約 100人,有一對姊妹是職訓局營養學講師和港鐵員工,聖誕旺期也請假來幫手,到門市做銷售,又在工場幫手包裝。一名兩子之母也朝九晚五到工場。家寧夫婦倆則一連兩天與員工一起通宵在工場開工,「聖誕是朱古力旺季,靠呢段時間賺多啲,先可以幫到多啲家庭」。

工場包裝義工中有一名受助家庭的母親,是新移民,她為兒子在庭恩治療得到改善十分高興,不斷讚美家寧夫婦「未見過咁好嘅人」,「點樣多謝都唔夠,所以我一定要來幫手」。

前線醫生聯盟

前線憂全職醫生不滿
【明報專訊】前線醫生聯盟前主席羅智峰表示,兼職醫生制度現時仍未成氣候,不同醫院、不同部門有不同的兼職條件。他建議醫管局設計兼職制度時應顧及全職醫生的看法,擔心若醫管局容許兼職醫生返回公立醫院做複雜的手術,會惹來全職醫生不滿;若兼職醫生薪酬太好,會招致更多全職醫生轉為兼職醫生。

羅智峰說,鑑於現時沒有一套兼職醫生制度,各間醫院因應部門人手所需,由部門主管與個別想轉為兼職的醫生談條件。

最近有公立醫院婦產科女醫生以照顧家庭為理由,申請轉為兼職醫生但被部門主管拒絕,該女醫生申請辭職才令主管批准她兼職,但條件是每月有3晚仍要當值(on call)。

「私醫一個上午賺數千」

一名已轉為私家婦產科醫生多年的原公院女醫生表示,私家醫生一個上午或下午可以賺幾千元,單是接生的收入也不錯,但醫管局兼職的薪酬未必能與私家市場競爭。該女醫生說即使兼職也不想晚上在醫院當值,也不想只是留在專科門診看症,希望可以做複雜的手術提高專業水平。另一名剛轉為私家婦產科女醫生擔心,兼職可能令她無法趕得及為私家孕婦接生,既影響收入也影響客源。

香港體育關注組

香港體育關注組:辦亞運 助體育?
週三, 2010-12-01 22:29 — eg9515

針對政府建議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香港體育關注組特別製作網上問卷,搜集市民對香港體育的理解和意見。

在政府的諮詢文件中,列出了多項主辦亞運對香港體育發展的好處,並不時以東亞運的所謂「成功」經驗作例證。在這份問卷中,香港體育關注組特別就有關的議題詢問市民的意見。雖然最後回應人數不多,僅得200人,但這次的結果對政府和其它關心體育政策的市民也應有一點啟示。

首先,政府認為主辦大型運動會能帶來體育風氣,令更多人參加運動。在200位受訪者當中,僅得10位聲稱自己因為東亞運動會而多做運動,可見舉辦大型運動會對推動全民體育的效果並不顯著。

香港的精英運動員長期被公眾忽視,究竟東亞運是否令到公眾更關注他們的表現呢?

即使足球隊在東亞運勇奪金牌,但之後香港足球隊在省港盃和東亞足球錦標賽的表現卻沒有太多人關心。在200位被訪者中,只有23位能準確指出廣東隊在剛過去的省港盃擊敗香港隊奪魁。只有18人能準確指出香港隊在東亞足球錦標賽奪得第4名。

足球以外,公眾的注視似乎更少。只有16人能準確指出現時香港世界排名最高的女子壁球手是歐詠芝。我們亦詢問被訪者是否知道,在桌球、空手道、三項鐵人和跆拳道之中,哪一項不是體育學院的重點項目。結果只得11人能選出「跆拳道」這個正確答案。

政府強調主辦亞運對推動體育發展有正面作用。然而,當被問及要在香港成功推動體育發展,最重要的因是是甚麼時,竟然沒有任何一位被訪者選擇「舉辦大型運動會」的選項。最多人選擇的答案依次為「社會風氣的改變」(50人)、「為全職運動員提供更多支援」(43人)和「改善體育總會的管治質素」(41人)。由此可見,舉辦亞運會能推動體育發展的說法,完全得不到市民支持。

最後,這次的問卷調查亦詢問被訪者如何理解政府提倡體育的最主要目的。最多人選擇的選項是「提升市民健康水平」(89人)。而今次政府所強調的爭辦理由,如「培訓人才在國際性比賽為港增光」,只得31人選擇,可見市民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將全民普及運動放在首位。最後,政府常強調主辦亞運可團結香港人和增強凝聚力。但基於只得8名受訪者認同「團結香港人」是政府提倡體育的最主要目的,政府有這樣的說法,未免與民意的落差相距太遠。

根據是次問卷調查的結果,令人質疑主辦亞運是否會帶來政府所列出,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正面效果。

香港體育關注組
http://hksportsconcern.blogspot.com/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

釣魚島歸屬鐵證在京拍賣 (16:20)
被海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釣魚島歸屬中國鐵證的《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錢氏抄本原件,20日將在北京拍賣。

所得大部分用于中國扶貧事業。記者獲悉,由於該古籍涉及領土主權,主辦方謝絕外資參拍。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作品,在流傳中也曾佚失最後兩卷。2005年秋,山西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偶然購得清人錢泳的雜稿本手記《記事珠》。後經國內權威專家認定,書中記錄的清代使者出使琉球途中的所見所聞中,有6200多字出自《浮生六記》中第五記初稿《海國記》。

專家在鑒定中一致認為,文中對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描寫,清晰地勾勒出文稿成形時期我國國界的釣魚島段,內容真實可信,可作為我國自古即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又一鐵證。

手稿也因為其獨特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被譽為當代「和氏璧」。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產業扶貧委員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與彭令協商後,最終定,將《海國記》在12月20日舉行的2010年首藝術品慈善拍賣會上進行拍賣,拍賣所得將大部分捐獻中國扶貧開發協會。

(中國日報)

香港報業評議會

前高院大法官賈施雅逝世
【明報專訊】前高院大法官及首任申訴專員賈施雅Arthur Garcia本月15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6歲,香港報業評議會表示哀悼。報評會表示,賈施雅在該會2000年成立時,以退休大法官身分成為創會會員,並獲推選為副主席。賈施雅對報評會工作大力支持,對建立該會的公信力有莫大幫助,該會對其逝世深表惋惜。

創會會員 報評會哀悼

報評會在2001年接獲首宗對非會員報章的投訴,賈施雅擔任首個投訴委員會主席,並以大法官的嚴謹公正態度,聆訊投訴個案,最終裁定該非會員報章須向投訴人道歉,該非會員報章遵守裁決,向投訴者公開登報道歉。賈施雅於03年因身體不適而請辭,但仍留任報評會會員。

林沛理:Muse停刊,是失敗亦是勝利

林沛理:Muse停刊,是失敗亦是勝利

世紀.Hong Kong.誌﹕它的失敗,也是它的勝利

林沛理

《明報》2010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編按:文 化報刊出版每回開展與倒閉,世紀版均總會追蹤消息刊登感言,今次來到12月停刊的英文雜誌《瞄》(Muse)。官方資助足襟見肘欠長期視野、讀者市場薄弱 是常被提及的問題,此困境的背後可源於今天的文化生產或論述間欠缺「對話」,從而難以形成critical mass去累積力量。Muse主編林沛理已向藝發局申請新雜誌方案,他談談「只發明了自己」的Muse的失敗與勝利。

寫評論的人不應以預言家自居,但倘若事情的發展如他所料,難免自鳴得意,除非你老早看到的,是自己失敗的無可避免。

2007年2月面世的《瞄》(Muse)出版了47期之後,在今個月正式宣告停刊。四年前,雜誌的社長與投資者方博德(Frank Proctor)找我當《瞄》的主編,說他要辦一本同時向《紐約客》(New Yorker) 和香港文化致敬的月刊。我在當場就把一盤冷水向他淋過去,告訴他:「香港不是紐約。《紐約客》是紐約應得的,但香港還是跟《壹週刊》站在一起,才會令人覺 得郎才女貌。」

香港視而不見的深度出版

最後我還是接受了他的邀請。我做人的「指導性原則」,是堅決不理會那些「我相信不起的真相」(the truths that I can't afford to believe)。過去四年,我在Muse專心致志要做的,就是 證明自己是錯的。如今雜誌結束,我至少可以對自己說:「我告訴過你會這樣的(I told you so)。」

一本訂戶不足三千、發行量不逾二萬的雜誌壽終正寢,可以對本地文化引起什麼激盪?是的,本已寥若晨星的香港文化雜誌又少了一本,但這又如何呢?容許我在這裡做一件非常政治及文化不正確的事情——挾洋自重。

Muse不只是一本香港文化雜誌,而是一本有國際聲譽的香港文化雜誌。在大陸文化界有頗高知名度、有份將莫言與蘇童等大陸作家介紹給西方讀者的印度裔評論 家Pankaj Mishra在《紐約時報》點名稱讚Muse,說它「一無所懼地擁抱精緻文化」(boldly highbrow)。國際事務及文化雜誌Monocle形容Muse是「香港的《紐約客》」(Hong Kong's answer to New Yorker)。很多去外國表演、開會和交流的文化界朋友都知道,Muse是從意大利到維也納,巴黎到紐約,不少藝術團體與文化機構的指定讀物,也是它們 了解香港文化的一個重要資訊來源。

從一開始到結束,Muse 努力要做到的,是一本「有深度的人辦給有深度的人看」的文化雜誌。所謂深度,包括思想水平與語文能力。我們一直認為,最能夠欣賞Muse的讀者,必然中英 文俱佳,既能夠讀完那些動輒四、五千字的專題報道和人物素描;也可以讀懂那些語帶相關的「中文元素」。他們看雜誌,不只是為了「料」(read for information),更加是為了「靈感」、「刺激」和「意念」(read for ideas)。換言之,Muse一直以來,都是按照一個由來已久的優質出版(quality publishing)概念來設計內容,那就是假設一群有文化修養 (culturally literate)和對知識充滿好奇(intellectually curious)的讀者存在,即所謂大眾或非專業讀者(the General Reader)。現在看來,我們是大大高估了這群讀者在香港的數量。這樣的讀者在香港肯定存在,但也肯定離足以令高質素文化雜誌持續發展的臨界質量 (critical mass)甚遠。

中英之間:雙重邊緣人

讀者作為消費者,當然有權選擇看什麼雜誌和買什麼雜誌;但其實雜誌在製定編輯政策、設計內容和運用寫作語言的時候,也在無形中篩選它的讀者。Muse用英 文來寫道地的香港,又在英文之中加插時而頑皮跳脫、時而一針見血的中文,本來是要投射出香港文化獨特的本土色彩 (local colors)——我聽過的對Muse的最大恭維,來自台灣的楊照。他告訴我,Muse是一本只可能在香港出現的雜誌。

中西合璧是香港文化的要素,一如華洋雜處是香港社會的特徵。可是,當我們嘗試將這些要素和特徵,以中英夾雜的語言,轉化為一種獨特的香港閱讀經驗時,卻馬 上變成了「英語出版界中的異類」和「本地文化中的怪胎」。這種雙重的「邊緣人身分」,註定了Muse要走進少數他者 (minority others)的場域。我們沒有足夠的廣告,因為廣告商和廣告公司覺得我們不可思議和無法理解。我們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因為本地媒體和文化人覺得我們是非 我族類。關於這一點,我的體會特別深刻。我所認識的文化人之中,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對Muse讚不絕口的;特別是當他們知道這本雜誌的經費百分百來自私人投 資,幾乎都要站起來脫帽致敬。可是,除了李歐梵、張灼祥和也斯等幾個之外,就是沒有見過多少人與它進行任何形式的「文化對話」。於是,Muse變成了一本 個個讚賞,卻沒人談論的雜誌 (a magazine that everybody admires but nobody talks about)。

在這個意義上,Muse的結束,是對香港文化以至香港社會的含蓄批判 (implicit critique)。我們有我們的天真——四年來雜誌內容的一成不變,反映了Muse對市場現實的不屑一顧 ——但到最後我們畢竟是清醒的。我們寧願結束,也不會籌款,更不會向政府求助。文化雜誌需要的,是讀者,不是善長仁翁;而它只能夠「發 現」(discover) 它的讀者,卻不能夠「發明」(invent)他們。Muse只發明了它自己,這是它的失敗,也是它的勝利。

[文 林沛理 Muse主編 編輯:黃靜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世紀.事後眼光﹕Muse停刊的警示

《明報》2010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誰給香港文化雜誌下了魔咒?一本接一本前仆後繼。《C for Culture》在藝發局撤資後掙扎求存,英文文化評論月刊《瞄》(Muse)近日推出最後一期,結束了近四年的深耕細作。

「這是號稱兩文三語的國際大都會之恥。」長期為Muse寫書評的學者李歐梵嘆息道,出版人Frank Proctor像一位無名英雄,出資發行香港唯一一本高水準的英文評論雜誌,可惜香港人愈來愈缺乏閱讀的習慣,不讀書、不看報,更不看評論,廣告商則永遠 打短視的算盤。「我對香港的文化非常悲觀,香港的語言前途幾乎完蛋。中英文都下降得厲害,英文優勢漸漸要被內地趕上。」他說,那些消費資訊氾濫的時尚雜 誌無處不在,可見這個社會追求的文化水平之低。一些讀者追求低價格,可是,比價格更低的是他們追求的文化。

出版人Frank Proctor對於這次投資失利感到失望,卻無悔Muse的創立。他說,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法達到收支平衡,雖然發行量從剛創刊的八千上升到一萬六,但未有 足夠的廣告收入。「我從讀者數量看到這個市場的存在,只是未找到在這個城市經營文化刊物的盈利模式。」停刊後,除了將專欄作者的文章結集出書,他暫無明確 計劃。

Muse曾刊登多位知名文化人的作品,包括龍應台的散文、林在山的專欄、李歐梵的書評、董啟章及平路的小說、也斯的食評及小說等。主編林沛理透露,日後考 慮專攻出版,讓有價值的文章成書。早前有傳Muse會改為網絡版,他則回應,出刊47期以來,讀者的數量和速度不足支撐內容成本的高昂。因不想稀釋內容, 故不考慮電子版或改變形式。

「當初投資人亦曾深信香港人的中英文水平,假設有一批讀者對文化有熱情,不會停留在資訊層面,假設他們會為了idea和文化積累去閱讀,而不只是被動消 費。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覺。」林沛理說,雖然在市場推廣、定價等生意層面的問題可圈可點,但停刊無疑是對香港文化的警示:究竟具備高欣賞水平和語文能力的 文化精英是否還存在?又還有多少?政府的所謂文化政策是什麼?培養了怎麼樣的讀者和觀眾?「整個社會不喜歡思考。作為一份私人投資的刊物,能堅持到今天, 每一期都是賺回來的。」

藝評人、浸會大學助理教授楊慧儀表示,又一本評論雜誌停刊,反應香港愈來愈成為反智的社會。追根更深層次的原因,一來是政府政策上以經濟作為一切的單一、 唯一衡量標準,二來是價值上鼓吹通過金融、地產來淘金賺錢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三來是教育對培養獨立思考和批評精神的缺失,沒有多少人追求高層次的評論文 章,因此刊物難以生存。

Muse 停刊,閉眼不再「瞄」香港文化,但藝發局新一輪的藝術評論雜誌資助計劃共收到十三份申請。林沛理稱,他所提交的方案將以創新方式講述香港藝術文化,與Muse截然不同。

[文 陳伊敏]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香港螢火蟲研究協會

水生螢火蟲
絕百年重現香江
【明報專訊】香港唯一一種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百多年前一度活躍香港,後來離奇消失。直至一個世紀後,研究螢火蟲的專家在一片面積只有一個足球場的淡水濕地再發現牠們的蹤,過程曲折,其間更意外發現另一種外貌極為相似的橙緣歪片熠螢,經國際權威確認後,成為全中國的新紀錄。研究人員認為,城市發展令淡水濕地急速消失,嚴重威脅水生螢火蟲的存活,應加強保育這種生境。

淡水濕地急速消失威脅存活

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表示,今年5月,香港螢火蟲研究協會會長麥肇峰在大嶼山發現疑似黃緣螢,後經解剖驗證及國際螢火蟲分類權威Dr. Lesley Ballantyne確認,終證實是全中國首次發現的橙緣歪片熠螢,該螢火蟲腹部第8塊背片大幅度傾斜,在螢火蟲世界絕無僅有。橙緣歪片熠螢目前只在泰國、緬甸和柬埔寨有紀錄,相信數量不多。

至今年7月,協會才在新界中部一幅面積只有1公頃的濕地發現成蟲和幼蟲,經確認後證實是百年來失而復得的黃緣螢。黃緣螢是香港唯一的水生螢火蟲,幼蟲生活於水中,用鰓呼吸,會捕食水中的螺,只能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濕地,更會在水中放光,而成蟲則只能在陸地生活。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現存放標籤寫來自香港的黃緣螢標本,採集年份在香港開埠時期,顯示該種螢火蟲在百多年前曾在香港出沒。

罕有橙緣歪片熠螢 全國首發現

饒戈表示,東南亞有數百種螢火蟲,當中只有10多種螢火蟲的幼蟲是水生。他指出,水生螢火蟲幼蟲對生境有特別要求,以香港的黃緣螢為例,幼蟲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濕地,相信過去亦有在香港的農田出沒,由於沒人研究,一直沒有紀錄。

但香港過去數十年急速發展,棄耕農地不斷增加,淡水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擔心這種螢火蟲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今次找到黃緣螢的濕地面積只有約一公頃,加上是私人土地,只要挖個洞排水,便不會再有螢火蟲出沒」。學會暫不會公開黃緣螢出沒地點,以免生境受滋擾。

聖雅各「後顧無休」規劃服務

規劃身後事 為家人解憂
前醫務社工 籲趁佳節表達心意
【明報專訊】「半杯水道理耳熟能詳,但誰曾想過,不見了的一半水,其實已喝進肚裏?」曾當8年醫務社工的陳智豪,輔導過不少喪親家屬,他說生命像一杯水,至親離世有如水沒了一半,但家屬與離世親人的關係,卻是永恆不變。聖誕節臨近,他說是親友表達心意的好機會,特別是臨終病人,輕輕一句關心說話,是家人勇敢面對未來的強心針。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後顧無休」規劃服務,今天下午舉辦「後顧之年 無憂歲月」研討會,邀請社工及律師分享生死規劃(詳情見表)。現任中大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陳智豪,獲邀擔任其中一名嘉賓,演講題目是「留給這世上我最愛的人」,指出近年大眾多談生前規劃身後事,除了物質上的安排,家人的心靈支援一樣重要。

思念過度 婦隨身帶丈夫骨灰

陳智豪表示,家屬面對喪親打擊,當下要處理喪禮等安排,注意力分散,往往不會有太大感觸, 4至6星期後,處理完外務,重歸生活,哀傷情緒會愈來愈明顯。他指出,喪親後第一年最難過,「有許多家屬的父母過身,很多時會說,世界不再一樣了!他們會嘗試用不同方式,將對死者的思念連繫到生活」。

連繫方式因人而異,他舉例,有太太習慣跟丈夫喝早茶,但丈夫不幸過身,太太每天獨個兒上茶樓,但會叫侍應開多一個茶位,擺一對碗筷在旁邊。不過,若連繫方式影響社交及日常生活,則屬不健康,「曾有一名婦人,丈夫離開後,習慣將骨灰隨身攜帶。即使與朋友約會,也不諱言說帶了丈夫一起來,令友人大感不安。另外,有親人頻頻走去『問米』,被家人責罵過於迷信,關係受損」。

陳說,若親友發現家人有異樣,先不要責備,要了解行為背後的心意,助對方度過哀傷期。他指出,就那隨身帶骨灰的婦人,輔導員建議對方留意坊間一些可佩戴骨灰的吊墜,輕便又美觀,該婦人後來把丈夫骨灰放入吊墜,社交大大改善,心理壓力亦減輕。

病人應大膽表達身後事意願

當醫務社工的數年,陳智豪主要服務癌病患者家屬。他說,癌症病人決定繼續接受治療或放棄治療,家人都會有份抉擇,同時面對極大壓力,「當家屬不忍親人承受治療痛苦,會選擇讓患病親人停止治療,安詳度過最後歲月。不過,每當病人離世,有家屬會為當初決定而後悔,因而自責」。他建議,中國人臨終時忌諱談論死亡,忽略一個黃金溝通時機,病人除了可大膽跟家人表達身後事意願,亦可向家人表達心意,令他們有勇氣面對未來變數。

一句說話 讓家人釋懷

陳智豪初當醫務社工時,曾遇上一名30多歲四肢癱瘓的病人,只可說話,終日住在醫院。聖誕節前夕,這父親心繫兩名幼女,透過他買了兩張聖誕卡,然後寫了祝福字句送給女兒,「雖然是簡單幾個字,但包含的愛意伴隨女兒一生。聖誕節之後一年,他便離開了」。

在醫院見慣生死,陳智豪對生命也有不同理解,並以半杯水比喻︰「半杯水道理耳熟能詳,但誰有曾想過,不見了的一半水,其實已喝進肚裏?」即使至愛離開,關係是永恆不變,沒有人能搶走的。生命有限,趁佳節臨近,親人宜大膽表達心意,珍惜當下。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除了舉辦研討會,亦製作「逝.愛同行」小冊子,建議喪親家屬如何積極面對新生活,並列出處理遺產手續、辦理親人身後事如死亡證及火葬爐期的需知等,免費向公眾派發,查詢電話︰2117 5830。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城規否決恒基南生圍新方案

城規否決恒基南生圍新方案 (16:01)
備受保育人士關注的恒基南生圍高爾夫球場及豪宅項目,其修訂方案今日遭城規會否決。

有雀鳥天堂之稱南生圍,周日有逾千名市民參與「身保衛南生圍」行動,齊齊躺於草地上,要求保育南生圍,要求恒基放棄發展項目。

城規會今日審議恒基在9月提出的新方案。城規會表示,方案大幅偏離了94年城規會上訴委員會批核的藍圖,故要求恒地在現有法例下,重新提出申請。

根據恒基提出的修訂方案,高爾夫球場面積會由43公頃縮減至10公頃,由18洞改為9洞,同時由不提供濕地保護區面積,改為提供33.35公頃濕地保護區,而甩洲的面積亦由41公頃增加至55.6公頃。樓宇布局也有重大改變,但單位總數仍維持在2550伙。

規劃署早前已指,新設計方案與1994年獲批的方案,相距甚遠,是屬於重大的規劃修訂,在現行的規劃指引之下並不容許。

根據今日城規會的決定,若果發展商繼續想按新修訂的方案進行發展,便需要就此向城規會遞交新的申請,或就城規會的決定申請覆核。

在此之前,規劃署、漁護署、渠務署、運輸署等多個部門均已表示,不能接受恒基的修訂方案。

恒基南生圍項目的發展許可期,今天正式屆滿。因城規會早前否決延長許可期的申請,如今修訂方案不獲通過,意味恒基肯定趕不及發展期限。

不過,由於恒基可於21日內就延長許可期提出覆核,若覆核失敗仍可提出上訴,因此項目理論上仍有機會以原有或「改良」方案發展。

(即時新聞)

綜援生過聖誕

綜援生過聖誕 不要糖要生油
鮮魚行學校獲捐款 人人50元買禮物
【明報專訊】不少基層學童入讀的鮮魚行學校近日獲善長捐出一萬元,全校200名學生每人獲得50元聖誕禮物資助。有學生年紀雖小卻非常懂事,得到獎金後不買糖果玩具,卻拿來糴米買糧油。來自單親綜援家庭的小男孩譚智澤指出,家中食油用完,希望為媽媽「加油」,過一個溫飽的聖誕。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表示,近日收到一名歷來年紀最輕的善長捐助,他指出,早前一位善長簡太,帶她兒子和一萬元支票來學校,稱兒子有一萬元生日利市,她希望代兒子捐助該校,幫助窮學生。

兒子收萬元利市 善長代捐

梁紀昌欣然收下捐助,善款均分全校200學生,每人可獲50元。學校讓學生自行按「心水」選禮物,再帶回校讓老師過目。學校今天會舉行聖誕聯歡會,校方用捐款津貼食物,家長毋須為聯歡開支煩惱。

校長梁紀昌說,學生早前帶禮物回校,他發現小一生選的不少是日用品而非糖果和零食。其中小一生譚智澤更請媽媽出資20元,一起到超市買一支價值70元的食油當聖誕禮物。一臉稚氣的智澤說:「屋企無油,所以買油囉!」

「屋企無油 所以買油囉」

兒子盡顯顧家一面,坐在一旁的譚媽媽坦言,家中剛好食油用盡,即將來臨的聖誕節也沒有餘錢慶祝。譚太是新來港媽媽,丈夫已離開,留下稚子交她照顧。譚太居港未滿7年,只能為兒子申請綜援維持生計,一頓豐富的聖誕壽司大餐,成為智澤的聖誕願望。

這支食油在一間廉價店舖購買,格價後較大型超市算便宜,譚太說:「家中經濟不好,聖誕節煮水蛋、自家製壽司,和兒子去尖沙嘴看燈飾,現在什麼都貴,買不起。」智澤卻說:「聖誕節不去尖沙嘴,去附近公園就可以了!」譚太欣慰地形容兒子生性,為省車費不願去離家太遠的地方。平時譚媽媽有幾招「慳錢」良方,例如飲食盡量簡單、社區中心派發快餐店換領券、少去大型連鎖超市等。梁紀昌指出,智澤學年初較為「反斗」,但他知道學校有「良友(糧油)獎禮計劃」,智澤便用功讀書,爭好成績換食物回家「開飯」。

該校除獲萬元聖誕禮物贊助外,學校還獲得美國道富銀行資助,全校師生明天可參加「暢遊香港」活動,乘船欣賞維港兩岸燈飾及享受美式聖誕大餐。

明報記者 彭美芳

關注性工作者組織

放蛇 10次始表露身份
性工作者轟警「公費嫖妓」

2010年12月17日
【本報訊】多個性工作者組織及婦女團體今日發起遊行,聲討警方「公費嫖妓」及濫權欺詐「姐姐仔」。有組織指出,警務人員經常以放蛇為藉口,享用性工作者服務;曾有警員幫襯 10次後才表露身份,有濫用公帑讓自己洩慾之嫌。一項調查顯示,一般人對性工作者尚算寬容,反而警方的歧視更加嚴重。

團體今發起遊行

今天是國際終止暴力對待性工作者日,多個關注性工作者組織及婦女團體發起遊行,譴責警方濫權。發起團體指出,過去一年接獲性工作者投訴,指警方經常借放蛇之便,浪費公帑享受性服務。其中最常見是在按摩店及足浴店,有放蛇警員主動捉住「姐姐仔」的手,移往自己下體位置,強烈暗示要求手淫服務。

根據曾遇放蛇的性工作者透露,警員在同一場所放蛇的最高紀錄多達 10次,每次都付錢享受手淫服務。關注團體質疑,警方沒有必要放蛇 10次之多,質疑警員是為了滿足一己性慾而扮放蛇,等同公費嫖妓,奈何警方在法庭陳述的理由,往往獲接納。團體代表今日會在灣仔警察總部門外撕毀紙飛機,抗議警務人員公費「打飛機」。

支援性工作者的組織「青鳥」也加入炮轟警方,該組織昨日召開記者會,請來一名性工作者,講述被警方歧視經歷。在港島區「企街」近三年的 Nina曾兩次被捕,控以「為不道德目的而唆使他人」罪名,曾遭監禁兩個月。

Nina又曾遭受警方不公平對待,某次被一名醉酒的外籍人士推跌,她報警求助,但警方到場後卻要求她大事化小,更揚言若要控告該名外籍人士,便會同時起訴她「拉客」。
警指有清晰指引

警方回應稱,社會十分關注賣淫問題,警方要平衡各界的關注,執法目的是保護婦孺免受犯罪分子操縱或剝削。針對放蛇問題,警方有一套清晰指引,規管為打擊色情活動而進行的卧底行動,高級警務人員會詳細審視,卧底警員在行動中接受的性服務,是否必要及與行動目的相稱。

青鳥早前於油麻地、旺角及灣仔訪問了 200名居民,以 5分為滿分,受訪者對性工作者的接受程度為 2.87分,青鳥認為居民態度屬於中性。

香港攀山總會

專家:天氣差避行高山海邊
【明報專訊】香港攀山總會攀岩及冰雪教練梁念豪表示,香港天氣凍的日子不多,戶外活動時患低溫症更罕見,他提醒活動籌辦者應該留意天氣變化:「天文台早已預告寒冷天氣,活動亦應配合。」梁指出,是次事件中組織者可以有三大改進地方:第一、預知天氣凍,要帶備足夠裝備,尤其禦寒衣服及雨具;第二、天氣差時,應避免向高山或海邊行進,因為兩地氣溫會較平地低,風勢較強;第三、在惡劣天氣下應及時更改路線,保障各人安全。

教授:青少年體能日差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外展訓練課程學員抵受不住寒流入院,或與現今青少年體能日差有關,雷教授指上述情是世界性現象,提醒青少年要多做運動鍛煉身體。雷教授說,冬季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可考慮穿著俗稱「天蠶衣」的保暖內衣,配合抓毛及防水防風功能外套,保持體溫,亦可以善用膠袋或垃圾袋裝好用品、衣服,有助防止因衣服被雨水沾濕而受寒。

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指出,長時間暴露於凍風或浸在凍水中,會令體溫急速流失,導致體溫下降至低於30℃以下,並因新陳代謝減慢造成低溫症,病徵包括打顫、皮膚冰凍、面色蒼白、腳步不穩等。如情輕微,應該避開寒冷環境、加穿衣物或用毛氈保暖、脫去濕衣服和飲熱飲保持溫暖。如因低溫症昏迷,要即時就醫,直接向膀胱或胃部注入暖水提升體溫、吊鹽水和用特製暖氈保暖。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Outward Bound Hong Kong

9濕身少年遇寒風求救
外展訓練薄衣宿山嶺3人低溫症
【明報專訊】強烈冷鋒南下,西貢昨晨錄得7℃低溫。9名參加外展訓練課程少年前晚在嶂上紮營過夜,通宵被冷雨煎熬衣服盡濕,昨晨終於抵不住寒流吹襲冷得牙關手腳顫抖,部分出現輕微低溫症,遂報警求助,由直升機分批送院治療,當中3人要留院,情穩定。香港攀山總會提醒戶外活動組織者,要留意天氣報告以作出相應措施。

9名出事男學員,年齡14至16歲,就讀香港扶幼會盛德中心學校,各人送院時只穿單薄衫褲,部分人赤腳,冷得木無表情不願說話,要用多張毛氈及救援人員的外套包裹身體取暖,當中3人出現輕微低溫症,留醫情穩定,其餘6人出院。

西頁7.1℃兼下雨

本周初,本港天氣仍然溫暖,但一道強烈冷鋒急速南下,天氣驟然變冷,天文台前日錄得西貢區氣溫,一日間由早上19℃急跌至晚上的10℃,其間風雨大作。昨晨9時許事發時,區內氣溫跌至7.1℃,吹清勁至強風程度北風,風速每秒達14米。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回應稱,所有學員送院時,體溫均在正常水平且神志清醒,並無出現低溫症病徵。至於教練是否得悉天氣將會急劇變冷,及未有即時暫停活動原因,校方並無回應。

本月12日,10名學生參加香港外展訓練學校一項7日6夜戶外課程,連續多日在西貢區進行攀石、碼頭邊跳海、露營及遠足等活動,由1名男教師及3名外籍男女課程教練帶隊,當中一名學員因吵架問題,在活動第3日離隊。

前日,大隊到嶂上營地紮營,其間天氣驟然變冷,風雨連場,其間有帳幕被強風吹倒,學員及教師衣衫盡濕,冷得牙關顫抖,有教練曾向附近一間士多求助,在士多門外借宿避開風雨。

教練促前進 學生士多求助

至昨晨9時許,教練要求學生收拾裝備繼續行動,但有學生抵受不住寒流,自行到士多求助。士多老闆見學生受寒,給予熱水及麵食讓學生取暖,並3次報警召援。

消防員接報徒步行山1小時到場,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分批將9名學生送院治療。直升機到場時,現場因螺旋槳氣流再颳起大風,受寒學生非常虛弱,要由消防員擁抱入懷,用保暖氈包裹身體抵禦寒風,有關活動亦被迫取消。

校方稱已提醒帶衣物

盛德中心學校表示,校內學生參加外展訓練已經6年,從未發生過類似意外,校方特別選擇在12月舉行活動,避免學生在夏季高溫下中暑,教練亦已提醒學員帶齊足夠裝備及保暖衣物。約3年前曾有學生試過在2至3℃低溫下進行水上活動亦無意外,學員出發前都應課程要求,將手機交由教練保管。校方認為活動有助學生鍛煉身體及意志,暫時未考慮停辦。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廚餘回收

柏麗灣貼心廚餘回收
500戶參與減廢3公噸
【明報專訊】究竟回收廚餘是否那麼困難?馬灣柏麗灣2007年起推動回收廚餘,廚餘機每日將100公斤廚餘化為水,「化整為零」節省垃圾運輸費,至今已有500戶參與。計劃成功的關鍵在於「貼心」,參與住戶獲發一個密封膠桶,只要每日將吃剩的食物放入桶內,交回管理員便可,最重要是居民須懂得分辨什麼不可放進桶內,例如骨頭、貝殼及大量奶類製品等。

垃圾減得多 可省運輸費

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高級物業及設施經理林美鳳表示,柏麗灣整個屋苑內沒有垃圾站,屋苑須自行聘請廢物收集商將廢物運走,每月垃圾運輸費約2萬多元。因此,該屋苑有動力減廢,「愈減得多,運輸廢物費用愈少,最終都是居民得益」。該屋苑提供數字顯示,07年每戶每月的垃圾運輸費用為4.7元,2010年降至4.1元。

柏麗灣自07年推動減廢,除了回收廢紙、金屬及塑膠等,亦試驗回收廚餘,該屋苑向日立租用一部廚餘機,初期租金較高,目前為每月3000多元,供應商除了提供廚餘機,還負責維修及保養。林美鳳表示,目前已用盡廚餘機的容量,每月減少約3公噸廚餘,省回的垃圾運輸費用約200元,相對廚餘機的租金開支只屬杯水車薪,但可透過回收其他廢物所得收入,補貼租用廚餘機的開支。

每日派膠桶 方便居民

過去有屋苑推行回收廚餘,但不成功,柏麗灣卻可做到實際參與率約一成,與屋苑的「貼心」安排有關。林美鳳表示,為了減少住戶的負擔,每幢大廈的大堂管理員每日會向參與廚餘回收的居民,派發一個密封膠桶,居民晚上將廚餘放進桶內存放,到翌日將廚餘桶交回管理員便完成。

屋苑的清潔工人會將每戶的廚餘桶運到垃圾房,集中處理,然後再運到屋苑內的廚餘機。柏麗灣採用的廚餘機只需24小時便可將廚餘分解成為液體,經污水渠排放。記者站在廚餘機旁,幾乎嗅不到傳出氣味,屋苑亦未曾收到住戶反映受廚餘機氣味滋擾。

本港每日生產逾3000公噸廚餘,政府推行源頭分類多年,卻未有將廚餘納入回收名單,以致回收率偏低。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綠領行動

政府未建廚餘廠
坊間機款已熱賣
【明報專訊】政府仍在計劃於小蠔灣興建廚餘廠,民間已等不及政府出招,自行採購廚餘機,以柏麗灣正在使用的日立牌廚餘機為例,據了解,近年已租出或售出逾30部,每部容量由5公斤至500公斤不等,當中最高容量的一部,目前放置在蔬菜統營處,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售價約75萬元。

生產商日立表示,近兩三年該公司的廚餘機銷量急升,購買或租用者包括屋苑、學校及商界,例如匯豐銀行、馬會、又一城、新都會廣場及新世紀廣場等,由於生產商負責維修及保養,加上技術上做到幾乎不會傳出氣味,因此企業都樂於履行社會責任。

團體倡政府提供回收途徑

綠領行動今年9月從新西蘭引入較小型的無臭廚餘桶,反應出奇地好,總幹事何漢威表示,目前訂單已衝破200個,當中包括學校、個人及機構。他曾向部分訂購廚餘桶的市民了解,發現不少人都願意盡一分力去減廢,不介意付出300多元購買一個廚餘桶。他認為,政府應為市民提供回收廚餘的途徑,然後才推行廢物收費計劃。環保署表示,政府一向鼓勵市民回收廚餘,目前正研究源頭減少廚餘方案,未有推出日期。

香港觀鳥會

稀有白頸鴉棲息大生圍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調查發現,備受發展威脅的南生圍毗鄰甩洲及大生圍,有「近危級別」的白頸鴉出沒。該種雀鳥全球估計有不多於2萬隻成鳥,當中甩洲及大生圍是白頸鴉的主要覓食地點,最高紀錄曾發現51隻,是世界上白頸鴉數量最密集的地方。

香港觀鳥會發表的最新調查,主要在香港6個受國際鳥盟確認的「重點鳥區」進行,包括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城門郊野公園、梧桐寨、大帽山、錦田,以及包括南生圍在內的米埔自然護理區及周邊地區,主要調查這些地點的林鳥品種及數量等。

結果發現,本港除了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水鳥到后海灣越冬,亦有大量林鳥在各個「重點鳥區」棲息,當中以米埔及周邊地區「林鳥人口」最多,每年平均有4萬隻,但只有124種,稍為不及首位梧桐寨的127種。

「重點鳥區」受到不同程度威脅,例如南生圍備受發展威脅;地勢較高地點如大帽山,可找到「近危級別」的大草鶯,受全球暖化影響,這些高山草地變暖,預料會被樹木取代,足以影響這些雀鳥的存亡。

《南方都巿報》頒年度公民獎

菜園村民內地響名堂
《南方都巿報》頒年度公民獎
【明報專訊】最近因為刊登一張「空」頭版大相聲名大噪《南方都市報》,上星期日深圳舉辦「深港國際生活大獎」頒獎典禮,呢類由傳媒舉辦頒獎禮,Emily一直都好有保留,覺得「豬肉味」甚重,但今次《南都》得獎名單都幾有意思,皆因獲頒「年度公民獎」,竟然係「香港菜園村村民」!

稱得為「深港大獎」,得獎者當然唔少得香港,除菜園村村民,得獎港人仲包括設計師陳幼堅、漫畫家小克、歌手黃耀明、記者陳曉蕾等等。

編委﹕港公民意識助升軟實力

正如《南都》編委苟驊頒獎禮上話,「年度公民獎」係整個頒獎禮「最草根獎項」,佢仲話,深圳市民公民意識,因為受到香港影響,所以「覺醒亦比較早」,唔同維權事件已經體現出公民意識,而深圳要與香港融合,亦必須睇到香港法制健全、NGO活躍、公民社會發育成熟等優勢,認為係深圳將來提升「軟實力」最直接借力點,聽起上又真係幾有道理。

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當日都有去到深圳出席《南都》頒獎禮,佢同Emily講,好感謝內地傳媒都咁關心香港情,認同菜園村居民抗爭,如果國家同香港政府都係咁睇,佢就心滿意足喇。

Wednesday, December 15, 2010

綠色運輸試驗基金

綠色基金研資助電船研發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初宣布成立3億元「綠色運輸試驗基金」,以資助公共運輸業界研發混能、電動交通工具和綠色技術,日前正式披露詳情,每項申請最多可獲900萬元資助,除巴士、小巴和的士外,資助項目亦包括渡輪,至於香港會否因而出現電動船,環保署稱會作考慮。

申請者資助可達1200萬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下周一討論基金詳情,按環保署提交的文件,基金由督導委員會審批,成員包括學術界、運輸界、環保署、創新科技署、運輸署和機電工程署的署長或代表,就科學原則、效能方面作審批,而有關技術須尚未被廣泛應用,並配合本港運作環境需要。

基金只資助研發和試驗成本,接受所有營運商申請,每名申請者的資助上限是1200萬元,每個項目最多可獲900萬元。

每台車輛和渡輪的減排裝置最多分別獲資助150萬和300萬元,開發另類燃料車輛的金額上限是300萬元,至於是否批准研發電動船,則要視乎可動用款項與委員會建議。如計劃獲立法會小組支持,會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以期於明年3月底前成立基金。

導遊工會

導遊工會反對「一團一導遊」
威脅聖誕罷工
【明報專訊】導遊「阿珍」辱罵旅客事件後,旅遊業議會研究下月實施「一團一導遊」新例,避免有所謂「刀手」混入訪港旅行團「客」。有關措施引起導遊不滿,擔心新例會令導遊收入下跌,導遊總工會昨日爭取與旅議會理事談判,工會會長聲稱遭議會保安箍頸,工會逾百成員隨即衝上議會辦公室抗議。工會要求議會10日內收回「一團一導遊」措施,否則或發起聖誕罷工。

限旅議會10日內收回

導遊總工會會長黃嘉毅說﹕「很多內地團導遊,因為不獲發底薪,才會客。」他指工會一直爭取旅行社按每名旅客人頭,每天向導遊給予25元報酬,但不獲旅行社答應,「假設一團15人,導遊可獲日薪375元,但一天工作16小時,計起來平均時薪只得23元,較最低工資28元還少,但我們都希望有此底薪,好過只靠逼旅客購物掙佣金」。

「一般大陸團來港4天,只是首兩天要導遊帶隊,第3天自由活動,最後一天坐車離港。」黃嘉毅指現時做法是導遊隨團首兩天後,便會「跳團」,第3、4天就交由持牌兼職「助理導遊」照顧團友,「這樣導遊旺季可帶12團,助理導遊每天也可掙至少100多元」。他說,實施「一團一導遊」,代表導遊日後要跟足團友4天,「日後旺季只能帶6團,數百名助理導遊也會失業」。

工會會長稱遭保安箍頸

黃嘉毅認為,解決客問題的核心是替導遊訂立底薪制,而非「一團一導遊」,故他昨午和3名工會成員走上北角旅議會辦公室,要求列席理事會會議表達意見,但不獲批准。黃嘉毅於是提出向理事派發聲明,當他欲走進會議室時,議會保安員上前阻止,其間兩人推撞,黃嘉毅聲稱被保安箍頸,糾纏期間工會成員報警。

工會隨即發動近百名導遊到議會聲援,同時抗議「一團一導遊」,擾攘3個多小時後,黃嘉毅終獲議會理事接見,他在會上提出「議會必須10日內收回一團一導遊安排」,否則發起全行導遊罷工,聖誕訪港團或要取消。

旅遊業議會回應稱,昨與導遊總工會出現溝通誤會,以致發生碰撞,議會八成理事昨晚已聽取工會訴求,給予機會表達意見。

私營復康院舍

街坊不滿復康院舍 鎖閘困院友
指吵鬧亂倒污水 不和已久
【明報專訊】元朗洪水橋一間服務精神病及智障人士的私營復康院舍,坐落於民居之中,街坊常批評院舍管理不善造成滋擾,雙方不能和睦共處。院舍職員昨日與院友到橫巷通渠時,有街坊將橫巷鐵閘鎖上將兩人困住,雙方爆發激烈爭吵,最後要驚動警方調停,一名院友激動過度要送院治理。目前私營復康院舍並無監管,有議員擔憂類似事件只會害了康復者。

現場為元朗洪水橋石村403號「富祐居」,全個屋苑由4幢3層高村屋組成,其中C座全幢於數年前起由私營復康院舍「喜悅居」租用,住有約40餘名院友,大多為精病神復康者和智障人士。

富祐居住客鄧小姐指該院舍管理不善,對村民造成極大困擾,「院友有時半夜大吵大鬧都算了,但他們不時往4屋中間的小巷掉煙頭和電池,村民經過時都膽戰心驚,另外有院友將污水倒到公眾地方,造成衛生問題」。她其後帶記者到橫巷訴苦,「以前全無問題,但自從院舍搬入後,大量煮食污水雜物將水渠堵塞了,污水有時會倒灌發生惡臭,夏天時更嚴重」。據了解,富祐居互委會曾去信地政處質疑租用村屋作私營復康院舍是否合法,不過得到的回覆指該住宅地段不准工業用途,私營復康院舍無違法。

警到場 住戶開閘

事發於昨午1時許,喜悅居44歲梁姓女職員與46歲沈姓男院友,走到屋苑橫巷打算清理淤塞水渠,此時居於毗鄰的44歲鄧姓女村民感不滿,並以院舍復康病人有暴力紀錄為由將橫巷大閘鎖上,雙方爆發爭執,有人更一度揚言要追斬對方。被困女職員其後報警,警方到場調停,最後由另一名住戶開閘了事。事件中,一度被困橫巷的男院友報稱曾激動過度倒地抽搐,需送往屯門醫院治理。

院舍暗示精神病康復者受歧視

喜悅居伍姓負責人說不欲回應事件,但暗示有人歧視精神病康復者,強調開辦喜悅居完全合法。當記者問及院舍開辦前有否與村民「打招呼」溝通時,她反問﹕「點解要同佢打招呼?我合法同跟正程序開辦,毋須要問准其他人。」

目前本港有約70間私營殘疾院舍,當中只有9間參與社署「自願登記計劃」,自願接受評核及監管質素。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解釋,暫時只有私營安老院舍在開辦時要申領牌照,復康院舍的相關法例仍在審議中,估計最快明年中始能成事。他認為,若院舍在開辦前能有第三者(例如社署)與社區先作溝通,將有助社區接納康復者,避免因誤解而鬧不和。

《校本條例》爭議

校本倘敗訴
陳日君:教區或棄數十校
【明報專訊】天主教香港教區與港府就《校本條例》的爭議多時,日前終審法院決定批准教區上訴至終審法院。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昨日形容,《校本條例》十分「邪惡」,希望終審法院能判他們得直,否則教區一旦敗訴,「就會有好戲睇」,包括有可能要放棄數十間天主教學校的辦學權。

批《校本條例》邪惡

據悉,教育局現時仍私下與教區人士保持良好溝通,無象顯示教區會準備在官司敗訴後會大規模停止辦學。有天主教中學校長亦表示,沒聽聞會因官司敗訴而停辦學校,而天主教學校屬於受家長歡迎的學校,即使教區想停辦大批學校,家長也未必同意,且不少天主教學校可開辦5班中一,收生並無壓力。

指辦學團體過分聽話

陳日君昨日出席記協午餐會時,再次批評《校本條例》剝削教區辦學權。「現在(校本條例)講透明度,我們幾時無呀﹖一個仙都要交代清楚……辦學團體已經過分聽話,不知政府仍然驚什麼﹗」

陳日君直言,一旦教區輸了官司,將會「有好戲睇」,但未有明言後續行動。

記者追問他會否會放棄辦學權,他無奈道:「對於放棄(辦學)我們從來沒有說過,但可能被迫要放棄。」

倘失天主教本質 不如不辦

陳日君在港台節目《中國點點點》補充,教區一旦敗訴,有可能要被迫放棄部分天主教學校的辦學權。「我們現時有百多間天主教學校,(《校本條例》實施後)是否每間都可以維持天主教本質,如果不可以的話,不如只保留10多間(可以維持)的,其他的讓他們來辦好了,不要叫做天主教學校了!」他舉例指,部分修會學校在保留天主教傳統方面實力夠強,但部分由教區辦學的天主教學校,尤其是校齡不長的,會好容易因為《校本條例》而變質,最終可能要被迫放棄部分學校。

另外,被審計報告揭出多筆「混帳」的直資學校中,如德望學校等均屬天主教學校,陳日君未有正面回應此事,只說在他的年代,天主教學校不做私學,堅持接受政府津貼,是希望關顧更多基層人士。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坎昆氣候會議

墨西哥坎昆氣候會議﹕
坎昆協議 百感交集

文:樂施會倡議經理蘇培健
【明報專訊】上周六凌晨3時半,聯合國於墨西哥舉行的氣候大會,終於在坎昆達成階段協議。然而,我百感交集。

自2007年峇里展開談判,至今歷時3年,各國對彼此的立場和看法心知肚明,富國自知目前能承諾的,跟應要承擔的責任還有很大距離,只能旁敲側擊發展中國家,轉而視線。

成果:成立綠色氣候基金

坎昆最後一周,各部長在墨西哥的協調下,結果達成了坎昆協議,平衡各方利益,各個談判集團都有得有失。正如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主任所言,協議未必人人喜歡,但會是最終能接受的方案。

我把整個文本翻看數次,好的進展包括﹕《京都議定書》尚算延續;綠色氣候基金成立,目標要在2020年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亦將能夠高度參與和擁有話事權;發達國家會提供短期快速資金,優先支持小島國、非洲國家和低度發展國家;成立適應委員會,支持發展中國家進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確立技術轉移的框架機制。

不過,令人不安的地方亦有好幾個方面:全球長遠減排目標欠奉,排放峰會只說愈早愈好,富國首先要承擔大幅減排責任亦沒有到位,氣候資金來源並未確定,技術轉移機制竟欠缺如何照顧到氣候技術所涉及到的知識產權問題,令人擔心長遠我們真的能夠控制地球度不超過兩度,從發達國家轉到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又是否真的到位。

遺憾:協議細節仍未制訂

大會討論通過文本時,玻利維亞是唯一提出反對的國家,擔心協議未足以回應當前危機。

這次階段協議,很多細節還未制訂,未來一年各國還要努力,在這個基礎上要進一步回應以上擔憂,否則最後可能在明年南非大會時,達成了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卻無力阻止全球變暖。


聖誕禮物良心消費

公平聖誕禮物良心貼心
確保生產者獲合理回報
【明報專訊】聖誕節買禮物給親友,除了考慮禮物是否合對方心意,會否想到製作這件禮物的生產者有沒有得到合理回報?香港公平貿易動力與農民合作社合作,今年聖誕便推介孟加拉的去死皮、磨腳皮等貼心產品,加上朱古力、布織袋、有機紅酒等禮品,送禮之餘,可確保生產者得到合理回報。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成立於2005年世貿會議前夕,是一間以推動香港及中國公平貿易運動的社會企業,零售點和品牌稱為「公平點」。每年聖誕及農曆新年前後三個月是他們銷售的黃金檔期,佔整年營業額達一半。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趙善榮指出,「聖誕是特別的日子,主要信息是快樂、愛及希望」,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勤力工作,但都不能維持生計,故此透過公平貿易,希望生產者也能感到聖誕喜悅。

孟加拉農民手工藝改善生活

別以為公平貿易的產品只限於咖啡,購買去死皮、磨腳皮的產品也能幫助孟加拉的人民。趙善榮指出,去年聖誕禮物多為食品,而今年他們與孟加拉的非牟利機構合作,9月更親到孟加拉。趙善榮表示很感慨,該國「廚房乜都無,又無電,只係用火水燈,但因為貴而好少點,真係家徒四壁」,雖然土地肥沃,但沒地的農民只能為地主打工,生活環境惡劣,合作社成立後,他們認為透過手工藝能助他們改善生活。

趙善榮指出,這些孟加拉合作社出品的麻質沐浴手套、紅陶磨腳石在歐洲原很受歡迎,但因歐洲經濟轉差而訂單減少,趙善榮認為透過落單,可實質幫助到這些極有需要的生產者。今年公平點推出的聖誕禮品超過30種,包括朱古力、布織袋、有機紅酒等。

貨品價錢35%給生產者

趙善榮表示,主流市場售賣約100元的貨品,只有3%至5%是給生產者,但「公平點」的貨品,則平均可回饋生產者20%至35%,令農民收入大增。他指出,全球化浪潮下,跨國大企業為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壓榨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大企業亦逐漸發現這方式難以持續,因為若農民不能維持生計,甚至連成本也取不回,隨時令到願繼續工作的農民減少,難確保穩定的供應,公平貿易可保障農民之餘,亦能保障質素,消費者也因「良心消費」意識日高而支持。

明報記者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

公平聖誕禮物良心貼心
確保生產者獲合理回報
【明報專訊】聖誕節買禮物給親友,除了考慮禮物是否合對方心意,會否想到製作這件禮物的生產者有沒有得到合理回報?香港公平貿易動力與農民合作社合作,今年聖誕便推介孟加拉的去死皮、磨腳皮等貼心產品,加上朱古力、布織袋、有機紅酒等禮品,送禮之餘,可確保生產者得到合理回報。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成立於2005年世貿會議前夕,是一間以推動香港及中國公平貿易運動的社會企業,零售點和品牌稱為「公平點」。每年聖誕及農曆新年前後三個月是他們銷售的黃金檔期,佔整年營業額達一半。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總監趙善榮指出,「聖誕是特別的日子,主要信息是快樂、愛及希望」,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勤力工作,但都不能維持生計,故此透過公平貿易,希望生產者也能感到聖誕喜悅。

孟加拉農民手工藝改善生活

別以為公平貿易的產品只限於咖啡,購買去死皮、磨腳皮的產品也能幫助孟加拉的人民。趙善榮指出,去年聖誕禮物多為食品,而今年他們與孟加拉的非牟利機構合作,9月更親到孟加拉。趙善榮表示很感慨,該國「廚房乜都無,又無電,只係用火水燈,但因為貴而好少點,真係家徒四壁」,雖然土地肥沃,但沒地的農民只能為地主打工,生活環境惡劣,合作社成立後,他們認為透過手工藝能助他們改善生活。

趙善榮指出,這些孟加拉合作社出品的麻質沐浴手套、紅陶磨腳石在歐洲原很受歡迎,但因歐洲經濟轉差而訂單減少,趙善榮認為透過落單,可實質幫助到這些極有需要的生產者。今年公平點推出的聖誕禮品超過30種,包括朱古力、布織袋、有機紅酒等。

貨品價錢35%給生產者

趙善榮表示,主流市場售賣約100元的貨品,只有3%至5%是給生產者,但「公平點」的貨品,則平均可回饋生產者20%至35%,令農民收入大增。他指出,全球化浪潮下,跨國大企業為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壓榨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大企業亦逐漸發現這方式難以持續,因為若農民不能維持生計,甚至連成本也取不回,隨時令到願繼續工作的農民減少,難確保穩定的供應,公平貿易可保障農民之餘,亦能保障質素,消費者也因「良心消費」意識日高而支持。

明報記者

香港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

港鐵下月行最低工資
暫補貼2000外判清潔工 時薪加至28元
【明報專訊】最低工資法例將於5月1日才正式實施,但透過外判合約聘用逾千清潔工的港鐵,決定不讓外判工再等,於明年1月1日起將約2000名外判而未達最低工資水平的清潔工加薪至每小時28元。港鐵會悉數負責額外的薪酬開支,1月1日至5月1日的額外開支估計約400萬至500萬元。

另外,會員主要為清潔公司老闆的香港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亦指出,有不少大企業已開始部署,即使5月前續約的清潔工,合約也會按時薪28元計算。

額外開支料需500萬

據了解,自行政會議11月通過最低工資時薪水平為28元起,港鐵內部已研究28元時薪對港鐵的影響,原因是港鐵屬下80多個車站、多個大型商場,以及港鐵辦公室,均直接以外判合約形式僱用了大批清潔和保安等低技術工人,而當中約有2000人的工資未達最低工資時薪28元水平。

為確保這些員工能符合法例要求,港鐵高層最近開會,認為雖然外判營辦商才是這批外判工的直接僱主,但畢竟這些工人都是為港鐵工作,因此決定自行斥資支付外判工的薪酬差距,令他們享有28元時薪的法定水平。

雖然政府計劃28元最低工資時薪的生效日期為5月1日,但港鐵決定明年1月1日起便調薪,讓上述逾2000外判工的薪金率先達28元,估計1月1日至4月30日的額外薪酬開支為400萬至500萬元。

日後開支轉嫁標價

至於5月1日後至外判合約期滿的額外薪酬開支,港鐵會自行支付直至合約到期。在重新招標時,招標承辦商才需將有關額外開支反映在標價上,讓港鐵考慮。

職工盟清潔服務業工會李劍曼表示,現時大部分鐵路範圍的外判清潔工時薪為25.1元,她未曾收到港鐵會向外判工加薪的消息,但認為若能盡早實行是好事,相信該會屬下超過500名工友會受惠。

清潔業﹕財團部署提前加時薪

清潔公司老闆兼香港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表示,她的公司亦有過百名員工屬港鐵外判清潔工,港鐵早前通知她加薪消息,而除港鐵外,近日亦有不少大財團客戶跟她商討最低工資的合約問題,主要是來年2月至3月份簽新約時,時薪會提高至28元的安排。

她又說,其公司亦需額外增聘人手應付改動合約的行政工作,因不少同行對最低工資的合約更改細節不了解,她表示大家也是摸石頭過河,本月21日會跟同行開會,就實施最低工資可能出現的問題交換意見。

明報記者 劉頌陽 彭碧珊

Sunday, December 12, 2010

多個團體支持自願醫保計劃

多個團體支持自願醫保計劃(星島)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14:51
立法會一個委員會討論自願醫療保障計劃,多個團體表示支持,但亦有團體認為計劃會加重中產人士負擔。

消委會主席劉燕卿表示,推行政府建議的醫保計劃,可令現時部分高危人士被拒保或不續保的情況改善。

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亦說亦支持計劃,不過政府要做好人才培訓,解決現時專科醫生及護士人手嚴重不足問題,否則將來更多私家醫院落成時,人手不足的情況只會更嚴重,令醫保計劃難以實行。

香港護理學院及醫學專科學院指,自願醫保令有能力的人士以保費支付醫療開支,可以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負擔,但強調政府的安全網仍需保障基層醫療需要。

不過,醫學會會長蔡堅就反對政府建議的醫保模式,認為要醫生推出套餐價包醫,最終會做成醫生將貨就價,並質疑500億注資用完後,政府會否續為醫保提供財政支援。

私家醫院聯會會長劉國霖反對計劃要求私家醫提供套餐式收費,認為治療高風險患者收費必定較一般人高,限制收費不利保障病人權益。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廉署為NGO製防貪指引

廉署為NGO製防貪指引 (23:50)
廉署推出全新編製的防貪錦囊,協助非政府機構(NGO)加強內部管治,提升抵禦貪污風險的能力。

廉署發現非政府機構管理有漏洞,如沒審核制度、沒處理利益衝突守則等,故發出「非政府機構的管治及內部監控」防貪錦囊,針對內部監控、財務管理、採購等6方面提供指引。

廉署向社署資助機構發問卷,最後有逾半回覆,另再派員到該些機構蒐集資料。廉署防貪處助理處長莫華海指出,部分非政府機構董事會未有訂定董事最長任期、不設獨立的內部審計委員會,亦沒有處理利益衝突守則。

他又說,部分機構未有明確而公平的人事制度,財務制度亦過分簡單。

防止貪污諮詢委員會委員范瑩孫補充,機構多欠缺統一招標制度,運用政府或捐款採購的程序可能不同,甚至出現一個人負責整個採購過程的情。

(即時新聞)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城鄉二元體制

厲以寧:打破城鄉二元體制 (19:30)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應用「中國道路」,代替「中國模式」來形容中國的經濟發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厲以寧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所走出的道路,不僅借鑑了外國經驗,也吸收了自己的經驗教訓,是「誰有優點就學誰」。

厲以寧教授最新出版的英文著作即以「中國道路」為名。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這本《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之路》,匯集了厲以寧在1980年至1998年間的16篇重要文章。

厲以寧對中國改革的一大貢獻是提出用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並被決策層所採納,人稱「厲股份」。2009年,厲以寧以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理論,獲得「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1986年,厲以寧在北大五四科學討論會上提出一個在當時看來非常驚人的觀點:經濟改革的失敗可能是由於價格改革的失敗,但經濟改革的成功並不取決於價格改革,而取決於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業體制的改革。

「這一觀點是基於西方的非均衡經濟理論,而我的創新在於提出存在兩類非均衡。」厲以寧說,「當時,中國不僅市場不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市場主體,企業並非真正的企業,而是計劃經濟下行政的附屬,一切聽命於上級。」

因此,厲以寧力主中國的企業必須徹底改革,從政企不分變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真正主體。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國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和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主要道路是股份制。這表明一個曾經離經叛道的觀點成為主流看法,並變成了重大決策。

「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兩個支柱,一是國有企業體制,二是城鄉二元體制。」厲以寧說,「過去30年,中國改革的主要方面在國有體制改革,今後的重點是打破城鄉二元體制。」

前瞻未來30年的中國經濟改革道路,厲以寧以為重點有三:第一,城鄉二元體制改革,走向城鄉一體化;第二,國企改革要進一步推進反壟斷,否則就不徹底;第三,加快建設社會保障體制,難點是城鄉保障的一體化。

(新華社)

公共專業聯盟專家組報告

公共專業聯盟批評售政府山 (18:18)
公共專業聯盟的專家組發表報告,憂慮政府向地地產商割售「政府山」,重建政府合署西翼的建議,損害市民的權益。

專家組表示,他們認同在2012年政府總部遷往添馬艦後,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視中 區政府合署三座大樓的未來使用方式,以切合社會大眾的期望及港島區的發展需要。

政府在今年10月提出的建議中,只列出一種發展模式 - 即將一半政府山割售給私人地產商作商業用途,把政府合署西翼大樓重建為32層高的甲?商,並將整個地盤改建為5層商場和停車場。

專家組稱,如按照政府的單一建議進行發展,將違反國際保育準則、政府顧問報告及良好規劃準則。

專家組成員,曾負責審評蘇格蘭古蹟保育項目多年的建築師 Ken Borthwick指出,將部分的政府山的重要組成部份植入一個商場和大規模的商業大樓,將大大破壞了政府山的莊嚴、舒適性、景觀和綠化環境。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能出售該地段作商業發展用途。

專家組指出,政府應該按照國際保育準則,重新提出不同的保育或低度發展方案,配合詳盡的環境及社會影響報告,諮詢市民。

對於向地產商割售政府山的建議,專家組表示憂慮,恐怕會使政府山重蹈尖沙嘴山,因商業利益而被犧牲的覆轍。

(即時新聞)

超市出售蔬果混合農藥殘留嚴重

綠色和平最新的超級市場蔬果調查發現,百佳、吉之島及惠康三大超市出售的蔬果樣本混合農藥殘留情況非常嚴重。

綠色和平最新的超級市場蔬果調查發現,百佳、吉之島及惠康三大超市出售的蔬果樣本混合農藥殘留情況非常嚴重。

放大圖片

香港 —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最新的超級市場蔬果調查發現,百佳、吉之島及惠康三大超市出售的蔬果樣本混合農藥殘留情況非常嚴重。百佳超市的豐水梨樣本更含有世界 衛生組織列為高毒類的農藥及有機磷類農藥。綠色和平要求超市建立針對水果的農場認證系統,立即禁止出售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劇毒高毒類農藥的蔬果,並對出 售的蔬果中使用的其他農藥設定減量目標,保障消費者健康。

綠色和平檢測了18個蔬菜和水果樣本,總共發現38種不同的農藥;其中15份樣本更被驗出含有不同程度的農藥,4份樣本更含有10種以上不同的農藥殘留。例如在惠康超市仁安店的油麥菜,含有17種農藥殘留;而百佳的長發店的小唐菜則發現有12種農藥殘留。

同時接觸多種農藥可能會產生協同效應,即多種農藥混合在一起時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遠遠超過這些農藥各自產生的影響之總和。

此外,綠色和平亦在百佳超市出售的 豐水梨發現有機磷類農藥毒死蜱及殺撲磷,後者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高毒類農藥。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說:「有機磷類農藥,是用於戰爭中的神經毒氣,屬於 毒性很高的農藥,即使是低劑量也會有致命危險,有可能干擾神經系統,影響心跳、呼吸、視力等等。有機磷類農藥對兒童的影響尤甚。」

綠色和平一直在中國多個城市進行隨機抽樣檢測並及時向公眾公佈調查結果,同時與多家超市溝通。目前,已經成功推動內地超市歐尚(Auchen)、家樂福和華普等連鎖超市更嚴格監管禁止在出售含農藥的蔬果。

然而,號稱香港首間推出農場檢定-蔬菜監察系統百佳超級市場,只針對蔬菜監管,卻無針對水果的認證系統。現時百佳在港出售含有已被世衛列為高毒類的農藥,實是置香港市民的健康不顧,與其一貫宣傳的形象背道而馳。

張韻琪說:「綠色和平自年即向香港百佳超市垂詢禁止農藥使用方面的具體政策,卻一直未收到百佳超市的任何回覆。我們要求百佳盡快建立針對水果的農場認證系統,並停止售賣使用有機磷類農菌的蔬果。

為此,綠色和平嚴正要求香港超市立即採取行動,禁止使用毒害極大的農藥,包括立即禁止出售含遭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劇毒高毒類農藥的蔬果,並對其他農藥設定減量目標,逐步禁止出售使用農藥的蔬果。同時亦要求香港政府推動和完善中國大陸供港食品供應鏈,立即禁止使用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劇毒高毒類的農藥,以及有機磷類農藥的食品在香港銷售。

16社企輪流參與工展會

16社企輪流參與工展會 (15:23)
民政事務總署將會安排16間獲「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資助的社會企業,將輪流參與今年的工展會。

「第45屆香港工展會」將於12月11日(周六)至明年1月3日舉行,16間社企將會輪流參展。對社企產品及服務有興趣的市民,可到會場內「社企區」各攤位參觀及選購,藉此支持弱勢社群,協助他們自力更生。

自2007年起,民政事務總署每年獲工展會主辦機構提供免費攤位,安排協作計劃下的社企參展。署方希望藉此為社企提供更廣的接觸層面,以加深市民對社企的認識,並鼓勵他們使用社企的產品和服務。

比較過去數屆的工展會,今年參展的社企數目更多,業務範圍亦更廣泛,包括健康食品和飲品、有機農產品、特色首飾及精品、家居消閒用品、資訊科技產品等。屆時,社企除展銷產品外,部分亦會即場派發優惠券,或提供推拿按摩服務及其他產品使用示範。

16間參展的社企將分3個階段,於3A17至3A21號攤位進行展銷。各階段的參展社企詳情,可參閱: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012/09/P201012090108_0108_72705.pdf。

政府自2006年推出「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向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提供種子基金成立社企,為弱勢社群提供機會,提升他們的技能和就業能力,協助他們融入社區。

協作計劃推出至今已審批八期申請,合共批出約1.1億元撥款,成立了100多間社企,涉及多個不同行業,其中包括為長者提供服務、飲食及零售、環保產品及生態旅遊等。

「第45屆香港工展會」將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10時,12月31日的開放時間延長至翌晨1時。市民可購票入場,門票10元,身高1米或以下小童、傷殘人士和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入場。

(即時新聞)

立法會四題:推動社會企業

立法會四題:推動社會企業
以下為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慧垰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書面答覆:

問題:

行政長官在其二○○七至二○○八年度的《施政報告》述明,政府會繼續推動社會企業(社企)的發展,建立新的關懷文化。為此,政府透過民政事務總署的「伙 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社會福利署的「創業展才能計劃」、勞工及福利局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和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物伙伴計劃」,為不同的社企項目 提供種子基金。上述計劃都有資助年期限制,並強調在資助期屆滿後,企業需要持續發展和財政自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三年,上述各計劃每年分別批出甚麼項目、資助額多少,以及創造了多少職位(以表列出);

(二) 每項計劃有多少個在過去三年內獲批資助的項目在資助期結束後,能夠持續發展和財政自給;有多少項目虧本營運,虧本的原因為何及虧本數額多少;多少項目現已結束營運,以及結束營運的原因為何;及

(三) 政府曾向上述虧本及結束的項目提供甚麼支援?

答覆:

主席:

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
──────────────────────

(一) 「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協作計劃)自二○○六年開始推行,至今已審批了八期申請。過去三年,協作計劃批准了52個社會企業(社企)項目,涉撥款總額約五千萬元,創造約800個職位。詳情請參閱附表一。獲批准的52個社企項目的業務分布請見附表二。

(二)  能否錄得盈利並不是評估社企成效的唯一準則。根據獲資助社企提交的進度報告,批出的項目中約有三分之二達到甚或超越其計劃書訂定在銷售額、利潤或創造職 位等方面的目標。至目前為止,52個社企中有15個項目的資助期已屆滿,除了三個社企因業務表現未達預期目標;最終由機構決定停辦外,餘下的仍繼續營運。

(三) 協作計劃諮詢委員會約見營運表現未達到預期目標的社企,了解其經營情況及商討解決方案。機構其後需遞交業務改善方案及定期匯報業務狀況。如有需要,民政事務總署會安排為機構配對來自商界及專業界別的義務導師,為它們提供營商顧問服務。

此外,受協作計劃資助的社企,如果因為經營環境惡化,以至核准的社企計劃未能達致收支平衡,民政事務總署會考慮為這些社企提供額外撥款,以改善營運及增加其持續性。

社會福利署推行的「創業展才能計劃」
────────────────

透過5千萬元的一筆過撥款,社會福利署(社署)在二○○一年推出了「創業展才能」計劃(計劃)。計劃透過向非政府機構提供種子基金,支持他們開設小型企 業/業務,以市場主導的方式,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殘疾僱員在每項業務中所佔比例不可少於受薪僱員總數的50%。截至二○一○年九月,計劃共協助創造了 500個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工作機會。

(一) 過去三年,在計劃下獲批的項目數目、批款總額及項目所創造的職位數目表列於附表三。

(二)  在計劃下,除了種子基金外,社署會為非政府機構提供資助,以支持其首兩年的業務營運虧損。截至二○一○年九月,共有八個受資助的業務已完成兩年的資助 期。當中,七個業務能繼續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營運,其餘一個業務則因為未能投得場地合約以繼續經營,故需於合約屆滿後結束營運。

(三) 除 上述的資助外,社署的康復服務市場顧問辦事處亦致力透過各種支援,協助計劃的參與機構持續經營業務。這些支援服務包括:提供有關制定可持續業務的計劃的意 見、分享市場的最新資訊、舉辦市場推廣策略訓練,以及加強非政府機構與政府之間的合作,以爭取訂單和物色合適和條款優惠的地點。

勞工及福利局推行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基金)在二○○二年成立,旨在為協作項目提供種子基金,透過鼓勵鄰里守望相助、社區參與及跨界別協作模式,建設社會資本。基金並非一 項推動社企的措施,合資格的基金申請人不限於社會企業。非政府機構、社區團體、福利機構、教育機構及私人機構均可提出申請。申請人亦無須設立社會企業以營 辦基金項目。

(一) 基金資助項目的服務內容包括兒童課餘託管服務、就業援助及培訓、青少年發展計劃,以及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支援的義工服務等。過去三年,基金共批出約5,890萬元,資助49個項目,請參閱附表四。

基金的目的並非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因此我們沒有基金資助項目所創造職位的數目。

(二) 基金資助的項目旨在於社區推動建設社會資本。由於基金項目並非旨在牟利,因此我們並無有關現正/曾經虧本營運的基金項目的資料。我們於最近委聘獨立顧問檢視已完成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顧問研究預計於二○一二年年初完成。

(三) 不適用。


發展局推行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

(一) 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於二○○八年二月推出。當局於二○○九年二月公布六幢歷史建築獲選的保育及活化方案,有關資料見附表五:

第二期活化計劃於二○○九年八月推出。當局於二○一○年九月公布三幢歷史建築獲選的保育及活化方案,有關資料請參閱附表六。

(二) 第一期及第二期活化計劃下的九個項目大部分尚在籌備或施工階段。目前僅位於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的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於二○一○年九月啟用。故此我們暫未能提供有關資料。

(三) 同上。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10/27/P201010270133.htm

二手嬰兒用品店「環保媽媽」

為環保開二手嬰兒用品店
維修消毒出售 循環再用免浪費
【明報專訊】嬰兒車、嬰兒用了兩三年後仍很新簇,丟棄又可惜?現在有多一個選擇——出售嬰兒和兒童用品的二手平台「環保媽媽」。本身是廣告導演的林世昌,放假時會穿上圍裙,變身「環保媽媽」,專門收購二手但仍實用的嬰兒用品,轉賣給有需要的父母。

本身有兩名孩子的林世昌,當初因為一架「四手」嬰兒車而萌生設立「環保媽媽」的念頭,他說﹕「我妹妹當年給了我一架BB車,仍好襟、好新淨,只是表面損耗。」那架嬰兒車之前已轉手3次,輪到他已變成「四手」。

用「四手」嬰兒車 萌開店念頭

他直言,並非所有嬰兒用品都可採用二手貨,但物品若是完好,便值得循環再用,故他與妹妹成立「環保媽媽」,設立平台讓父母挑選合適貨品,從家庭開始推動綠色生活。他笑說,那部「四手」嬰兒車其後再度售出,買家知道背後的故事也很開心。

有別於現時網上拍賣二手物品,林世昌表示,他們買下新二手物品後,會作檢查、維修、清潔、消毒,然後供顧客選購,他說﹕「你可以試試實物,一次過看全部十多二十架(嬰兒)車,試過才買。」二手貨品價錢多是市價的一半,嬰兒車由200元至3000不等,嬰兒約300多元便有交易。 「環保媽媽」成立5年,已有5000會員,除了二手物品,亦有一些全新、屬大公司貨尾或陳列品供顧客選購。

林世昌是廣告導演,但他不希望過於商業化,認為環保是「speak for itself(不說自明)」,然而經營不易,開業5年仍未能收支平衡,但他不想輕易放棄,也不想支持者失望。他形容其顧客並非只為省錢,而是喜歡他們的意念,有客人甚至每星期來找東西購買,以示支持。

臨近聖誕,林世昌集合了約100件玩具,以「你話幾多就幾多」的方式出售,收入會全數捐予長春社,支持保育香港。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

今年145新聞工作者繫獄 (11:04)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周三表示,今年全球繫獄新聞工作者人數上升,迄今有145人,較去年多9人。

其中,中國和伊朗各有34名新聞工作者被囚,加起來差不多佔了全球總數的一半。該組織把異見作家劉曉波,亦算在中國的34人當中。

總部設於美國的CPJ組織指,中國由2009年開始,陸續囚禁新疆維吾爾族和藏族的記者,今年繼續這行動。

今年拘禁記者的國家共有28個。除上述兩國外,非洲的厄立特里亞、緬甸和烏茲別克,亦是拘捕記者的「大國」。

(彭博通訊社)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10

全球25大慈善家

全球25大慈善家
余彭年榜上有名
【明報專訊】美國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最近公布一個全球25大慈善家名單,排榜首係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同太太Melinda,而中國富豪都唔失禮,內地慈善家余彭年同世紀金源集團主席黃如倫都榜上有名。

「中國卡內基」黃如倫同上榜

余彭年同黃如倫今年都係首度上榜。今年已經88歲余彭年,已經連續3年當上內地「華潤百富榜」「首善」,由於佢將全副身家都注入名下慈善基金,有「裸捐富豪」之稱。至於黃如倫,就出身自福建小漁村,靠房地產發達,去年就向內地大學同中學捐出3.5億人民幣,被稱為「中國卡內基」。

有份上榜慈善家,亦唔係全都係富豪,仲有其他界別人士,好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荷李活男星Edward Norton同著名電影節目主持 Oprah Winfrey等等。

樂群社會服務處

合辦機構與工聯關係密切
【明報專訊】與黃國健辦事處合辦「十元優惠午膳」的慈善機構,是樂群社會服務處。本報翻查資料,發現樂群的核心成員都是工聯會領導,或其他建制派成員,包括主席是工聯會會長鄭耀棠、副主席為工聯會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司庫則為工聯會副理事長林淑儀。而樂群顧問則是前律政司長梁愛詩、政協常委洪祖杭等。本報至截稿前,未能聯絡上鄭耀棠。

核心成員為工聯會領導

「十蚊午餐」計劃自年初推行以來,一直深受街坊歡迎,因每人每日只需付出10元,便可享用「31湯、白飯任裝」,不少長者更會自備飯盒,把食剩飯菜打包回家,那就可以以10蚊的價錢,解決兩餐溫飽,故黃國健稱計劃推出以來,已有200個街坊輪候,由於他們每天只可接待40人,故要每隔兩星期就更換一次受惠街坊名單。

至於街坊繳付的10元飯錢,黃國健稱肯定不能收回成本,差額由樂群補貼,而後者就是得到利希慎基金贊助。而樂群的角色,就只負責提供伙食,食物運送到辦事處後,再由義工負責分及飯後清潔等;黃國健的議員助理則會負責行政工作,例如為街坊登記,每兩周更換一次受助名單,若有街坊臨時缺席,助理則會立即聯絡另一人頂上,以免浪費食物。

由於計劃反應良好,亦能幫助區內貧困長者,黃國健曾透露有意擴充計劃,將這個10元優惠午餐,延伸至他即將在彩雲開設的辦事處。

Thursday, December 02, 2010

土地政策與「新生活運動」

黎廣德﹕延續殖民者心態的「土地觀」
——與梁振英先生商榷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先生在上月12日發表了一篇「政綱式」演辭,闡述了他對香港未來的願景,其中有關土地開發的部分,觸及香港發展的核心問題,更與市民當前關心的樓價升、房屋供應短缺的矛盾息息相關,值得公眾討論。

梁振英點出了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太少,與我們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相稱的矛盾,繼而帶出引導式的結論:「如果現有的土地不夠,到哪裏去尋找發展空間?填海是方式之一。到哪裏填?我們要堅決保護維港,但譬如維港西面的青洲如何?」

這段說話有一點令人摸不頭腦:根據《保護海港條例》,青洲是維港範圍之內,這是政府多年前放棄青洲填海計劃的原因。誰要鼓吹青洲填海,便不可能成為「堅決保護維港」的勇士。但更值得探討的是這結論的前提:「現有的土地不夠」的假設,究竟孰真孰假?揭開這個假設的底蘊,是剖析本港深層次矛盾的關鍵。

3年前,政府發表了一份由眾多部門和專家學者、耗時7年才合力完成的研究報告:到了2030年,本港人口比今天預計增加140萬人,「城市化地區至今約佔全港土地面積的21%,鄉郊集居則再佔2%。基於未來的空間發展模式,到2030年我們只需多開發2%的土地。大部分林地、灌木地、草地及農地將不受策略性發展建議影響,亦可留有更大空間落實擴展郊野公園的建議」。報告更詳列了如何安置新增人口、減低市區密度、安排工商業用地的具體方法,而這一切都是在維港停止填海的前提佈局下進行〔註一〕。

「土地不夠」背離事實

政府的專業部門早已徹底否定了「現有的土地不夠」的假設,身處行政會議的梁振英和早前表示「搵地艱難」的特首曾蔭權,理應知之甚詳。那麼,為何兜兜轉轉,念念不忘維港填海的「土地觀」又再出籠?

回歸前,英國殖民政府採取以維港填海為核心的土地開發策略,主要基於兩項地緣政治的考慮:一、維港兩岸才是「自己」割讓得來的土地,九龍界限街以北的「新界」地區只是防範北方來客的緩衝區;二、維港填海所得是「處女地」,任由處置,毋須陷入在新界收地時的利益轇轕。這種夾雜了「防範意識」和「信手拈來」心態的土地觀,百多年來一直主導了殖民政府的土地管治思維。

梁振英在演辭中強調:「我們要確立社會的共同願景,就要對全社會有認真、全面和客觀的認識。」這固然是無可非議的目標,但在後殖民的今天,任何人對香港土地問題的「全面和客觀的認識」,不能逃避三座「老大難」的大山。

三座大山窒礙發展

第一座大山是過時的丁屋政策,這個原意用來維繫傳統村落族群的德政,已被濫用為牟取私利、入侵鄉郊的工具。丁屋用地佔去現時約2000公頃的鄉郊集居地的相當部分,兼且隨城規會今年開始「寬大處理」,正在向綠化帶膨漲。

第二座大山是半開發、半廢棄的「棕土」地帶(brownfield sites):佔地655公頃,獲城規會臨時許可的露天貨櫃場、危險品存放場或拖架停放場,再加上125公頃的違規貨櫃場和非法堆填區,已使新界不少地區淪落為第三世界一般的廢料場〔註二〕。持有這些地段的原居民,都是「開發至上」的信徒。

這兩座大山的共同特徵就是土地利用的效率奇低。接近3000公頃的土地,究竟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身為測量師的梁振英,應該比誰都心裏有數。善用這些土地,既可改善新界景觀,又可紓緩開發農地、濕地和郊野公園的壓力,與自然保育的目標相輔相成。那為何曾特首和梁先生均忽略如此顯而易見的出路?答案卻在於第三座大山。

根據公開披露的資料,五大地產商——恒基、新鴻基、新世界、信和及長實,合共持有的土地,包括計劃中、發展中及待發展的總面積,總計有1279公頃,超過政府目前持有的土地儲備320公頃的3倍有多〔註三〕。如按「有土便有財」的說法,用「富可敵港」來形容大地產商的現,恐怕只有低估而並無誇大。

眾多地產商多年囤積得來的「圈地」,便是第三座大山,包括南生圍、下白泥、深涌、塱原和大浪西灣等遍佈新界的農地和魚塘。若果政府意發展棕土地帶,不少原居民會倒履歡迎,但地產商持有而尚未被破壞成棕土的圈地,開發價值將會直線下降。反之,若果政府為了遷就地產商圈地的範圍而發展新市鎮(例如在粉嶺北新發展區建議採用公私合營模式,開發地產商已收購但未被破壞的高質農地),目前效率低劣的用地方式,便永遠沒有理順的一天。政府貪圖政治方便、怯於原居民利益和地產商特權,結果是新界規劃停滯不前,公眾利益成為犧牲品。

「重南輕北」代價沉重

誠然,殖民時代的地緣政治已經去如黃鶴,但這三座大山的挑戰,是否令梁先生有意繼承殖民者「信手拈來」的心態,延續昔日的土地觀——維港填海還是最乾手淨腳的出路?

可惜,這種土地觀不但危害維港的未來,更已造成「重南輕北」的地區失衡:維港兩岸市區超越發展極限,交通擠塞成為空氣染每愈下的罪禍首;新界北卻欠缺發展就業的機會,令低收入階層難以向上流動。誰忽略了這項「南北差距」,就難以聲稱「全面和客觀的認識」貧窮問題。

更甚者,這種土地開發的思維與正在冒升的新價值,矛盾日趨激烈。早前有80後青年搬入馬屎埔村進行有機耕種,開展「新生活運動」,繼而發起反對開發南生圍濕地的運動。較早前,除了「我愛維港日」的參與人數按年遞增外,千人「誓保菜園村」的聲勢不減。若果執政者漠視這種價值衝突,只把新界土地視為經濟開發的原材料,將人文價值的空間榨得一乾二淨,又豈能稱為「社會的共同願景」?

試想想,政府領袖若果心理順丁屋地和棕土的城鄉規劃,把過千公頃土地的發展願景與民共議,那麼政府與地產商博弈的遊戲規則必然徹底改寫,房屋供應的多寡不會任由地產商主導,提升人均居住面積不僅是售樓書推銷的夢想,青年一代多元發展的空間大增,20年後的香港面貌必定煥然一新。

過去殖民政府受制於「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發展願景欠奉。董建華和曾蔭權不敢移除三座大山,莫非下一屆政府要以維港填海掩蓋規劃失誤,令深層次矛盾愈演愈烈?

〔註一〕 政府規劃署2007年發表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第11.7段。報告預期本港人口從2003年至2030年增加160萬,相等於從2010年至2030年增加140萬。

〔註二〕《文報》2009年2月9日報道,655公頃為2009年統計數字,125公頃為2006年統計數字。

〔註三〕香港《經濟日報》2010年7月5日報道。

中共高層被指失職致愛滋潮

中共高層被指失職致愛滋潮 (07:26)
中國有衛生專家發表致胡錦濤公開信,舉報李長春和李克強等中共高層嚴重失職,導致愛滋病廣泛流行。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前所長陳秉中教授,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夕,發表致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公開信,舉報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和李克強在擔任河南省領導時嚴重失職,導致血漿經濟引發大規模愛滋病流行。

1990年代河南省在政府的倡導下,大辦「血漿經濟」。農民賣血「脫貧致富」,結果導致大批無辜農民感染愛滋病毒,進而引發愛滋病大流行。

河南愛滋病的嚴重情況一直被當地政府掩蓋。記者到「愛滋村」採訪受攔阻甚至拘押,揭露愛滋真相的人士如高耀潔醫生,則受到政府打壓和迫害。

BBC指,今年78歲的陳秉中教授,在擔任「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時,了解到這一情況並掌握了大量實據材料。

陳秉中教授對BBC說,他之所以發表這一公開信,是為了向胡錦濤陳情中國愛滋病疫情的嚴重性,使造成這一狀況的責任官員得到懲處。

陳秉中教授說,河南「污血案」導致愛滋病疫情爆發,並蔓延其他地區。將近20年,這個嚴重問題卻長期被隱瞞,受害者得不到申冤。

陳教授表示,他目前身患癌症,已到晚期,「如果不說而把這些了解的情況帶到棺材裏去,那就對不起成千上萬的患者和死去的冤魂」。

陳秉中教授於9月初時,曾將掌握的情況寫成數萬字的材料,題目為《導致愛滋病在中原大地暴發流行的血禍責任者難辭其咎》,寄到中紀委和監察部的舉報中心。

在沒有得到任何回覆的情況下,他又於11月初致信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同樣石沉大海。

無奈之下,陳秉中教授說,他只好採取這種寫「公開信」的方式,以引起各界重視。

陳秉中教授說,中共領導人李長春和李克強在擔任河南省領導人的時候,封鎖疫情,拒絕向上正式報告河南省發生的嚴重問題,才導致後來愛滋病流行的惡果。

「然而對這種不可原諒的行為,責任人沒有受到任何嚴厲懲處,反而平步青雲向上升官,實在是很奇怪的現象」。

陳秉中教授對BBC中文網說,他認為李長春、李克強二人,至少應該向中國人認錯道歉。作為政治家應該有這種勇氣。做了錯事卻不敢承認的領導,不值得信任。

談到中國抗擊愛滋病現狀存在的最大問題,陳秉中教授認為領導必須高度重視,正視現實。如果連河南這樣大的問題都不敢正視,對隱瞞疫情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領導不敢處理,就不可能真正解決愛滋病泛濫的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

「官鄉勾結」

甲龍村建風水橋
團體質疑「官鄉勾結」
【明報專訊】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範圍的元朗甲龍村如深山世外桃園,但甲龍村長、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憲強去年以興建廣深港高鐵「破壞風水」為由,成功獲政府答應於村內擴建一條可供行車的「風水橋」,引起村民猜測本身持有甲龍村多幅土地的曾憲強,欲於郊野公園毗鄰興建骨灰龕場,曾憲強否認。事件引起立法會關注。

林鄭:「風水索償」無程序指引

「官鄉勾結」監察連線、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代表謝世傑,今日到立法會申訴部投訴。他批評風水橋的申請及審批欠透明。新界區「風水索償」非常普遍,涉及項目包括公帑出資興建如橋、亭、塔、牌樓、墩符等,估計過去數年涉及數千萬元公帑。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昨質疑「風水索償」的審批準則模糊。

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回應立法會提問指出,當局開展工程時,會提供例如牌樓、避雨亭、綠化園景等補償,以紓緩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雖然居民有時認定和風水有關,但風水並非部門考慮,當局亦沒有為此制訂程序指引。單是高鐵項目,政府至今收到17宗風水索償申請。

疑郊野公園毗鄰建龕場

甲龍村現只餘下3戶,其中村民黃群有發現曾憲強自2007年起,以其名下「寶山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村內多幅土地業權,懷疑他欲興建骨灰翕場。今年5月,黃群有目擊曾憲強的「曾氏祖堂」成員突然入村拆樓和斬樹,估計部署開墾。漁護署曾派員視察,證實有官地樹木被斬,但不涉郊野公園樹木,署方調查後以「證據不足」為由,沒有起訴任何人。

曾憲強回應本報表示,並無否定有沒有發展骨灰龕的計劃,只表示未來交由曾氏祖堂決定,「用公司名義回購是希望集合兄弟力量,如今已收回1萬方呎地,公司沒有骨灰龕業務」。他說,建風水橋是希望甲龍村變得興旺、方便村民進出。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說,就高鐵項目成立的跨部門小組,正審議甲龍村的風水索償,原則上同意跟進處理,仍未批核,稍後會諮詢村民意見,但未有透露涉及公帑金額。

政府管理基金「水浸」

政府管理基金「水浸」
議員倡增服務「排洪」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設100億元關愛基金扶助弱勢社群,但政府官員昨日回覆議員查問時,揭示目前多個政策局轄下的基金都出現「水浸」,例如教育局負責管理的優質教育基金,截至今年9月,結餘就高達64億元,過去5年的開支亦不過是7.6億元,由此推算,盈餘足夠基金營運42年。有議員建議基金加開服務或改善設施,以助「排洪」。

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前成員黃均瑜透露,優教基金已「水浸」多年,即使2008年基金放寬兩項審批標準,包括撤銷撥款上限,以及准許團體每年提交超過一項申請,情仍未改善。他說,目前學校根本不缺資金,加上申請基金的學校必須撰寫富創意的報告書,不少學校都不願花工夫,故基金原定每年批出2億元的目標,一直未能達標。黃均瑜認為,要改善情,必須從根本手,聘請專人推出不同項目的撥款讓學校申請,例如資訊科技等。

管墳場盈餘59億

另一個「水浸重災區」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目前有近59億元盈餘,但每年平均開支為1.12億元,基金估計,未來兩年的開支會增加至8億元,但開支仍遠低於盈餘。華人永遠墳場一個普通墓地分配要收28萬元,骨灰龕位由數千至2萬多元不等,提出有關查詢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認為,香港一個骨灰龕位動輒上萬元,若基金有巨額盈餘,就應主動減價,或者把盈餘用於改善墳場設施及服務,令所有市民得益。

關愛基金不搶民間善款

唐英年﹕關愛基金不搶民間善款
委任5小組主席 3招保透明度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委任5名小組委員會主席,討論基金在各個範疇的運用,預料明年上半年開始接受申請。外界一直關注基金運作的透明度,關愛基金主席、政務司長唐英年稱,基金有三招保持透明度,例如制訂利益申報規定,另將開設戶口接受市民捐款,但為免與社福機構「搶生意」,唐英年將去信提醒商界。

社聯﹕募捐已受影響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社聯轄下的370個機構,三分之二是靠商界及市民捐款,近日員工與商界商討明年合作計劃時,已有機構稱因為關愛基金出台,要求擱置合作。負責為嶺南大學籌款的發展委員會主席馬清鏗亦表示,在關愛基金成立後,他向企業募捐的難度愈來愈大,企業都表示要預留資金捐給關愛基金。

不過,關愛基金主席唐英年昨日表明,政府不能拒絕市民捐款,「市民都是商界一員……我們不要抹殺很多小商戶,甚至乎一間士多的老闆,可能他覺得關愛基金值得支持」。他強調,關愛基金是採取被動態度,不會要求市民只捐錢給基金而不捐給其他慈善機構。日內他將去信各大公司,清楚表明希望關愛基金的捐款不會取代企業捐給社福機構的善款。

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決定成立5個小組,執行委員會由有民主黨「大腦」之稱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任主席,委員會將就援助對象、項目、金額及籌款等事宜提出建議。羅致光表示,由於各小組涉及的對象或會重疊,如長者問題在民政、福利及醫療範疇均會觸及,故執行委員會要居中協調,以確保政策一致。

另外,關金亦設有4個小組委員會,分別為福利、教育、民政及醫療,主席分別由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嶺南大學校長陳玉樹、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及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擔任。

周永新表示,小組可聚焦幫助安全網以外的弱勢社群,如因有積蓄而未能領取綜援的長者,或資助病人購買中央藥物名冊以外的藥物等,委員會亦會研究,若發現某些資助項目有長期需要,會建議政府納入安全網內,完善社福制度。

申報資料及帳目公開

為增加關愛基金透明度,唐英年將推出「三招」應對,包括制定利益申報規定,並將申報資料公開;經審計署審計的基金帳目,將每年呈交立法會作交代及設立網頁發放資訊,收取公眾意見。關愛基金目標是向商界籌募50億元,唐英年昨拒絕透露目前籌得的款額,但據悉與目標尚有一段距離,羅致光建議基金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採用配對形式,如籌得30億元,就申請30億元。

Wednesday, December 01, 2010

何慧芝:〈退步觀下的社工選舉〉

何慧芝〈退步觀下的社工選舉〉

發佈日期:2010年01月30日

index_key

習慣了, 一年一度的指定動作:社工選舉。

在整筆撥款的衝擊及退步的社會發展觀下,大部份的社工繼續能盡忠職守,發熱發光,緊守自己的本份及工作,實在值得敬佩及尊敬。不過,近二十年重重覆 覆的優秀社工選舉,除了習慣成為每年社福界的大型盛事之外,究竟社工選舉宣揚了甚麼的社工形象與價值觀,以及建立甚麼的社會意識形態呢?

慈善化的社會工作

首先,由慈善化的社會工作說起。由六十年代戰後開始,香港的慈善救濟的社會福利模式開始蓬勃及迅速地發展。至今,香港大部份的非牟利團體,仍離不開慈善服務的影子。

不過,英國的殘疾運動 (disability movement),早已對慈善模式有深刻及批判的反省. 英國復康界的著名學者科林恩斯教授 (Prof. Colin Barnes) 指出,傳統的慈善模式乃不斷強化服務使用者的負面角色,透過各樣的負面論述,包括把服務使用者說成有問題、可憐、慘、不濟和不幸等等,再透過媒體廣泛的報 道,把這些負面形象合法化,個人化與家庭化.從而排斥社會及政策因素,完全忽視社會經濟及政治因素在問題所扮演的角色。第二,整個論述主要透過強調個人的 問題,捕捉最悲慘、最可憐、最悲傷的片段,藉此觸動大眾的同情心及鼓勵捐款,有助減低政府的財政撥款。英國的殘疾運動是由非健全人士自發組織的社會運動, 他們反對純粹以慈善及救濟模式看待服務使用者,倡議從社會結構及政治因素的角度去剖析問題,為殘疾政策的發展帶出另類的聲音。

綜觀香港社會福利運作的模式,仍然離不開六十年代戰後的慈善及救濟模式。例如:2009 年政府向社福界撥款一億運作的食物銀行,向經濟面臨困境的人士提供短期的食物救濟,以解決緊急的日常所需。另外,還有香港的剩餘福利模式 (residual model),只向最弱勢及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綜援。或者把長者長期的住宿服務視為最後的安全網,申請人必須陳述自己的身體機能是多麼的差勁,才有機會獲發 輪候政府老人院的資格。總之,市民若要享用社會福利服務,必須配以一個最慘,最弱勢、最有問題、最不能自助的身份(identity),市民享用服務的權利才變得合情合理,才算是值得「幫」。

沒錯,社工在普遍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幫人, 幫助一些有問題的人。不論是政府廣告或宣傳海報,總說,有問題就要找社工。不知不覺,社工的功能與角色就被簡化為一個純粹幫人的專業,彷如社工的功能與社 區發展及社會倡議無關。綜觀近年的社會議題,包括菜園村事件、反高鐵或最低工資等等, 社工界的參與也幾乎是零,社工界對自己的角色也劃上界線,筆者認為,背後的原因是由多元的複雜因素組成 (包括社福界的津助制度及社會政治等因素),因本文篇幅所限,不作詳談。不過,不得不提的是社會福利界團體所舉辦的「社工選舉」。

誰在建構論述

“由一九九一年開始,社協已積極舉辦優秀社工選舉,以表楊默默耕耘的社會工作者,及提高社會工作的專業和正面形象。” (社協網頁,2010)

按官方網頁內所陳述的社工選舉,旨在提高社工專業和正面形象。實際的運作,是由候選社工撰寫一篇「感人熱淚」的文章,以一些感人熱淚的故事來對照 專業社工的優秀與成功,表面上是希望社會人士繼續鼓勵默默耕耘工作的社工,實際上是把受助人的失敗、問題、缺失及不幸等等來塑造一個慈善化的社工形象。

事實上,那些助人故事, 往往只聚焦在當事人的痛苦、悲傷、不幸與不濟。

透過聚焦著別人的坎坷經歷,編輯成一個個可以觸動著讀者的眼睙的故事。筆者發現, 在12 篇的候選文章裡,「哭」字合共出現了17 次,「痛」字17 次、「無助」9 次,作者以最豐富及最動之以情的字眼建構成一個個感人的助人歷程,只有一位候選人提及需要「制度的改變」。透過描述服務使用者的不辛、 困境、或個人或家庭問題,然後,因社工的幫助而得到改變。這些選舉,表面上是鼓勵社工的行業,繼續發光發熱,但實際是宣揚 「慈善模式」(charity model)的社會福利觀。假若社工行業要透過陳述別人的悲情故事而肯定自己優秀的工作能力,筆者認為,這不是光榮的事,甚至也算不上是道德的事。

社工選舉的原意是「提高社會工作的專業和正面形象」,為何社工的形象的定義只狹義於拯救有問題的個人或家庭?至於推動社會公平,倡議社會發展與公義 的社會任務卻不在「提高社工的正面形象」的討論中?超過近二十年的社工選舉,究竟在宣揚甚麼的社工角色,推銷甚麼的社工價值觀和社工功能,透過社工選舉, 究竟在社福界及社會裡,正在建構甚麼的社會意識形態?

建構退步的社工形象:

筆者認為,透過社工選舉的活動,除了加強市民對社工角色的認識外,亦在建構退步的社工身份與形象。

第一:建構社工是幫人及助人的傳統論述,進一步標籤服務使用者與社工的強弱懸殊的位置。包括:無能力與有能力、弱勢與權威、有問題者與專家等等。

第二:透過服務使用者的感人故事作為工具,旨在提升社工的形象與專業。不過,活動的果效似乎只在宣揚六十年代傳統救濟式的社工形象,與提升社工正面形象的目標仍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

第三:整個社工選舉的論述,把社工在社會的角色與功能狹義化與簡單化,向公眾,社會,社福界錯誤地宣揚一個狹義的社工職能,讓社會人士可能誤解社工只是處理個人與家庭問題,至於個人及家庭問題背後所涉及的社會政策及制度的因素,則與社工的職能無關,劃清界線,最後,成功地讓市民調節對社工的期望。

第四:在內外因素的互動下,前線社工在推動社會公平公義的角色,已被排拒於日常的工作及討論議程之中,更甚的,是把倡議社會公義的社會工作標籤為「不和諧」,參與的社工可能被視為「不合作」或「搞事」,最終,業界內形成一鼓主流的沉默文化。

第五:綜合上述各項,退步的社工形象或可達到隱藏的政治目的。社工本來是站在最前線,最掌握民間疾苦及社會脈搏,最能尋找社會問題及政策缺口,不 過,大部份的機構與社工已願意作自我監察與控制,自我分辨什麼是「應該做」和「不應該做」,以一個順服的身體及思維去處理日常的工作。在這個 氣氛下,社工的工作不會對政府的管治構成任何的威脅與壓力,也達到了一些政治目的。

總結:

英國的殘疾運動對慈善模式有深刻及批判的反省,但香港的社會工作觀仍然停留在傳統慈善救濟的模式,與進步發展觀仍有很遙遠的距離。近年,社福界面對 不少的衝擊與挑戰,仍有不少社福界團體與同工緊守工作崗位,默默耕耘地為業界做事,實在值得欽佩!不過,既然一些社福界的團體有較多的資源,有較佳的社會 位置及網絡,筆者認為,他們更應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重新檢視社工在社會的角色與功能,帶領業界反思社工發展的得失,與同工一起推動與復興新的社工運動。

最後,希望大家在迎接一月二十二日「第十九屆優秀社工選舉結果」之時,除了替得奬者感到喜悅和鼓舞之外,也嘗試以一份沉重與自省的心情,重新思考社工的角色與社會任務, 讓一年一度的社工選舉的指定動作,添上一點意義。

何慧芝(香港政策透視主席)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九日

香港政策透視

網頁:http://www.hkpv.org

電郵:policyviewers@gmail.com

參考資料:

社協網頁(2010),第十九屆優秀社工選舉,http://www.hkswa.org.hk/en/node/183, 最後下載日期: 17/1/2010

關愛基金接受市民捐款

關愛基金接受市民捐款 (11:45)
政府成立100億元扶助弱勢社群的「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今早召開首次會議,轄下設立5個委員會。

政務司長、委員會主席唐英年與關愛基金成員召開首次會議後,會見記者。他表示,在基金下設立5個委員會,包括執行、福利、民政、教育及醫療。他表示,關愛基金的目標是幫助有需要人士,但會以回應為本,以減少行政費用。

他指出,關愛基金除了政府及商界的款項外,亦會開設戶口,接受市民捐款。

被問及會否爭奪福利機構的資助來源,唐英年回應稱,他們去信商界時,會特別強調,希望他們的捐款是在現有對福利機構捐款之外,他們亦會容許分期捐款,以減輕商界的捐款壓力。

唐英年亦指出,關愛基金成員需申報利益,並作出公布,而基金的報告經審計署審核後,提交立法會審議,更會設立專門網頁,提高透明度。他希望關愛基金可在明年上半年,接受申請。

(即時新聞)
唐英年:正面看待關愛基金 (11:59)
政務司長、關愛基金主席唐英年表示,希望社會大眾能正面看待關愛基金。

唐英年強調,商界對關愛基金的捐助,應該是額外的捐款,不應取代現有對社福機構的捐助。

他指出,香港有幾萬間公司,他們不會發幾萬封信募捐,關愛基金有戶口可以讓商界存入。他表示,希望能夠建立關愛文化,建立更關愛的社會。

唐英年又強調,基金的運用以「有需要」為原則,不希望將來審計署認為基金用得不當。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