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1, 2006

李嘉誠24億元長科捐基金會

李嘉誠24億元長科捐基金會
2006年8月31日

【明報專訊】華人首富李嘉誠繼續向旗下慈善基金會捐出巨額的私人財富,昨日把價值24億元的長江生命科技(8222)股份,轉贈李嘉誠基金會。

佔長科29.5% 長實仍持44%

聯交所股東權益申報的資料顯示,李嘉誠昨日已把私人持有的28.35億股長科股份,無償轉讓李嘉誠基金會,佔長科已發行股本的29.5%,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市值24億元。李嘉誠控制的長江實業(0001),仍然持有44.3%長科股權。

身兼長實及和黃(0013)主席的李嘉誠,上周出席集團的業績發布會時曾透露,最終會把不少於三分之一的私人財富,捐到他視作「第三名兒子」的李嘉誠基金會,但明言不包括長實、和黃、加拿大赫斯基能源3家公司的股權。李嘉誠的說法,其實也暗示三家公司持股佔他財富不到三分之二。

重申不捐出長實和黃赫斯基

以3 家公司昨日的收市價計算,李嘉誠私人持股的總值超過1640億元,其中逾半來自赫斯基股份。如果這1640億元佔去他不到三分之二的財富,李嘉誠身家至少達到2460億元,遠高於美國《福布斯》雜誌估計的1500億元,捐贈基金會的財產也許可以高達820億元,相當於香港財政儲備的26%。

李嘉誠昨日通過發言人重申﹕「長實、和黃、赫斯基三家公司的股票,無論現在或將來絕不會投進基金會。」除了這三家公司的股票外,其他資產都可以捐出。李嘉誠解釋,長實是整個企業的控股公司,和黃是涉及多個範疇的跨國企業,赫斯基能源則是主要核心業務,所以股權不宜變動。他多年來都有投資其他行業股票、債券等等,這些資產不少已投進基金會﹔至於基金會目前的資產值,則沒有披露。

基金會將長線持有獲注股份

長科於2000年中上市至今股價已跌去近六成,也從未派發股息。對於李嘉誠基金會,會否沽出股份套現,李的發言人指出,轉讓的股份不設禁售期,但基金會將長線持有股份。

去年初,李嘉誠把出售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權益所得的78億港元,悉數捐予李嘉誠基金會和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

對於捐出股票是否受到全球首富蓋茨和股神巴菲特的啟發,發言人指這個說法源於不了解李嘉誠的公益事業歷史,並強調基金會早於1980年成立,比蓋茨和巴菲特的公益事業還要早得多。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海葬團體被質疑

未註冊慈善機構
海葬團體被質疑

2006年8月24日

【明報專訊】「善心安養服務社」上周六高調為多名長者舉行海葬儀式後,有市民質疑該機構訛稱是慈善及非牟利團體,並以「捐棺佈施」為名誘騙捐款。該組織解釋,他們是以「商業養慈善」手法推動慈善工作,但承認礙於資源問題未註冊成慈善機構,只向警務處登記為註冊社團。

承認因資源問題未註冊

李小姐的家人半年前入住老人院,當時曾參加有關機構在安老院舉辦的殯儀講座,但感覺該機構只是游說長者授權該機構代辦後事。李小姐又說,該公司在網頁上以「捐棺佈施」為名,呼籲市民捐款,但外界根本難以知道善款用途。

回應指用「商業養慈善」手法

善心安養服務社註冊社工陳福志坦言,機構採用「商業養慈善」手法,善心安養服務社是商業登記公司,另外的善心愛心工作坊則是負責慈善工作,前者從事殯儀服務所得的收入,會作工作坊的經費。

在公司名片上,善心愛心工作坊是慈善團體,但在稅務局獲豁免邀稅的慈善機構名單中未有登記。陳福志稱,工作坊去年向警方登記為註冊社團,但礙於未能支付數萬元的手續費,故仍未向稅務局註冊成慈善團體。

對於市民捐款缺乏監管(法例規定慈善團體要存有足夠的收支紀錄),陳福志強調,機構是憑良心做事,歡迎捐贈實物。他指出,「捐棺佈施」開始至今未收到任何捐款,做生意的收益定會作慈善之用。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商業養慈善」是近年的社福機構營運新手法,但市民要注意有關機構是否慈善團體,有否誤導成分,有關機構亦要增加透明度。

張國柱認為「商業養慈善」值得發展,因為在政府減少撥款下,這是自救方法之一,一些具規模慈善團體早已運用這方法,支持所開辦的慈善服務。

明報記者 梁偉健

Monday, August 21, 2006

香港盲人輔導會

盲人團體助製點字路牌
2006年8月21日

【明報專訊】點字路牌在公眾場所愈見普遍,香港盲人輔導會2000年起替私人機構及公共交通工具設計及製作點字路牌,該會研究及發展科總監曹振華表示,過去5年每年製作的點字牌數量均以倍數上升,這與大企業近年多加注重社會服務形象有關。

收費200元 盼喚公眾關注

曹振華指出,早前曾向運輸署建議,在行人過路燈柱加裝點字地圖,讓盲人識別道路方向。另外,亦曾與迪士尼開會研究在樂園加設點字路牌,以及建議電車公司加大目的地顯示牌的字體,照顧弱視人士的需要。

盲人輔導會早前曾替地鐵及西鐵在站內加裝點字地圖,亦替港大及北京道1號的地下隧道裝設點字路牌。曹稱,包括100個點字在內的路牌,設計及製作收費只約200元,因此雖然近年點字牌的需求大增,卻非輔導會的主要開源途徑,佔總收入不足一成。「收費便宜,因希望喚起公眾對盲人福利的關注。」

另外,輔導會中央凸字製作中心主任鍾見梅表示,上個學年(05/06年)替失明外讀學生共翻譯點字書198本,較00/01年上升1倍。鍾表示,數字上升與教科書數目不斷增加及改版有關,「在一般學校就學的失明人,所讀的書跟普通學生沒有分別」。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善心愛心工作坊

辦海葬申請無門 社工偷摸撒骨灰
2006年8月19日

【明報專訊】當生命走到盡頭,一些人會希望把骨灰撒到大海,讓靈魂繼續遨遊四海,但原來這個決定可能會令家人惹上官非。食環署表示,選擇海葬須獲署長書面批准,但過去從未有申請獲批准。有志願團體投訴海葬申請無門,為了完成長者心願,要「偷偷摸摸」坐小輪悄悄在維港撒骨灰,否則要僱船到公海才能夠進行有關儀式。團體認為政府的處理方式剝奪亡人的尊嚴,要求為市民另闢海葬選擇。

乘渡輪骨灰撒維港

註冊社工陳福志於年半前成立註冊非牟利機構「善心愛心工作坊」,專責獨居長者的善終服務。陳福志表示,工作坊會不時到老人中心舉辦善終講座,不少獨居長者都擔心,自己逝世後沒人處理後事,部分更要求在維港內海葬,希望死後「雲遊四海」。

陳福志批評,港府在海葬處理一事上較內地及台灣落後。上海市政府於91年設立海葬機制,台灣則於03年由台北市長馬英九積極推動,並配合網上紀念網頁。部分已故國家領導人和知名作家亦選擇海葬,包括總理周恩來、鄧小平和巴金。

今僱船出公海撒骨灰

他說,工作坊今年3月曾分別向民政事務總署、海事處和食物環境衛生署查詢海葬的申請方法,但都不得要領,最終石沉大海。他透露,過去曾處理約6宗海葬個案,因由於沒途徑申請,每次撒骨灰都要「偷偷摸摸」。

為免墮入法網,陳福志試過攜同亡人的親友,從紅磡碼頭坐小輪在維港撒骨灰,亦試過坐郵輪「雙魚星」,「人家在船的上層賭錢,我們就在下層撒骨灰」。他說,部分個案要乘船個多小時,駛到果洲群島對開約200米的公海進行海葬儀式﹔也有荷蘭籍飛機師,要求死後在赤角機場附近水域撒骨灰。

他批評,政府應照顧市民需求,另闢申請途徑,讓市民在香港合法海葬,「進行儀式都要偷偷摸摸,心裏總是不舒服」。工作坊今日會為6名長者舉行公海海葬,並邀請傳媒同行,希望引起關注。

須去信食環署長申請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任何人在墳場以外的地方撒骨灰,須獲食環署長書面批准,否則即屬違法。如市民有意把先人骨灰撒於本港水域,須直接去信署長申請,署方會諮詢有關部門意見﹔如到公海撒骨灰,則毋須申請。署方沒有回應署長按什麼準則決定審批,只表示過去從沒批准任何有關申請,署方鼓勵市民使用可撒骨灰的紀念花園。

Monday, August 14, 2006

非政府組織防治愛滋

中國讚非政府組織防治愛滋 (21:26)
2006年8月14日

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稱,非政府組織是中國防治愛滋病的重要力量。

他認為,通過非政府組織的各種網絡,推進安全套發放、開展生殖健康教育等關愛行動,可以直接作用千家萬戶,已經成為中國防治愛滋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他們與政府的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民政部門結合,直接為老百姓提供宣傳、諮詢,藥具,讓他們掌握必要的知識,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他舉例說,雲南省政府開展的發放安全套、免費針具提供等干預愛滋病項目就是由計劃生育部門和計劃生育協會這個民間機構共同開辦的。在公共場所等人群比較集中的地方,政府計劃生育部門與公安等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實施預防為主的策略,讓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不感染愛滋病。

張維慶透露,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今年到2010年的愛滋病防治行動計劃,今年三月政府又制定了愛滋病防治的條例,把愛滋病防治納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

「數碼共融基金」資助計劃

「數碼共融基金」
第二期資助七項計劃

【新聞稿 2006年 7月7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2004年得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助,加上一些熱心企業的支持,成立「數碼共融基金」,資助各項數碼共融計劃,同時聯繫各界別人士,共同制定及推行數碼共融策略。基金委員會由政府、商界及非政府機構的代表組成、有助推動官商民合作,協助弱勢社群趕上訊息社會的發展。

基金去年底公開接受第二期活動申請,共收到59份申請書。第一輪評審根據申請書的受益人的數量及涵蓋度、計劃的有效性、機構過往的經驗及能力、計劃的原創性及對社會的影響,篩選出15項申請計劃。經過第二輪面試後,委員會決定支持其中7項活動申請,總資助額為 $1,134,733。計劃內容包括成立長者電腦學習教學中心、提供長期病患者電腦職業培訓、協助傷殘兒童家長掌握資訊科技,在偏遠地區設立數碼中心等,預計服務人數接近42,000人次。該7項計劃包括:(計劃詳情:www.hkcss.org.hk/press/dsfsheet.doc

1. 職工盟教育基金 –「數碼生活無界限」天水圍數碼生活應用學習計劃
2.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社會服務部 –『有腦能量』融和計劃
3. 安徒生會 – 數碼大澳新一代
4.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 長者電腦學習教學中心
5. 香港復康會 – 病人自助小組E網絡課程
6. 香港青年協會荃灣及葵涌外展社會工作隊 – 邊講邊聽
7. 協康會 –「童途有腦」親子電腦計劃

各活動計劃將於本年八月陸續展開,最長時間者將於兩年內完成。委員會秘書處會與各計劃機構緊密聯繫,確保各項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及完成。期間,基金委員會成員亦會主動探訪各計劃,以瞭解計劃的進展。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數碼共融基金」能否持續運作,有賴各界支持,呼籲各界人士踴躍捐助,令基金可以資助更多活動,使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共同建設一個數碼共融的社會。

根據統計處的數字,個人電腦及互聯網日趨普及,全港有64.6%(147萬)住戶有接駁互聯網的個人電腦,但月入一萬元以下的住戶只有31.8%(22萬)有使用電腦及互聯網的習慣。此外,長者亦屬於資訊科技弱勢的一群,只有3.9%(32,000人)長者(65歲或以上)有使用電腦的習慣。為免弱勢社群被邊緣化,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有機會全面接觸資訊科技。


查詢:
數碼共融基金秘書處
Tel :2864 2965
Fax :2865 0823
Email:dsf@hkcss.org.hk

Saturday, August 12, 2006

賣旗困擾市民

72機構街頭籌款步步為營
日日賣旗市民困擾

大公報, 2006/8/6

曾幾何時,周末賣旗籌款是「指定節目」,市民也樂意在這一天掏錢包,放上五元或十元以示支持。然而,現在賣旗已不再是「周末」的專利,已演變成街頭司空慣見的日常節目,令市民覺得不勝其煩。本報記者發現,僅八月份就有七十二個團體籌款,市民出門難逃「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困擾。公益金和立法會議員俱表示關注,認為當局應檢討情況,避免太多籌募活動對市民造成滋擾。

立法會社福界代表張超雄稱,目前情況值得關注,恐怕長此下去會到達「過籠」的地步,令市民大眾反感。加上部分賣旗組織名不經傳,更會削弱市民買旗的信心。

「現在賣旗與籌款多得不對勁,值得有關當局關注。要研究現行的賣旗批准制度是否過於寬鬆?令部分團體太容易便得到賣旗資格。」張超雄表示稍後會在立法會跟進情況。

現時賣旗和獎券申請,分別由政府兩個不同的部門審批。負責審批賣旗的是社會福利署,隸屬衛生福利局;獎券則是交由廣播事務管理局轄下的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負責。兩者既屬不同的政策局,有否積極溝通以協調批核標準?面對如山的籌募申請又有否合理的安排?這些都值得提出疑問。

Tuesday, August 08, 2006

「杜鵑(1972)基金」

港大獲校友捐經濟日報股權 (20:31)
2006年8月8日

香港大學獲校友、經濟日報主席馮紹波及夫人李淑慧捐出1成股份,成立基金,市值約8900萬元。

該基金名為「杜鵑(1972)基金」,馮紹波表示,該基金取名「杜鵑(1972)」,是因為港大校園裏有很多杜鵑花,盛開時節正是學生緊張備考之時,取奮發向上之意﹔1972則代表他和夫人畢業的年份。

馮紹波表示,之所以做這個捐贈,是因為香港經濟日報是一份為香港而辦的報紙,他和夫人一直都無意出售股份,而是希望利用這些股份的收益,為香港和內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此外,香港大學今年95歲,還有5年就是100周年紀念。香港大學的百年願景是成為國際最卓越的25所大學之一,要達到這個目標,資源仍遠遠不足。作為曾經受母校恩惠的畢業生,他們願意為實現母校的這一願景盡自己綿薄之力。

捐贈的股份存放在基金內至少15年不得變賣,期間以每年的股息(估計逾300萬元)資助港大的教研項目。15年後,由基金管理委員會決定是否變賣全部或部分股份,或者維持現狀。

首筆股息將資助港大牙醫學院的「長者殖齒計劃」,為近百名經濟有困難的長者提供植齒服務。同時,基金還將為剛成立的港大殖齒學碩士課程提供資助。

Monday, August 07, 2006

維權運動

維權者紛選地方人大
挑戰欽點式民主 人數歷年最多

2006年8月7日

【明報專訊】全國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上月起在各地展開,將持續到明年底,涉及9億選民,將選出人大代表200多萬名。隨內地維權意識高漲,不少民間組織及維權人士積極參選本屆地方人大,以行動為中國民主「試水」。有「民間參選人大先行者」稱號的湖北教師姚立法說,今年全國約有500多人以民間獨立人士身分參選,是歷年最多,但參選之路將波折重重。

早前發起「不買樓運動」的深圳居民鄒濤亦宣布參選下月的羅湖區人大代表選舉,扶持弱勢社群﹔而以「反對共產制度、信奉三民主義」為理念的「中國泛藍聯盟」亦密鑼緊鼓投入競選宣傳。

為弱勢群體代言

去年參加廣東番禺太石村維權行動而被拘押的湖北枝江市人大代表呂邦列對本報說,他已報名參加今年底枝江市人大選舉,隨社會經濟發展,基層的民主意識已大為提高,通過參選人大實現參政議政,為弱勢群體代言,將成為民間維權活動走向之一。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曾刊文高度評價這次縣鄉人大選舉,說是「社會主義民主一次最廣泛、最深刻的實踐」。48歲的湖北教師姚立法自1987年起,以民間獨立人士身分連續參選5屆湖北潛江市(縣級)及1屆湖北省人大代表選舉,終於在1998年當選市人大代表,外界稱他為非欽點的「布衣代表」,學者稱為「姚立法現象」。他今年11月將參選市人大代表選舉,正積極籌備。

500人有意參選

姚立法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留意到今屆參選人大的民間獨立人士特別多,尤其是維權人士。據他所知,僅今年就有500多人,明年還有。他認為,民間人士明知道地方選舉遭中共和政府控制,仍然不怕官方打壓,積極參與,主要有3個原因。

第一,近年確有以民間人士身分參選基層人大代表獲得成功的個案,如湖北呂邦烈、重慶姚少凡、四川曾健余。他們當選後都積極推動維權工作,為百姓做實事,做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參選。

第二,不少民間人士近年在維權過程中遭遇困難及打壓,甚至受到暴力威脅,部分人認為人大代表身分將令維權工作變得較順暢。

第三,民間人士參選的更重要原因是為了履行及維護公民的知情權、選舉權、被選舉權,以民間力量喚起基層民主意識,測試並突破由中共及政府控制的選舉,促進中國政治體制發展。

他指出,民間人士由於沒有政府支持,需要更多「自我宣傳」, 例如派傳單、接觸選民,但當局經常以「非法出版」等名義予以阻撓,甚至嚴禁他們與選民溝通。他承認,在官方嚴密的組織下,民間人士不要說勝選,就算要成為正式候選人都不容易。